自從15世紀大航海時代開始,在世界各地的海洋都變得熱鬧起來,四處都是絡繹不絕的船隻,它們可能裝著非洲的奴隸,可能裝著歐洲的黃金,可能裝著南美的咖啡豆,可能裝著中國的絲綢和瓷器……
但海上氣候風雲變化,一場風暴可能就是一場災難。在500多年的歷史中,在海上不知有多少船隻遇難沉沒,帶著無盡的財富永遠沉睡在了漆黑的海底。正因如此,在一段時間裡還出現了一波尋寶熱,專門打撈沉船裡的貴重物品。
而在2018年時,在福建沿海,就有一眾中國漁民發現了一條沉船。他們立即報告當地政府,政府也快速響應,立即開展沉船打撈工作。最後,這條沉船確認是英國沉船,而裡面則載滿了上千件中國文物。
經過對船隻與文物的考證,專家確定這艘船沉沒於20世紀60年代左右,而船裡數不勝數的文物,基本全都是當年放置於圓明園裡的文物!可這個時候,英國方面也得到了消息,立即揚言說:船隻屬於英國,文物也應當交還英國!
這種花一時間引得中國人民群情激奮,圓明園當年的事全世界都有目共睹,英國方面以船隻歸屬來決定文物歸屬,是在有些厚顏無恥。
當年,清朝因為閉關鎖國等等原因導致國力衰弱,在1840年被英國以保護貿易為由發動了第一次鴉片戰爭,而後又籤訂了《南京條約》,從此打開了中國的國門,開啟了西方列強輪番侵略中國的歷史。
1856年,英法聯軍再次入侵,在1860年攻破了北京,進入了圓明園,開始大肆搶奪圓明園內的財寶和文物。搶完之後還不過癮,更是一把火把圓明園燒了。連法國大文豪雨果都氣得罵他們是兩個「強盜」。
1894年,慈禧太后為給自己次年的六十大壽擺宴,因而下令開始修繕圓明園。結果修了不久,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又把圓明園給搶了一遍。整個過程中,不知有多少的中國文物被毀壞或者賤賣,從1949年開始,我國就開始了對這些國寶的尋找工作。
現在我國在福建發現了圓明園的文物,英方卻要我們交出來,自然會引起中國人民的憤怒。畢竟在此之前,我們已經吃過英國尋寶人哈徹的虧了。1970年,哈徹成立了個打撈公司,專門靠打撈沉船裡的寶貝盈利。
1980年的時候,哈徹就打撈到了一艘中國明朝時期的沉船,裡面有數不勝數明代瓷器,經過統計超過了兩萬件,結果他卻以幾百萬美元的價格將這些瓷器賤賣了。1999年,哈徹又在中國南海打撈出一艘沉船,裡面的文物數量更加驚人。
這艘沉船是道光年間下海的「泰興號」,這是一艘商船,專門做瓷器出口生意,但卻不幸遇難,在中國南海沉沒。哈徹打撈出來的時候,船裡共計有超過一百萬的瓷器!哈徹立即開到公海,並要求船員不得洩露任何消息。
一年之後,在公海擱置的文物就以國際法為根據,成為了「無人認領」的東西。這時候,哈徹才公布航海日誌和擱置時間,將所有中國文物據為己有,當時的英國的態度卻是默許。
但2018年的中國已經不是1999年的中國,更不是1840年的中國。英國發聲之後,中方並未理睬,只是將船裡的文物都搬回了國內,將鏽爛的船體留下,說是物歸原主,讓英國把他們的船領回去。結果最後這條船也沒人認領,而我們就代為處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