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呂后和朱元璋那麼狠毒,為何手下願意跟著他們?領導能力強

2020-12-10 歷史鑑賞者

導語:

能夠在封建時代,成為一個集團的領袖,必然有一些與眾不同的特質。劉邦、呂雉包括朱元璋,他們都是那個時代最優秀的領袖,為什麼他們能成為領袖呢?他們擁有毒辣的手段,為何還有那麼多人甘心跟隨他們呢?

其實毒辣與否是相對來說的,我認為劉邦就是一個比較有人情味的君主,除了異姓王之外,他並沒有殺掉多少功臣。呂后之所以對戚夫人如此殘忍,那也是被戚夫人給逼的。至於朱元璋,的確有些殘忍,不過也是有他自己的目的。

那麼他們的手下,是怎麼評價他們的呢?他們身上有哪些特殊的氣質,使得那麼多人甘心跟著他們的呢?

01首先,他們能在關鍵時候做決斷。

做決斷這件事,看似比較簡單,其實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因為你不是在過家家,每一個決斷,都有可能決定集團未來的生死問題。

伴隨著責任越來越大,其實領導者做決斷的水平,也就越來越經不起考驗。手底下那麼多兄弟,都在等著領導的一聲令下,而這一個命令,是最拿捏不準的。

劉邦就比較善於做決斷,比如說天下諸侯都不敢進攻鹹陽的時候,劉邦得知先入關中者為王的消息以後,想都沒想就決定要去關中。要知道,跟其他諸侯比起來,當時的沛公劉邦還是個不起眼的角色。可是這次露臉,讓大家終於認識到了這個人物。這一次的選擇,對劉邦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一個選擇。因為進入關中以後,劉邦就可以在天下最富有的地方稱王,想想也覺得開心。再比如說選擇韓信做大將軍的事情,劉邦看蕭何如此誠懇地推薦韓信,便知道韓信不簡單。他並不了解韓信,但是他將韓信封為大將軍,將軍隊都交給韓信來管理。

換成其他領袖,誰敢在這個時候,將韓信封為大將軍呢?這豈不就是把自己和兄弟們的身家性命,都交給了一個陌生人嗎?劉邦敢於做出這樣的選擇,所以他才能做領袖。

何曰:「王計必欲東,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終亡耳。」王曰:「吾為公以為將。」何曰:「雖為將,信必不留。」王曰:「以為大將。」何曰:「幸甚。」於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無禮,今拜大將如呼小兒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擇良日,齋戒,設壇場,具禮,乃可耳。」王許之。諸將皆喜,人人各自以為大將。至拜大將,乃韓信也,一軍皆驚。---《史記》

同樣的道理,朱元璋也善於決斷。在打下金陵城以後,朱元璋想都沒想,就決定在這裡建都。為什麼呢?因為這裡的地勢非常好,易守難攻不說,而且可以操控東南。

北方還是元朝的天下,而南方有陳友諒在西南,張士誠和朱元璋在東南。朱元璋想要藉助金陵的地理位置,扼斷東南,的確是一步好棋。可金陵城就在張士誠的眼皮子底下,所以一般人還真不敢在這裡建都。

02其次, 他們手裡有足夠的資源。

就算你再有領導能力,想要成為領袖,其實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你的兄弟們總不能跟著你喝西北風吧?所以你必須要有一定的資源。不管是物質還是戰略資源,手頭上總要有點東西才能出來混。

劉邦剛起義的時候,什麼都沒有,那麼他是靠什麼資源吸引大量人才跟隨的呢?其實很簡單,他靠的是身邊這幫鐵桿發小。有這幫人在身邊,劉邦自然就有了領導人的風範。劉邦的髮小是劉邦幾十年玩下來的好朋友,這就是劉邦最好的資源。這些人雖然魚龍混雜,可就是全都跟劉邦穿一條褲子。這是非常難得的一件事,因為不是誰都能積攢這麼多人脈的。後來劉邦的勢力越來越大,手裡的錢財兵馬也就越來越多。像張良、韓信這樣的高級人才,也就願意加入劉邦的陣營。因為他們覺得那個時候的劉邦,已經具備了跟項羽爭奪天下的資格,自然可以吸引更多人才。呂后就不用說了,她完美地繼承了劉邦留下的所有資源,所以她也是手握各種人力物力。那麼這些大臣自然也就願意跟著呂后混了。

