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下的航空公司復甦之道:選擇合適座級機型是當務之急

2020-12-18 中國航空新聞網

   羅德裡格·席爾瓦(Rodrigo Silva e Souza)巴航工業商用飛機市場與戰略副總裁

「航空公司客運量下降和開支緊縮的局面已持續半年有餘,航空業的整體形勢依舊不明朗。大型機被封存,而且有一些可能再也無法復飛。航線網絡和航班頻次被削減,員工面臨裁員,航空公司運營規模也大幅縮水。」

然而,有跡象表明,航空業正在朝著新的方向發展。正如我們所見,這些變化對航空公司使用機型的大小、組合和數量都將產生影響。如下因素將決定行業的未來面貌。

需求下降

邊境收緊、缺乏有效檢測和大規模免疫接種導致民眾出行意願普遍偏低、新冠肺炎醫療保險覆蓋率不足、對群體聚會的限制(對會展行業造成嚴重影響)、失業、經濟不確定性、強制隔離,均是造成需求疲軟的因素。即便是在低風險的國家/地區,所謂的「旅行氣泡」也尚未成型。

遠程辦公新風尚

疫情加速了數字電信技術的興起。部分公司員工在疫情結束後可能將繼續採用效率更高的居家辦公方式,而不會再回到公共辦公室了。儘管通過屏幕與世界各地的同事和客戶進行實時聯繫與直接面對面的交流不盡相同,但它卻會對未來的航線網絡和機隊規劃產生影響。

商務旅行因素

公務旅客,特別是那些通常願意支付高價票款購買機票的旅客,恢復航空出行的速度將會比較緩慢。國際航班頭等艙和商務艙所遭受的衝擊尤為嚴重。大量公司出臺差旅規定禁止員工旅行、入境隔離政策、會議取消以及邊境收緊,使航空公司的航班收入遭受巨額損失,從而影響公司利潤。

在整體需求縮減的情況下,主推折扣休閒機票很難填補公務旅客收入減少的損失。如果機隊仍保持運力過剩,面臨更少的旅客和更低的票價,航空公司運作將無以為繼。

所有這些都再次提醒航空公司,重新考慮公司的商業模式,並優化其機隊組合已刻不容緩。市場環境不斷發生變化,休閒/公務旅客的比例已發生轉變的情況下,單一機型應對一切的模式現在已經行不通了。

新一輪合理優化機型

早在2000年,公司在推出E-噴氣系列飛機時就發現了支線客機與幹線窄體客機運力間的空白。因此,我們提出了用選擇合適座級機型的概念來填補空白。二十年前,相當一部分較大機型的平均上座率不足70%,而且面臨虧損。而另一方面,支線客機的航程或客艙卻無法達到幹線航班的產品服務水準。

憑藉與窄體客機相匹敵的航程和客艙,巴航工業E-噴氣系列飛機完美填補了支線與幹線機型間的空白。航空公司最終得以根據實際乘客需求來匹配合適座級機型、將過剩運力降至最低、實現利潤最大化,並在更廣泛的航線網絡中部署巴航工業E-噴氣系列飛機。

此次疫情爆發之前,航空公司依靠超低折扣票價維持較高的客座率。這導致乘客數量持續增長,利潤和利潤率卻雙雙下滑。

如今的市場環境與二十年前有許多類似之處——運力過剩、財務表現不佳、單座收益較低,並且急需維持一個高效連通的航線網絡。不過,選擇合適座級機型的需求在當下顯得尤為迫切。

航線網絡通達性是關鍵

由於國際旅行限制仍將持續一段時間,國內市場重新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航空公司可能會繼續保留大型飛機,但由於乘客數量減少,航班頻次將會縮減,並且航班之間的中轉時間可能會非常漫長。

而運力相對較小的合適座級機型則能夠增加航班頻次、在繁忙的機場保留寶貴的航班時刻、改善航線網絡通達性、縮短中轉時間,並可以設置更高票價。連接中型城市的點到點航班可能會越來越受歡迎,因此需要座級更為合適的機型。但在其他情況下,樞紐輻射仍將是充分利用運力最為有效的方式,特別是在需求量存在每日、每周和季節性變化的情況下。

