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往事:那些只屬於深圳人的羅湖記憶,曾經的繁華如今卻被拋棄

2020-12-18 騰訊網

投資、外貿、消費曾經被譽為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不過隨著國家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投資、外貿逐漸呈現疲軟之態,而「消費」的核心引擎作用卻越來越凸顯。

2019年「三駕馬車」對國家GDP增長的貢獻統計,消費佔比57.8%,投資佔比31.2%,淨出口佔比11%。

疫情之下,為了刺激消費復甦,各地紛紛向市民發放消費券,不少領導主動「下館子」帶動消費,消除疫情影響……充分顯示了「消費端」在促進經濟復甦方面的重要性。

最近,深圳又因為一個大新聞上了熱搜,刷爆了朋友圈。

(一)

深圳要打造6大區: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光明科學城、深港口岸經濟帶、西麗湖國際科教城、沙頭角深港國際旅遊消費合作區等。

深港口岸經濟帶:羅湖要規劃建設以羅湖、文錦渡、蓮塘三大口岸為核心的「深港口岸經濟帶」。

羅湖的定位和發展戰略有據可循,一脈相承。羅湖是全市商業氣氛和商業底蘊最深厚、品牌最先進的城區。有專業機構調研,羅湖各類商業面積加起來超過760萬平方米。如果以150萬實際管理人口計算,羅湖人均商業面積達到5平方米,而國際商業水平是1.5平方米左右;羅湖連續6年舉辦中國品牌連鎖大會,品牌企業入選數持續居全市第二,產業基礎雄厚且品牌集聚效應明顯,一直以來都是全市的購物天堂。值得一提的是,羅湖用9%的人口支撐了21%的消費總量,且消費外溢指數達2.3%。

2018年,羅湖提出「全域消費」概念,香港、東京、新加坡、杜拜等全球矚目的國際消費中心城市,都被列為羅湖學習的對象和發展標杆。

(二)

在打造國際旅遊消費之都的道路上,羅湖厚積薄發,領先布局。

前段時間,深圳一家國有免稅公司到深物業公司交流,謀求合作,提取要在商圈改造提升、打造新消費極方面實現合作。

後來又有南方都市報報導說,深圳市口岸辦計劃準備在羅湖口岸、文錦渡口岸片區建設免稅購物區,優化口岸免稅店品牌布局,支持國貨精品進入口岸免稅店,豐富口岸免稅商品種類,將口岸打造成深圳國際化城市名片和特色旅遊消費極點。

為什麼免稅購物這麼重要?為何核心城市都在爭奪世界級消費中心的地位?

因為「買買買」給整座城市帶來的不僅是財富,更能帶動產業鏈要素的聚集和發展。以香港為例,香港憑藉免稅購物的光環一直吸引內地和東南亞客戶前往旅遊消費。統計數據顯示,2000年到2018年,內地赴港旅遊人數從379萬攀升至5140萬,累計增長超過12倍。其中僅2018年就給香港零售業帶來了4800億港幣的銷售額,知名商場如海港城每日的銷售金額超過1億港元,商場年租金收益1億元。由此可見,免稅購物對於一個城市能帶來巨大的經濟活力,其他物流、信息流、商品流等附加價值也異常強大。

因為香港免稅購物的強大吸附力,深圳市每年流失到海外市場的消費量大概是1200-1300億人民幣,其中約800億左右都流失到了香港。如果羅湖能建成跨境免稅購物區,以其背靠國內廣闊的經濟腹地、對外輻射東南亞地區的優越位置,未來發展前景將要超越香港,與杜拜、新加坡等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並駕齊驅。

(三)

多年的發展經驗告訴我們,一個城市要發展,必須要實現資本和企業「進得來、留得住」。

企業發展離不開一流的營商環境,一流的營商環境能讓企業「如魚得水」,發展充滿活力。從2015年至今,羅湖區通過城市更新供地達58萬平方米。

2019年羅湖區每平方公裡GDP產出超30億元,約為深圳市的2.3倍;全年投入6.57億元扶持產業轉型升級項目1049個;新增商事主體超過3萬家,較上年增長17%,註冊資金總額3099億元。