至於朱元璋,其實他的情況跟劉邦十分類似。最初朱元璋真的是什麼資源都沒有。自從他娶了一個有資源的老婆馬皇后以後,他的情況就不一樣了。

後仁慈有智鑑,好書史。太祖有劄記,輒命後掌之,倉卒未嘗忘。子興嘗信讒,疑太祖。後善事其妻,嫌隙得釋。太祖既克太平,後率將士妻妾渡江。及居江寧,吳、漢接境,戰無虛日,親緝甲士衣鞋佐軍。陳友諒寇龍灣,太祖率師御之,後盡發宮中金帛犒士。嘗語太祖,定天下以不殺人為本。太祖善之。---《明史》

馬皇后是起義軍領袖郭子興的義女,從而朱元璋有了成為郭子興心腹的機會。從此朱元璋可以享受郭子興集團的所有資源,那他手底下的這幫兄弟也就看出了朱元璋的未來,所以願意跟著他。

03再者,他們以大局為重,不以個人好惡判斷事情。

任何一個領導,如果只是在乎自己的得失問題,不管大局的話,那麼這樣的領導,肯定不會有多少人願意跟隨。

相反一個領導,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事先想到的是全局問題,那麼自然會有不少人願意跟著這樣的領導。

沛公旦日從百餘騎來見項王,至鴻門,謝曰:「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將軍戰河北,臣戰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得復見將軍於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將軍與臣有郤。」項王曰:「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亞父者,範增也;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範增數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項王默然不應。---《史記》

因為大家會考慮這個領導,在關鍵時刻,會不會在乎所有人的利益。領導個人的利益,只關乎他一個人,而集團的利益卻涉及到了集團內部所有人。

比如說劉邦這個人,他進入關中絕對不是為了他一個人的利益,他那幫兄弟都得了不少好處。可是在赴洪門宴的時候他卻只能自己去承受,因為只有他能夠挽救自己的集團。如果集團都被項羽給毀了,那麼他這幫兄弟也就都不會跟著他幹了。所以劉邦必須要以大局為重,不可能自己帶人逃走,這麼一來項羽可能會將他這幫兄弟也給剷除掉。呂后當然有自私的一面,她將自己家族的人都封了侯爵甚至王爵,但是這阻礙不了呂后是一個顧全大局的人。在對匈奴問題上,呂后繼續沿用和親政策。百姓們使用的錢幣問題,呂后也做了不少改良。朱元璋相對來說自私一點,不過是在建立帝國以後,為子孫謀私利。對他自己來說,其實還是比較顧全大局的。

總結:最重要的,當然是要估計手下人的利益。

天下大事,莫過於一個利字,所謂名其實也是利的一種。不圖名不圖錢的人,他們為什麼還要跟著你打天下呢?

所以說作為一個領導,一定要充分為手下人的利益著想。比如說給手下人的工資高一點,福利好一點,年底再發個大紅包做年終獎,那手下人肯定來年還願意跟著你幹。

做企業不是講情懷的地方,員工們就是想要獲得更多利益才會在這個企業。你作為老闆非要跟員工將情懷,不談工資的話,那麼這種企業也走不遠。

參考資料:

