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22日,羅湖口岸。 南方日報記者 魯力 攝
口岸經濟帶的規劃一直備受關注,不管是重建皇崗口岸還是開通蓮塘口岸,口岸經濟帶的發展規劃都關係到深圳的發展。去年底,在深圳市政協的一份提案中,提及了建議加快口岸規劃的若干意見。而近期深圳市多個部門就這份提案進行了答覆,答覆函中提到了一系列口岸的相關規劃。
其中,市口岸辦提到將在「羅湖口岸、文錦渡口岸片區將建設免稅購物區」、「加快推動羅湖口岸、沙頭角口岸等重建口岸綜合功能開發的概念設計」,以及市發改委、市交通運輸局透露「計劃將深圳火車站打造成大灣區高鐵樞紐,引入贛深高鐵、廈深鐵路,南向接入廣深港高鐵,預留東鐵線接口」、「規劃一條軌道交通線路,聯繫蓮塘口岸、文錦渡口岸和羅湖口岸」。
市政協提案:
建議在羅湖口岸打造交通樞紐、文錦渡口岸 建「數碼港模式」
去年12月份,深圳市政協港澳臺僑和外事委員會提交了一份《關於發揮深港合作優勢,重點打造深圳口岸經濟走廊》的提案,提出「深圳口岸經濟走廊」(以下簡稱「口岸經濟走廊」)是大灣區內地城市與香港陸路連接最緊密的區域,如果能夠充分利用「口岸經濟走廊」的區位優勢,發揮深港合作的橋頭堡角色,既可以為深圳經濟創造新的增長點,同時也將為香港新界的居民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
提案中具體建議包括五點,分別是:立足落馬洲河套地區搭建大灣區科創合作平臺、升級羅湖口岸打造交通樞紐和現代商業中心、在文錦渡口岸探索「數碼港模式」、改善口岸配套基礎設施並大力發展職業培訓,以及共建宜居宜業宜遊的深圳河親水空間。
其中,建議積極提升羅湖口岸環境品質,進一步擴大口岸客流承載量,把羅湖升級為能夠快速處理和分流客流的交通樞紐。羅湖口岸可以藉助城市更新和口岸便利,打造交通樞紐和現代商業中心,拓展旅遊消費、購物和休閒等綜合功能。
還建議在文錦渡口岸探索「數碼港模式「,文錦渡口岸地區可以借鑑以上做法,探索「數碼港模式」,即通過鼓勵電競產業發展,帶動更多人流,進而增加商場收入,「自給自足」地維持日常運作。提案指出,「口岸經濟走廊」將在灣區資金、人員、貨物、信息流動和規則對接等方面發揮示範功能,有利於進一步消除大灣區城市群內部各類經濟要素跨境流動的障礙和隔閡。
部門回應
市口岸辦:
皇崗口岸重建已有新進展
對於這一提案,深圳市政府口岸辦公室於近期進行了答覆。首先對於皇崗口岸的規劃,市口岸辦表示,皇崗口岸的重建正在密切配合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的建設中穩步推進,目前皇崗口岸臨時旅檢場地建設已基本完成,力爭2020年上半年具備使用條件。同時,啟用臨時旅檢場地後,可拆除原有旅檢大樓並啟動重建。皇崗口岸重建後,將釋放現有貨檢場地,騰出空間供合作區開發建設。
與此同時,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作為廣深科技走廊的重要節點,深港科技產業互補融合的平臺和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開放創新先導區。在服務合作區建設的前提下,皇崗口岸重建將聚焦提升口岸綜合服務水平,建設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集聚的國際化交流窗口,支撐大灣區與國際科技要素跨界交互、融合、流動;做好「一心兩翼」總體格局中的「一心」,串聯好跨界創新區與自貿科技區的「兩翼」。
