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進攻東方六國的過程中,為何第一個消滅的就是韓國?

2020-12-13 澎湃新聞

原創 團隊作者 朝文社

作者|我方團隊張嶔

《朝文社》(原《我們愛歷史》)為頭條號籤約群媒體

字數:2303,閱讀時間:約6分鐘

歷史提問

秦國進攻東方六國的過程中,為何第一個消滅的就是韓國?

答:作為兩千多年前中國戰國時代「七雄」裡版圖面積最小,綜合實力最弱的一家,韓國在整個戰國中後期,主要就給人一大印象——挨秦國揍!

被揍的有多慘?可以「不完全統計」一下:從公元前391年(韓烈侯九年)到公元前244年(韓桓列侯二十九年)這147年裡,秦韓雙方就爆發了二十次大規模戰爭,絕大多數都是以韓國慘敗告終,翻看戰國策裡,動輒就是「秦伐我」「秦拔我」「秦擊我」「秦悉拔我」等描述,戰場上被花樣吊打,國土當然也是被秦國肆意宰割,到了公元前244年被「秦拔我十三城」後,韓國已經丟光了所有戰略要地,自然也不出意外,十四年後被秦國輕鬆吞併,變成了秦國的「潁川郡」,成了「七雄」裡第一個亡國的國家。

換句話說,秦國一統天下的大業,「奮六世之餘烈」的全過程,就是「踩著韓國」當跳板。而且參考一下秦國的整個戰國時代的戰史,雖然和「戰國七雄」裡的其他幾家也不少打,可「揍韓國」的次數,統計下來就是最多。哪怕韓國多次臣服,幾乎一挨揍就割地,可秦國就是認準了他,逮住機會就是一頓揍。戰國「對手」這麼多,秦國怎麼偏偏這麼喜歡「踩韓國」?

首先一個天然原因,就是韓國特殊的戰略地位。

「戰國七雄」裡,韓國屬於「四戰之地」,幾乎東南西北都有強敵包圍。而對於秦國來說,韓國的地理位置更是重要:韓國的地形,是南北長東西窄,本身就是當時「天下咽喉」,特別是其境內的東西交通,更是沿著宜陽、洛陽、成皋、滎陽組成豫西通道。這一條要道,不止是秦國西進的坦途,到了後來的楚漢戰爭時期,也被劉邦項羽爭到頭破血流。秦國拿下韓國,東進就是一馬平川,關東諸國取道韓國進攻秦國?那也同樣是踩了跳板。

所以,正如蘇轍所說,戰略位置重要的韓國,對於秦國來說就是「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這可不止是個「弱鄰居」,更是必須首先拔除的心腹大患。特別是公元前266年,範雎正式在秦國拜相,「遠交近攻」成為秦國東進的既定國策後,韓國的一座座要地,當然更成了秦國的靶子。從公元前262年到公元前260年,秦國步步為營,吞併韓國的南陽野王等地,朝著韓國重鎮上黨猛撲過來,這才導致戰國「第二強國」趙國卷了進來,引發了戰國歷史上空前慘烈的長平大戰。

以這個意義說,別看韓國在「七雄」裡實力排最末,但因其特殊的戰略地位,戰國的各路強國只要「想幹大事」,必然就要瞄準他。放在戰國「強國對撞」的大戰役裡,韓國更常常扮演「爆發點」的角色。被秦國「瞄著打」,那是一點不奇怪。

而第二個重要原因,就是韓國自身強大的資源與軍工業。

韓國坐擁「四戰之地」,但其境內物產十分豐富,農業也十分發達,鐵礦儲量也十分豐富。對於戰爭擴張來說,這本身就是急需的資源。更重要的是,雖然國力較弱,但韓國卻有著戰國頂級的軍工業。比如作為核心技術的弓弩,韓國就有著「天下勁弩皆從韓出」的美譽。《史記》裡更稱讚「天下之劍韓為眾」。即使兩千多年後的今天,在鄭州二裡崗等地出土的戰國時代韓國鐵農具等物件,其強大的技術含量,依然叫多少後人驚嘆。

可以說,放在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代,「四戰之地」的韓國,卻有著叫各強國垂涎不已的資源與「核心技術」。在志在一統天的秦國眼裡,這些更都是千金難買的寶貝。自然不惜千軍萬馬也要弄到手。

甚至到了戰國末期,韓國登峰造極的「核心技術」,還給秦國來了個「神助攻」:公元前246年,韓桓王派工匠鄭國入秦,打算用「給秦國修水利」的辦法來消耗秦國國力,反而造就了戰國歷史上的驕人工程「鄭國渠」。憑著這強大水利工程,「關中為沃野,無兇年,秦以富強,卒並諸侯」。秦國不但國力迅速富強,一統天下的腳步也從此加速。如意算盤,反而加速了韓國自己的速死。

