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在廈門待過幾年的吃貨,今天要說的是閩菜,以及福建各個地方的好吃的。
閩菜是中國八大菜系之一,經中原文化和閩越文化的混合而形成。閩菜發源於福建福州,以福州菜作為基礎,又融合閩東、閩南、閩西、閩北、莆仙五地之風味菜形成的菜系。狹義的閩菜指福州菜,最早起源於閩縣,後來發展成福州、閩南、閩西三種流派,即廣義閩菜。
1、佛跳牆
佛跳牆是福州的當地名菜,屬閩菜系。相傳,在清道光年間由福州聚春園菜館老闆研製出來的,又據說,發明此菜者乃一 幫要飯的乞丐。就是大雜燴一鍋燉。
佛跳牆通常選用鮑魚、海參、犛牛皮膠、蹄筋、魚唇、花菇、墨魚、瑤柱、杏鮑菇、鵪鶉蛋等放到到一起,加入高湯和老酒,文火煨制而成。
食材看起來都是高檔的,家常菜要做出來實在不簡單。
2、雞湯汆海蚌
雞湯氽海蚌是福建的特色名菜,是福州地區傳統宴席上必備的一道湯菜。使用漳港海蚌、雞肉作為主料,配以牛肉、豬裡脊肉等製作而成的美食。以鮮活海蚌為原料,氽以滾熱的雞湯而成。
這道菜有點神似清水白菜,看起來簡單,實際做出來比較複雜。
3、海蠣煎蛋
海蠣煎蛋是常見也簡單的一道菜,鮮嫩,美味又營養,做法簡單。海蠣煎蛋的營養價值高,富含蛋白質,鋅等微量元素及維生素等。
以前在廈門時候,就經常跟朋友一起吃飯,幾乎必點這一道。價格實惠還好吃。
4、白斬河田雞
白斬河田雞是客家名菜。雞必須是長汀的河田雞,料酒長汀產的客家米酒料酒,才會使這道菜吃起來香嫩不膩,金黃油亮,十分誘人。
長汀民間烹雞的方法多樣,而薑汁白斬雞較為普遍,宴席必備。白斬河田雞它經其香、脆、嫩、爽、滑和易脫骨而深受讚譽,向來被列為閩西客家菜之首;雞頭、雞爪、雞翅尖,更是下酒好料,俗話說:一個雞對七杯酒,一對雞爪喝一壺。
5、同安封肉
梁開平四年(910年)王審知被封為「閩王」,授方形大印。當時居住在同安的官員為慶祝他敕封「閩王」,舉辦了盛宴。席間有道佳餚,就是把豬肉切成四方的大塊,配上佐料蝦米、香菇、板慄,用黃巾包裹,形如大印,下鍋蒸熟,食用時肉香撲鼻。四方形肉好像封王的大印,布包為封。所以就叫封肉。
現在,同安封肉已經成了廈門以及閩南地區的一種特色食品,每當人們辦喜事,建新房,都少不了封肉。
我在廈門時候也是經常吃這道菜,肥而不膩,筷子一戳就爛,口感有點像扣肉。
6、荔枝肉
荔枝肉是福州、莆田等地特色名菜。已有二三百年歷史。原料中有白色的荸薺(現在荸薺好多改用土豆了)和切成十字花刀的豬肉,烹煮後因外形似荔枝而得名。製法是將豬瘦肉打上十字花刀,切成斜形塊,因打的深度、寬度均勻恰當,炸後捲縮成荔枝形,加上紅糟、白糖、香醋、醬油、麻油、澱粉等調料。
7、鴨肉粥
鴨肉粥味道鮮美,它的材料主要有鴨肉、大米等。鴨肉粥中一般加入的佐料有油條段子、花生米、大紅棗,還有的加入蓮子、當歸等中藥材。味鹹不重,輕油不膩,吃起來特別有滋味。
以前在廈門上班,老闆漳州的,每到初二和十六就會煮上一鍋鴨肉粥,加上搗過的薑絲還有一點小芹菜,那味道真讓人懷念。還有後埔以及穆厝那裡的鴨肉粥,想想都是滿滿的回憶。
8、土筍凍
土筍凍,起源於泉州安海,是一種特色傳統風味小吃。土筍凍 它含有膠質,主要原料是一種蠕蟲,也就是沙蟲。身長二、三寸。經過熬煮,蟲體所含膠質溶入水中,冷卻後即凝結成塊狀。食用時配上好醬油、永春陳醋、蒜蓉。加上芥末的土筍凍又有一種別樣的風味。
土筍又名塗筍,據《閩小記》載:「予在閩常食土筍凍,味甚鮮異,但聞生於海濱,形似蚯蚓,即沙巽也。」歷史上最出名的要數泉州安海的土筍凍,在《閩雜記》也記載:「塗筍生於海灘沙穴中,今泉州海崖有產。」土筍凍呈灰白色,晶瑩透明,香嫩清脆,富有彈性,和其它調料配食,風味尤佳。
9、茶樹菇老鴨湯
茶樹菇老鴨湯具體屬不屬於福建的美食,這個有待福建的朋友指點,只是以前在福建時候認識的那些朋友幾乎都會做。出去吃飯,飯店裡也幾乎都有。我自己又特別喜歡這道湯。感覺來了廣東之後就再沒喝過了。
10、淡糟香螺片
淡糟香螺片,福州傳統名菜,比較考究廚師刀工。將香螺肉尾部切除,切成大小均勻的薄片,放入熱水中汆水一下立馬撈起。冬筍片下鍋過油後撈出,蒜米、姜沫下鍋煸香,接著放入香糟稍微煸一下,加入花菇和過油香菇片,倒入上湯、白醬油、芝麻油、味精、澱粉調成的滷汁勾芡,放入氽好的螺片,翻炒。
福建的美食真的有好多,鍋邊糊、光餅、面線糊、炸春卷、沙茶麵,燒肉粽、芋餃、老鼠粄、花生湯,還有閩西八大幹。還有好多說不出來。有福建的朋友可以補充一下。下洋的泡鴨爪是真的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