都說羅湖在深圳一個獨特的存在,是唯一一個形成自身獨特文化的區域,有自己的沉澱,「羅湖情懷」擁有自己的粉絲,羅湖文化更傾向於香港特點,因此當年又有「小香港」之稱,當年是深圳第一個建成區、第一個真正的中心,很多深圳的傳奇故事都從這裡開始演繹,任正非、馬化騰等深圳本土大佬都從這裡邁出了自己的創業之路。

羅湖是深圳的長子,經過40年發展的羅湖,背負的歷史包袱太重了,在福田、南山、寶安等眾「弟弟」面前就是略顯疲態了,剛40歲就被戲稱為「老羅湖」。好在,進入十三五以後,羅湖正在奮力直追,4200億羅湖煥新計劃正高潮迭起,平安、華潤、深業、寶能等深圳傳統企業,正在回歸羅湖這片熱土。

相關焦點

  • 深圳90後記憶裡的羅湖,還剩下多少?
    那時候約見面的地方,十有八九都是在東門麥當勞,但很容易和東門町麥當勞弄混,不知道有多少人鬧過這樣的笑話?從地鐵站到麥當勞的這段路上,曾經人氣特別高的那些店,都扛不住漲租金的壓力了...十字路口的那家荔灣腸粉王,現在變成了珠寶店。
  • 深圳羅湖人才市場,沒落到門可羅雀
    「來了就是深圳人」這句標語,當初就是樹立在羅湖。曾經,羅湖是深圳最繁華,最熱鬧,最富裕的一個區。 深圳人們,你們還有多少人記得羅湖人才大市場?多少人第一次踏上深圳的土地,想謀求一份好工作的時候,首選都是到羅湖人才市場來碰運氣的。
  • 這些「老地方」,是深圳人曾經的青春
    年過40的深圳正青春,而曾經闖蕩深圳的人,已經老了。在沒有導航定位的年代,那些日夜擁攬城市繁華的地標,成為了深圳人的「老地方見」。相比今天科技感滿滿的高樓大廈,樸實年華裡獨有一份浪漫。深圳的迎春花市早在1982年就有了,而從1998年開始,羅湖的愛國路成為了每年花市的固定地點。對於深圳人來說,逛花市不一定只為買花。它已然成為一年一度的儀式感,那種鬧騰擁擠的感覺,那段和家人小聚的時光,是這座沒有鞭炮的城市難得的煙火氣。
  • 深圳羅湖口岸:昔日數千萬人過港,如今難見遊客,到處都冷冷清清
    ,從改革開放到如今40多年過去。如今的深圳早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前期離不開港資和臺資,外資企業的大量湧入。從而盤活了中國前期經濟。為中國經濟輸入了新鮮血液。深圳站作為一個剛開始的老站點,在曾經每年輸送著不少遊客。但是伴隨著深圳高鐵的崛起,福田輕軌的完善。如今來羅湖坐車的人少了很多。
  • 再見了,深圳人的美食記憶!
    從海鮮酒樓到素食美食城,新梅園就這樣一直默默陪伴著深圳人,只是最終它也停留在了我們的記憶中。如今的店內,人去樓已空,桌椅、廚具、自助長桌.那些我們熟悉的景象和味道都消失不見了。空蕩蕩的大廳內,也只剩下貼著畫紙的牆壁再對你訴說,這裡曾經的輝煌與熱鬧。
  • 我要去深圳!我要去羅湖!
    深圳就是羅湖,羅湖就是深圳。但現在有個有趣的現象是,我們如今一提到羅湖,張口便是:曾經、當年、那時候……這說明羅湖對於大部分深圳人而言,已經成為一段古老的過去。即便這段記憶,僅僅只過去了十幾年。這在城市歷史中,幾乎就是一瞬間的事情。
  • 深圳羅湖區人民路:見證城市巨變,集市、農田成繁華商圈
