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川登陸後一個月,麥克阿瑟又上演一場登陸大戲,可惜這次演砸了

2020-12-17 介甫相公

1950年9月15日,麥克阿瑟指揮美國海軍陸戰一師在仁川登陸成功,一時間舉世譁然。此前,除了麥克阿瑟本人外,沒有一個人看好這次行動,因為仁川是世界上最不適合登陸作戰的地點。這次行動的效果是驚人的,它不但一舉扭轉了韓戰的局勢,也將麥克阿瑟的個人威望推向了頂峰,任何人都不敢再質疑麥克阿瑟的決定。但可惜這樣的聲望只持續了一個月,就因為另一次登陸作戰破滅了。

陸戰一師在仁川登陸

仁川登陸帶給麥克阿瑟最大的收穫,並不是切斷了北方軍隊的後路,徹底扭轉了戰爭的攻守之勢,而是給他帶來了無可比擬的個人聲望。上至參聯會主席,下至普通士兵,無不對他頂禮膜拜。如果此時有人想質疑他,首先就過不了自己心裡這一關。

原本就是登陸作戰大師的麥克阿瑟,更加迷信這種作戰方式了,他很快又制定了一個新的登陸作戰方案:元山登陸。如果把仁川登陸比作左勾拳,那元山登陸就是右勾拳。只可惜這一拳打得那麼多此一舉,那麼畫蛇添足。

麥克阿瑟在看心腹的陪同下觀看美軍從仁川登陸

此時北方軍隊已經是兵敗如山倒,美軍第10軍和第8集團軍齊頭並進在後面窮追不捨,雙方實力懸殊,北方軍隊的全軍覆沒已經是不可挽回了。然而就在這危急時刻,第10軍卻突然撤走了,第8集團軍的追擊也停止了,因為元山登陸這場大戲嗚鑼開場了。

大規模兩棲登陸作戰,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不作周密的部署和安排,一定會引起混亂。元山登陸就是這樣亂糟糟的情況倉促開場的。第10軍沿東線進攻,本已經離元山不遠,攻下元山指日可待。此時卻接到命令,橫穿整個半島,去西海岸的仁川上船,然後繞過對馬海峽進入日本海,再從東海岸的元山登陸上岸。

仁川港的美軍船隻正在運送補給

接到這個命令的第10軍都懵了,明明有弓弦可走,為何要走弓背?但沒有人敢提出質疑,執行命令吧。當第10軍趕到仁川港後,仁川港立刻陷入了癱瘓。狹窄的航道本來全部用來給第8集團軍運送補給,但現在第10軍要在這裡上船,航道就不夠用了。

麥克阿瑟下令暫停第8集團軍的補給,優先讓第10軍上船,但即便如此,仍然超出了仁川港的運力。麥克阿瑟只要命令第7步兵師趕到釜山去上船。釜山離仁川300多公裡,第7步兵師原本離元山都不到300公裡,麥克阿瑟的這番操作,使得進攻部隊離目標越來越遠。

在一片混亂中,第10軍總算都上船了

原來由釜山港提供的第8集團軍補給任務也暫停了,讓大兵們上船的優先等級更高。仁川、釜山兩地的補給一停,第8集團軍就像沒了油的車子,進攻速度一下就慢了下來,北方軍隊得到了定貴的喘息機會。整個第10軍終於在一片混亂中分兩地上了船,浩浩蕩蕩開往元山,然而等他們到了元山後發現,海面上布滿了水雷。

大約3000枚水雷布放在400平方公裡的海域內,岸上還有大口徑岸炮。麥可阿瑟只得調來日本的掃雷隊排雷,用時三周,損失10艘掃雷艇,付出了200人傷亡的代價後,第10軍終於在元山港登陸了。然而預想中的戰鬥並沒有發生,迎接他們的是李偽軍第一軍,他們早就佔領了這裡,並默默地等候美軍17天了。

第10軍在元山靠岸

這次的大戲演砸了,麥克阿瑟預想的轟動效應沒有出現,萬眾敬仰沒有出現,出現的是第10軍成功地避開了這期間的所有戰役,陷入絕境的北方軍隊成功突圍了。金策大將、金雄軍團長、金武亭軍團長、方虎山師長等一大批高級將領倖免於難,給北方軍隊留下了寶貴的種子。

