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商業模式的線上、線下之爭已持續數年,但優質商業地產似乎並不理會爭論,甚至還在迎來新一輪增長。
港股九龍倉置業(01997.HK)、太古地產(01972.HK)、恒隆地產(00101.HK)等以商業地產開發租賃為主業的房企,近期陸續批露2018年業績。業績顯示,港資商業地產商迎來了新一輪增長,且部分精品商業增幅驚人。
九龍倉:海港城成全球盈利最強商場之一
3月5日,九龍倉置業發布2018年全年業績公告。截至2018年12月31日,集團基礎淨盈利增加6%至100.53億港元。投資物業基礎淨盈利增加12%至97.04億港元,佔集團整體97%。若計入投資物業重估盈餘及其它會計收益,股東應佔集團盈利增加5%至180.27億港元。
2010年11月10日,香港,聖誕裝飾亮燈儀式在海港城海運大廈露天廣場舉行。
九龍倉超越市場的業務表現,主要歸功於香港購物聖地「海港城」。海港城究竟有多牛?業績顯示,2018年海港城租戶銷售額創下歷來最高記錄,達490億港元。這是一個什麼概念?大至相當於成都最強商業綜合體IFS(屬九龍倉集團旗下)全年銷售額的9倍!
僅僅一個海港城,就貢獻了九龍倉置業收入63%、營業盈利72%及基礎淨盈利的72%。全年零售銷售增加24%,較全香港零售銷售增幅高出近15個百分點,一個海港城就佔到全香港零售銷售總額超過10%。
此外,海港城平均銷售每月每平方尺2700港元(或每年每平方尺近4200美元),也使其位列全球盈利能力最強的商場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九龍倉集團暫未發布業績。而九龍倉置業由九龍倉集團分拆而來,僅僅持有6項香港優質物業組合,包括海港城、時代廣場、好萊塢廣場、中環組合(卡佛大廈、會德豐大廈及The Murray),總值已達2680億元。
太古地產:成都遠洋太古裡領跑
作為港資商業地產商在內地的另一位佼佼者,太古地產在內地的表現一向穩健,儘管項目布局經常被詬病太慢,但在太古的邏輯中,商業項目運營的質量遠比速度和規模更重要。
四川成都,太古裡。
這一點也體現在成都遠洋太古裡。成都遠洋太古裡已經成為太古系表現最為出色的商場。據太古地產披露,2018年4季度,內地物業北京三裡屯太古裡平均租用率為100%,零售銷售額漲幅10.8%;廣州太古匯購物廣場租用率100%,零售銷售額漲幅11.4%;北京頤堤港購物商場租用率99%,零售銷售額漲幅0.3%;成都遠洋太古裡租用率為99%,零售銷售額大幅增長21.5%,為增長最高物業。
太古地產商業物業出租率極高
儘管太古地產未批露內地物業的具體數據,但根據成都零售商協會提供的數據,成都遠洋太古裡全年業績已達41.6億元。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太古系商業動輒99%、100%的出租率,且還能保持租金大幅增長,這也讓太古系成為商業物業中的奇蹟,更讓內地商業地產商豔羨不已。
由於太古裡的空前成功,太古地產已宣布在上海啟動第三個太古裡項目,即太古地產與陸家嘴集團的合資項目「前灘太古裡」,該項目計劃在 2020 年底分階段開業。
恒隆地產:住宅開發減少,商業收益仍穩步增長
恒隆地產2018年財報顯示,2018年整體收入下滑,同比下降16%,總收入94.08億港元。不過,物業租賃收入81.81億港元,同比增長5%。公告解釋,降幅主要是由於出售的住宅物業單位數目較去年減少。
恒隆董事長陳啟宗曾經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房地產賺大錢的時代已經過去,恒隆要賺慢錢,租金收入就是慢而穩定的錢。從恒隆地產的營收結構也可以看出,住宅物業開發確實在收縮,但商業租金收入穩步上漲。
2018年12月22日,遼寧大連奧林匹克廣場,恒隆地產旗下恒隆廣場。
2018年,上海港匯恒隆廣場翻新改造,但其整體物業收入仍增加了4%,達到35.77億元。恒隆在內地有8個項目,上海依舊是租金收入的主要貢獻力。財報顯示,2018年上海恒隆廣場收入15.54億元,港匯恒隆廣場收入8.03億元,佔內地租賃總收入的65.9%,這也導致了恒隆的「上海依賴症」較為突出。
值得關注的是,一向謹慎的恒隆在2018年以107億元拿下了杭州百井坊地塊。財報中也提到,未來恒隆將在杭州發展大型高端綜合商業項目,包括世界級購物商場及辦公樓,預計2024年分階段落成,這也顯示出恒隆對高端商業領域仍然寄予厚望。
紅星新聞記者 李偉銘
圖據視覺中國
編輯 張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