單位成本計算

航空公司通常以CASK(單位可用座位公裡成本)指標來評估飛機的經濟效益。該指標越低,效益越好。不過,這種計算方式只有在需求量足以填滿飛機座位且航班具有可行性時才有意義,而目前面臨的情況卻是運力削減和需求疲軟。航空公司不再為爭奪市場份額而戰。

保證單座收益成為航空公司的新生存之道。航空公司需要在降低飛機運營成本、提高客座率的同時,最大化RASM,才能為其運營和資本收購提供資金。

巴航工業E-噴氣系列飛機剛好滿足這些條件。該系列機型旨在幫助航空公司在維持成本競爭力的前提下,使用更為合適座級的機型來替換幹線窄體客機。新一代E2系列機型經濟性更佳,同時具備航空公司布局航線網絡所需的航程及幹線航班客艙標準。

後疫情時期需要考慮的另外一點,則是市場對更環保機型的需求。這種需求的勢頭此前就很強勁,而如今更是面臨新的壓力,特別是來自各國政府對提高航空運輸業可持續性的要求。選擇合適座級機型對地球同樣有益。例如,新一代E2系列飛機可以取代老舊A320,並將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33%。

眼下,航空業遭受重創,而對飛機座級進行合理優化則有助於我們恢復元氣。雖然可能需要通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才能完全恢復,但巴航工業願始終伴您一路同行。

   羅德裡格·席爾瓦(Rodrigo Silva e Souza)巴航工業商用飛機市場與戰略副總裁

「航空公司客運量下降和開支緊縮的局面已持續半年有餘,航空業的整體形勢依舊不明朗。大型機被封存,而且有一些可能再也無法復飛。航線網絡和航班頻次被削減,員工面臨裁員,航空公司運營規模也大幅縮水。」

然而,有跡象表明,航空業正在朝著新的方向發展。正如我們所見,這些變化對航空公司使用機型的大小、組合和數量都將產生影響。如下因素將決定行業的未來面貌。

需求下降

邊境收緊、缺乏有效檢測和大規模免疫接種導致民眾出行意願普遍偏低、新冠肺炎醫療保險覆蓋率不足、對群體聚會的限制(對會展行業造成嚴重影響)、失業、經濟不確定性、強制隔離,均是造成需求疲軟的因素。即便是在低風險的國家/地區,所謂的「旅行氣泡」也尚未成型。

遠程辦公新風尚

疫情加速了數字電信技術的興起。部分公司員工在疫情結束後可能將繼續採用效率更高的居家辦公方式,而不會再回到公共辦公室了。儘管通過屏幕與世界各地的同事和客戶進行實時聯繫與直接面對面的交流不盡相同,但它卻會對未來的航線網絡和機隊規劃產生影響。

商務旅行因素

公務旅客,特別是那些通常願意支付高價票款購買機票的旅客,恢復航空出行的速度將會比較緩慢。國際航班頭等艙和商務艙所遭受的衝擊尤為嚴重。大量公司出臺差旅規定禁止員工旅行、入境隔離政策、會議取消以及邊境收緊,使航空公司的航班收入遭受巨額損失,從而影響公司利潤。

在整體需求縮減的情況下,主推折扣休閒機票很難填補公務旅客收入減少的損失。如果機隊仍保持運力過剩,面臨更少的旅客和更低的票價,航空公司運作將無以為繼。

所有這些都再次提醒航空公司,重新考慮公司的商業模式,並優化其機隊組合已刻不容緩。市場環境不斷發生變化,休閒/公務旅客的比例已發生轉變的情況下,單一機型應對一切的模式現在已經行不通了。

新一輪合理優化機型

早在2000年,公司在推出E-噴氣系列飛機時就發現了支線客機與幹線窄體客機運力間的空白。因此,我們提出了用選擇合適座級機型的概念來填補空白。二十年前,相當一部分較大機型的平均上座率不足70%,而且面臨虧損。而另一方面,支線客機的航程或客艙卻無法達到幹線航班的產品服務水準。

憑藉與窄體客機相匹敵的航程和客艙,巴航工業E-噴氣系列飛機完美填補了支線與幹線機型間的空白。航空公司最終得以根據實際乘客需求來匹配合適座級機型、將過剩運力降至最低、實現利潤最大化,並在更廣泛的航線網絡中部署巴航工業E-噴氣系列飛機。

