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港正青春

2020-09-07 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黃埔古港古村今貌。 資料圖片

廣州是中國著名的華僑之城。據不完全統計,廣州市有海外華僑華人、港澳臺同胞和歸僑、港澳僑眷屬近400萬人。其中,歸僑僑眷、港澳僑眷屬160多萬人,佔廣州市戶籍人口近1/5;海外華僑華人、港澳同胞近240萬人,分布在世界130多個國家和地區。

日前,記者一行走進廣州市海珠區黃埔古村,這裡有方塘碧波,荷葉田田;有青石廣場,人流匯聚;有公園綠地,休暇閒適……一代代黃埔人從這裡出發,越過伶仃洋,到港澳、下南洋,闖蕩天下。

名人輩出的黃埔古村

「每年春天滿樹花,把花瓣晾乾了來泡茶,非常清香可口。我爺爺早年有個朋友移居美國後,還保留著喝雞蛋花茶的習慣,每年都讓我爺爺給他寄去。現在,他的後人每年還向我要雞蛋花瓣呢。」遒勁的樹幹直上二層的閣樓,繁盛的樹枝伸展到陽臺,胡啟英指著近旁一棵高大的雞蛋花樹向記者娓娓道來。雖已75歲,但她步伐穩健,聲音洪亮。

「這是我家祖屋,爺爺當年就住這裡。看,這是他的手跡——『茅廬』,這是他的落款——『胡棟朝』。」

「茅廬」的主人胡棟朝是晚清修建川漢鐵路的工程師,畢業於北洋大學堂和康奈爾大學,一生致力於「為國修建鐵路」。胡啟英說,為了加強修繕保護,她與家人一致同意,將胡棟朝故居——棟園移交給所在地政府進行統一管理。

黃埔古村名人輩出,除胡棟朝外,還有兼任中國、俄國和日本三國駐新加坡領事的著名僑領胡璇澤,留美華僑、「清華之父」梁誠,永豐艦艦長馮肇憲,清代十三行天寶行創始人梁經國等。

「黃埔」源頭在這千年古港

造就黃埔村典型僑鄉風貌和傳奇的,是近在咫尺的黃埔古港。

傍晚華燈初上,出黃埔村入古港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古港舊址所在地的小港灣,那是一段長約1000米、寬約600米的水域。一棵古榕樹下,安放著「黃埔古港遺址」石碑。站在石碑旁放眼望去,右前方,廣州環城高速立交橋飛架黃埔湧兩岸,珠江水靜靜地從橋下而來,流過眼前,再向左前方匯入寬闊的官州水道。後方古港內,靜靜地停泊著一大一小兩艘船。難以想像,這裡曾是17世紀後期全國四大海關之一,一度是全國唯一的對外通商口岸。

「傑閣嵯峨鳳浦中,海帆層出虎門東。朅來喜閱梯航遍,一統車書萬國同。」清道光年間的文人馮翔用這樣的詩句來描繪黃埔古港的貿易勝景。對此,我們只能結合當時的畫作去想像;對瑞典的「哥德堡號」、美國的「中國皇后號」等到訪古港的「明星」,我們只有通過古港遺址岸邊的粵海第一關紀念館的展陳來追訪。

古港開放環境為黃埔人植入了向海而生、闖蕩天下的基因,他們一代代從這裡出發,越過伶仃洋,到港澳、下南洋、下西洋、上東洋、橫渡太平洋,打工、求學或經商……無論到哪裡,他們身上都打著「黃埔」的烙印。天下「黃埔」是一家,它的源頭就在這千年古港與古村。

守護天下黃埔人的精神家園

保護好古港和古村,就是守護天下黃埔人的精神家園。2009年,黃埔古港古村歷史文化景區保護工程啟動。2019年1月,《黃埔古港古村歷史風貌區暨黃埔村傳統村落保護發展規劃徵詢意見》公示,進一步將村港114公頃面積劃入保護範圍……可以預見,隨著規劃通過並實施,古村港將煥發新風採。