元山登陸是麥克阿瑟為了滿足個人表演欲的一個笑話

從軍事角度來看,這是一次失敗的行動,貽誤戰機、耗時費力、多此一舉、畫蛇添足。仁川登陸積聚的光環一下消散了,麥克阿瑟被打回了原形。但為了維護他的形象,美軍對此事淡化處理。作為指揮官,麥克阿瑟想的不是如何給對手雷霆一擊,而是如何作秀,他不愧是將軍中最會演戲的,演員中最會打仗的。

相關焦點

  • 仁川登陸的光環,麥克阿瑟只享受了一個月,另一場登陸戰就將他打回...
    1950年9月15日,麥克阿瑟指揮美國海軍陸戰一師在仁川登陸成功,一時間舉世譁然。此前,除了麥克阿瑟本人外,沒有一個人看好這次行動,因為仁川是世界上最不適合登陸作戰的地點。這次行動的效果是驚人的,它不但一舉扭轉了韓戰的局勢,也將麥克阿瑟的個人威望推向了頂峰,任何人都不敢再質疑麥克阿瑟的決定。
  • 仁川登陸是一場豪賭,麥克阿瑟為什麼如此堅決要在仁川登陸呢?
    仁川登陸的時間是在1950年9月15日,從時間上看當時的半島大部分已經被朝鮮控制了,從位置上看仁川位於半島中部,距離漢城非常近,顯然已經脫離了南方的管控。自從韓戰爆發後,人民軍一路勢如破竹,幾乎沒有遇到什麼太大的抵抗,完全是氣吞山河如虎,橫掃千軍如卷席的態勢。
  • 麥克阿瑟為什麼選擇仁川?——從軍事地理角度解讀仁川登陸
    1950年9月15日,美軍在仁川登陸1950年7月底,韓戰已經進行了一個月,朝鮮人民軍接連取得漢城、水原、大邱等戰役的勝利但是第10軍成立後卻一直沒有投入洛東江防線,而是在日本待命。要知道麥克阿瑟在二戰期間指揮過一系列的島嶼登陸戰,具有豐富的兩棲登陸作戰經驗,而朝鮮半島三面臨海南北狹長,海岸線總長8700千米,這樣的地理特點,正是實施側後兩棲登陸的絕佳條件!一旦美軍在人民軍側後棲登陸成功,完全可能發生戰局逆轉的情況。
  • 圖文放送:美軍仁川登陸,麥克阿瑟從頂峰到深淵
    70年前的今天,朝鮮戰局在這處位於半島「蜂腰部位」的地方發生逆轉——這,就是仁川登陸。1950年6月25日,朝鮮內戰爆發。朝鮮人民軍勢如破竹,一度佔領了半島90%以上的土地。就在這時,一雙眼睛盯上了仁川。他,就是這位喜歡叼著玉米芯菸斗的美國五星上將道格拉斯·麥克阿瑟。這時的麥克阿瑟是美國任命的所謂「聯合國軍」總司令。
  • 麥克阿瑟的巔峰指揮:二戰跳島戰術與仁川登陸
    麥克阿瑟的軍事才華集中體現在一個「奇」字,出奇制勝是他成功戰例的特點。太平洋戰爭中,「跳島作戰」是他的拿手好戲,這反映了他在戰略概念上的冒險和創新。「跳島作戰」能充分發揮己方的海空機動優勢,既減少傷亡,又讓大批日軍無用武之地,加速戰爭勝利的進程,可以說是不戰而屈人之兵。而韓戰中的仁川登陸,則是麥克阿瑟在戰役層次上指揮藝術的顛峰之作。
  • 麥克阿瑟的仁川登陸計劃遭美高層反對,卻與中國一人不謀而合
    但是,對於從未失敗過的美軍傳奇,麥克阿瑟怎麼可能就此罷手。他一面向華盛頓請求支援,一面開始擬定仁川登陸作戰計劃。在這一計劃中,麥克阿瑟大膽的將漢城以西的仁川港作為登陸地點,由於潮汐的關係,實施的日期只能是9月中旬。他必須在此之前,準備好一切。然而,這一登陸計劃卻遭到了總統杜魯門以及參謀長聯席會議的一致反對。而且,反對的理由非常的充分。
  • 麥克阿瑟為何選擇在仁川登陸,而非己方掌控的釜山?
