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安處是吾鄉!蘇軾的一首詞告訴你,心在哪裡家就在哪裡!

2020-12-21 扁擔圈讀書

不知是否有人思考過,家是什麼?僅僅是那一棟居住的房子嗎?我想不是的,家是有溫度的存在,而房子是沒有溫度的存在,一個人孤零零的生活,即使房子再大,我們感受到的也是無邊的寂寞,若是我們所愛之人在身邊,哪怕房屋狹窄生活艱苦,那大概也是幸福的吧!就像前段時間上映的一部動畫電影《羅小黑戰記》裡所說:「有你的地方就是家」。

北宋元豐六年,受蘇軾「烏臺詩案」牽連的好友王鞏從嶺南荒僻之地的賓州北歸,說到王鞏北歸,就不得不提一下王鞏這個人了。王鞏,字定國,以其正直的品格深受世人敬重,他和蘇軾是好友,元豐二年八月,蘇軾因「烏臺詩案」被捕後,御史上奏曰:「(蘇軾)與王鞏往還,漏洩禁中語,陰同貨賂,密與宴遊」而遭牽連,被流放至鳥不生蛋的荒涼之地——賓州,算是此案之中貶得最遠、責罰最重的一個。

蘇軾對王鞏是愧疚的,畢竟王鞏的境遇都因他而起,他曾在信中說「餘意其怨我甚,不敢以書相聞」,可見對於此事,蘇軾始終過不去心中的那道坎兒。但因為兩人友情深厚,所以哪怕受牽連被貶,王鞏與蘇軾也絲毫沒有生分,反而因為同患難的交情使得友情愈加牢固了。

回頭說到王鞏被貶賓州,家裡鶯鶯燕燕本是不少的,但那偏遠之地卻鮮少有人願意跟去,只一名姓宇文,叫柔奴的歌女願意跟隨他而走,且該女子恰是歌女之中最為眉清目秀、蕙質蘭心者,兩人就在賓州彼此相伴,一人潑墨吟詩,一人以歌聲慰藉,彼此相攜走過了人生最為艱難的一段旅途,後終於在三年之後,一起回歸京城。

王鞏北歸之時與蘇軾這個好友碰面了,兩人相聚一塊喝酒,見面時,蘇軾發現王鞏並沒有他想像中的倉皇落魄,反而容光煥發更勝當年,不禁好奇並折服,問其原因,王鞏便喚柔奴出來為蘇軾獻歌。蘇軾再見柔奴,發現柔奴容顏也更加紅潤了,十分感慨,試問柔奴「廣南風土, 應是不好?」誰知柔奴卻道:「此心安處,便是吾鄉」,蘇軾大為震驚,對其深感佩服,大筆一揮,一首《定風波 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應運而出,此詞傳開之後,王鞏與宇文柔奴在嶺南的故事也傳為了一段佳話。

王定國歌兒曰柔奴,姓宇文氏,眉目娟麗,善應對,家世住京師。定國南遷歸,餘問柔:「廣南風土, 應是不好?」柔對曰:「此心安處,便是吾鄉。」因為綴詞雲。

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應乞與點酥娘。盡道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萬裡歸來顏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蘇軾在詞之前加了一段序言,交代了詞中之人的背景信息,即王鞏的歌女宇文柔奴,因為兩人的一問一答,讓詩人深感敬佩,所以填此詞紀念。

本來就很羨慕這世間如玉雕琢般丰神俊朗的男子,然而上天也十分眷顧他,贈予他柔美聰慧的佳人和其相伴。人人都稱讚那女子歌聲動聽,笑容柔美,風起時,歌聲就如雪花飛過炎熱的夏天,一瞬間,世界變得清涼。這裡的男子自然是指王鞏,那個上天贈予的曼妙女子自然是他的歌女柔奴了。

柔奴從遙遠的地方歸來,看起來卻更加年輕,笑起來時,那笑容之中仿若還帶了嶺南梅花的清香。蘇軾就問柔奴啊,嶺南的風土應該不是很好吧,然而柔奴卻說「心安定的地方就是我的故鄉了」。

