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外貿、消費曾經被譽為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不過隨著國家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投資、外貿逐漸呈現疲軟之態,而「消費」的核心引擎作用卻越來越凸顯。
2019年「三駕馬車」對國家GDP增長的貢獻統計,消費佔比57.8%,投資佔比31.2%,淨出口佔比11%。
疫情之下,為了刺激消費復甦,各地紛紛向市民發放消費券,不少領導主動「下館子」帶動消費,消除疫情影響……充分顯示了「消費端」在促進經濟復甦方面的重要性。
最近,深圳又因為一個大新聞上了熱搜,刷爆了朋友圈。
(一)
深圳要打造6大區: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光明科學城、深港口岸經濟帶、西麗湖國際科教城、沙頭角深港國際旅遊消費合作區等。
深港口岸經濟帶:羅湖要規劃建設以羅湖、文錦渡、蓮塘三大口岸為核心的「深港口岸經濟帶」。
羅湖的定位和發展戰略有據可循,一脈相承。羅湖是全市商業氣氛和商業底蘊最深厚、品牌最先進的城區。有專業機構調研,羅湖各類商業面積加起來超過760萬平方米。如果以150萬實際管理人口計算,羅湖人均商業面積達到5平方米,而國際商業水平是1.5平方米左右;羅湖連續6年舉辦中國品牌連鎖大會,品牌企業入選數持續居全市第二,產業基礎雄厚且品牌集聚效應明顯,一直以來都是全市的購物天堂。值得一提的是,羅湖用9%的人口支撐了21%的消費總量,且消費外溢指數達2.3%。
2018年,羅湖提出「全域消費」概念,香港、東京、新加坡、杜拜等全球矚目的國際消費中心城市,都被列為羅湖學習的對象和發展標杆。
(二)
在打造國際旅遊消費之都的道路上,羅湖厚積薄發,領先布局。
前段時間,深圳一家國有免稅公司到深物業公司交流,謀求合作,提取要在商圈改造提升、打造新消費極方面實現合作。
後來又有南方都市報報導說,深圳市口岸辦計劃準備在羅湖口岸、文錦渡口岸片區建設免稅購物區,優化口岸免稅店品牌布局,支持國貨精品進入口岸免稅店,豐富口岸免稅商品種類,將口岸打造成深圳國際化城市名片和特色旅遊消費極點。
為什麼免稅購物這麼重要?為何核心城市都在爭奪世界級消費中心的地位?
因為「買買買」給整座城市帶來的不僅是財富,更能帶動產業鏈要素的聚集和發展。以香港為例,香港憑藉免稅購物的光環一直吸引內地和東南亞客戶前往旅遊消費。統計數據顯示,2000年到2018年,內地赴港旅遊人數從379萬攀升至5140萬,累計增長超過12倍。其中僅2018年就給香港零售業帶來了4800億港幣的銷售額,知名商場如海港城每日的銷售金額超過1億港元,商場年租金收益1億元。由此可見,免稅購物對於一個城市能帶來巨大的經濟活力,其他物流、信息流、商品流等附加價值也異常強大。
因為香港免稅購物的強大吸附力,深圳市每年流失到海外市場的消費量大概是1200-1300億人民幣,其中約800億左右都流失到了香港。如果羅湖能建成跨境免稅購物區,以其背靠國內廣闊的經濟腹地、對外輻射東南亞地區的優越位置,未來發展前景將要超越香港,與杜拜、新加坡等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並駕齊驅。
(三)
多年的發展經驗告訴我們,一個城市要發展,必須要實現資本和企業「進得來、留得住」。
企業發展離不開一流的營商環境,一流的營商環境能讓企業「如魚得水」,發展充滿活力。從2015年至今,羅湖區通過城市更新供地達58萬平方米。
2019年羅湖區每平方公裡GDP產出超30億元,約為深圳市的2.3倍;全年投入6.57億元扶持產業轉型升級項目1049個;新增商事主體超過3萬家,較上年增長17%,註冊資金總額3099億元。
都說羅湖在深圳一個獨特的存在,是唯一一個形成自身獨特文化的區域,有自己的沉澱,「羅湖情懷」擁有自己的粉絲,羅湖文化更傾向於香港特點,因此當年又有「小香港」之稱,當年是深圳第一個建成區、第一個真正的中心,很多深圳的傳奇故事都從這裡開始演繹,任正非、馬化騰等深圳本土大佬都從這裡邁出了自己的創業之路。
羅湖是深圳的長子,經過40年發展的羅湖,背負的歷史包袱太重了,在福田、南山、寶安等眾「弟弟」面前就是略顯疲態了,剛40歲就被戲稱為「老羅湖」。好在,進入十三五以後,羅湖正在奮力直追,4200億羅湖煥新計劃正高潮迭起,平安、華潤、深業、寶能等深圳傳統企業,正在回歸羅湖這片熱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