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安處是吾鄉,唯有鄉味定吾心。~溫州可樂鴨舌篇

2020-12-19 懶人美食之家

一次在無意間讀到宋代大詞人蘇軾的《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應乞與點酥娘。盡道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萬裡歸來顏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大概的意思是常常羨慕這世間如玉雕琢般丰神俊朗的男子(指王定國),就連上天也憐惜他,贈予他柔美聰慧的佳人(指寓娘)與之相伴。人人稱道那女子歌聲輕妙,笑容柔美,風起時,那歌聲如雪片飛過炎熱的夏日使世界變得清涼。你(指寓娘)從遙遠的地方歸來卻看起來更加年輕了,笑容依舊,笑顏裡好像還帶著嶺南梅花的清香;我問你:「嶺南的風土應該不是很好吧?」你卻坦然答道:「心安定的地方,便是我的故鄉。」

讀完這詞令我深有感觸,現如今因為生活和各種原因眾多人都在異鄉生活,這時,我們更應該像詞中寓娘一樣調整好自己的心態,讓自己心情愉悅的迎接每一天,這樣即使在異鄉也等同於在家鄉一般的親切和安心。

我現在也異鄉多年,也已慢慢融入當地的文化,當然忘不了的還是鄉味,令我親切的和安心的就是家鄉的美食,每每吃到家鄉的味道幸福感就由然而生。這使我突然有個想法,記錄一些鄉味系列的美食。

今天就介紹下溫州鴨舌的美味懶人做法~可樂鴨舌。

營養價值

鴨舌是家禽鴨的舌頭,富含維生素A,蛋白質等,具有豐富營養價值,有平衡膳食的作用

懶人指數: 五顆星

幸福指數: 五顆星

食材準備

1、生鴨舌半斤

2、可樂半瓶

3、配料:少許油

操作步驟:

1、先洗淨鴨舌

2、在鍋中加少量油,放入鴨舌,倒入可樂,可樂沒過鴨舌就可以,然後小火開始煮。

3、燒到快收汁的時候打開鍋蓋不停的攪拌鴨舌,讓每一根鴨舌能均勻裹上汁水,汁水收幹後撒點白芝麻即可。

色澤誘人,可樂的焦糖甜度恰到好處,這道菜即高檔又美味,是涼菜中的首先,最重要的是操作簡單。

相關焦點

  • 大文豪蘇東坡的「此心安處是吾鄉」應如何理解
    一、「此心安處是吾鄉」的來源出處說到名句「此心安處是吾鄉」,我們不得不引出蘇軾的《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其實真正道出此句的是王定國歌妓寓娘,蘇軾感同身受,將其引用詞中。你卻坦然答道:「心安定的地方,便是我的故鄉。」這首詞的背景:蘇軾好友王定國因受「烏臺詩案」牽連,被貶謫到地處嶺南荒僻之地的賓州,他的歌妓寓娘與之隨行。元豐六年,王定國北歸,寓娘為蘇軾勸酒。蘇軾問及嶺南風土,寓娘答以「此心安處,便是吾鄉」。蘇軾聽後,大受感動,作此詞以贊。
  • 蘇軾詞《定風波》此心安處是吾鄉
    圖片來源於網絡這首詞的序:王定國歌兒曰柔奴,姓宇文氏,眉目娟麗,善應對,家世住京師。柔對曰:」此心安處,便是吾鄉。」因為綴詞雲。一直羨慕王定國,相貌英俊,如玉琢成;年輕貌美的柔奴是上天賜予他的。人們都說柔奴歌喉美妙,歌聲感染力強,聽到她悅耳的歌聲,如同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柔奴從遙遠的賓州歸來,容光煥發,顯得更加年輕。微笑的時候,仿佛帶著嶺南的梅香。試問道:「嶺南生活條件應該是很艱苦的吧?」柔奴回道:「此心安處,便是吾鄉。」
  • 此心安處是吾鄉!
    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這首《定風波》詞中的「點酥娘」是一個名叫宇文柔奴的女子,現今我們已不知道她生於何年,卒於何時,因著大才子蘇軾的這首詞,她得以在千年的光陰裡,面目鮮活地流傳於後世。王定國歌兒曰柔奴。「歌兒」,僅兩個字便延伸出她不堪的前身。
  • 此心安處是吾鄉——讀樊錦詩有感
    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這是蘇軾的好友王鞏(字定國)因為受到蘇軾「烏臺詩案」的牽連,被貶到地處嶺南荒僻之地的賓州。王鞏被貶時,其歌妓柔奴毅然隨行。1083年(元豐六年)王鞏北歸,出柔奴為蘇軾勸酒。蘇軾問及嶺南風土,柔奴答以「此心安處,便是吾鄉。」蘇軾聽後,大受感動,做此詞以贊。好一個「此心安處是吾鄉」!
  • 此心安處是吾鄉!蘇軾的一首詞告訴你,心在哪裡家就在哪裡!
    誰知柔奴卻道:「此心安處,便是吾鄉」,蘇軾大為震驚,對其深感佩服,大筆一揮,一首《定風波 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應運而出,此詞傳開之後,王鞏與宇文柔奴在嶺南的故事也傳為了一段佳話。王定國歌兒曰柔奴,姓宇文氏,眉目娟麗,善應對,家世住京師。定國南遷歸,餘問柔:「廣南風土, 應是不好?」柔對曰:「此心安處,便是吾鄉。」因為綴詞雲。
  • 此心安處是吾鄉……
    我寫了一篇《豐縣老家美食——烙餅羊肉湯》,發布在豐縣歡口鎮人姜言蘇先生創辦的公眾號《愚伯的自留地》上,我的這篇文章,藉助這個公眾號平臺,吸引了一些人氣,其中就有我的小兒子。兒子讀過後,微信我:「想喝老爸燒的羊肉湯了!」「沒有問題,春節回來後,我給你燒咱豐縣老家原味的羊肉湯。」
  • 給心靈自由,蘇軾一句「此心安處是吾鄉」,本是受唐代詩人的啟發
    縱覽蘇軾的經典宋詞,帶給我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的一句「一首煙雨任平生」,還有一句「此心安處是吾鄉」。千百年來每個人所經歷的風雨,都是一樣的,若希望在這個世界當中獲得人生的精彩,就只能回望我們的內心,建立強大的內心世界。
  • 蘇軾最有哲理宋詞,「此心安處是吾鄉」,這裡的「心安」是啥意思
    「此心安處是吾鄉」,是蘇軾的一句精彩宋詞,原詞題目是《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應乞與點酥娘。盡道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此心安處是吾鄉」雖然出自柔奴(王定國侍女,即寓娘)之口,但是卻表達出了蘇軾內心所想的。對於這一句宋詞的翻譯,大多數都認為是「心安定的地方,便是我的故鄉」,但是卻並沒有搞清楚蘇軾所說的「心安」究竟是什麼?
  • 書評|此心安處是吾鄉——《共和國地產印跡·胡葆森篇》讀後感
    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詞中最後一句的意思是——我問你:「嶺南的風土應該不是很好吧?」你卻坦然答道:「心安定的地方,便是我的故鄉。」詞中的寓娘頗有點樂不思蜀的意味,「直把他鄉變故鄉」,似乎入鄉隨俗了。然而,對於胡葆森來說,「吾鄉」就是河南,一個生於斯、長於斯的地方,有著濃濃的、難以割捨的故鄉情結。胡葆森是河南濮陽人,1982年被派往香港工作。