此次疫情爆發之前,航空公司依靠超低折扣票價維持較高的客座率。這導致乘客數量持續增長,利潤和利潤率卻雙雙下滑。

如今的市場環境與二十年前有許多類似之處——運力過剩、財務表現不佳、單座收益較低,並且急需維持一個高效連通的航線網絡。不過,選擇合適座級機型的需求在當下顯得尤為迫切。

航線網絡通達性是關鍵

由於國際旅行限制仍將持續一段時間,國內市場重新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航空公司可能會繼續保留大型飛機,但由於乘客數量減少,航班頻次將會縮減,並且航班之間的中轉時間可能會非常漫長。

而運力相對較小的合適座級機型則能夠增加航班頻次、在繁忙的機場保留寶貴的航班時刻、改善航線網絡通達性、縮短中轉時間,並可以設置更高票價。連接中型城市的點到點航班可能會越來越受歡迎,因此需要座級更為合適的機型。但在其他情況下,樞紐輻射仍將是充分利用運力最為有效的方式,特別是在需求量存在每日、每周和季節性變化的情況下。

單位成本計算

航空公司通常以CASK(單位可用座位公裡成本)指標來評估飛機的經濟效益。該指標越低,效益越好。不過,這種計算方式只有在需求量足以填滿飛機座位且航班具有可行性時才有意義,而目前面臨的情況卻是運力削減和需求疲軟。航空公司不再為爭奪市場份額而戰。

保證單座收益成為航空公司的新生存之道。航空公司需要在降低飛機運營成本、提高客座率的同時,最大化RASM,才能為其運營和資本收購提供資金。

巴航工業E-噴氣系列飛機剛好滿足這些條件。該系列機型旨在幫助航空公司在維持成本競爭力的前提下,使用更為合適座級的機型來替換幹線窄體客機。新一代E2系列機型經濟性更佳,同時具備航空公司布局航線網絡所需的航程及幹線航班客艙標準。

後疫情時期需要考慮的另外一點,則是市場對更環保機型的需求。這種需求的勢頭此前就很強勁,而如今更是面臨新的壓力,特別是來自各國政府對提高航空運輸業可持續性的要求。選擇合適座級機型對地球同樣有益。例如,新一代E2系列飛機可以取代老舊A320,並將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33%。

眼下,航空業遭受重創,而對飛機座級進行合理優化則有助於我們恢復元氣。雖然可能需要通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才能完全恢復,但巴航工業願始終伴您一路同行。

