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遊客從日本回來後,忍不住吐槽:國內的便利店一點也不便利

2020-12-25 蘇丹卿

比起逛日本的免稅店,我更喜歡去便利店看看,不論是7-11,還是全家或者羅森,凡事看到街邊或者巷子裡有便利店的時候,就忍不住進去。

便利店最早出現在美國,卻興於日本。凡事去過日本旅行的朋友,對7-11、全家等肯定都不陌生,也一定都進去買過水、熱食、零食小吃,或者是一些小的生活用品,我就在這裡買過牙膏。

雖說便利店不同於免稅店,並不能引起大眾(指遊客)的歡迎,但結合日本社區生活的便利角度出發,它們所扮演的角色對日本人來說,是生活中不能缺少的地方。

據2017年第一季度統計,在日本,7-11有19300家店,全家有18000家店,羅森有13000家店。如果在日本地圖上標上這些便利店的位置的話,無疑是密集型的。那麼為什麼這麼多便利店可以在土地狹隘的日本能夠生存下去,並且廣受日本人歡迎?

當我走進便利店,將各個角落和區域看一遍的時候,腦海裡就想冒出了一句話: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以7-11為例,這是我日本最常去的一家品牌便利店,吃喝幾乎都在那裡面解決。店內面積算不上很大,但比許多私營小店大很多,貨架多而不雜,燈光與櫥窗的結合使得空間極為明亮。

使人第一眼感到視覺上的舒適,同時貨架有序的擺放和物品的分類,讓人在能極短時間內找到自己所要的東西,不論是吃的、喝的,還是用的。購物區、就餐區、收銀區、多功能終端等分布合理排列整齊,能為人們提供最舒適的購物體驗。

商品碼放得非常整齊、就餐區乾淨不擁擠,取食物時也是全程衛生操作,而且工作人員也很有禮貌,有任何不懂的地方,他們都會全力幫助你。

就說我自己吧,在日本旅行時,每天的早餐基本都是在便利店解決的,不論是粥、壽司、飯糰,還是豆漿、咖啡,便利店不僅提供,而且會主動詢問是否加熱。

第一次在便利店點咖啡的時候,由於是自己操作,在一臉懵逼的狀態下,店內的小姐姐很熱心地走出收銀臺幫我操作,並告訴我如何操作。後來我每次去便利店點咖啡的時候,都對這位小姐姐有一份感激之心。

由於便利店的食物很新鮮,我常常午餐都是在這裡解決的。 午餐的選擇很多,各式便當、關東煮、三明治、蛋糕點心、沙拉、水果、飯糰、炸雞等等。另外,擺放食物的架子上還有健康餐(健身餐)的選擇。

有時候晚上不想吃主食的時候,就回去來這裡買一份健康餐,然後加一盒牛奶(日本的純牛奶很好喝,每次來日本旅行都會一天喝一盒)。

值得一提的是,比起很多提供長保質期食品的便利店不同地方的是,日本便利店的食物不僅提供新鮮的,甚至有很多是必須當天食用的產品。還經常根據季節變化推出一系列的應季便當、甜點等,無論是口感還是種類,都不比專門飲食店差。包括店內的許多零食都非常好吃,我經常在回國之前,會買許多帶給家人品嘗。

但便利店的便利,不僅僅只是食物和種類的提供。還有代繳水電費、列印、收發快遞等服務,包括買電影票、一些常用藥品、化妝品等都集中存在,這對於生活或工作在附近的人而言,簡直人性化。

店內還提供各種飲料、紅酒、威士忌、日本酒、燒酒、雞尾酒、果味酒、啤酒等更是令人目不暇接。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店內還有ATM機和客人專用公廁。 ATM機支持銀聯取現。

除了以上這些,便利店的這一角落讓人眼前一亮:專門擺放各種時尚雜誌、漫畫和娛樂雜誌的雜誌區。有些雜誌是可以直接閱覽的,不論看多久都沒有人驅趕。

綜合下來,你會深刻地發現,日本人的日常生活的大部分需求在一個便利店就可以搞定了。如此豐富化的生活便利店,不僅是7-11,包括羅森、全家或者其他品牌的便利店,都做得相當人性化,幾乎是朝著極致方向去發展的。

對於日本人而言,便利店已經不是一個純粹的小商店了。據悉,當日本遭遇地震的時候,7-11、羅森等三大連鎖便利店集團都會在極短時間內恢復營業,為災民提供水源、蔬菜水果還有衛生間使用等生活必須品,可以說是解決了很多人的燃眉之急。

雖然每次去日本旅行的時間並不長,但在日本的每一天都會去便利店解決早午餐的問題,因而,我對這樣的一種便利店,感到莫名的喜歡,甚至是有點兒羨慕。為此覺得,國內的「便利店」一點兒都不便利,可能全世界只有日本人才能開出這樣的便利店吧。

但讓人意外的是,7-11在中國發展並不順利,這又是為何呢?

