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愁肚子咕咕叫,天上掉下粘豆包,又香又甜的東北粘豆包

2020-12-17 80後小甄同學

俗話說的好,別拿豆包不當乾糧。粘豆包這玩意兒在東北可算是高級乾糧了,沒事兒的時候,還能當點心零食吃,剛出鍋的熱乎粘豆包,蘸點白糖咬上一口,香甜黏牙,甭提多好吃了!

話說粘豆包還是冷兵器時代打仗的軍糧,因為吃粘豆包消化慢,扛餓,而且攜帶方便。慢慢的傳到今天,演化成東北老百姓餐桌上的一道特色美食。

上秋的時候,田地裡的黃米熟透了,打下來拉到場院裡,用馬拉的石頭碾子滾出黃米粒子,扛上半麻袋,直接往大隊走。為啥去大隊呢?因為大隊裡有大中小號兒的各種磨盤,磨出來的黃米麵子細發。

黃米是黏性糧食,粉碎的黃米麵也很黏。先和面,再發麵,別用酵母,直接用傳承了好幾十年的老面引子,發酵的黃米麵才更黏更香。家裡的老爺們兒肚量大,別整少了,整一大陶盆還差不離兒!

到了眼擦黑兒的時候,家家戶戶吃過晚飯,都沒啥活兒了,只要誰家準備包粘豆包,附近鄰居家的大嬸大娘二嫂子小姑子,一準兒過來幫忙。不用通知,好幾個老娘們兒就像掐算好了一樣不期而至,你說奇怪不奇怪。

七八個婦女圍坐在炕頭,第一步先是攥豆餡。

紅小豆早就在鍋裡烀得稀爛,用木頭杵子搗碎,家庭條件好的往裡擱白糖,家庭條件差點兒的放糖精也不是不行,不過糖精這東西得少放,放多了發苦,而且有股鬧騰味兒。

豆餡

攥出來的豆餡按照老規矩,一定會損失一部分。因為總有許多嘴饞的小孩子,自告奮勇幫大人攥豆餡,一邊兒攥一邊往自己嘴裡塞,就他們攥的那點玩意,都趕不上吃的多!

發好的黃米麵用擀麵杖擀成巴掌大的麵餅,把一團豆餡包進去,沾點水放在蓋簾上。人多手快,有倆小時就能包出好幾大蓋簾。

這時候,老爺們兒已經在外屋地燒開了水,把包好的粘豆包放上蒸屜,必須一個挨一個放的滿滿登登,否則粘豆包一蒸就倒了。

蓋上鍋蓋,鍋蓋四圈兒用麻袋片子捂住,嚴絲合縫。不一會兒的功夫,麻袋片就被鍋蓋縫裡透出來的水蒸氣打溼了。隨即,一股香濃的豆包味兒也瀰漫了整個廚房。

蒸熟後,拿一個薄薄的小木片沾點水,把豆包一個一個剷出來,就可以開吃了。不過有假牙的老頭老太太,吃這東西得加點小心,否則把假牙黏掉了沒人負責任!

到了冬天,東北家家戶戶都蒸粘豆包,蒸好之後放在面板上,拿到院子裡凍硬實,凍它個半麻袋。什麼時候想吃,放進鍋裡熱一熱就成。

那個誰,把粘豆包給俺熱幾個,別忘了拿半碗白糖啊!

