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婆明天要去廟裡燒香,說是不是該吃齋?今天晚上就吃素吧。還特地用手機搜了一下,門口不遠有家素菜館,口碑挺好,據說還排隊。得,晚上就吃它了。
正好來個朋友,朋友算是個明白人。他一聽就說:不對,齋戒不光是吃素,還要戒「五辛」。你看,人多辦不了事吧。查查吧,什麼叫五辛?原來還挺複雜,比如有一種興渠,國內只有新疆西藏有,其他地方少見,印度阿富汗一帶比較多。還有一種叫小蒜或小根菜的,學名叫「薤」(音謝)或藠(音叫)頭,這東西現在吃的人也不多。常人只要知道蔥、大蒜和韭菜就可以了。
問題是這幾樣都是廚師的寶貝,算了,晚飯還是在家吃吧。問題是在家吃也不對!這就要從根源說了。
先說齋。齋的意思清潔身心。對了不光是素食,還有身心的要求。而我們說的吃齋,其實是一個以訛傳訛的過程。原本不是「吃齋」,而應該是「持齋」。持齋是出家人的修行方式之一。持齋的確是有素食的要求在內,但那是其次。而持齋最重要的一件事竟然是「過午不食」。
相傳在佛陀時代,一位弟子因為在傍晚化緣,結果嚇得一位孕婦流產,於是就有這麼一條「過午不食」的戒律。
午時是指上午十一點到下午一點之間。過了這段就不再進食,就叫「過午不食」。而過午不食加上食素,就是持齋的主要內容了。為什麼說在持齋中,過午不食比食素更重要?是因為在最早時候,比丘戒中並沒有戒肉食。佛家弟子出門化緣別人也不知道該注意什麼,基本上是給什麼吃什麼,如果挑三揀四就反而與初衷相悖了。
持齋到吃齋,應該是不用演變,念著念著就過來了。不過吃齋雖然主要也是管著「吃」,但也有沐浴、更衣、戒欲等等其他要求。
這下複雜了,難道說晚飯吃都不能吃了?和老婆商量了半天,結果如下:第一,晚飯還是要吃,大人不吃孩子也是要吃的。第二,明早她去之前沐浴更衣,早飯吃素。
我等本是俗人,世俗的日子還是要過,不用求全責備。善念不問多少,有一點算一點,總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