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呈祥
李準
燕趙都市報記者 張思思
3月19日晚,電視劇《有個地方叫馬蘭》迎來大結局。該劇自開播以來,受到了廣大觀眾的好評。當天下午,《有個地方叫馬蘭》研討會在北京召開,李準、仲呈祥等專家學者以及總策劃、總編劇白石,導演黃山等主創人員從主題立意、人物塑造、故事呈現三方面進行了廣泛深入的學術交流和思想碰撞。
1.用小人物講大道理
《有個地方叫馬蘭》在央視播出以來,收視率節節攀升。作為總編劇,白石透露,從策劃編劇到創作完成,大約用了兩三年時間。為何要以馬蘭基地作為創作源泉,白石告訴記者:「馬蘭基地的老司令員是張蘊鈺,他負責組建馬蘭基地,是著名的科學家。張蘊鈺是我們河北人,是我們河北的英雄,是我們河北的光榮。」
研討會上,白石提到,「真實、真情才能贏得觀眾。給觀眾講真實故事,用真情對待觀眾,而不是胡編亂造來糊弄群眾。」白石坦言,拍攝這部電視劇的初衷就是要讓觀眾對當年發生在馬蘭的歷史故事感同身受,從而激發人民群眾強國強軍的感情。他介紹,劇中人物是虛構的,但故事是真實的,「第三集中,建軍被風颳走,在當時現實生活中,我妹妹也被刮跑過。因此,『老馬蘭人』看劇會有這樣一種感受,就是『是你也不是你,不是你也是你』。」
白石認為,《有個地方叫馬蘭》的熱播恰恰反映了小投入也能取得大效果。「我們沒有做太多的宣傳,全靠觀眾口口相傳。演員薪酬只佔15%,但小投入換來了高收視率,這就說明觀眾愛看。」不同於以往主旋律作品中的英模人物、領袖人物等,這部劇聚焦的是小人物。白石指出,用小人物、小故事講大道理更深入人心,易被人接受。「過去描寫『兩彈一星』,都是寫大人物、大事件。《有個地方叫馬蘭》第一次把鏡頭對準有血有肉的小人物,也算彌補了影視作品的空白。」
從河北省委宣傳部原副部長、省文明辦原主任到《有個地方叫馬蘭》的總策劃、總編劇,白石直言跨度不小,但40年的宣傳工作為他打下了堅實的創作基礎。同時,作為馬蘭二代,他也時刻將馬蘭精神融入工作和創作中。
2.「河北影視現象」的獨特意義
研討會上,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名譽主席、著名文藝評論家李準認為,《有個地方叫馬蘭》以全新的視角講述了共和國「兩彈一星」這段歷史,該劇對「兩彈一星」精神的傳達以及對馬蘭精神的塑造上,質樸中透著崇高。在李準看來,這部劇有三點非常值得思考:「第一,這部劇名字特別,視角獨特。一個城市、一個地名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承載了一段歷史和歷史精神,這是一個非常好的視角。該劇用一個地名的誕生書寫了共和國『兩彈一星』這段歷史,向觀眾傳達了寶貴的革命歷史精神。這使它與已經播出的『兩彈一星』題材的影視作品,有了鮮明的區別。第二,《有個地方叫馬蘭》既不是青春偶像劇,又沒有流量明星;既不是案件劇,也沒有強情節。該劇寫的就是一群普通基地官兵和家屬的一些真實生活經歷。這部劇在奉獻精神、犧牲精神、艱苦奮鬥精神,也就是『馬蘭精神』的表達上,質樸中透著崇高。質樸就是那個時候他們的信仰純粹,只要祖國需要全都無條件地服從,全身心地投入,這恰恰是我們現在最需要的。第三,從《先遣連》《太行赤子李保國》到《有個地方叫馬蘭》,三部劇都有河北參與,後兩個是以河北為主,一個是展現李保國精神,一個是展現馬蘭基地的普通官兵,描寫的都是普通人物;都是小投入,同時又都是大情懷。」
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著名文藝評論家仲呈祥表示,「《有個地方叫馬蘭》這部劇是培根鑄魂的,展現了在『兩彈一星』實踐當中鑄就的革命精神。這部劇是守正的,頌揚了我們這個民族最偉大、最值得傳承的奉獻犧牲精神,彰顯了文化自信。」他指出,「河北影視現象」對全國的文藝發展具有普遍的借鑑意義,「河北始終在堅持走一條有自己文化特色的道路,並不是說這個省只能拍這個題材,而是要打好根據地,高舉自己鮮明的特色,挖一口深井。」
此外,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顧問、國家一級編劇周振天認為,題材、劇本以及真實情懷是該劇成功的關鍵。「這是一部講述小人物奮鬥歷程、接地氣的電視劇,以真實故事、真情實感展現了大情懷和正能量,詮釋了『馬蘭精神』的豐富內涵。」導演黃山也提到,自己很幸運遇到這樣一個題材。「我們導演一般很難碰到這麼大的題材,一個民族能幾十年不被別人欺負,全靠建國初期那代人所作出的巨大努力。我也盡了最大努力,用藝術手段讓觀眾能看到當時那一代人所做出的巨大貢獻。」
3.多部「河北製造」 影視精品將亮相
電視劇《有個地方叫馬蘭》由中共河北省委宣傳部、中國核試驗基地、中國人民解放軍原總裝備部電視藝術中心、河北省廣播電視局、河北影視集團有限公司、河北電影電視劇製作中心(河北電影製片廠)聯合攝製完成。
「《有個地方叫馬蘭》是河北的編劇,河北的導演,河北的製片人,河北的主創團隊,都是河北廠的員工,可以說又是一部主旋律的『河北製造』。」作為這部劇的出品方,河北影視集團副總經理、河北電影製片廠廠長靳國棟表示,這部劇體現了「小、正、大」的影視生產創作原則,展現了「艱苦奮鬥幹驚天動地事,無私奉獻做隱姓埋名人」的大情懷,詮釋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奮鬥出來」的道理,弘揚了真善美的馬蘭精神,讓廣大觀眾感受到了滿滿的正能量。
「這是一部河北拓展創作視野,歷經幾年打磨的創新之作,這部劇的播出,喚醒了共和國的國家記憶。」河北省委宣傳部副部長、河北省電影局局長史建偉對《有個地方叫馬蘭》這部電視劇給予了高度評價。史建偉表示,河北是文藝創作的一片熱土,擁有非常豐厚而獨特的文化資源:源遠流長的燕趙文化,以西柏坡為代表的紅色文化和以塞罕壩精神為代表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下一步,河北省要繼續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藝工作的重要論述,弘揚三個文化,聚焦重大戰略部署,重大先進典型,用更加開放的思維和創新的精神,積極推進電影《古田軍號》《那時芳華》《冰雪之戀》,電視劇《最美的鄉村》《時間的果實》等文藝精品創作,為慶祝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獻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