  • 蘇軾這首《定風波》,此心安處是吾鄉,給無數北奔們帶來慰藉
    沒想到柔奴回到「吾心安處,便是故鄉」,與蘇軾內心思想不謀而合,於是蘇軾將其引為知己,並做這首《定風波》贈予柔奴。《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女寓娘》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應乞與點酥娘。盡道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萬裡歸來顏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 柔奴:此心安處,便是吾鄉 世有奇女自不俗,蘇東坡揮筆點讚!
    當蘇東坡問嶺南如何時,柔奴坦然說:「此心安處,便是吾鄉」。話中深意及不凡見識讓蘇東坡大為震動,為夫妻二人特別是柔奴而心折。柔奴的身心狀態可以說是反差最鮮明的「逆襲」了——對逆境的「逆襲。」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詞作畫面反差強烈,鮮明唯美,用筆行雲流水,意味超拔深長。如琢玉郎與點酥娘,天設一對璧人;皓齒清歌,令炎海飛雪;萬裡歸來,飽經滄桑,卻是愈加青春;嶺南南蠻之地,瘴癘之地,卻是笑時猶帶嶺梅香,此心安處是吾鄉。一個漂亮、清奇、坦然、獨立不遷的奇女子躍然紙上。一首詩一個故事。
  • 此心安處,即是吾鄉——蘇軾的人生
    如此看來,「此心安處,即是吾鄉」對於蘇軾來說是何其重要!時勢造英雄,一個人的人生經歷也會影響著他的一生。蘇軾一生顛沛流離,剛入仕途的他,胸懷天下,豪情壯志。「枝上柳棉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樹上的柳絮在風的吹拂下越來越少,春天行將結束,難道天下之大,竟找不到一處怡人的景色嗎?
  • 投資中的節奏:此心安處是吾鄉
    吾生有涯而知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矣。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擁有更多的知識,似乎知識越多,能力就越大,但人都是有極限的,在極限之內我們可以掌握自己的節奏,而超出了這個極限,就會被外物的節奏牽引,最終失去自己的節奏。所以,有了能力圈的概念。所謂的能力圈,就是那個可以感受自我的地方。我們熟悉那裡的一草一木,熟悉那裡的潮漲潮落,熟悉那裡的變與不變。
  • 此心安處是吾鄉——一張居住證裡的為民情懷
    新華社北京8月29日電題:此心安處是吾鄉——一張居住證裡的為民情懷新華社記者周科、毛鑫、楊帆、熊豐 (一) 2萬元=10萬元,這是生意人劉建雄算的一筆「教育投資帳」。如今的中國大地,越來越多的人從「他鄉異客」變身「新市民」,開啟了「此心安處是吾鄉」的全新生活。(完)
  • 鬼谷子:人生路上八個字,此心安處,便是吾鄉!
    此心安處,便是吾鄉!
  • 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寫於初冬的第一場雨
    此心安處是吾鄉——寫於初冬的第一場雨今天,入冬之初的第一場雨。樹木仿佛一下子絢麗起來,一如既往。大自然美麗如斯,不忍辜負。這個世界上有那麼多棵樹,更有那麼多的葉子,或滯留在樹上,或飄落到地上,各有各的去處。而世間的每一個人,也都窮其一生,尋覓自己的位置。
  • 「此心安處是吾鄉」——中國當代名家書畫展驚豔深圳
    9月26日下午,由北京復聖軒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主辦,深圳市領躍信科技有限公司承辦的「此心安處是吾鄉」——獻禮特區40周年中國當代名家書畫展在深圳市福田區長富金茂大廈開幕。
  • 蘇軾很經典的一首詞,不僅寫得唯美,還充滿哲理,此心安處是吾鄉
    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這是蘇軾被貶到嶺南,也就是現在的惠州所作的一首詞,在這首詞中,蘇軾把自己對於人生的看法,全部的融入進了這首詞作中,這也使得這首詞,顯得越發的深沉,也更加的令人感動。
  • 雪梨,此心安處是吾鄉
    他鄉,故鄉,此心安處是吾鄉。 從黃軒的故鄉一路向南
  • 送別翻譯家沙博理:此心安處是吾鄉
    中新社北京10月24日電 題:送別沙博理:此心安處是吾鄉  中新社記者 馬海燕  98歲的沙博理安臥在鮮花翠柏叢中,顯得瘦小而安詳。周圍是花圈和輓聯,與一般中國人的追悼會沒有什麼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