而這,也恰是韓國「挨打」的最重要原因:自己「作」。

其實,位於四戰之地的韓國,並非沒有強國的機會,與秦國一樣,韓國早年也曾有過「變法圖強」,變法後的韓國,也緊跟戰國潮流,確立了郡縣制等封建制度。憑著自身的雄厚資源與強大技術,韓國的崛起原本不該是難事。

可最困難的地方就在這裡,韓國始終沒有理順內部的關係,就以其歷任相國來說,幾乎多是宗室貴族成員,韓國歷史上的14個相國,6人都有宗室背景,除了少數人才外,大多都是庸碌無能之輩。而且韓國用人,多用「相惡之臣」,且「主上卑而大臣重」。朝堂上的內鬥內耗成了常態。戰國法家韓非的那些激揚文字,振聾發聵的思想,絕大多數都拿著韓國當「反面教材」。

這樣的情形下,就是有再雄厚的資源與技術,韓國也雄起不起來,反而是一打敗仗,就給人做嫁衣裳。但更「作」的就在這裡,本身國力有限,韓國卻常常對於外部的戰局,缺少清晰的戰略判斷。特別是強秦崛起後,面對「連橫」「合縱」的戰略選擇,韓國的做法,往往是首鼠兩端,「合縱」攻秦後吃了敗仗,「連橫」的時候又跟著秦國討便宜,結果韓國無論勝敗,就是先拿著他宰。

日久天長,韓國也就沒了脾氣,反而形成了習慣:一挨秦國揍,就割地換和平。就幻想著妥協能換來太平,吃眼前虧也無所謂。特別諷刺的是,到了亡國前夜,韓國還幻想著「換和平」。公元前233年,韓國末代統治者韓王安對秦稱臣,公元前231年,割到「裸奔」的韓國,又把南陽割讓出去,次年就被秦國滅國。可以說,就是活活「跪死」的。

內部傾軋,對外無能,下跪到死。這全程亡國的過程,對於後世兩千多年的人與事,哪怕拋開立場,也堪稱是生動的模板與教訓。

參考資料:王山青《戰國時期韓國政治的興衰》、張人元《戰國冶鐵與棠溪寶劍》、陳峰《戰國時期韓國交通問題初探》、柴敦仁《蘇轍六國論 評點》、李曉傑《戰國時期韓國疆域變遷考》

