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古時婚俗的社會意義

2020-12-13 李說百態

潮汕舊時婚俗,雖然封建糟粕甚多,但其中一部分還是有某種積極元素的,有的還是可供借鑑的。

一、惠來縣葵潭鎮舊婚禮中,有一個「過腋禮」的風俗。當新娘子到達夫家要跨入夫家門時,新郎官站在門坎上,向上伸出一隻手,讓新娘子從他腋下穿過去。此時,新娘子也舉手輕碰新郎的手,並與新郎忸怩一番。這一戲謔性的動作,隱含著古話所說的:「妻也,與夫齊也。」也就是說,新娘子與丈夫的地位是平等的,只有平等,才有幸福;不平等,是封建社會強加給廣大婦女的。以上這個風俗,其寓意是積極的,其思想內涵也是應該肯定的。

二、潮汕舊時婚俗還有一個傳授家規的風俗。女子出嫁時,父母要向女子傳授如何當一個好媳婦。潮州歌《竹筒仔》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竹筒仔,腳短短,做人媳婦嘴學好,夜昏暗睡早走起,頭毛梳光人呵倮。

長莢豆,腳尖尖,做人媳婦嘴學甜,夜昏暗睡早走起,頭毛梳光無人嫌。

三、舊時揭西縣農家嫁女時還有個儀式,就是要女兒坐在水缸上,然後才上花轎,此俗寓意女兒要像水缸一樣,做一個「大器量」的人,心胸豁達,不要事事斤斤計較。

四、舊時揭陽縣西部的客家人,凡外甥女出嫁,作為外甥郎必須送糖包給外祖母吃,同時還要送豬腿敬奉外祖母,以示敬老。外祖母收了糖包、豬腿之後,待外甥女出嫁前,不論貧富都必須做淡青色的裙子一件,送給即將出嫁的外甥女。裙與「群」諧音,寄意出嫁後子孫成群,合眾人意,人緣好。這種尊重長輩,教育後生的風俗,是有積極意義的。

五、傳授良好家風的習俗。新娘嫁到夫家後,第二天起床,做完應做的禮節後,由翁姑帶領,做幾件事:一是「認米缸」,看看做飯取米的地方;二是「採水缸」,告知在什麼地方挑水,水缸、桶鉤如何放置,注意衛生等;三是「攪米泔缸」,看看裡面有沒有生米、熟飯,示意不要浪費,注意節約等。這個做法,類似現在的「交接班」,把家裡的情況向新娘做個介紹,是必要的。這個事,對現在的新婚娘子,也是必須做的,互相溝通情況嘛!

六、潮汕舊時婚娶時做「四句」的風俗,從文化學角度來分析,也是有其可取之處的.潮汕男女婚嫁舊俗,一定要聘一位如戲劇裡的賓相一樣的老婦女來主持各種儀式,這位老婦女叫"青娘母"。青娘母在主持各種儀式時唱的歌叫「青娘歌」。舊時,這種「青娘歌」,是有封建糟粕的,這另當別論。但其中的文化內涵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青娘母做「四句」,貫穿著婚禮的全過程。

女子的母家出閣時,食出嫁宴、新娘上轎、新娘到夫家門口、青娘母引新娘出轎、牽新娘入新房、新娘接收妝奩、食「合房丸」、青娘母引新娘到廚房、兒童討香包、鬧新房等環節,青娘母都要做「四句」,內容大致是:一、宣揚傳統美德;二、勸勉勤家力業和繼承良好家風;三、祝願新婚夫婦恩恩愛愛、白頭偕老;四、祝福新娘早生貴子、千子萬孫;五、勉勵新娘要心胸開闊,尊老愛幼,和睦鄰裡。當然,舊的「四句」也是有不少封建殘餘的,但大多「四句」的含義是積極的,對新娘也是一種傳授良好家風的教育。所以,完成婚禮、做「四句」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對新娘進行傳統思想道德和良好家風教育的過程。

另一方面,青娘母做「四句」,實際吟誦的就是潮州歌謠,充滿著傳統文化味,蘊含著弘揚潮汕傳統文化之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潮汕婚姻舊俗大致都已經廢除,特別是其中的一些繁文縟節也少有人用。在婚姻戀愛方面,提倡戀愛自由,婚姻自由,廢除父母包辦等現象;婚禮大多提供新事新辦,文明婚姻,或集體婚禮,或旅行結婚。現在城市的男女青年結婚,時興穿婚紗禮服,充滿著「洋」味。當然,在潮汕城鄉老一輩人的眼中,他們還受傳統婚姻舊俗的影響,在辦理子女的婚姻嫁娶過程中,仍然保留了傳統婚禮的某些環節,這也是很自然的,是可以理解的。