而對於羅湖口岸的規劃,市口岸辦表示,目前,市、區有關部門正在牽頭開展口岸經濟帶相關研究。根據羅湖區《深港口岸經濟帶羅湖先行區發展規劃》,羅湖口岸、文錦渡口岸片區將建設免稅購物區,優化口岸免稅店品牌布局,支持國貨精品進入口岸免稅店,豐富口岸免稅商品種類。
當前,市口岸辦正配合羅湖區、鹽田區開展相關工作,加快推動羅湖口岸、沙頭角口岸等重建口岸綜合功能開發的概念設計,通過口岸「人文景觀+免稅購物+商業配套」相關制度供給和基礎設施升級,釋放口岸「免稅載體」、「城市名片」等商業、形象功能,在保障口岸通關功能基礎上,將口岸打造成深圳國際化城市名片和特色旅遊消費極點。同時,市口岸辦也將積極配合轄區政府推動口岸城市軌道交通、口岸周邊交通微組織等外圍交通網絡優化,提升口岸交通承載力,為口岸功能釋放提供保障。
市交通運輸局:
將深圳火車站打造成大灣區高鐵樞紐
一方面是口岸規劃,另一方面是交通規劃。
深圳市交通運輸局在答覆函中指出,羅湖區政府已於2018年12月啟動了深圳火車站與羅湖口岸片區更新統籌規劃國際競賽,推動深圳火車站融入國家高鐵網絡,新增聯絡線,引入贛深高鐵、廈深鐵路,南向接入廣深港高鐵,預留東鐵線接口,將深圳火車站打造成大灣區高鐵樞紐,規劃採用「站城一體+對周邊區域城市更新」模式,引領在空間上和功能上都與周邊區域形成廣域網絡連接,實現樞紐對周邊地塊高強度開發的支撐功能。
2019年3月,為加快推進深圳火車站與羅湖口岸片區規劃改造工作,市政府成立了深圳火車站與羅湖口岸片區規劃改造領導小組。交通運輸局作為領導小組成員單位,積極推進片區改造中的相關工作。目前,《深圳火車站與羅湖口岸片區更新統籌規劃》已形成中期成果與工作建議。
市發改委:
改善口岸配套基礎設施
而深圳市發改委則在答覆函中指出,為改善口岸配套基礎設施,已經開展了《文錦渡口岸地區綜合交通改善規劃》研究,提出建設文錦地鐵站至文錦渡口岸、文錦渡汽車站的人行地下通道,解決片區慢行接駁不暢的交通問題。目前該工程已由羅湖區工務署在羅湖區綜合慢行系統工程中實施,正在開展法定圖則調整工作,相關工作正在按計劃推進。
此外,深圳還開展了《深圳市中小運量軌道線網規劃研究》,其中羅湖區的口岸小運量軌道交通線路已列入建議實施的近期示範線,該線路聯繫蓮塘口岸、文錦渡口岸和羅湖口岸,助力口岸經濟帶的發展。
市水務局:
分步推進深圳河碧道建設
而對於提案中所說的「共建宜居宜業宜遊的深圳河親水空間」,深圳市水務局也做出了答覆,提及了深圳河碧道的相關規劃。下一步將分步推進深圳河碧道建設工作,爭取最終將深圳河這條「城市藍脈」打造成展示改革開放成果、深港交流淵源,助力深圳東西海灣貫通連續,連接山-城-海的生態、活力、創新的文化之河,實現公共開放的都市活力陽臺,為深港兩地民眾提供一個宜居宜遊宜業的親水空間。
市科創委:
已編制深港科創合作相關規劃
對於提案中所說的大灣區科創合作平臺,市科創委已經編制了《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科創園區科技創新規劃(2020-2035年)》(初稿),計劃引進國際化高水準科研項目80多項,同時根據規定實施深港聯合資助項目、深圳單方資助深港合作項目、深圳單方資助委託研發項目和深圳單方資助的香港研發項目等四類項目,2019年共資助項目40餘項,跨境科研資金4000餘萬元。
採寫:南都記者 傅靜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