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成為「千年商都」的歷程中,黃埔古港扮演著重要角色。上世紀90年代,廣州港重心逐漸向南沙外遷之後,作為老港區的黃埔,自此踏上了轉型探索之路。
5月9日在廣州舉行的世界港口大會平行論壇《灣區港口與城市融合發展》上,廣州開發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蔣寶鴻表示,該區區內面積42平方公裡的黃埔臨港經濟區,將重點開創新貿易模式,加速打造CBD升級版,推動黃埔港煥發新活力。
按照當前廣州的規劃,廣州第二CBD名為廣州國際金融城-黃埔臨港經濟區中央商務區,分別由位於天河的廣州國際金融城和位於黃埔的臨港經濟區兩大核心板塊構成。
蔣寶鴻說,黃埔臨港經濟區將重點發展總部經濟、港航服務、現代金融、電子商務、科創文化等產業,引進新型跨境電商、數字貿易、智能貿易等業態,積極探索推動粵港澳遊艇自由行有效實施,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現代服務創新區,打造服務港澳的新貿易創新中心。
數據顯示,黃埔臨港經濟區近年現代航運產業加速聚集,新增各類航運企業超過400家,電子口岸、船員管理、融資擔保、航運經濟研究等航運新興業態相繼入駐,航運產業鏈更加健全;2015年至今,臨港區域內新增註冊資金500萬元以上企業1500餘家,總註冊額超186億元人民幣,中外運等航運巨頭在此設立總部或區域總部。
廣州港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石挺豐表示,以港促產、以產興城、港以城興、港城共榮是國際港口名城典型特點,「最近跟黃埔區也在謀劃把老港規劃建設集郵輪、滾裝輪、遊船、遊艇、航運服務於一體的港航特色城市綜合體,打造珠江黃金岸線,構建濱江生態文化旅遊風情帶、打造黃埔港粵港澳大灣區現代服務創新區、海上絲綢之路文化旅遊商貿合作區」。
這確實在國際上有著成功經驗。「橫濱港的擴張歷史是日本港口非常典型的發展方式。」日本國土交通省港口局負責人山本大志介紹,二戰結束後,橫濱港開始重建,1960年左右,橫濱港向前開發出一塊地方,將物流功能放在外部港區,讓港口功能遠離市區,原來的港口變成一個公共使用空間,物流中心往外擴,工業區沿著海岸線分布。現在,一些比較傳統的港口功能也還在市中心,但同時也有一些住宅區、工業區、辦公區等。
「我們現在的思路也是按照創新城區的方向來走,港口與城市的有機結合,實現真正的港城一體化。」廣州開發區政策研究室主任李耀堯表示,廣州開發區發展到今天,需要向創新城區的方向走,開發區也需要走向創新城區,港口和城市有機結合。
李耀堯進一步表示,黃埔港是千年古港,不是真正的海港,是內陸港,跟南沙港有錯位發展空間,將主要以打造創新城區為核心,將來作為一個港城一體化空間。
(責任編輯:DF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