相關焦點

  • 潮汕民俗:潮汕婚俗「六禮」有何講究,如今已名存實亡?
    你一定在電影裡看到過,一堆新人在莊嚴的誓詞下,彼此手牽手,約定下半生風雨同舟的畫面,這樣的場景總是能夠讓人觸景生情,他們能夠把周圍都賦予一種幸福的顏色,而在潮汕地區,還保存著遠古的傳統婚俗,結婚的程序必不可少,民間俗稱為「六禮」,隨著時代的發展,潮人的婚姻也賦予時代氣息。
  • 潮汕舊時婚俗,新娘出嫁時的「做四句」,有這樣的特色
    古時候的婚俗,相比於現在,難免是要繁瑣一些,比如潮汕地區,就有著自己的一套婚俗文化。尤其是在揭陽地區,仿佛到了今天,依然有些人家在秉承著這樣的婚俗習慣,不僅莊重,還很有詩意,這種婚俗習慣的名字就叫做「做四句」。「做四句」是什麼呢?
  • 潮汕民俗:潮汕舊時婚嫁習俗,對潮人有何重大意義?
    中國習俗禮節頗多,自古流傳下來的繁瑣禮節,後人將其加以改善傳承至今,潮汕人從隋朝時期慢慢遷居至潮汕紮根,還保存著許多舊時風俗,也別稱之為中國「第57個少數民族」,其中潮汕的婚俗更是讓人感受到特有的潮汕風情,潮汕人之所以敢拼敢闖,是因為有一個可為止作後盾的和睦家庭,一家人平安健康,才是人生一大樂事
  • 潮汕婚俗中新娘行跪奉甜茶之禮,其中「甜茶」是怎樣的角色!
    在潮汕地區,不同的地方有著不同的風俗,潮汕人對於婚習俗是非常講究的,在舊社會時期,非常注重「明媒正娶」,但禮儀上是非常多的細節,但也隨著時代的發展,有些風俗也變得簡單多,不再那麼繁瑣,而今天要講的就是潮汕人在婚俗中的「甜茶」,什麼是甜茶,在婚俗中又扮演著怎樣的一個角色!
  • 中國特殊的一個民族,婚俗習慣被學者研究,至今依舊是母系社會
    中國在六千多年前進入了父系社會,此後男性的社會地位在不斷地提升,女性的地位則是比較低。到了現代男性和女性的地位已經在逐漸地拉近了,但是如今我國有一個民族,依然保持著母系社會的風格,甚至這個民族的婚配風俗也和現代社會有所不同。
  • 潮汕風俗薈:潮汕「哭婚」儀式以表感恩之心,上轎前只哭而不鬧
    中國婚俗文化傳承已久,各地都會有不同的婚俗文化,據《禮儀與中國文化》的記載,部分地區出嫁會有哭婚儀式,不過不同的地區叫法略有不同,有的叫「哭出婚」活著「哭嫁囡」、「哭轎」等等,哭婚不僅僅只有藏族或者高山族才有,在我們漢族中也頗為流行,所謂的哭婚,指的就是女兒出嫁時,母親以及伴娘會陪同陪哭
  • 這個少數民族,至今仍是母系社會,被譽為東方女兒國,婚俗很奇怪
    中國56個民族,每個民族都有各自的鮮明特點,在社會現代發展進程中,有些少數民族的個性也隨著時代慢慢消磨了,但56個民族56朵花,在如今趨向大同的社會中,少數民族的文化,也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和保護。在雲南滇西,至今還存在著唯一一個母系社會的少數民族,那就是納西族。為雲南特有民族之一,絕大部分居住在滇西北的麗江市。納西族在藝術方面獨樹一幟,其詩文、繪畫、雕塑、樂舞藝術名揚古今中外。納西族中,家族組織普遍存在,且是母系社會組織,也因此被稱為「東方女兒國」。
  • 潮汕民俗:潮汕人逢年過節送的橘子,有何特殊意義?
    放眼整個中國,跟西方國家不同,中國是一個人情社會,經歷上千年演變至今,從未改變過,而在潮汕這一地區,很好的保存了這一傳統風俗文化,許多人認為潮汕地區思想比較封建,這也因為潮汕地區三面朝山一面朝海的原因,在潮人眼裡,他們只是尊敬長輩,希望親戚朋友都能夠在新的一年中,更加如意順心,從逢年過節送橘子這一表現可以看出來
  • 樂哥說潮汕:潮汕舊時男女再婚習俗,有諸多講究?
    眾所周知,在潮汕地區的離婚率是相對於其他地方非常低的,這也是因為潮汕地區是傳承中國傳統文化最完善的地區,包括世界觀、人生觀,道德觀,婚姻觀和為人處事等,一代一代傳承下去。在古代,女人是基本不改嫁,而男人也很少休妻,所以在潮汕,也很少人會提出離婚。
  • 上海婚俗演變史:西方文化對傳統婚俗的衝擊
    以此為標誌,上海社會風俗由原來的鄉村形態逐步向都市形態轉化,在婚俗方面,也出現前所未有的變化。「中西合璧,土洋混合」,成為上海婚俗的主要趨勢。這種婚禮雖然只是局限於教徒內部,但是它對中國傳統的婚俗的衝擊力和影響力都是很大的,可以說這是中國傳統婚俗之圍牆被西方的《聖經》打開的第一個缺口。
  • 潮俗研究社:潮人元宵節為何要插榕,象徵著什麼意義?
    大家好,這裡是潮俗研究社,我是俗人,本期內容要分享給大家的是潮汕地區在元宵節的時候,有插榕習俗,潮人為何要插榕?。如果你了解潮汕文化的話,你應該知道潮汕地區信奉「樹神花草」,其中有榕樹、竹、紅花(石榴花)、艾草等等,都是潮人的吉祥物,而插榕習俗又象徵著什麼,我們一起來看看。