詩的上闕寫柔奴的外在美,主要描寫其動聽的歌聲,可讓人煩躁的心驟然安靜下來,讓仕途不順的王鞏在歌聲中變得安詳,變得豁達,這是一個溫柔的女子所具有的獨特魅力。有這樣一個人陪伴在身旁,讓我們的蘇東坡都不禁羨慕,說是上天憐憫王鞏的遭遇,遂贈予一女子,撫慰他一顆鬱悶煩躁的心。

到了下闕,蘇軾開始寫柔奴隨著王鞏北歸,著重表現其內在美了。先是「萬裡歸來顏愈少」,嶺南環境艱苦,可多年歸來的柔奴卻仍仍舊美麗,甚至更為年輕,可見即使生活條件很差,柔奴也可以在困境之中怡然自樂,保持良好的心態,因為是自願陪伴王鞏,所以她對任何苦難都甘之如飴地承受,這份堅強,哪怕許多男子也是做不到的,所以一個「微笑」,可見柔奴對於自己能夠度過那段艱難歲月也是歡欣而自豪的。

蘇軾說「笑時猶帶嶺梅香」,這句話也可以理解為蘇軾拿梅花的傲骨來形容柔奴,在寒風之中依然堅強美麗,面對困難勇於克服,不去抱怨,只憑藉不怕挫折的毅力勇往直前,勇敢地面對生活中的風雨,這著實是十分難得的品質。最後否定提問嶺南不好吧,柔奴一句「此心安處是吾鄉」更顯得難能可貴。

不得不說,柔奴是一個活得很通透,品德也十分高潔的人,這或許與她的學識有關吧。隨口一句話,卻引自白居易「無論海角與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可見也是一個很有內涵的人,這種內涵,既表現在文化修養上,又表現在品德見識上。人們說柔奴這句話表達的是隨遇而安、曠達樂觀的生活態度,這自然是有的,心靜自然有歸處,心安之處則可稱之為故鄉,但為何心安呢?

或許就是那個所愛之人在身邊吧,心中之人所在之處,就是我們心安之處,心安了,哪兒都是家。愛是這個世上最偉大的東西,當然,這兒的「愛」自然不僅僅是男女之愛,它包含了世間一切情感,友愛,親人之間的愛,正因為有愛,我們可以無懼任何困難,無懼任何風雨,因為心中始終有自己堅守的東西。而所愛之人在的地方,我們就可以稱之為家了,那是一種可以互相陪伴、互相慰藉,並一起進步的真摯感情!