    路的最南部,毗鄰香港,有羅湖口岸、深圳火車站、羅湖區汽車站,是人流集聚之處;路的北段,是深圳最老商圈之一——東門商圈的核心區,是深圳人心中不可取代的「老街」。21世紀初,經過改造後的東門商圈。梁學爝從小玩到大的地方,叫「深圳墟」。「墟」是集市的意思。早在明代中期,如今羅湖東門一帶的幾個村落建立集市,形成了「墟」,這份繁榮也一直延續了下來,造就了如今的東門商圈。梁學爝回憶說,因毗鄰香港,有羅湖口岸及火車站,上世紀50、60年代,這裡是「邊境小鎮」。
  • 2010年深圳羅湖夜景,那個時候羅湖擁有深圳地標城市景觀
    羅湖,深圳中心城區之一,也是深圳發展最早的城區之一,擁有深圳最早的一批地標摩天建築,比如曾經的神州第一高樓深圳國貿大廈,曾經的亞洲第一高樓深圳地王大廈以及441.8米的深圳京基100大廈十年前的深圳,夜景最漂亮的地方也在羅湖,尤其是羅湖蔡屋圍金融中心區一帶,摩天高樓林立,蔚為壯觀。上圖是2010年的深圳蔡屋圍金融中心區,深南大道夜色迷人。圖中的風帆型高樓是當年的深圳發展銀行大廈,現已經更名為平安銀行大廈。
  • 再見,陪伴深圳人20年的新梅園、丹桂軒!再見了,我們的記憶!
    從海鮮酒樓到素食美食城,新梅園就這樣一直默默陪伴著深圳人,只是最終它也停留在了我們的記憶中。如今的店內,人去樓已空,桌椅、廚具、自助長桌.那些我們熟悉的景象和味道都消失不見了。空蕩蕩的大廳內,也只剩下貼著畫紙的牆壁再對你訴說,這裡曾經的輝煌與熱鬧。
  • 珍藏記憶深處40年,我經歷的深圳那些事兒 | 深圳舊時光⑥
    這輩子,在兒孫面前最讓我自豪的是在深圳特區初創時期的那些日子,我曾親聆蛇口的「中國改革開放第一爆」,目睹羅湖邊境小山被推平,呼吸過深南路開築時的滾滾泥塵
  • 深圳那些繁華的區域,你去過沒有,感覺怎麼樣?
    深圳人才引進業務火爆,呼籲錯峰申報!——就能感受得到了。不過對於初到深圳的朋友來說,深圳的最繁華的地方在哪裡還是挺重要的一個常識。畢竟在工作/找工作的過程中,本身已經足夠「喪」了,我們還是希望大家都能在工作以外的生活中,偶爾可以找個地方打打卡,拍拍照,「裝飾」一下平凡的生活。既然是初來乍到,對於多數人來說還是選市中心去看吧先——那裡高樓林立儘是繁華。
  • 「新羅湖時代」讓深圳人沸騰
    羅湖,作為深圳乃至全國改革開放的先發地,早早地向國人展示了新時代的含義,以繁華姿態震驚中外。30年過去了,「羅湖時代」逐漸被福田中心區、南山科技園所取代,如今又迎來即將崛起的大前海。然而,羅湖不甘沉睡,2500億再造「新羅湖時代」令老深圳人沸騰。比肩前海,羅湖的「第二春」正在悄然來臨。
  • 在羅湖時光裡見證深圳特區40年
    人民網深圳8月24日電(王星、李申)作為改革開放的敘事起點,奮鬥的深圳從羅湖起步,敢為天下先、敢闖敢拼的精神在羅湖孕育,無數來深建設者從羅湖開始,邁出他們在深圳生活的第一步。   佇立在羅湖區的一棟圓頂建築是曾經許多深圳人心中的光。國貿——提起這個名字,多少人會瞬間沉浸於過去的歲月,會想起深圳那段熱火朝天「三天一層樓」的日子。「國貿的高度雖然對現在的深圳市來說並不突出。但當時間倒回到1982年,建設這樣令人驚嘆的摩天大樓是我們想都不敢想的。」魏曉東說。
  • 深圳最老火車站,沒有大城市的感覺,如今是很多人到深圳的第一站