相關焦點

  • 東方六國進攻秦國時,為何只能死磕函谷關這麼一條路?
    在戰國時期的歷史中,東方六大強國不止一次的聯合進攻秦國,也就是合縱攻秦。但東方六國總是在函谷關死磕,從來沒有選擇其他的路線。那麼,函谷關到底在哪?從地理位置上來說,函谷關位於河南省三門峽市的靈寶市境內,屬於河南的最西部。其實,東方六國也只能通過函谷關進攻秦國,其他根本沒得選。
  • 秦國消滅六國時,六國中哪個國家最難攻下來?
    歡迎來到奇聞秘史解讀,秦朝消滅六國的戰爭也叫做秦朝統一的戰爭,但是秦王嬴政在李斯等人的幫助下,制定了統一天下,消滅諸侯國的策略。從公元前230年秦國攻打韓國到公元前221年,秦國消滅齊國結束統一六國的戰爭,秦國總共用了10年,結束了我國從春秋時期到那時長達五百多年的諸侯割據分裂局面。嬴政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君主中央集權制王朝,也就是秦朝。齊國一向是強國,到秦始皇初期,齊國的霸業早就成了歷史。齊國政治落後,經濟發展很慢,國家沒有賢臣,面對秦國的來勢洶洶,沒有準備,只能坐以待斃。
  • 秦國滅六國過程中,最難打的和最好打的,分別是哪些國家
    秦滅六國的過程中,本該最容易打卻打得很艱難的是趙國,本該最難打卻輕易打下來的是齊國,一個將領打不贏換個將領就能打贏的是楚國,輕鬆打贏卻後患無窮的是韓國,本來很強大卻自己把自己折騰得不經打的是魏國,本來不經打卻偏偏要去惹事的是燕國。我為什麼這麼說呢?
  • 秦國滅東方六國是按什麼順序進行的,為什麼這樣推進?
    眾所周知,秦國最後滅掉了另外的六國,但六國是怎樣被滅的,它們滅亡的順序又是怎樣的呢?秦滅六國大致是按照先易後難和先北後南的順序開始的。戰國末期,齊國勢力最弱小的就是韓國,所以,秦國從韓國開始了掃平六國的行動。公元前230年,秦始皇派內史騰率軍進攻韓國,韓國無力抵抗,又無大國救援,所以秦軍長驅直入,一舉滅亡韓國,俘虜了韓王安。韓國的滅亡,是秦國統一六國的開始。
  • 秦滅六國,為何最先選定的是韓國,將其第一個滅掉呢?
    到秦王政時期,六國已經今不如昔,實力下降嚴重,不具備抗衡秦國的實力了。 秦王政長大後,除掉了嫪毐和呂不韋,將權力攬在了自己手中。秦王政親政後,在李斯的勸說下,開始了統一六國的步伐。當時秦國有6個對手,為何秦國會最先選定韓國,將其第一個滅掉呢?
  • 秦國是怎麼統一六國?這六國君是怎樣的下場呢?歷史誤會秦始皇了
    近來,「大秦帝國」的第四部《大秦賦》正在熱播中,雖然豆瓣的評分出現了一定的下滑,但依然還算得上是一部可圈可點的歷史巨作。眾所周知,秦王嬴政最終消滅六國後,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制秦朝,積累了璀璨的歷史功績。秦始皇是怎麼一步步滅掉六國的呢,而這六國的王又是什麼下場呢?
  • 秦國滅掉六國之後,秦始皇為何唯獨留下衛國?原因其實很簡單
    ——李白《古風·秦王掃六合》最近《大秦賦》大火,秦國這個千古帝國再次走向人們的視野之中。從春秋戰國以來,各地戰亂不斷,天子形同虛設,諸侯兵戈相向,中原大地民不聊生。後來秦王嬴政橫掃六國,天下歸一,很多人都認為戰國所有的諸侯國都被消滅,強秦一統天下了。但是實際情況並非如此,這戰國之中還有一個衛國並沒有被消滅,為何秦王要單獨留下衛國呢?衛國的先祖是誰?
  • 秦國滅六國是按照什麼順序來滅的,為什麼第一個躺槍的是韓國?
    一因為在秦昭襄王時期,丞相範雎為秦國的統一大業,指出了一條戰略性的建議,那就是遠交近攻。遠交近攻的好處就是,秦國只要打下一片和自己相鄰的土地來,這一片土地就能併到秦國的版圖上來。這樣的話秦國就會變得越來越強,六國的國土就會縮小,就會變得越來越弱。之所以先把韓國拿下來,是因為韓國距離秦國最近,在秦始皇滅韓國之前,韓國的一半土地就已經是秦國的了。另外的這一半,秦國只要想要,也就是舉手之勞而已。所以,滅掉韓國,秦國也就是僅僅用了個吹風之力。可見,當時的韓國已經成了個什麼樣子。
  • 秦國滅六國的順序,秦始皇徵戰天下坑殺趙國40萬人!
    戰國末期,齊國勢力最弱小的就是韓國,所以,秦國從韓國開始了掃平六國的行動。公元前230年,秦始皇派內史騰率軍進攻韓國,韓國無力抵抗,又無大國救援,所以秦軍長驅直入,一舉滅亡韓國,俘虜了韓王安。韓國的滅亡,是秦國統一六國的開始。滅韓國秦王政首先選擇的攻擊目標為趙國。因為,趙國的實力在六國中最強,是秦國走向統一道路的最大障礙。但是,趙國還沒有到不堪一擊的地步。
  • 秦國滅六國的順序,你懂的有什麼含義嗎?
    秦朝是我國第一個封建王朝,其滅掉六國的過程並不複雜,雖然有秦國實力強和地緣因素在內,但是從秦滅掉六國的順序當中還是能看出一些為人處世之道,足可見秦國不僅軍事經濟實力強悍,在政治智慧上也是一流的,這其中的門道值得探究。  秦滅六國的順序為:韓,趙,魏,楚,燕,齊 。當然根本原因是秦國在商鞅變法後國力大大增強,綜合國力一舉超過其他六國,具備了滅六國的實力。