不去計較太多,不在乎富貴榮華,只要那個人陪伴在自己身邊,即使環境艱險,我心安處也是吾鄉了!而在嶺南,柔奴或許才得到自己心愛之人一心一意的關注了吧。

相關焦點

  • 蘇軾很經典的一首詞,不僅寫得唯美,還充滿哲理,此心安處是吾鄉
    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這是蘇軾被貶到嶺南,也就是現在的惠州所作的一首詞,在這首詞中,蘇軾把自己對於人生的看法,全部的融入進了這首詞作中,這也使得這首詞,顯得越發的深沉,也更加的令人感動。
  • 此心安處是吾鄉!
    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這首《定風波》詞中的「點酥娘」是一個名叫宇文柔奴的女子,現今我們已不知道她生於何年,卒於何時,因著大才子蘇軾的這首詞,她得以在千年的光陰裡,面目鮮活地流傳於後世。王定國歌兒曰柔奴。「歌兒」,僅兩個字便延伸出她不堪的前身。
  • 給心靈自由,蘇軾一句「此心安處是吾鄉」,本是受唐代詩人的啟發
    縱覽蘇軾的經典宋詞,帶給我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的一句「一首煙雨任平生」,還有一句「此心安處是吾鄉」。千百年來每個人所經歷的風雨,都是一樣的,若希望在這個世界當中獲得人生的精彩,就只能回望我們的內心,建立強大的內心世界。
  • 蘇軾最有哲理宋詞,「此心安處是吾鄉」,這裡的「心安」是啥意思
    「此心安處是吾鄉」,是蘇軾的一句精彩宋詞,原詞題目是《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應乞與點酥娘。盡道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此心安處是吾鄉」雖然出自柔奴(王定國侍女,即寓娘)之口,但是卻表達出了蘇軾內心所想的。對於這一句宋詞的翻譯,大多數都認為是「心安定的地方,便是我的故鄉」,但是卻並沒有搞清楚蘇軾所說的「心安」究竟是什麼?
  • 此心安處是吾鄉——讀樊錦詩有感
    蘇東坡有一首《定風波·常羨人間琢玉郎》寫得清新雅致,頗有情味。「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應乞與點酥娘。盡道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萬裡歸來顏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這是蘇軾的好友王鞏(字定國)因為受到蘇軾「烏臺詩案」的牽連,被貶到地處嶺南荒僻之地的賓州。王鞏被貶時,其歌妓柔奴毅然隨行。1083年(元豐六年)王鞏北歸,出柔奴為蘇軾勸酒。蘇軾問及嶺南風土,柔奴答以「此心安處,便是吾鄉。」蘇軾聽後,大受感動,做此詞以贊。好一個「此心安處是吾鄉」!
  • 大文豪蘇東坡的「此心安處是吾鄉」應如何理解
    一、「此心安處是吾鄉」的來源出處說到名句「此心安處是吾鄉」,我們不得不引出蘇軾的《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其實真正道出此句的是王定國歌妓寓娘,蘇軾感同身受,將其引用詞中。你從遙遠的地方歸來,卻看起來更加年輕,笑容依舊了,笑顏裡好像還帶著嶺南梅花的清香。我問你:「嶺南的風土應該不是很好吧?」你卻坦然答道:「心安定的地方,便是我的故鄉。」
  • 蘇軾詞《定風波》此心安處是吾鄉
    蘇軾在與他們交談後,深有感慨,寫下來這首《定風波》: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應乞與點酥娘。盡道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萬裡歸來顏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 蘇軾這首《定風波》,此心安處是吾鄉,給無數北奔們帶來慰藉
    蘇軾,豁達有大智慧者,他的思想深受儒、釋、道三家的影響,故,在遭遇變故的時候,往往可以很快讓自己從壞情緒中擺脫出來。元豐二年,蘇軾身陷「烏臺詩案」,被貶海南,而他的好友王定國因為受到牽連也被貶到了嶺南。
  • 此心安處,即是吾鄉——蘇軾的人生
    蘇軾,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他的一生可謂是跌宕起伏,剛開始的起點很高,在嘉佑二年進士及第,宋神宗時在鳳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職,後來,因為「烏臺詩案」被貶黃州團練副使,接著又輾轉了好多個地方,而晚年因新黨執政被貶惠州、儋州。
  • 一蓑煙雨任平生,此心安處是吾鄉,蘇軾的詩蘊含著怎樣的人生智慧?
    而大詩人蘇軾,就是這方面的代表人物之一。蘇軾(1037年—1101年),字子瞻,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他是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主將,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都取得很高成就,尤其對詞的貢獻極大。蘇軾也是宋詞豪放派的代表,他與辛棄疾並稱為「蘇辛」。同時,他擴大了詞的題材,懷古、感舊、抒志、詠史、寫景、記遊、說理等都可以入詞。