    麥克阿瑟的戰術構想抓住了問題的關鍵。然而麥克阿瑟選擇的登陸地點,卻遭到美軍上層的強烈反對,他居然看中了仁川。這是一處完全違背軍事常識的登陸地,海潮漲落差位居世界第二,達到驚人的6.5米,雖然在高潮期水位能達到10米,然而維持時間甚短。一旦計算偏差,大批艦艇將陷進數公裡長的爛泥灘中動彈不得。
  • 為了掩護仁川登陸,曾經發生過一場悲劇性的戰鬥,至今被人遺忘
    值得注意的是,越戰成為一代又一代美國人反思的對象,而韓戰卻似乎是一場不願被人提起的戰爭。美軍在韓戰中最為高光的時刻發生在1950年9月15日的仁川登陸,一代名將麥克阿瑟在「天時地利人和」全都不利於美軍的情況下強行發起登陸作戰,並且在成功登陸之後率領美軍發起反攻,一路殺到鴨綠江畔。
  • 抗美援朝戰役評點系列之一:仁川登陸
    6月30日,麥克阿瑟提出的作戰計劃就是在阻擊人民軍南進的同時,在仁川登陸,切斷其補給線,然後南北夾擊,一舉將人民軍擊破。7月4日,麥克阿瑟命令駐日本的美軍第1騎兵師開始進行在仁川登陸的準備,登陸計劃代號「蘭心行動」,預定於7月22日開始實施。
  • 既然仁川如此重要,為何只設1000守軍?麥克阿瑟成功在何處
    >仁川登陸。日本天皇和「日本太上皇「麥克阿瑟的合影 所以,麥克阿瑟想再一次上演曾經的神話,並且具體登陸地點就選在仁川。經過與會人員討論,他們一致認為:「仁川登陸的可行性幾乎為零,假如仁川登陸能夠成功,那麼美國海軍的教科書都不得不進行修改」。而當時任美國總統的杜魯門收到這一作戰方案時,也表示極大的反對。 雖然仁川登陸的方案遭到一直反對,但是仁川的成功登陸將可以一舉直接扭轉整個戰局,可同樣美國海軍所冒的風險也絲毫不亞於一場一比五千豪賭。
  • 仁川登陸何以迅速扭轉戰局
    洛東江/釜山防禦圈那緣何聯合國軍仁川一登陸,朝鮮人民軍就全線潰敗了呢?而且釜山和仁川一個東南一個西北,聯合國軍不去救友軍,為何跑到相距400公裡以外的仁川登陸?韓國主要港口1950年9月15日在麥克阿瑟的指揮下,250餘艘軍艦載著75000名海軍陸戰隊在仁川展開登陸,一天之後仁川攻陷,朝鮮人民軍的補給線被掐斷。
  • 美軍為何能從仁川登陸?除了強大的海空軍掩護,這些原因不容忽視
    1950年9月15日,美軍成功在仁川登陸! 而美軍的成功登陸,將意味著聯合國軍將全面進入到反攻階段! 隨後,在聯合國軍的強大攻勢下,金日成不得不下達全線向三八線附近撤退的命令。朝鮮戰局至此發生了巨大的轉變! 那麼問題來了:美軍是如何完成這次登陸作戰的呢?
  • (現代登陸戰介紹)仁川登陸作戰
    1950年8月23日,美軍遠東軍司令部在日本東京又一次召開作戰會議,來自華盛頓的軍事首腦和麥克阿瑟以及遠東司令部的指揮官就登陸作戰問題進行激烈爭論,海軍方面提出反對仁川登陸的詳細意見,主要是:第一,仁川附近海底是幾個世紀以來由黃海帶來的黃土,在無數的島嶼之間形成了特有的淤泥地帶,落潮時,有的地方已從海岸向外伸延3.2公裡。
  • 中國已經預測出仁川登陸的可能性但人民軍卻對此無能為力
    尤其是半島狹長的特殊地形,使兩側都極易遭到兩棲登陸攻擊。 麥克阿瑟早就醞釀在半島蜂腰部實施大舉登陸,從地理位置上看,適合登陸地點主要是漢城以西的仁川港和全州以西的群山港,從地理條件上說,群山港比仁川好得多。但麥克阿瑟堅持選擇仁川,一方面是可以攔腰切斷人民軍的補給線和將來的退路,一方面是那裡距離漢城較近,政治影響極大,非常符合麥克阿瑟好大喜功的作風與性格。