相關焦點

  • 為何日本便利店廣受歡迎?中國遊客逛完吐槽國內便利店,確實如此
    不過接下來我們不說日本的免稅店,我們來說一說日本的便利店。在日本,便利店隨處可見,就跟我國的超市一樣,不過便利店和超市還是有一些區別的。便利店是我們平常需要急需的東西時,我們可以去周邊的便利店進行購買,便利店有一個即時消費的特點,但我們一般去超市都是為了購買生活用品,因為超市裡的東西範圍會更廣。
  • 遊客回來發現,日本便利店像一個飯堂,國內的像是雜貨店
    隨著社會的發展,現在這些小店鋪慢慢減少了,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連鎖便利店的出現。這些連鎖店鋪在採購上有規模效應,加上統一的形象管理,很容易擴張分店,使得很多個體經營的小店鋪失去了生存的空間,漸漸只能散落在便利店沒有覆蓋的地方。然而,當一些朋友從國外旅遊回來後,發現同樣是便利店,即使是同樣的名字,也有很大的區別。
  • 日本的便利店到底有多便利,與中國的便利店相比究竟好在哪裡?
    飛機,火車等等一系列的代步工具,而且像現在,我們買東西很方便,到處都有超市,有便利店,想買什麼都有,方便了我們的生活,不過說起便利店,日本的便利店一直都是在世界上都非常出名的,他到底有多便利呢?什麼是便利店呢,就是那些在居民樓附近的店面或者是可以從網上進行購物的店鋪,就是買一些即時性的商品和服務為主,要滿足便利的需求,採取自主購物方式的店面。
  • 便利仔便利店,不能拿日本的便利店與國內比!
    便利仔便利店但說到便利大國,人們第一時間能夠想到日本。因此,人們常常會拿國內的便利店與日本進行對比。但對比的前提是「便利背景」相仿,那麼兩者的發展背景有什麼差異呢:可見,由於日本的便利店起步較早,其消費者接觸時間較久,已經形成了一定的便利店文化。而國內很多地區的人們對於便利店的看法還處於比較初始的看法,他們會認為便利店只是一個升級版的「小賣部」。因此,在國內,便利店更多時候是解決人們的「剛性需求」,是以實用性業態為經營本質。
  • Today便利店創始人:日本模式在中國難複製,有無人非便利店核心
    沒時間吃飯,來便利店,點份熱餐、買杯咖啡、吃點零食……成為許多都市奔波的人群,「溫暖」的選擇。在Today便利店創始人宋迎春眼裡,Today寄託著他想建立民族便利店品牌的情懷,以至他在門店接連虧損時依舊堅持,有國企2010年出價千萬多元收購,反覆糾結後,他還是選擇自己走。
  • 你去過日本的便利店嗎?看看它的便利是怎樣的「無微不至」!
    說到便利店,大家都知道,便利店不過就是比小賣部體面一點的臨時採辦急需小物資的一個小鋪,要購物,便利店遠遠不及超市。但是大家知道嗎?在我們隔壁的島國日本,情況恰好相反。日本便利店一點都不簡單,讓你不可思議的是,它一個便利店便能包攬你一天的大小事務,方便到「變態」!首先,日本便利店有著琳琅滿目的各類食物,堪比美食天堂,還24小時不歇業,人們的三餐問題輕易就可以這麼解決了。
  • 華媒:日本部分便利店為中國遊客準備「特供」產品
    近期日本的一些便利店發生些許變化,出現不少「特供」中國遊客的產品和服務。其中,有的產品性價比高到讓日本當地人「眼紅」。資料圖:民眾在便利店挑選商品。 姜濤 攝  文章摘編如下:  「有困難,找便利店!」早已成為在日生活的必備金句。的確,日本的便利店遍布全國的每一條街道,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裡面琳琅滿目的商品,足以滿足日常的各種需要及突發事件。
  • 你去過日本的便利店嗎?來看看日本便利店到底有多便利?
    你去過日本的便利店嗎?來看看日本便利店到底有多便利?不管是哪個行業,想要抓住大家的心,那麼一定要給消費者提供便利,因為只有這樣,大家才會來二次消費。今天我就給大家科普一下日本的便利店,它真的和名字十分相符,「便利」到了極致。
  • 日本電臺播報中國網友吐槽,內容令人捧腹大笑
    因此,隨著遊客的變多與旅遊地點的擴大,國際間人們交流的變多,許多國家的熱門景點地區甚至在一些普通的商業場所,標語和商品都會出現各個國家的語言,以便方便外國友人的旅遊。在日本,隨著這些年中國遊客的變多,許多場所都出現了中文標識。但由於有些中文翻譯的不是那麼準確,引來了網友們的吐槽。這些吐槽隨之也被日本電視臺報導了出來,內容十分搞笑。
  • 中國大媽去日本旅遊回來後吐槽:除了飯不好吃,晚上還總是睡不著