從古港出發沿著黃埔湧逆流而上數公裡,就是廣州國際會展中心。蜚聲世界的廣交會就在此舉行。不遠處琶洲塔一如當年一樣,見證著這方寸之地上演的現代商貿傳奇。

「那邊不遠處就是廣交會場館。近處這片就是廣州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試驗區琶洲核心片區起步區,從東向西再向南依次是唯品會、阿里巴巴、騰訊、YY、樹根互聯、小米……2.1平方公裡的土地上聚集了一批知名網絡巨頭。」站在新港路邦華環球貿易中心45層寬大的落地窗前,琶洲集聚區黨委副書記楊曉輝如數家珍。

舉目遠眺,滾滾的珠江和分流的黃埔湧將琶洲島攬入懷中。從島東南部黃埔古港百舸揚帆,到島中部廣交會萬商匯集,再到島西部廣州試驗區琶洲核心片區起步區科企薈萃。在不到10平方公裡的小島上,黃埔古村和古港象徵的開放商道穿越了千年時光,煥發出更加迷人的青春光彩。

相關焦點

  • 千年廣州古港 築夢國際航運
    穿越時空,當下的「國際航運樞紐建設」承接千年傳奇與使命,為活力與熱情的港城添入幾分厚重的韻味。展開雙臂,擁抱世界。廣州航運中心,向歷史致敬,與夢想為伴,促世界相連。千年古港見證時代變遷1988年,剛從大連海事大學畢業的汪偉南下廣州,成為一名引航員。這位來自安徽桐城的青年人一做決定,便讓自己的人生路徑定位在南國海港,一轉眼就近30年。
  • 莆田賢良港:千年古港話滄桑
    賢良港因為有花崗巖石徹的長約600米的古碼頭,加上陸上交通道路通暢而受古代航海家們的格外青睞。人們把港岸的繁華景象傳為歷史的口頭禪一一「頂城裡,下港裡"。碼頭東側的靈慈東宮前至今仍豎立著宋代瓜楞型石柱,東宮的右後側有口宋井,花崗巖的井沿雕刻著神奇的八卦符號,雖受千年風雨侵蝕風化斑脫,但八卦符號仍依稀可辨。相傳此井靈異非常,甘泉湧洌,古時有數十艘大船汲水不會幹涸。井後有二十三級臺階,可上螺嶼峰觀海聽濤。螺舌山前的石縫中有棵不知年的「風水樹」,千百年中儘管強颱風及海浪襲擊卻依然如故。螺嶼峰前有三柱天然礁石,乃舊時船舶入港的標誌。
  • 【食在廣東,鮮在茂名②】博賀:千年古港 海鮮重鎮
    【食在廣東,鮮在茂名②】博賀:千年古港 海鮮重鎮 2020-09-28 17: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重現千年古港輝煌!「海絲首港」一期計劃年底建成運營
    北海電臺935及時 權威 全面關注一期項目總投資20.81億元的北海文旅頭號工程項目「海絲首港」於2月25日復工建設,目前各項工作順利推進,施工道路、土方回填、海岸清淤、海堤邊坡修整等基礎設施工程已完成,一期計劃於2020年底建成運營,項目建成後重現千年古港輝煌
  • 考古揭秘 上海千年古港的前世今生
    7     / 文·圖 特約考古專家劉俊勇 /    由大連市公共文化服務中心和上海博物館主辦、大連博物館承辦的《千年古港——上海青龍鎮遺址考古展》自開幕以來,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採用聚落考古的方法,可以全面地揭露出青龍鎮的各種遺蹟,能夠復原一個完整的青龍鎮古港,再現當年古港青龍鎮的繁華景象。目前,青龍鎮的考古只是揭開了古港歷史的一角,未來還有許多未解之謎有待新的發現。
  • 地名隱藏千年古港命脈變遷
