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馬來西亞、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之間的馬六甲海峽,是世界上最繁華的海上航道之一,自古以來,就有無數行船經過該海峽,同樣,也有許多多艘船隻在附近海域遇難沉沒。
一八四○年,清門被英國強行打開後,我國寶物不斷被盜。一八六○年,英法聯軍更把我國的國寶,乃至全世界的珍寶——圓明園洗劫一空,甚至縱火焚毀,大批文物因此而離開中國,流落海外。
在這一百多年間,無數艘船將中國的珍寶從馬六甲海峽運往西方世界。而且過剩的欲望也讓一部分船隻沉入了無邊的大海。八九十年代,一股淘金熱興起,許多打撈公司都盯著這些沉船和沉船中的珍寶。
在這方面,德國商人沃特法也有所涉獵。最初他只是德國一家水泥廠的老闆,由於生意不景氣,他心裡非常焦急。到那時,他早就聽說有許多人在東南亞海岸上靠打撈沉船發家,再加上他工廠的印尼工人傳言附近海域有許多沉船。於是,他決定孤注一擲,並於1996年拿出半生積蓄,成立了一家打撈公司,並從那時起遊到馬六甲海峽附近,開始了他的尋寶工作。
因此,1997年沃特法打撈出一艘沉船,沉沒於明代,收成不小。品嘗過甜頭的沃特法決定加大努力,到1998年,又發現了一艘被稱為「黑石」的沉船,經過數月的打撈,沃特法最終於1999年打撈完畢。瓦特法把這艘船上的寶物整理好後,整個人都嚇呆了!
「黑石船」是唐代一艘沉船,船上裝滿了中國商品,僅中國瓷器就超過67000件!把其它的畫像,錦帛,玉,金,銀等等算起來,文物的數量就足有七萬多件!即使是三件青花瓷器,保存得非常好,每件的價值都不可估量!
了解到這一消息後,我國很重視,想把這些原本屬於我們國家的文物留下來,2002年時,包括揚州博物館、上海博物館、湖南博物館等幾家博物館單位,紛紛表示願意收購。但是瓦特爾見到這些文物居然如此受重視,一開口就要價四千多萬美元,折合人民幣三億五千萬左右!另外 Wattel也要求整體收購,也就是說,那些已經被打碎和失去價值的文物,或者本來不屬於我們國家的文物,都需要我們出錢收購!
但是即使如此,我國這幾個博物館仍希望保留我們中國的文物,所以在討價還價中仍在努力滿足沃特爾的要求。誰料到沃特爾是在印尼海上打撈的,而且早就和印尼方面籤訂了合作協議,沃特爾和印尼一方就文物分配問題未能達成一致,拖拖拉拉導致文物連拍賣場都沒上,讓我國拿著錢也沒法子買!
好消息是,新加坡「聖淘沙」終於想出了另一種方法,購買了黑石號文物數年的展覽權,然後再通過各方運作,最終在2005年以超過3,000美元的價格買下了該文物。
如今,黑石號文物全部安放在新加坡各大博物館內。而且新加坡是一個典型的華人文化圈內的國家,直到現在,新加坡的官方語言仍是中文和英語並存,大量華人居住在新加坡,約佔新加坡人口的75%。而且很多生活在新加坡的華裔,仍然記得並熱愛著自己的家鄉和祖國,而且他們也為保護這些中國唐代的文物做出了自己的努力,現在,這些文物被妥善地安置在新加坡,也是一種福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