  • 仁川登陸復盤——麥克阿瑟本該輸掉的豪賭
    1950年9月的仁川登陸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從1949年初到1950年末的東亞,可以說是自二戰結束以來,人類歷史最富有戲劇化的片段了。根據潮汐表,1950年8月以後適宜登陸的窗口日期僅僅為9月中旬和10月中旬的幾天內,如果一次登陸失敗,下一次登陸必須推遲一個月。3.仁川的地質條件惡劣,幾乎沒有天然沙灘,海岸線之外都是泥灘,退潮以後可以達到幾公裡的縱深,使得各種大型登陸艦艇無法搶灘卸載物資。而泥灘盡頭的海岸線聳立著一道石堤,登陸艇靠近後無法打開艙門,士兵必須通過梯子才能爬上去(如下圖)。
  • 美軍仁川登陸朝鮮,中國提前23天已算準登陸時間,精確到分鐘
    歷史將永遠銘記這一時刻,就在麥克阿瑟決定仁川登陸的同一天,中國軍人已算出了自以為天下無敵的麥克阿瑟二十三天後將展開的登陸戰的地點,而登陸具體時間甚至精確到了分鐘,與麥克阿瑟的絕密計劃可謂毫釐不差。《決戰朝鮮》二戰後,美蘇在朝鮮半島劃分勢力範圍,以三八線為界,北朝鮮是蘇聯人,南朝鮮(韓)是美國人。然而,「」三八線」卻是在美國上校臘斯克手上誕生的。
  • 美軍仁川登陸前,毛主席已多次提醒朝鮮戒備,為何他能準確預測?
    1950年9月15日,美軍在朝鮮西海岸中部的仁川港登陸,這是韓戰中至關重要的一場戰役,被美軍視為戰局逆轉的關鍵轉折點。麥克阿瑟豪賭成功,聲望在國內達到了頂峰。在這之前,美韓聯軍被北朝鮮軍壓迫到面積僅有1萬餘平方公裡的釜山防禦圈內,危在旦夕。但美軍自仁川登陸後切斷了北朝鮮軍的補給線,北朝鮮軍後方空虛只能不斷敗退,此後美軍一路向北追擊,最遠處到達鴨綠江邊。
  • 美軍仁川登陸前,毛主席已多次提醒朝鮮戒備,他為何能準確預測?
    1950年9月15日,美軍在朝鮮西海岸中部的仁川港登陸,這是韓戰中至關重要的一場戰役,被美軍視為戰局逆轉的關鍵轉折點。麥克阿瑟豪賭成功,聲望在國內達到了頂峰。在這之前,美韓聯軍被北朝鮮軍壓迫到面積僅有1萬餘平方公裡的釜山防禦圈內,危在旦夕。
  • 聞博:仁川登陸復盤——麥克阿瑟本該輸掉的豪賭
    根據潮汐表,1950年8月以後適宜登陸的窗口日期僅僅為9月中旬和10月中旬的幾天內,如果一次登陸失敗,下一次登陸必須推遲一個月。3.仁川的地質條件惡劣,幾乎沒有天然沙灘,海岸線之外都是泥灘,退潮以後可以達到幾公裡的縱深,使得各種大型登陸艦艇無法搶灘卸載物資。而泥灘盡頭的海岸線聳立著一道石堤,登陸艇靠近後無法打開艙門,士兵必須通過梯子才能爬上去(如下圖)。
  • 朝戰前期美韓完敗,美軍冒險仁川登陸,總參精準預測,卻被無視了
    此時真正高興的只有兩個人,一個是窮途末路的蔣介石,一個是戰爭狂人麥克阿瑟。 好出風頭的麥克阿瑟竟然私自跑到臺灣去見了蔣介石,杜魯門還是在報紙上得知麥克阿瑟突然訪臺的,這讓他很是尷尬。兩個人私下確立的秘密協議報告給杜魯門後,杜魯門大為惱火,他可不敢同意讓蔣介石派兵赴南朝鮮參戰,蔣介石去了,中共還會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