  • 秦滅六國時,秦國派出了七大武將,除了王翦父子還有誰?
    從公元前230年攻打韓國到前221年滅齊國結束,共計10年的時間,秦始皇嬴政先後按順序消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結束了自春秋以來長500多年的諸侯割據紛爭的局面,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即秦朝。在戰國末期,雖然韓國、魏國、趙國、楚國、燕國、齊國這六國已經是非常衰弱了,也即無法和秦國相抗衡了。
  • 戰國七雄中,為何只有秦國能崛起並稱霸中原?有人可能會覺得疑惑
    並且秦國也是從附庸國勢、與別國爭鬥、吞併弱小國家,最終統一六國而來。也許有些人會覺得奇怪,為什麼只有秦國在七雄之爭中崛起並稱霸中原?一、齊國這裡以齊國為例,詳細介紹齊國興衰的整個過程,探尋齊國為什麼不能打敗秦國,從側面也可以看出,齊國屹立不倒,統治中原的根本原因。
  • 秦滅六國以後,秦王嬴政是如何處置六國國君的?
    他是第一個做這件事的人,當然了滅六國的整個過程,也是十分的艱辛的。 大家一定要清楚,秦始皇滅六國不是他這一代人完成的,秦始皇的家族是用了將近600年的時間,才完成了這一個偉大的壯舉。 那麼,這個時候就有一個問題了,秦始皇滅掉六國之後,六國國君是如何被處置的呢?
  • 秦滅六國後,六國國君的最終結局:四人被殺,一人被活活餓死
    秦始皇掃滅東方六國,統一全國,成為了千古一帝。那麼,在他的虎狼秦軍出擊後,那些原本的六國國君的最後結局如何呢?一.韓國韓國是戰國七雄中實力最弱小的,所以第一個被秦國所滅。韓國的滅亡甚至都沒讓秦國費勁,秦國利用了一個韓國的內奸,一路當「帶路黨」,直接就滅掉了韓國,俘虜了韓王安。但是,韓國的舊貴族並不甘心亡國,他們在不久之後發動了叛亂,叛亂被平定後,秦始皇處死了韓王安。謀求韓國復國的貴族中,最有名的就是家世五代相韓的張良,他後來成為漢高祖劉邦的重要謀士,為韓國報了仇。
  • 秦滅巴蜀之戰,為何是秦國一統天下的重要一步?
    比如韓國吞併了鄭國,趙國消滅了中山國,齊國消滅了宋國,楚國消滅了魯國等。 從這一角度來看,秦國消滅巴國和蜀國之後,不僅疆域擴張,還擁有了更多的人口和耕地,比如大家熟悉的成都平原,就是沃野千裡之地,這帶來的糧食自然有助於秦軍的對外作戰。 三 另一方面,秦惠文王在位時,山東六國已經形成了針對秦國的合縱聯盟。因此,對於秦惠文王來說,如果繼續對韓國等山東六國用兵,勢必遭到諸侯國的聯合攻擊。
  • 秦國歷代國君及秦國滅六國順序
    秦國歷代國君及秦國滅六國順序秦國歷代國君,從秦非子建秦國到秦始皇稱帝,泰國列代國君共有38位。秦國在列代國君的共同努力下,勵精圖治,最終成就了大秦帝國。秦朝皇帝列表,看秦國如何消滅六國。秦國歷代國君 秦朝皇帝列表:秦帝國(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極為重要的朝代,由戰國時代後期的秦國發展起來的統一大國,它結束了自春秋起五百年來分裂割據的局面,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制國家。自秦始皇至秦王子嬰,共傳三帝,享國十五年。
  • 秦滅六國,韓國為何是第一個?
    弄死嫪毐和呂不韋後,嬴政終於執掌了秦國大權,開始準備秦國吞併天下的具體方案。 在滅六國的計劃上,大臣們出現了分歧。 以韓國宗室韓非為首的一派大臣認為,韓國雖然弱小,但這些年在夾縫中求存,生命力頑強。
  • 秦國在滅國戰當中,為何要先挑韓國揍?其實韓國起初不是軟柿子!
    最近吶,已經被《大秦賦》給迷上了,雖然我們不敢說,《大秦賦》當中的事件皆為真實存在,但是大致的歷史線索和正史是一樣的,轉眼間《大秦賦》就到了一個新的開端,那就是滅六國,那么正史之上,這六國哪個國家先滅的呢?在李斯和尉繚為秦王政輸人了大量的信心後,秦王政便下定決心開始他各個擊破的統一之路了。此時,就在整個秦國的支持中,秦王政開始將他的野心公之於世。
  • 《大秦賦》:秦王嬴政消滅六國後是如何對待各位末代國主的?
    近來,「大秦帝國」的第四部《大秦賦》正在熱播中,雖然豆瓣的評分出現了一定的下滑,但依然還算得上是一部可圈可點的歷史巨作。已更新的劇集中,秦王嬴政尚未發起針對其餘六國的「滅國之戰」,接下來,我們提前揭示那段歷史。
  • 秦國統一六國後,秦始皇是如何處置六國國君的?你可能永遠猜不到
    一、韓 趙 燕 公元前238年秦始皇親政,在李斯、尉繚等人的協助下制定了滅六國的大概策略:籠絡燕齊,穩住魏楚,消滅韓趙;遠交近攻,逐個擊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