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打通文化惠民的「最後一公裡」,黃石市強力推進全市863個農家書屋標準化建設,目前已打造遍布城鄉的13家閱讀示範基地,22家閱讀示範品牌,310家農家書屋數字閱讀示範點,讓廣大城鄉溢滿書香,點燃農民科技致富的希望(見12月9日中國文明網)。
近年來,伴著農民對科技文化的渴求,隨著文明實踐活動的開展,農家書屋如雨後春筍般在廣大農村興起,已成為鄉村振興的一道亮麗風景。然而,不少農家書屋正處於起步的「初級階段」,還需要正確引領、逐步規範、不斷完善,使之成為廣大農民朋友的文化陣地、精神家園。
農家書屋應姓「農」。農家書屋是農民朋友崇文學技、求知益智的活動場所,其主旨是滿足農民文化需求,普及科技文化知識,服務鄉村振興戰略,促進農業農村發展。鑑於這一屬性,農家書屋要根據農民需求購置書刊、組織閱讀、開展活動、橫向交流,讓農民在知識的海洋裡開拓眼界,在書的世界裡陶冶情操。
農家書屋當「惠農」。黃石市開通「數字農家書屋」APP,農民打開手機,點擊「數字農家書屋」APP,不僅可以看文字圖書,還可以看電子圖書、聲像圖書,農民據此學文化、學科技、學營銷、學廚藝。不少農家書屋還變身為「助農基地」,通過開辦電商講座培訓、線上直播賣貨,讓農民既學到了知識,又提高了經濟效益,達到了惠農的初衷。
農家書屋須「便農」。為讓農民朋友開心進書屋,靜心讀好書,農家書屋要有安靜的環境,配套的設施、完善的管理機制,以方便農民潛心閱讀、查尋資料,滿足農民的求知渴望。同時還應靈活掌握開放時間,實行全天候開放、定時開放或即時開放制度,讓農民朋友可隨時閱讀、及時求知。
農家書屋要「味濃」。農家書屋是用社會主義文化佔領農村思想意識陣地的重要途徑,因此,農家書屋的圖書資料、文化活動,不僅要符合農民的「口味」,更要高揚主旋律、傳遞正能量,切實做到有趣味、有品位,讓廣大農民既富「口袋」、又富「腦袋」,真正成為農民提「神」益「腦」的「健身房」,增收致富的「黃金屋」。
願農家書屋不斷向標準化、規範化方向發展,使其機構名副其實,文化活動豐富多彩,讓廣大農民朋友伴書香、長知識、增智慧、贏未來!、、、』
(編輯:白楚雲)
【來源:黃岡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