相關焦點

  • 在東北凍掉下巴咋辦?吃粘豆包就粘上啦!
    粘豆包是滿族傳統食品,是早期滿人祭祖和外出狩獵、砍柴的乾糧。生活在白山黑水之地的滿人,喜歡黏性甜軟的食品,因為東北冬季漫長而寒冷,在山林中騎馬狩獵,人們體力消耗大,黏性食品比較抗餓耐消化。  粘豆包有兩種,黃色和白色。黃色是黃米麵的,用大黃米麵包上紅小豆或紅芸豆餡,上鍋蒸熟而成,這是最地道最傳統的;白色是水磨江米麵的,演化版本。
  • 【東北美食】粘豆包
  • 舌尖上的東北——粘豆包
    粘豆包是一種極具東北特色的食品,稱之為「粗糧細做」。熱氣騰騰的蒸氣,金黃誘人的色澤,粘糯的外皮,香噴噴的味道,看著就想大口地咬下去。東北人在過年的餐桌上,總少不了這道食品。粘豆包最早是東北人供奉祖先用的祭品,也是滿族人出門打獵時隨身攜帶的食物。後來,努爾哈赤帶兵打仗時。粘豆包就成了冬天裡的軍糧。當年清朝的半壁江山,也有粘豆包的一份功勞。製作粘豆包的工序很複雜,首先要先把大黃米放進水裡泡上半日,然後淘淨沙子,這叫「淘米」。
  • 能粘掉你大牙的東北粘豆包
    小編雖然是一名東北人,但是對於粘豆包卻實陌生的。據資料所述,粘豆包是咱們東北人春節最喜歡吃的一種食物,是黃米麵和小豆餡兒做成的。起初,粘豆包還是祭祀用的祭品,是打獵時候的食物,更是努爾哈赤帶兵打仗時的軍糧。 以前的東北可以算是「地廣人稀,物資匱乏」。
  • 東北美食之粘豆包
    在俺們東北這嘎達,一到年根挨家挨戶都會準備一種好吃的乾糧~粘豆包!這在南方是絕對見不到的,粘豆包:其實就是用黏米麵包上豆沙或者紅小豆餡,餡先用沙塘拌好!上屜一蒸,即可食用!因為有用黃黏米麵和白黏米麵的,所以又分為白粘豆包和黃粘豆包兩種!
  • 粘豆包的做法 家常 粘豆包的做法家常做法
    粘豆包的做法 家常進入臘月後會先殺一頭豬,請村裡人吃一頓,以示慶祝。然後再包粘豆包、做豆腐。粘豆包多由大黃米作皮包上豆餡製成,幾乎家家都做,多則上百斤,少的也有幾十斤,可以吃上一個冬天。大年初一和初五吃餃子。
  • 粘豆包香飄華新村
    在劉廷香的帶動下,華新村已有10多名村民靠蒸粘豆包賺起了外快。  黑龍江雙鴨山市寶山區七星鎮華新村的劉廷香和身邊的村民,去年冬天一直忙碌著加工粘苞米豆包和大黃米粘豆包等綠特色農副產品,做到了一冬不閒,致富有途徑。
  • 粘豆包蘸白糖,一定小心別燙上牙堂!
    趙本山老師演過的小品有一句經典臺詞:正愁沒人教天上掉下來個「粘豆包」!在東北粘豆包是非常受歡迎的傳統主食,又黏又彈牙剛出鍋一定趁熱乎吃蘸上白砂糖,老少皆宜但是一定注意不要燙到上牙堂呦!粘豆包是一種源於滿族的豆沙包類食物。
  • 家鄉的味道,媽媽的味道,東北粘豆包的正宗做法
    粘豆包是東北的一道傳統美食,對於生長在東北的70-80後的我們來講,小時候在冬季粘豆包即是我們的主食也是我們的零食,要說沒有見過、吃過粘豆包的,出去了真不好意思說自己是東北人。粘豆包又名「年豆包」,是在冬季臨近過年時蒸製的一種美食,在民間寓意年年發財,蒸蒸日上,也是是每家每戶冬天至年底必備的美食之一。
  • 回憶裡的東北粘豆包
    東北又稱關東,塞北的地域條件造就了 東北的獨特文化習俗和飲食習慣,豬肉燉粉條,地鍋燉,鍋包肉,一道道美食不止滿足著東北人的味蕾更有著他獨特的味道
  • 一道傳統東北美食粘豆包,軟甜不膩,色澤金黃,製作簡單!
    所以今天啊,我就特意給大家一起分享一道東北的美食,它的名字叫粘豆包。粘豆包的味道軟甜不膩,色澤金黃,外觀非常好看,口感又美味。粘豆包的主要食材是以黃米麵和玉米面等加入適量的酵母粉和豆沙餡料製作而成。而且在蒸粘豆包的時候,通常都會用玉米葉墊在底部,這樣能讓粘豆包的味道帶有一股玉米葉的清香。我想和大家聊一下粘豆包的由來。
  • 農村百吃不厭的粗糧,「東北粘豆包」!