相關焦點

  • 巴航工業預測未來十年中國需要730架150座級以下的飛機
    這意味著我們需要進行飛機機隊結構和航線網絡結構的調整,以服務更多二三線航空市場;同時,又有大量新建機場需要座級合適的飛機提供服務。在疫情期間,中小機型在幫助航空公司維持現有航線網絡以及現金流等方面,有著出色的表現。因此,我們堅信150座級以下機型被抑制的需求將會在未來十年間不斷得到釋放。」
  • 巴航工業預測未來十年中國市場需要新交付730架150座級以下的飛機
    民航資源網2020年12月11日消息:巴西航空工業公司(下簡稱「巴航工業」)發布了最新中國商用航空市場展望,預計未來十年,中國市場需要新交付730架150座級以下的飛機。交付的新飛機中,93%將用於滿足市場增長需求,7%將用於替代老舊飛機。  「新冠肺炎疫情的反覆,使全球航空運輸市場充滿變數。
  • 巴航工業預測未來十年中國需新交付730架150座級以下飛機-中國民航網
    「作為疫情發生以來巴航工作的首次發布,我們對中國市場的預測更為樂觀。未來十年,中國航空運輸客運量將以5%的複合年均增長率(CAGR)增長,引領全球航空旅行市場的發展;中國將很快成為全球最大的航空運輸市場。這意味著我們需要進行飛機機隊結構和航線網絡結構的調整,以服務更多二三線航空市場;同時,又有大量新建機場需要座級合適的飛機提供服務。
  • 後疫情時代,OTA如何走向復甦之路?
    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形勢不斷向好,原本被抑制的出行需求逐漸釋放。後疫情時代,如何最大潛力地挖掘航空旅遊市場機會成為眾多航空旅遊企業關注的重點。近日,攜程、去哪兒網等OTA分別出臺了針對後疫情時代的復甦策略。
  • 後疫情時代中國航空公司的危中轉機
    二、全球後疫情時代國際航空業的危中尋機隨著中國疫情逐漸改善,歐美等國家感染確診人數攀升,全球進入後疫情時代。疫情影響下各區域佔據市場主導或領先地位的航空公司,已獲商業信貸與政府援助支持,而眾多中小航司、民營航空、低成本航司等較難獲得外部籌資、補貼援助等,正陷入嚴重運營困境,被大型航空公司合併甚至破產可能性增加。三是歷史經驗表明危機後行業集中度將趨於再提高。過去近20年,美國航空業加快整合進程,形成達美、美聯航、美國航空、美西南航常年四強鼎立格局,行業集中度超過70%。
  • 支線市場探路者E175: 「萌新」航空公司的首選機型
    在市場開發前期客流量有限的情況下,E175飛機合適的座級和尺寸可保持較高的客座率,進而保證航空公司的盈利能力。同時,該機型的高度靈活性還能應對不斷變化的市場情況和運力需求,使航空公司始終保持強勁的盈利能力。
  • 淺談後疫情時期江蘇基地航空公司機隊發展
    因此,對省內的基地航空公司來說,後疫情時期對老舊飛機的處置,筆者建議:一是實時關注租賃的老舊飛機合同的到期狀態,對租賃合同即將到期的老舊飛機探索提前退租的可能性;二是對自有老舊飛機的技術狀況進行評估,對存在結構問題隱患及維護成本較高的老舊飛機提前退役或出售;三是重視現有老舊飛機的燃油經濟性,使用年輕機齡、現代化機型的飛機執行航班,是特殊時期釋放現金流壓力的有效舉措。
  • Cirium:如何應對後疫情時代航空業復甦的新常態
    但是,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空中交通造成的影響是前所未有的,這一百年不遇的重大事件讓整個行業搖搖欲墜,迫使大大小小的公司都在為生存而戰。 航空業成功復甦的道路尚不明朗。航空公司、飛機製造商(OEM)、租賃商和其他相關企業面臨的問題是,最終出現的「新常態」將是什麼樣子?也許更重要的是,他們能做些什麼來很好地應對這種新常態?
  • 「五個貴州」:後疫情時代的文旅復甦樣本
    但是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幾乎冰封了整個全球旅遊業,雖然中國的疫情已經得到控制,經濟開始重啟,並逐漸放寬跨省旅遊限制,但旅遊業的恢復狀況也不盡如人意。據中國旅遊研究院測算,2020年中國國內旅遊收入將負增長20.6%,全年減收1.18萬億元人民幣。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推進旅遊業復甦成為各國共同關切。
  • 世界旅遊合作與發展大會開幕 後疫情時代旅遊業的復甦之道該如何...
    央廣網北京9月5日消息(記者朱敏 紀樂樂)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我們常說,「世界這麼大,我想去看看。」但疫情籠罩了大半年,這樣的瀟灑不再那麼容易實現。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已經處於常態化防控階段,很多人休假也可以選擇去城郊走一走。
  • 後疫情時代 餐飲業復甦之路該何去何從?