《史記》

《明史》

相關焦點

  • 劉邦為什麼不殺死狠毒的呂后
    呂后是漢高祖劉邦的髮妻,中國古代的第一位正式冊立的皇后,臨朝稱制16年,對漢朝的發展起到奠定基石的作用。但呂后在歷史上的名聲並好,原因就是扮演了一個狠角色,做了許多狠毒的事情,長久以來一直遭後人詬病。因此,有不少人將呂后的「狠毒」歸咎於劉邦身上:為什麼劉邦精明一世,不把呂后殺掉呢?省得留著她如妖怪一樣禍害其子孫!
  • 歷史上劉邦是不願意動呂后還是沒能力動呂后?看後才知背後真相
    歷史上劉邦是不願意動呂后還是沒能力動呂后?看後才知背後真相說到呂后,多數人可能首先會想到她的狠毒,她做的「人彘」駭人聽聞而且空前絕後。她殺韓信,斬彭越,心硬如鐵5劉邦在世時也是領教過的。既然劉邦也知道呂后的厲害,為什麼不在生前殺了她以絕後患呢?
  • 呂后為什麼那麼恨戚姬和趙王劉如意?張良:他們活該,換誰來都恨
    有能力,有美貌,有資歷,是呂后坐穩皇后之位的根本。可是在誘殺韓信中,呂后的毒辣初顯端倪,再到劉邦剛駕崩,竟生出血洗朝堂功臣、穩定漢室江山的想法,與之謀劃的心腹審食其都因為聽到這話嚇了一大跳。漢惠帝劉盈即位,呂后殘忍地毒殺未及冠的趙王劉如意,將其母親、漢高祖劉邦生前最寵愛的妃子戚姬製成「人彘」。
  • 劉邦為何殺樊噲,是為了防備呂雉?可能是為了保護呂后
    簡單解釋就是劉邦病重,有人向他進讒言:「陛下一旦歸天,樊噲就會誅滅戚氏,殺掉趙王如意。」劉邦聽後大怒,派陳平帶著周勃前去取代樊噲,並且收攏軍權後,立即殺掉樊噲。這裡有兩個疑問:這個向劉邦進讒言的人是誰?劉邦為何讓陳平跟著周勃一同去收樊噲兵權,周勃自己去不行嗎?
  • 審食其並沒劉邦能力強,又沒能保呂后安全,為什麼贏得了呂后心?
    如果審食其和呂后之間只是單純的寵臣與君主之間的關係,司馬遷也不會用「行不正」三個字來形容審食其了;如果審食其和呂后之間沒有不正當的關係,漢惠帝劉盈也不會逮捕審食其並要弄死審食其了;如果審食其和呂后之間不是特殊的男人與女人之間的關係,審食其也不會做到左丞相的位置上,審食其根本就沒有做丞相的能力和資歷
  • 如果劉備統一了天下,那麼他會不會像劉邦和朱元璋一樣屠殺功臣?
    歷史上一直被我們詬病的劉邦和朱元璋都是如此,劉邦在建立漢朝先後殺了彭越英布韓信這些異姓王,甚至最後還要殺死呂雉的妹夫樊噲,就連蕭何都差點被劉邦處死,幸虧蕭何機智躲過一劫,朱元璋相對於劉邦殺死的功臣更多。
  • 劉邦為何不為戚夫人留下後路?不是劉邦忘記了,而是他不願意
    第二個措施就是打擊呂后家族。 看到這,也許大家會感到疑惑,呂后作為劉邦的妻子,為何也在劉邦的打擊對象之中呢?在劉邦稱帝的過程中,除了劉邦自己掌握的軍隊和那些異姓王所掌握的軍隊以外,第三股最大的勢力,就屬呂后一黨了。
  • 劉邦一死,呂后心生毒計除功臣,酈商讓審食其帶了一句話……
    酈商並沒有直接對呂后說什麼,而是讓呂后的情人審食其給吹了吹枕邊風,全靠酈商的這句話,讓大漢初年沒有陷入內訌的局面。漢高祖十二年,劉邦駕崩與長樂宮,此時最為高興的應該是呂后,最為擔憂的也是呂后。呂后一直都有政治野心,在劉邦在世期間時不時的要插手朝政,現在劉邦死了,她對權力的欲望越來越大。呂后雖然有權力野心,卻無法登堂入廟,大漢正統皇位的繼承人是她的兒子劉盈,也就後來的漢惠帝。呂后不但有政治野心,更是個心狠手辣的女人。
  • 為何呂后在劉邦死後沒有殺劉恆?其實原因很簡單!
    劉邦和呂雉這一對夫妻可以說是歷史上非常有名的帝後,雖說這對夫妻的名聲都有些不好聽,但是他們夫妻兩個也確實是走上了人生的巔峰。 不過今天不說劉邦,來說說呂雉,大家都知道呂雉在歷史上留下的名聲並沒有什麼好聽的,大多都是在說她的毒,因為她對戚夫人實施的惡行,讓她被人銘記。
  • 審食其和呂后不清不楚,為何沒被劉邦殺頭,反被劉邦封為闢陽侯?
    據《史記》多個篇章記載,審食其和呂后不清不楚,而且從蛛絲馬跡來看,審食其和呂后的特殊關係,應該是在劉邦活著的時候開始的。那麼,審食其和呂后的關係如此特殊,為何沒被劉邦殺頭,反被劉邦封侯?劉邦到底是咋想的?
  • 為何劉邦能除韓信卻不下手,呂雉殺韓信是自作主張,還是劉邦授意
