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特別愛吃窩窩頭等一類的主食,尤其是東北的粘豆包,在第一次吃過之後,就再也沒有忘過那個味。但是在我們這邊的城市很少有賣的,於是只好自己想法子動手做了。
我吃過的粘豆包,外形上是那種上窄下寬黃白兩種底部粘有蘇子葉的,外面的一層豆包皮筋筋道道的,軟糯糯的圓形。
再說裡面的豆餡,豆餡一般是紅豆的,一定要純紅豆熬到或者加一點紅芸豆那種,不要放糖更不能用那種類似泥一樣的甜豆沙。查了各種方子之後,我準備好了所需要的食材,粘豆包粉和紅豆是我再查了方子之後自己琢磨的,更健康營養。做出來肯定比不上早市那個老大爺賣的好,但是絕對比超市賣的那種袋裝的好吃。下面是本人嘗試了很多次之後做成的,一起來看一下怎麼做的吧。
食材準備:
大黃米麵或江米麵適量
豆餡適量
開水適量
酵母粉和麵粉適量
步驟一:製作麵團
首先把酵母粉溫水化開,然後將大黃米麵/江米麵與少許麵粉混合,加麵粉是為了豆包更筋道有型,千萬不要放很多,一小丟丟就可以了,大概8:1的比例。最後,酵母水倒入,適量開水倒入麵粉,和成麵團,麵團要抓起不散、不稀。不斷揉面,會筋道。剩下的就是醒面。一小時左右。
步驟二:鍋中加水和紅豆,開始熬製豆沙。注意紅豆要提前泡上4個小時左右。熬製成的豆沙不要太粘,要有一定的顆粒狀。
步驟三:取一小個麵團把豆沙包進去,包的時候頂部和底部的麵皮都要厚一點點,揉成像下面圖片裡的形狀,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塑成不同的形狀。在粘包底部放上蘇子葉主要是為了防止粘包蒸熟之後粘在鍋上,另外蘇子葉會有一種清香氣味。沒有蘇子葉的話,就在蒸籠的底部刷上一層油或者放個籠布。
步驟四:上鍋蒸,水開之後蒸5-10分鐘就可以了,不要蒸時間太長,不然粘包會塌陷變形。
這樣就可以盛出來,涼一涼之後,就可以開吃了。香香的,糯糯的,微甜,特別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