    2011年,無棣縣佘家巷鄉更名為佘家鎮,河道清淤,新建港口,宣告這個千年古港口即將復活。「小米河」漂糧草八「倉」四「官莊」為證因海陸交通便利,佘家港地理及戰略位置重要。這一地區秦漢時期即建有縣城,現存秦臺、光武城等秦漢時期的遺址。1976年疏浚河道時,曾在四五米深的地下挖出了漢代磚砌碼頭,將這個古港口的歷史推及千年以前。
  • 千年黃埔古港邁向港城一體化
    廣州成為「千年商都」的歷程中,黃埔古港扮演著重要角色。上世紀90年代,廣州港重心逐漸向南沙外遷之後,作為老港區的黃埔,自此踏上了轉型探索之路。
  • 莆田山亭鎮:港裡尋古
    ,距今已有千年歷史。鬥轉星移,物是人非,港裡古村雖容顏老去,卻文脈猶存,在收穫了省級歷史文化名村的榮譽後,又被列入第一批福建傳統村落名錄。寒冬時節,迎著凜冽的海風,我們漫步古村,細細探訪這座傳統村落曾經的繁華與傳奇。古建築:承載古村滄桑港裡村,古稱賢良港,又名黃螺港,是一個背山面海的繁華漁村。
  • 爆汁推薦丨黃埔古港【正記園林】的古法燒雞
    俗話說:長洲島嘆燒鵝,黃埔港食燒雞。 那麼到黃埔古港,去哪裡吃燒雞最為正點? 個人以為,正記園林美食的古法炭燒走地雞值得一試! 這隻燒雞有何厲害之處? 按照老闆自己的說法,古法燒雞傳承了三十多年,有口皆碑,每一個到店的客人基本都會點這道名菜,還上過「行運廣州」、「走出地鐵」等好幾個電視節目,可以說是遠近馳名。
  • 漫步雷州,探尋古城:千年古港的寂寞與滄桑
    無論多少爭議,徐聞港都已經失去了現代意義上出海港的價值。隨著航海技術的提高和航道的改變,隋唐時期的出海口岸便逐漸東移,廣州成為當時全國最大的都會,泉州則是全國重點出口商港之一。這一時期的徐聞港雖仍有對外貿易往來,但大多僅限於往來於福建、廣州等地,比起漢代對外貿易始發港的輝煌大為遜色。至此,徐聞港的貿易地位逐步下降,直到明清時期徹底衰落。
  • 第二站丨黃埔古港,於古樸中靜靜流淌
    >黃埔古港黃埔古港見證了廣州「絲綢之路的繁榮」。黃埔古港因仿照古船瑞典「哥德堡號」來訪而重建。黃埔村和黃埔古港是廣州重要的歷史文化遺產。昔日的黃埔村,名人輩出;今日的黃埔村,保留了廣府美食與傳統工藝,尚存大量歷史建築。現在的黃埔古港岸邊仍然保留這一條「海傍街」,緊靠碼頭,是一個繁鬧的城市。
  • 再現千年古港!新復原「板橋鎮」27日正式開街(圖)
    作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北航港之起航地,板橋鎮「人煙市井,交易繁華」,是整個膠東半島最重要、最繁忙的古港口,一千年中,滿載絲綢、瓷器、茶葉等珍貴貨物的船隊從這裡出發,駛向世界。為充分挖掘板橋鎮歷史文化資源,提升板橋鎮旅遊度假休閒功能,板橋鎮於2009年5月份開工建設,總面積11萬餘平方米的核心區內,集聚了市舶司、高麗亭館、自然奇石博物館、渤海堂博物館、閎皓堂博物館、松月山房、名人館、水師營、秧歌廣場等諸多具有海絲基因的文化場館,屆時將集中開門迎客,再現古板橋鎮海港商貿繁榮盛景
  • 探訪寧波慈城古宅塵封往事 挖掘千年古縣城文化瑰寶
    原標題:探訪慈城古宅塵封往事挖掘千年古縣城文化瑰寶 大學生們走進慈城古縣城27座古宅中,通過實地調研採訪,揭開古宅前世今生的神秘面紗,觸摸千年古縣城的歷史文脈。 蒙蒙秋雨中,行走在「江南第一古縣城」———慈城古縣城裡青石板鋪就的弄堂小路上,久遠濃厚的儒風雅俗、水鄉情韻撲面而來,讓人不自覺沉浸在這場煙雨江南夢中。 青磚小瓦馬頭牆,迴廊掛落花格窗。