    東北粘豆包」也叫「年豆包」,顧名思義,就是過年時包的年餑餑。尤其是農家,過去鄉下過年,包豆包可是一年一盼的大事,大人孩子齊上陣。蒸出鍋後放在蓋簾上在外面室溫正常凍上。蒸熟凍完後的粘豆包成型不散。4.蒸鍋添好水,鋪上酸菜葉子,一會豆包放在上面蒸,省得粘屜。5.糯米粉和白麵粉頭天晚上用溫水和好面,發一晚上。儘量和的不要太軟,軟了豆包蒸完後易塌,影響美觀。6.就一塊面,揉成長條。7.揪一塊如餃子皮大小放在手裡,不要弄太薄。
  • 我的粘豆包
    昨天來看望父母親,知道上次給她們蒸的豆包已吃完,於是回家後就做豆餡,發麵,今天早晨起來,兩籠白靈靈,虛騰騰,毛楞楞,香噴噴的粘豆包呈現在眼前。出鍋後才想起今天是2021年的第一天。哈哈,那就點紅點,用這香飄滿屋的粘豆包迎接嶄新美好的一年吧!
  • 家鄉的粘豆包
    提起這個豆包來,在我們這裡有兩種:一種是用麥麵(白面)做皮子的,一種是用粘米麵做皮子的。今天我要說的就是粘米麵做皮子的粘豆包。在我的家鄉,我沒有考證過鄉親們吃粘豆包的歷史,但我卻知道它應該是由來已久的。
  • 東北人愛吃粘豆包的原因竟然是這樣
    說起粘豆包,在東北可謂是家喻戶曉。但是大家都想不明為什麼這麼簡單的一道主食會成為東北的一個特色名吃。在東北過年的時候有粘豆包吃才算是真正的過年,才算是有年味。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講講粘豆包的的歷史。東北居住著很多滿族人,因為東北天氣寒冷,為了滿足滿族人在野外狩獵砍柴等戶外活動所需的熱量,滿族人就喜歡上了吃粘性的食品。
  • 地道的東北粘豆包來啦,掌握這2個做法,粘豆包軟糯好吃不塌餡
    地道的東北粘豆包來啦,掌握這2個做法,粘豆包軟糯好吃不塌餡。哈嘍,大家好。我是大廚江一舟。今天又到了和大家分享美食的時刻了,你準備好了嗎?臨近過年時節,相信很多朋友在刷美食視頻的時候,總能看到一些誘人的美食吧!
  • 安心團——東北特產-粘豆包+抽繩垃圾袋
    粘豆包,又稱豆包。東北滿族特色食品。滿族人傳統上喜歡粘性的食品,有利於在寒冷的天氣裡長時間地進行戶外活動,如狩獵,砍柴等。粘豆包不但營養均衡,更包涵了古老的文化傳承,是粗糧細作的先河。儲存方法粘豆包適合在冬季,零攝氏度以下,乾燥的環境中保存,在常溫下也能保存很長一段時間。
  • 粘豆包帶你回到小時候的梅河口!
    說起粘豆包,梅河口人是很有發言權,每到寒冬臘月,家家戶戶都開始張羅做粘豆包,熱氣騰騰的粘豆包,軟軟糯糯,一定要蘸點白砂糖,吃上一次,一輩子都忘不了,在物資匱乏的年代,粘豆包可是小時候的「珍饈美味」,別看它長的不起眼,土生土長的梅河口人,都對粘豆包情有獨鍾,因為我們從小吃到大。
  • 東北特色美食粘豆包,做法簡單正宗,軟糯香甜,天天吃都不膩
    粘豆包,在東北又叫豆包,是東北的一種特色美食,東北人民家家戶戶的餐桌上都卻少不了這道美食,尤其是冬天,東北人都開始製作粘豆包,做好了都會儲存起來,家家戶戶都會做很多。了解了粘豆包的特點,接下來我們簡單看一下它的文化:粘豆包因為其獨特的口味在東北深受歡迎,冬天做粘豆包有個好處,儲存的時間比較長,所以在東北農村人們家家戶戶都會做很多,後來慢慢成了中國的名吃之一,很多的城市都有賣東北粘豆包的小店。
  • 東北正宗的粘豆包,吃了一次再也沒忘過
    本人特別愛吃窩窩頭等一類的主食,尤其是東北的粘豆包,在第一次吃過之後,就再也沒有忘過那個味。但是在我們這邊的城市很少有賣的,於是只好自己想法子動手做了。我吃過的粘豆包,外形上是那種上窄下寬黃白兩種底部粘有蘇子葉的,外面的一層豆包皮筋筋道道的,軟糯糯的圓形。再說裡面的豆餡,豆餡一般是紅豆的,一定要純紅豆熬到或者加一點紅芸豆那種,不要放糖更不能用那種類似泥一樣的甜豆沙。查了各種方子之後,我準備好了所需要的食材,粘豆包粉和紅豆是我再查了方子之後自己琢磨的,更健康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