    八十年代的深圳火車站是一個城市的門面,卻沒有大城市的感覺,這也是為什麼如今不少城市在修建火車站時,儘量把它建的現代、高大、豪華。儘管很多城市都有了飛機場,但,坐火車出行,仍是大多國人的選擇。如今深圳火車站地處深圳繁華地段,每天約有近50對列車從這裡開向全國各大城市,可以說是很多人到深圳的第一站。原創聲明:本文由旅遊之後編輯小旅原創,感謝分享,文章未經允許嚴禁轉載抄襲,發現必究!
  • 一頓夜宵背後,是深圳人曾經的熱血
    再後來,和很多同一時期來到深圳打拼的人一樣,老張不再說自己是潮汕人,而是改口成了深圳人。這些帶著理想南下的「深圳人」,從羅湖開始,以前所未有的開拓勁頭,奠定出深圳最初的模樣。新舊城區之間的差異,讓如今的羅湖顯得分外落寞。
  • 超抵僅80元 漫步深圳羅湖·特色一日遊項目正式啟動
    記者獲悉,主題為「感恩改革開放,再尋深圳記憶」的「漫步羅湖」特色一日遊項目正式啟動,全程配備專業導遊,通過坐車遊覽點和實地遊覽點的貫通,串聯起羅湖區改革開放和深圳發展的歷史故事,讓市內外遊客重溫或體驗改革開放的歷史記憶。該項目深圳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指導,羅湖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主辦,羅湖區旅遊行業協會承辦。
  • 那些影響深圳命運的口岸
    「試驗場」,與百年中國那些知名的口岸不同,深圳口岸的意義,主要是通往香港。巨大外來的流量,夾雜他們的行為模式、語言方式以及價值觀,被圍觀以及被快速複製,羅湖過關北上深圳,成為當時南面香港人節假日某種固定的選擇,繁密、廉價而缺乏某種現代約束的「自由」,不可否認的是,即使是今天的羅湖,仍然夢幻與多彩,是這個城市最能兼容,而又最特立獨行的部分。
  • 深圳羅湖天賦大市場的天賦幾乎關閉
    口號「來了就是深圳人」最初設立於羅湖。從前,羅湖是深圳最繁華、最繁華、最繁華的地區。老深圳,有多少人記得羅湖人才大市場一次?有多少人第一次踏上深圳的土地,想要找一份好工作,他們都來到了羅湖人才市場。有穿拖鞋嘴裡叼著煙的人,有穿花哨衣服的,有穿襯衫褲子和鞋子的,有招工的,有做中介的,還有找工作的,都充滿了那個時代的色彩。第二層的樓梯,我們似乎找不到鐵的味道。網友們,你們中有多少人是通過這個人才市場找到工作的?你多久沒回去看舊貨市場了?
  • 深圳城市漫遊羅湖東門人文之旅
    深圳城市漫遊·羅湖東門人文之旅東門是近現代深圳的發源地,已有四百年的繁華歷史,「沒到東門老街,老東門,深圳之根深圳人習慣稱之為「老東門」的深圳墟最早形成於明代中期。明清時期,深圳墟八方商賈雲集,熱鬧非凡。先有深圳墟,後又形成了深圳鎮,今天的深圳市也是由此而得名。
  • 深圳市資訊|2010年深圳羅湖夜景,那個時候羅湖擁有深圳最美城市景觀
    2010年深圳羅湖夜景,那個時候羅湖擁有深圳最美城市景觀帶著鏡頭去旅遊,分享一路好風光。羅湖,深圳中心城區之一,也是深圳發展最早的城區之一,擁有深圳最早的一批地標摩天建築,比如曾經的神州第一高樓深圳國貿大廈,曾經的亞洲第一高樓深圳地王大廈以及441.8米的深圳京基100大廈。十年前的深圳,夜景最漂亮的地方也在羅湖,尤其是羅湖蔡屋圍金融中心區一帶,摩天高樓林立,蔚為壯觀。下圖是2010年的深圳蔡屋圍金融中心區,深南大道夜色迷人。2010年的深圳夜景,原創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