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海上絲綢之路」繁榮
承載「廣州千年商都」歷史
不同於第一站楊箕傳統與現代融合
古色古香,古風古韻
樸實的鄉村氣息讓其獨具一格
現在是北京時間早上11點整
「全員惡玉」已到達第二站
隱藏在海珠區的「古韻珍珠」
黃埔古港
黃埔古港見證了廣州「絲綢之路的繁榮」。黃埔村始建於宋代,距今已有1600多年歷史。黃埔古港長期在海外貿易中扮演重要角色。明清之後黃埔古港逐漸發展成為廣州對外貿易的外港。1685年,清政府在這裡的醬園碼頭設粵海關黃埔掛號口、稅館、夷務館,從此商船雲集,黃埔村日漸成為一個幾千人的港口。1757年「一口通商」的實施,廣州成為中國唯一的對外通商口岸。黃埔村也因此成為世界貿易大港而走向繁華的巔峰,直至1842年《南京條約》,開放廣州、廈門、上海、寧波、福州五處通商口岸。黃埔古港因仿照古船瑞典「哥德堡號」來訪而重建。
黃埔村和黃埔古港是廣州重要的歷史文化遺產。昔日的黃埔村,名人輩出;今日的黃埔村,保留了廣府美食與傳統工藝,尚存大量歷史建築。現在的黃埔古港岸邊仍然保留這一條「海傍街」,緊靠碼頭,是一個繁鬧的城市。
同時,黃埔村是有名的廣州僑鄉。這裡出洋的人數最多,時間最早。有新加坡華僑胡漩澤、日本馮佐屏、北美華僑梁慶桂等一大批著名華僑,就在這個千年古村落裡開始了他們海外奮鬥,回報家鄉的故事。
《海上來客》,廣州首部本土製作的4k大型紀錄片,講述了三百年前第一艘來中國貿易的法國商船「安菲特利特號」的傳奇故事,填補了影視題材上的空白。「安菲特利特號」拉開了中法貿易的序幕,也帶來了中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第一次高潮,它當年的停泊地點,正是廣州黃埔古港。
穿過黃埔古港的牌坊,沿著一路繁榮的街道,漸漸走入了黃埔古港。我們放慢著腳步,細數著這裡的巨大變化。
街道.JPG
……
這些,都與我記憶中的黃埔古港截然不同。變的是那些新建的特色建築,青磚古道、琉璃碧瓦、淌淌溪河。
繞著巷子,來到了黃埔古港的中心,踏入了粵海第一關紀念館。粵海第一關紀念館是黃埔古港景觀區主體建築,是依據歷史資料原貌修建的仿古建築群,是廣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影像、壁畫、歷史文物……一段段黃埔古港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撲面而來。其過往的榮辱興衰被我們一一了解與見證。
隊員們正認真記錄.JPG
走出紀念館,左行一小段路,來到了岸邊。這裡便是黃埔古港遺址。如今這一小小的港口,承載了「廣州海上絲綢之路」的巨大重量。「傑閣嵯峨鳳浦中,海帆層出虎門東。朅來喜閱梯航遍,一統車書萬國同。」這是清道光年間的文人馮翔所描繪的黃埔古港商貿的盛景。
而現在,黃埔村,被一陣陣古樸與寧靜包圍。人們皆醉心於自己的工作、生活。這些皆與黃埔村外的車水馬龍、高樓林立相分隔開來。
一路上,我們經過了形形色色的商鋪。在樹蔭下賣著自產的農產品、糖畫、缽仔糕的小販,傳統且聞名的艇仔粥、姜撞奶,還有那文創店,各種不同的元素在這裡能自然地糅合,形成了這一獨特的文化旅遊村落,吸引著各方的遊客。
路上,我們幸運地採訪到了一位廣州航海學院的大三學生。據他表示,雖然這裡的校區不如主校區,但是這裡坐落於黃埔古港,課下之餘來這裡逛一下、吃點東西也是一種不錯的體驗。同時,這裡的治安、衛生水平近年來都在不斷提高,不會因為人流多而發生一些偷竊現象。
隨後,我們來訪了當地的村委會。並大致採訪了幾個問題。從中,我們了解到黃埔村近年來得到政府不斷投資,大力改善美化古村古港的環境。其目前以及將來都會不斷建設生態旅遊、文化旅遊村落,通過不斷維護特色的古建築、建設新的配套設施,形成一個良好的黃埔古港文化旅遊村落的整體。不斷用自己的獨有文化,即用「古代海上絲綢之路」來做文章,並結合村民們的力量,一起發展建設美麗鄉村,配合政府將其打造成國家5A級景區,讓這裡成為廣州的旅遊名片,成為遊客的打卡地。
日暮,走出黃埔村,我們不斷思索著其未來發展的模樣……
2013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曾提出建設發展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廣州也因此響應號召,深入建設完善粵港澳大灣區,積極參與與配合「一帶一路」的發展。
黃埔村外的琶洲,正徐徐展開一幅打造世界一流的人工智慧創新試驗區的藍圖。騰訊、阿里巴巴、科大訊飛等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領軍企業已經紮根琶洲。信息化、數位化、人工智慧等科技浪潮已覆蓋此地,讓這曾經的「廣州海上絲綢之路」永不落幕,在新時代裡延續了往日的燦爛篇章。而被「粵港澳大灣區」改革發展熱潮包圍的黃埔村,仍堅守著其獨特的古村落文化,靜靜地、悠然地發展著,與新時代融洽地相處著。在未來,或許會有種種變化,但是我相信,其商鋪之間的叫賣聲、談笑聲依舊徜徉。
文字 / 全員惡玉團隊
排版 / 全員惡玉團隊
圖片 / 全員惡玉團隊、網絡
指導老師 / 李翠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