  • 全國最大郵筒亮相,千年古港煥新生,驚喜驚豔!
    全國最大郵筒亮相,千年古港煥新生,驚喜驚豔! 1月21日 被譽為「千年古港、百年船政」的 馬尾船政特色歷史文化街區正式開街!
  • 北京順義千年「夫妻」古銀杏正金黃
    來源:北京日報順義區牛欄山鎮北孫各莊村,有一對樹齡超過千年的「夫妻」古銀杏樹,眼下樹葉全部金黃,正是最佳觀賞期。楊鴿攝秋已深,葉已黃,順義區牛欄山鎮有一處古銀杏很值得去看看。它們長在北孫各莊村銀杏樹公園裡,是一對有著近千年歷史的「夫妻」古樹和他們的10個「子孫」,被當地人稱為「活文物」。眼下樹葉全部金黃,正是最佳觀賞期。兩棵古銀杏分雌雄東西向排列生長,雄株高15米,胸徑1.86米,冠幅7米乘6米。雌株高13米,胸徑1.74米,冠幅6米乘5米。古樹頂部樹枝已經乾枯,足見滄桑。
  • 千年古銀杏景點重現平湖
    平湖市區供市民休閒的地方不少,但最近一個新景點成了眾多市民的首選,那就是位於主城區建國北路邊上的松風臺千年古銀杏景點。  每天晚上有大量市民來這裡欣賞古銀杏,年長的市民把有關古銀杏的故事講給年幼的孩子們聽,讓孩子們認識這棵生命力頑強的古樹,也了解平湖悠久的人文歷史。「這兩年,我不知來過這裡多少次。
  • 歷經歲月,歸來仍是燦爛青春——千年古銀杏林
    常聽聞,位於嵩縣白河鎮下寺村的千年銀杏林美不勝收,尤其銀杏葉轉黃之後,落葉簌簌,時不時還有銀杏果咕嚕在地上,與周邊矮舊的古村落、老房子相融,形成一幅人文與自然的絕美畫卷……這樣的場景,在朋友圈看到過,在頭條推文中瀏覽過,
  • 遺落古港憶繁華
    國慶「黃金周」假期最後的一天,慕名走進了廣州黃埔村的古街舊巷,沿著先輩的足跡來到了黃埔昔日的碼頭遺址,找尋黃埔古港歷史的積攢......黃埔古港見證了廣州「海上絲綢之路」的繁榮,自宋代以後,黃埔村長期在海外貿易中扮演重要角色,南宋時此地已是「海舶所集之地」。明清以後,黃埔村逐步發展成為廣州對外貿易的外港。黃埔村中保留的大量遺蹟和文物,見證了「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世代繁盛,見證了黃埔古港獨一無二的歷史地位,也見證了廣州滄海桑田的巨大變遷。
  • 洋浦:海南煉化 千年古鹽場
    千年古鹽場  千年古鹽田位於海南省洋浦經濟開發區新英灣區辦事處南面的鹽田村,距今1200多年,總面積750畝,有7300多個形態各異的硯式鹽槽,年產量500噸。千年古鹽田是我國最早的一個日曬製鹽點,也是我國最後一個保留原始日曬製鹽方式的古鹽場。
  • 五一長假旅遊攻略—黃埔古港
    這裡,曾是清朝唯一的通商口岸,「夷舟蚊泊」蔚為奇觀,在世界經濟全球化舞臺上演繹著重要的角色,是中國與世界各國友好交往的歷史見證地,見證了「海上絲綢之路 」的繁榮,自宋代以後,長期在海外貿易中扮演重要角色,承載了廣州 千年商都的輝煌,保留了濃鬱的嶺南水鄉風情和中外交流韻味,其歷史建築、人文資源和自然景觀都非常獨特,這裡,尋常巷陌老屋深宅間,曾湧現出眾多歷史風雲人物,他們敢為人先,銳意進取,成就了許多令世人矚目的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