    劉邦本來也不是什麼仁慈的人,為何只把韓信貶官而不殺他呢?韓信最終被殺是在劉邦討伐陳豨叛亂期間,在京城被呂后和蕭何共同謀劃殺害的。那麼問題來了,韓信被殺是呂后自作主張,還是劉邦授意而為的?我的意見是:韓信是被呂后自作主張殺得,跟劉邦沒有關係。
  • 明知呂后心狠手辣,為何劉邦將死之際,不讓呂后殉葬而保護戚夫人
    劉邦是不可能讓呂后殉葬的!為何這種事情不可能發生呢?首先,劉邦恢復禮法,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很多人認為劉邦不過是一介地痞,街市流氓,以至於連一介莽夫項羽都比之不如。實際上,真的如此嗎?劉邦出身粗鄙,這是事實。
  • 殺嶽飛的趙構遺臭萬年,殺韓信的劉邦和呂后,為何沒遭唾罵
    劉邦和呂后殺韓信卻沒遭罵。一個原因:韓信是爭霸英雄而不是家國英雄,韓信沒能附加更多的意義。另一個原因:劉邦是大漢開國之君,締造了大漢盛世。呂后雖然狠辣,但狠辣是對同姓王和朝堂,而她對老百姓還是非常可以的。
  • 呂后心狠手辣,害死了劉邦的寵妃,劉邦為什麼不殺了她
    而要說到最狠毒的皇后,大家不由自主都會想到呂后,她不僅專政十幾年,還把自己的情敵,劉邦的寵妃戚夫人做成了人彘。如此心狠手辣又明目張胆的做法,可以說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很多人可能有疑問,呂后身為一國之母如此狠毒,難道劉邦對她沒辦法嗎?而且呂后權力日漸強大,劉邦不害怕因此亂政嗎?
  • 劉邦駕崩後,為何呂后提議殺掉開國功臣?
    從多方資料的記載,似乎呂后並沒有殺功臣的動機。但實際上,呂后在劉邦死後,確實與心腹密謀,殺掉所有劉邦舊將功臣。其中玄機何在?列為看官莫急,且聽在下細細說來。一、一切源於劉邦喜新厭舊一切的根源都在劉邦。劉邦得了年輕貌美的戚夫人之後,就對其寵愛有加,於是產生了廢長立幼的念頭。
  • 劉邦明明擔心呂雉圖謀不軌,為何在世時不殺呂雉,反而殺樊噲呢
    呂雉在歷史上給人的形象就是兩個字:狠毒。劉邦與呂雉是多年的夫妻,雖然兩人聚少離多,再加上劉邦又是皇帝,後宮妃子不止呂雉一人,但劉邦識人的眼光還是非常毒辣的,整個秦末時期,沒有人識人眼光能超過劉邦。呂雉在劉邦在世時,曾經做過兩件連劉邦也不敢做或者不願意做的大事,一是殺韓信,二是殺彭越。
  • 劉邦在太子之爭中,為什麼會敗給呂后,劉邦的政治能力比呂后差?
    首先劉邦的政治能力並不厲害。劉邦的厲害在於領導能力。劉邦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他的背後站著一個團隊。這個團隊就是負責為他出謀劃策,在政治上打敗敵人。劉邦平定三秦,張良一封信蒙蔽項羽。劉邦彭城兵敗,張良在下邑畫謀,制定後來的反攻戰略。劉邦向項羽請和失敗時,陳平獻反間計。韓信請封假王時,劉邦要打韓信,張良、陳平在旁邊提醒劉邦,劉邦才封韓信為真王。
  • 審食其並沒劉邦能力強,又沒能保呂后安全,為什麼贏得了呂后心?
    如果審食其和呂后之間只是單純的寵臣與君主之間的關係,司馬遷也不會用「行不正」三個字來形容審食其了;如果審食其和呂后之間沒有不正當的關係,漢惠帝劉盈也不會逮捕審食其並要弄死審食其了;如果審食其和呂后之間不是特殊的男人與女人之間的關係,審食其也不會做到左丞相的位置上,審食其根本就沒有做丞相的能力和資歷
  • 劉邦死後,匈奴單于致信呂后:願意和你搭夥過日子!呂后如何回復
    劉邦死後,匈奴單于致信呂后:願搭夥過日子!呂后如何回復?中國史上第一位皇后,殺自己人不手軟,面對敵酋調戲,她為何選擇隱忍?第一位皇后中國之有皇帝,始自秦朝的始皇帝嬴政。皇帝的後宮雖眾,但是,有秦一朝,卻無皇后的記載。
  • 劉邦的寵妃那麼多,呂后為什麼非要置戚夫人一人於死地?
    漢十二年,劉邦病逝於長樂宮,呂雉的兒子劉盈繼位,不久戚夫人就被呂后做成「人彘」,手段極其狠毒。但讓後人困惑的是劉邦的其他妃子卻安然無恙,甚至準許薄姬隨代王前往封地。那為什麼呂雉一定要這麼殘忍的殺害戚夫人?呂雉,是漢高祖在窮困潦倒時娶的妻子,為劉邦生下一兒一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