    以上這些僅僅是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餐飲業受創的冰山一角。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1-2月,全國餐飲收入4194億元,同比下降43.1%,增速較上年同期下降52.8%,呈現斷崖式下跌。   隨著國內進入「後疫情」防控時期,餐飲行業逐步進入復甦狀態。美團點評數據顯示,截至4月5日,全國餐飲商戶的復工率已經達到85.4%。
  • 世界旅遊合作與發展大會開幕 後疫情時代旅遊業的復甦之道該如何修煉?
    央廣網北京9月5日消息(記者朱敏 紀樂樂)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我們常說,「世界這麼大,我想去看看。」但疫情籠罩了大半年,這樣的瀟灑不再那麼容易實現。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已經處於常態化防控階段,很多人休假也可以選擇去城郊走一走。但這段時間,旅遊業也進入了寒冬期。據世界旅遊組織估計,2020年全球旅遊業產值將下跌70%。
  • 深度| 從東航逆市而動落子廈門 看後疫情時代民航新局新機
    當大家都在小心謹慎探尋生存及復甦之道時,東航卻率先逆勢而為,落子廈門,看似出乎意外,其實卻理所當然。對於東航以及廈門地方政府來說,都是在把握戰略機遇期的關鍵一步。同時,「隨心飛」帶來的穩定客源也為東航下半年的航線復甦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於佔福對此評價稱,「隨心飛」產品更是顯示出東航在後疫情時代主動創新去感知航空新格局的意志。
  • 三大航空公司上半年淨利均現虧損 海外疫情或成行業復甦關鍵變量
    原標題:三大航空公司上半年淨利均現虧損 海外疫情或成行業復甦關鍵變量來源:證券時報·e公司28日晚間,三大航先後披露2020年半年報。毫無疑問,航空運輸業是上半年受新冠疫情衝擊最明顯的行業之一,三大航上半年營收降幅均在五成左右,淨利潤均由盈轉虧。值得一提的是,雖然三大航主要業績指標大幅下滑,但貨運業務降幅明顯低於綜合指標。
  • 全拓數據|後疫情時代,航空客運寒冬持續,航空貨運強勢復甦
    最近,鄰國日本也出現了疫情下的首例航空公司破產案,一家名為「日本亞洲航空」的廉價航空公司所有4條航線近日全部取消。日本亞洲航空目前正在退還租賃的飛機,其中1架在12月8日已經飛往租賃公司所在的新加坡,其餘兩架將在明年1月底之前退還。
  • 後疫情時代阿拉伯國家旅遊業發展
    2019年是「阿拉伯之春」革命以來埃及旅遊業復甦勢頭最好的一年,其旅遊業產值達到了國內生產總值的15%。但隨著新冠疫情的到來,這一勢頭再次被打斷。硬基礎設施主要指地區航空業的復甦情況。從此次新冠疫情期間情況來看,原本利潤微薄的航空業在疫情的「黑天鵝」面前更是脆弱不堪。截止7月30日,全球已有23家航空公司倒閉,其中不乏南美最大航空公司拉塔姆、澳洲第二大航空公司維珍航空等知名航空公司。國際航空運輸協會預測,2020年全球航空業將虧損843億美元,航空需求或需5年才能恢復至疫前水平。
  • 2020年度筆記本ZDC:疫情下逆勢增長 暢銷機型分化
    新冠疫情幾乎使各行各業陷入停擺,但好在這是一個網際網路發達的時代,也是一個擁有先進設備的時代。電腦、平板、手機、網際網路,使我們在危機中能夠尋求生存,靜等世界的重啟。在即將與2020年揮手告別的時候,回過頭來審視一番PC市場,我們驚喜的發現它在逆勢中表現出了韌性。2020年的PC市場總體情況如何?哪些品牌、哪些產品更受關注?哪些硬體成為人們的摯愛?您將從本文找到答案。
  • 疫情下的民航業 英國廉價航空公司Flybe破產
    在2006年和2007年,Flybe航空公司將承載超過6百萬乘客,其收入高達3.5億英鎊。該航空公司擁有39架飛機,涵蓋了9個國家45座機場的125條航線。Flybe航空公司的平均航段長度為300英裡,它已投入的飛機的平均運力為80至120個座位。Flybe航空公司有1,700名員工(航線上員工為1,270人,負責維修的員工數為450人)。
  • 低成本航空公司如何應對後疫情時代?酷航靈活敏捷、直面未來的破局...
    伴隨著以中國大陸為代表的主要市場復甦,酷航在過去近一年中靈活、敏捷地應對挑戰的各項舉措或許可以成為國內航空旅遊業可借鑑的一個參考案例。  在疫情暴發後,酷航積極強化了安全健康措施並不斷完善運營流程,快速、積極應對疫情變化和承擔企業責任,並為旅客提供更多靈活性以增強旅客對恢復出行的信心。
  • 巴航工業:預測未來十年中國市場需新交付730架150座級以下的飛機
    巴航工業認為,對航空業影響的長期趨勢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機隊規模調整,航企轉而青睞座級更小、更加靈活的機型,以應對多變的市場需求;重視區域化發展,重新布局供應鏈,強調本地化生產,以減少未來供應鏈中斷的風險;旅客消費行為發生變化,技術、健康和環境都成為旅客出行的影響因素;環境成為重要的經濟要素,機型的高效和環保重要性日趨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