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東北的粘豆包,你可能聽說過東北的殺豬燴菜,那幾更應該嘗嘗東北的正宗粘豆包,記得在我小的時候,從外面玩完回來餓了,奶奶就從外面的大缸裡面拿出來幾個粘豆包,然後放在鍋裡面熱一下,在沾點白糖喝點酸菜湯,那種感覺好極了,就覺得沒有比這在美味的東西了,有的 時候我餓急了,就不熱了,從外面的缸裡面拿出來就看是啃,因為粘豆包都是蒸熟才放起來的,所以直接吃也可以,但那時的牙口好的鵝,牙口不好的克千萬別硬啃!
那個時候才四五歲吧,爸爸媽媽去外地做生意去了,因為我太小沒有辦法照顧好,所以媽媽就把我放到了鄉下的爺爺奶奶家,沒到冬天的時候奶奶就開始忙乎起來了,不是醃鹹菜,就是做別的,然後在開始包粘豆包,但是只有冬天的時候才能吃得到,別的季節想吃也沒有,那個時候不像現在,什麼時候想吃無論什麼季節都有,那個時候哪有啊,想吃就得等到冬天的時候,這是時候家家戶戶都開始包粘豆包了!
在我印象中奶奶一到要包黏豆包的時候,就忙的不著家了,因為奶奶的手藝比較好,誰家要是淘米包粘豆包了都會叫奶奶去幫忙,包黏豆包的時候是最熱鬧的時候,一般都是女的坐在炕上包,然後男的就負責蒸豆包,其實想要豆包好吃,不光是在調餡和面上,也在於火候的問題,農村的大鍋蒸出來一鍋可以蒸出來好多,有的城裡有親戚的還會多做出來一些,然後快要過年的時候給送去!
別看這粘豆包不起眼,但是那個時候城裡要是吃上純農村包出來的,那可是不容易,家裡有一個親戚就是城裡的,每次做的時候,奶奶都會多做出一些,然後裝到袋子裡面讓爺爺起早坐大客車送去,每次爺爺回來都沒有空手回來過,都會拿些花生,瓜子還有糖,甚至有的城裡人還想來我們鄉下買呢,在奶奶幫忙的時候別人家的豆包我也吃過,但是總是感覺沒有奶奶做的好吃,奶奶做的豆包就是好吃,有黃色的還有白色的, 黃色的就是苞米麵的,白色的就是不放玉米面的,但是我願意吃白色的,所以奶奶每次做的時候都會包兩種!
時間過得是真快啊,我記得我在奶奶家也沒待多長時間啊,我就已經七歲了到了上學的年齡了,爸爸媽媽把我接回來送我上了寄宿學校,有時候兩周回一次家,後來隨著年級的增長回奶奶家時間也越來越少了,上大學就一年回去一次,後來參加工作了有的時候過春節都回不去一次,一到冬天的時候我就會想起奶奶!
每次吃粘豆包的時候也會想起奶奶,想著奶奶的年歲大了,也不知道還能陪他多久,爺爺奶奶就我一個孫子,想著想著心裡就越難受,不知不覺中眼淚還掉了下來,所以我決定跟領導請兩個月的假,回家看看奶奶,我把事情跟領導說了,沒想到真的同意,就這樣我回到了家,從遠處就看見了爺爺奶奶,正在忙乎著,看來我還挺會趕時候啊,現在正是蒸粘豆包的季節!
爺爺奶奶看我回來可把他們倆高興壞了,爺爺的年歲大了和面也沒有力氣了,所以我就上手了,吃了這麼多年還不知道是怎麼做的呢,於是我就奶奶這粘豆包是咋做的,奶奶說買來黏大米然後用水泡上,之後就去把黏大米磨成面,就是咱家倉房裡面的那個機器磨成來的,然後和面,之後就把和好的面放在熱炕頭上,我說怪不得小的時候炕上有兩個大盆呢,等到聞到一股酸味就是發好了!
然後家裡種的芸豆洗乾淨,放在鍋裡面蒸熟,要是樂意吃甜的就多放點糖精,不樂意吃就少放點,然後把豆餡用勺子搗碎,之後用手揉一個團一個團的,面發好了以後就可以包了,奶奶這次做的是白色的,揪一個面劑子用手拍扁把豆餡放在中間包起來,然後再用手搓圓放在簾上就可以了,等包滿一鍋了就可以下鍋開蒸了,這個蒸也是很主要的,奶奶說看鍋蓋冒氣了看著點鐘,之後二十五分鐘就差不多就好了,一個一個起出來放在外面晾涼,一般頭一鍋的時候,包豆包的都會先嘗一嘗味道怎麼樣,如果那塊有不好的地方,等待下一鍋的時候好改良,我夾了兩個沾著白糖吃,跟小時候的味道一樣,沒吃過的不妨在家裡面按照上面說的做做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