    而在我國的眾多鄰國中,日本就是一個很受歡迎的國家。因為日本不僅有富士山等著名的景點,還有壽司等饞嘴美食,吸引著無數的中國遊客前往。但中國大媽去日本旅遊回來後吐槽:除了飯不好吃,晚上還總是睡不著,這是怎麼回事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中國大媽去日本旅遊回來後吐槽:除了飯不好吃,晚上還總是睡不著,其實不是沒有原因的。
  • 日本便利店加快進駐中國
    「便利店」在中國屬於「舶來品」。以前中國的便利店就是街頭一個個「小賣部」,隨著越來越多的日本便利店進入中國,日本在中國構建了一種全新的便利店文化。同時,日本零售業的內需一直疲軟,希望將內需產業推向海外市場。    「便利店」在中國屬於「舶來品」,以前中國的便利店是街頭一個個「小賣部」。
  • 為什麼日本便利店是世界第一,它又究竟便利在哪裡,你知道嗎?
    雖說中國的零售行業正在崛起,各種各樣的品牌便利店也層出不窮的開始出現。但是,日本便利店始終佔據著全球第一的位置。無論是日本的動漫還是日本的電視劇,便利店的出現率向來很高。在我們國家,大家在便利店和超市之前,大多數人的選擇都是超市,而大家很多的生活用品基本也都是從超市採購回來的。但是 ,在日本就很少會有這樣的說法。對日本人而言,一個便利店幾乎就能滿足她們在日常生活裡面80%的需求。據說,便利店最開始出現的時候並不是在日本,而是美國。
  • 英國富婆中國旅遊,回國後忍不住吐槽
    做為大吃貨國,我們出國的時候都會很願意品嘗當地食物,並且覺得風味獨特,回來之後說不定還會想念。但是有一位英國富婆中國旅遊,住了一段時間回國後卻忍不住吐槽:啥都沒有,不能學學中國?就算沒份點心的分量都不多,她也輪換了好多天才把菜單嘗了個遍,而且除了廣式早茶之外,其他地方的早餐也都風味獨特。
  • 把「便利」做到極致 來日本便利店需要什麼服務都有!
    1974年,日本第一家便利店(7-Eleven)自東京一間小小的家傳酒坊裡開出。時至今日,像這樣面積在60-200平米之間,全年24小時營業的便利店已經遍及全日本,總數超過56,000家,平均每百萬日本民眾擁有388家便利店,在中國,這個數字是54。而在便利店最為密集的東京,便利店數量超過5700家,平均每10萬人就擁有49家便利店。
  • 便利贊,《人間便利店》詮釋了便利店真實的模樣
    便利店對很多人來說一點也不陌生,滿足了我們的物質需求,同時也達到了精神上的滿足。然而也有很多人不了解便利店,單純認為就是一個普通的消費場所,即買即走,沒有任何情感。但不得不承認的是我們的生活離不開便利店,它已經融入我們的生活,成為城市和社會的縮影。
  • 便利蜂變革便利店,新國潮如何「乘風破浪」?
    在社交平臺上,買國潮、曬國潮正在成為90後和00後熱衷的新風向。而在零售行業,以便利蜂為代表的中國便利店,同樣成為了消費者的寵兒。作為線下零售行業不折不扣的新生代品牌,創立不滿4年的便利蜂並沒有向前輩7-11一樣選擇謹慎保守,而是憑藉著對消費需求的精準洞悉,衝出了一條不一樣的國潮之路。
  • 日本便利店為中國遊客提供「特價」產品和服務,遊客:方便消費!
    日本是中國遊客喜愛的地方,每年許多中國遊客去日本旅遊,特別是在韓國部署薩德後,更多的中國遊客前往日本,很多曾經喜歡去韓國的遊客都轉而去日本旅遊,這對於日本人來說無疑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為了讓中國遊客在日本消費更加方便,日本為中國遊客推出了「特價」產品和服務。
  • 日本便利店觀察(一):當「便利」成為商品
    日本的便利店是一個非常神奇的所在,是以「便利」為主要目的而生發出來的一種綜合裝置,是在「便利」這個價值觀主導下進行妥協的結果,是「便利性」成為「商品」之後資本競爭的產物,是現代性發展到一定極致的典型表現。除了「便利」外,我們很難對它下一個特別準確的定義。
  • 從便利蜂變身小企業食堂,透視中國便利店熱餐演變史
    一點財經走訪發現,通過便利店的熱食櫥窗,7-Eleven、便利蜂等可以向消費者提供熱食,比如在午餐時會提供菜品+免費米飯。政策開放也成為便利店熱食發展的原因之一。便利店這一最早從美國開始,引入日本並推向全世界的業態,已經成為當代社會與生活的一部分。在日本,便利店已經成為一種文化意象,出現在日劇、動畫、小說中,甚至有一部小說以便利店為切口觀察人世百態(《便利店人間》)。
  • 國內便利店「最多」的城市,24小時都在營業,分布密度不輸日本
    如果你去過日本,一定有一個共同的感受,那就是日本有很多便利店,基本上在日本的都市,只要走幾百米就能看到便利店,24小時營業的店很多,這也和日本的社情相連,其實在我們國內,有一個叫上海的城市,便利店的分布密度完全不輸給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