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碼導言
繼上海、廣州之後,北京成了《米其林指南》內地第三站。
01
米其林即將落戶北京
9月2日,米其林指南官方微博發布重磅消息:2020年首版《北京米其林指南》將於2019年11月28日正式發布!
但其實,在今年4月份的時候,米其林要進駐北京的消息就已經悄悄傳開。但按照米其林一貫風格,星探們在北京的探店,應該是集中在高端西餐,已經到訪過:OPERA BOMBANA、LES MORILLES、福樓法餐廳、TRB、黑天鵝等等。
但小編認為,除了高端西餐外,高端中餐的某些餐廳也應當在考察範圍內,盲猜探店的中餐廳有:程府宴、京兆尹、山海樓。
02
摘星米其林,營業額漲不漲
先說結論:會漲!
去年《廣州米其林指南》發布後的一周,曾有記者到摘星餐廳進行探店,發現多家上榜餐廳客流都有顯著增長!
1
營業額翻三番?
據某知名媒體報導,廣州去年摘星的一家餐廳,一年的營業額增長了 3 倍。雖然不能都歸功到米其林指南,但是其強大的引流能力是有目共睹的。
曾被評為『大陸唯一一家米其林三星餐廳』的唐閣中餐廳,在榜單發布後,預定立刻排到了一個月後。隔年,上海『紫外線餐廳』UV新晉三星餐廳,即使人均價格高達6000元/人,還是需要提前3個月預訂。
而體現在營業額上,我們得到了以下數據:
據《中國新聞周刊》報導,成為三星餐廳後,餐廳營收可提升20-30%,二星餐廳則約會增加30%-60%,一星餐廳約增加10%-20%。而喬·盧布松(在全球擁有 20 餘家星級餐廳)在接受《美食美酒》雜誌採訪時則表示「一顆米其林星星,你的生意能增長 20% ;2 顆,40% ;3 顆,100%。」 這可是實打實的米其林效應!
2
幸福的煩惱-米其林詛咒
香港餐飲界一直有一個『米其林詛咒』的說法這裡有整整六十三家米其林星級餐廳,是中國大陸地區的兩倍。即便是路邊小店的獨門美食,也會獲得米其林星探的垂青。但是,相當多的小店,並不歡迎米其林星探。
因為被選入米其林指南的那一刻,他們就踏入了鬼門關。
有41年歷史的老店好望角面家,堅持用手打的竹升面,口感勁爽又無鹼水味,是老饕的心頭好。但是在入選米其林之後,好望角面家倒閉了——因為房租暴漲,而27元一碗的雲吞麵遠遠負擔不起。
2014年,阿星小吃入選米其林星級餐廳,次年房租上漲六成,被迫倒閉;
2015年,祥興記同樣入選,房租上漲五成,被迫倒閉;
還有連續四年入選米其林一星的一樂燒鵝,被房東敲詐鋪位轉讓費一億,一樂燒鵝要不吃不喝淨賺30年才能攢下。
對於這些餐廳而言,突然暴增的流量導致運營問題接踵而來,但如果這些還暫且算『幸福的煩惱』--那真正的死亡,發生在丟星之後。
對於丟星,也有相關的數據可以參考:
據《紐約客》雜誌報導:丟到一顆星星,意味著損失25%的營業額。
「一則實踐案例則提到,一家位於都柏林的星級餐廳丟星後,營業額在一年內,直降75%——從上年的53510下降到了 12,472。
因此,保星對於米其林餐廳的老闆們是重中之重,也應了中國的古話——打江山易,守江山難。
保星壓力曾引發過餐廳負責人的自殺事件,最近的一次發生在2016 年,三星主廚Benot Violier在家中飲彈自盡,年僅44歲。警方認為,他在父親離世與保星雙重壓力之下,選擇了輕生。」
米其林的水土不服
上海、廣州在之前都陸續擁有了自己的米其林榜單,但不得不承認,米其林在中國有遇冷的趨勢。
雖然對原因一直是眾說紛紜,但核心離不開一點,許多評論人認為米其林榜單並不懂中國菜。
很多既有名氣又有實力的餐飲店沒有被評星,這其實是很容易理解的事,任何一個評價體系都不可能做到絕對的公正客觀,它只能在自己的評價體系下,選取某幾個標準,來進行評價。
比如獲得米其林指南三星評價的上海唐閣店,在中國食客圈子裡其實聲名不顯,評價中庸。但卻被評為三星店。所以我們應當認識到,畢竟米其林是一個給遊客的指南,本地人不會專程去唐閣不代表遊客不會,本地人不愛吃xx不代表遊客不會,它只是一種體系而不是普世價值。
對於本次發布的北京榜單,也讓我們一起期待~猜猜看有哪些餐廳會上榜?快快在回復區和小編互動吧!
本文來源:博覽餐飲(ID:bolancanyin2017)
作者:佚名
編輯:Sha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