  • 人生逆境時 蘇軾勸你學學柔奴 萬裡歸來顏愈少 此心安處是吾鄉
    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常常羨慕這世間如玉雕琢般丰神俊朗的男子(指蘇軾友人王定國),就連上天也憐惜他,贈予他柔美聰慧的佳人與之相伴。人人稱道那女子(指柔奴)歌聲輕妙,笑容柔美,風起時,那歌聲如雪片飛過炎熱的夏日使世界變得清涼。
  • 蘇軾被貶後創作的一首詞,卻安慰了後人許多年!
    "此心安處是吾鄉""此心安處是吾鄉"出自蘇軾的詞作《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這首詞是蘇軾寫給友人王定國侍妾寓娘的一首詞。這首詞的原文是: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應乞與點酥娘。盡道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萬裡歸來顏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 此心安處是吾鄉,唯有鄉味定吾心。~溫州可樂鴨舌篇
    一次在無意間讀到宋代大詞人蘇軾的《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應乞與點酥娘。盡道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萬裡歸來顏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 小妾給蘇軾敬酒,蘇軾問了個尷尬問題,寫下一首詞安慰世人多年
    見到蘇軾後,這三人一起到酒館歡聚,當時蘇軾看見這個美女子,心想這麼漂亮的女子,是真心跟著友人嗎?正巧小妾向蘇軾敬酒,蘇軾順便問了個很尷尬的問題:「你跟著他去吃苦,難道就沒有後悔過嗎?」小妾先是停頓了一會,後來說了8個字,讓蘇軾都由心敬佩!她表示此:此心安處,便是吾鄉。意思是說,只要能夠讓我心安的地方,便是我的故鄉了。蘇軾聽完之後,就覺得這個女子真的是非常有情義,也被她的勇氣給感染到了。
  • 蘇軾為朋友小妾寫了一首詞,卻無意間成為朋友圈金句,原句更高級
    這麼深情的一句話,其實是由蘇軾的一首詩詞改編而來。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應乞與點酥娘。盡道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萬裡歸來顏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這首詩詞是蘇軾的《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其中有這麼一句話:「此心安處是吾鄉」。也正因為這句詩才有了「願你走出半生,歸來仍是少年」的情深意切。
  • 友人小妾給蘇軾敬酒,蘇軾故意刁難問個問題,寫下一首詞流傳至今
    蘇軾為了給王鞏送行,特意在酒館安排了飯食,於是三人一行前去吃飯喝酒。席間蘇軾看到小妾不但長得漂亮,談吐也不凡,所以不免為自己的友人擔心,心生一計意欲試探小妾。所以趁著小妾給自己倒酒的時候,蘇軾問了小妾一個尷尬的問題:為什麼你長得這麼漂亮,卻心甘情願跟著王鞏受苦呢?
  • 蘇軾贈友人小妾一首詞,如今成微博上的流行語,其實原句更有深意
    這一句詞就是蘇軾《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中的"此心安處是吾鄉。"有一天,蘇軾、王鞏和寓娘一起飲酒團聚,正巧柔娘向蘇軾敬酒,蘇軾脫口而出一個問題:"你跟著他去嶺南吃苦,難道就沒有後悔過嗎?"小妾停頓了一會,後來說了8個字,讓蘇軾由心欽佩!小妾說到:"此心安處,便是吾鄉"。意思是說,只要能夠讓我心安的地方,便是我的家了。
  • 小妾給蘇軾敬酒,蘇軾問了個尷尬問題,寫下一首詞安慰世人很多年
    見到蘇軾後,這三人一起到酒館歡聚,當時蘇軾看見這個美女子,心想這麼漂亮的女子,是真心跟著友人嗎?正巧小妾向蘇軾敬酒,蘇軾順便問了個很尷尬的問題:「你跟著他去吃苦,難道就沒有後悔過嗎?」小妾先是停頓了一會,後來說了8個字,讓蘇軾都由心敬佩!她表示此:此心安處,便是吾鄉。意思是說,只要能夠讓我心安的地方,便是我的故鄉了。蘇軾聽完之後,就覺得這個女子真的是非常有情義,也被她的勇氣給感染到了。
  • 侍女一句話:吾心安處,便是故鄉,成蘇軾詩中流傳千古的佳句
    蘇軾,中國古代著名的文學家、書畫家,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說起蘇軾的一生,可以說是跌宕起伏。但在他的眾多詩作中,我們確能感受到他無論順境與逆境卻始終能保持一顆初心,任風雨飄搖,我字巋然不動的氣概。▲蘇軾詩意話蘇軾在迎接王定國歸來的酒席之上,見到了柔奴,就問她這幾年的旅居嶺南的生活,可有怎樣的感觸,柔奴非常沉靜的回答,「吾心安處,便是故鄉」。
  • 蘇軾:流離數十載,詩詞傳千古,一句「此心安處是吾鄉」道盡玄機
    東坡善喻,其詞慷慨激昂開創豪放派文風,後世將其與南宋辛棄疾並稱「蘇辛」。陳毅元帥曾說「吾讀長短句,最愛是蘇辛。東坡胸次廣,稼軒力萬鈞」。其散文氣勢磅礴自然流暢,與父蘇洵、弟蘇轍被稱為「三蘇」,列入「唐宋八大家」。其詩格調清靈自成一派。蘇軾還擅於書畫,技法巧妙,意趣斐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