  • 潮汕民俗:潮汕舊時結婚當天,為何要請伴娘來「做四句」?
    潮汕的文化歷史悠久,從內而外的特色與外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潮汕的民間習俗頗多,人的一生會經歷許多次重大習俗,例如結婚,潮汕的婚俗也獨具一格,其中青娘母做的「四句」,更是成為了潮汕地區不可或缺的文化遺產,做四句其寓意便是能夠將良好的家風,傳授給新娘,讓新娘秉持傳統道德,家庭才能美滿!
  • 海州區婚俗文化宣傳月活動方案
    ,根據《民政部關於開展婚俗改革試點工作指導意見》文件精神,經研究,決定組織開展海州區婚俗文化宣傳月活動,具體方案如下: 一、活動主題 「弘揚文明婚俗 構築幸福婚姻」 二、 活動目標 宣傳倡導現代文明簡約的婚禮儀式和中華優秀婚姻家庭文化
  • 潮汕民俗:潮汕傳統美食「甜粿」,在潮人眼中有何特殊意義?
    在廣東潮汕,有這麼一句諺語:「無可奈何舂甜粿」,說的便是潮汕甜粿,在舊時的潮汕,因為物資實在缺乏,所以人們便要到海外去謀生,當時沒有所謂的乾糧,家中便會準備一些甜粿讓其帶在身上,甜粿不容易變質可以放在身上很久,那時候出海發展的人們也無可奈何,為了生存只能這樣解決饑飽,而後甜粿傳承下來
  • 在潮汕三天該如何玩?
    現在的牌坊、以及兩邊商鋪都是經過多次修整,缺少了些古時的歷史的厚重感。牌坊兩邊都是賣潮汕的各種特產、旅遊紀念品等,想要給朋友或家人帶伴手禮,可以在這裡買一些,這裡的特產品類可以說是很全。建議多看幾家,比較下價格,以免被宰4.
  • 有趣的閩南婚俗,你知道多少呢?
    素有東方文明活化石之稱的閩南人,經過了一千多年的演變,其獨特的語言和婚俗習慣,至今仍保留著深厚的唐宋遺風,讓現代文明社會的人們感到不可思議。
  • 寧波市深入開展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打造婚俗婚育文化品牌
    在傳統文化深厚的餘姚、鄞州、寧海等地區,充分挖掘當地的河姆渡古生育文化,梁祝文化、「十裡紅妝」文化等,打造婚育園區、提供各類品牌服務,賦予新的積極意義,使其成為新型婚育文化的源泉。園區內風格各異的大型雕塑群、圖文並茂的婚育觀念展覽廳和匯集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漫畫藝術家和廣大漫畫作者的400多幅優秀作品,以其各具特色的藝術形式和豐富的婚育文化知識,讓遊客在寓教於樂中潛移默化,逐步樹立科學、文明、進步的婚育觀念,對於宣傳計劃生育和男女平等等基本國策具有重要意義。
  • 潮俗研究社:舊時潮汕盛行的木屐,在潮俗中有怎樣的角色?
    大家好,這裡是潮俗分析社,我是小社,歡迎收看本期內容,今天要分享給大家的是舊時潮汕盛行的木屐,而在潮汕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在潮汕地區,有很多東西都是在潮汕習俗中經常能見到的,例如,紅花、雞蛋、甜茶等等,都在潮俗中有不同的角色,但有其象徵的意義。
  • 陝西漢中市漢臺區:積極開展婚俗改革實驗區試點工作
    為進一步推進移風易俗,深化婚俗改革,加強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形成良好社會風尚,促進婚姻幸福、家庭和諧,陝西漢中市漢臺區啟動省級婚俗改革實驗區試點工作。按照《民政部關於開展婚俗改革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和《陝西省民政廳辦公室關於印發〈全省婚俗改革試點方案〉的通知》文件要求,漢臺區成立以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徐紅菊為組長,區民政局、區委宣傳部、區紀委監委等部門領導為成員的漢臺區婚俗改革實驗區試點工作領導小組,並多次徵求各部門意見,擬定了《漢臺區開展婚俗改革實驗區試點工作實施方案》,著力在建立健全婚俗改革工作機制、提升家庭輔導服務、營造良好輿論氛圍
  • 潮汕旅遊攻略:來到潮汕,可不僅僅只有美食哦,還有「故宮」可看
    提起潮汕,我們首先想到的便是潮汕的美食,大部分人來到這裡以後,恐怕也是先以吃為主,等到吃飽喝足後,才會慢悠悠的拿起手機,尋找一些景點遊玩觀看,仿佛來到這個地區吃美食才是主要的事情,其他的都是贈品。其實,這樣想的人才是大錯特錯了,潮汕的景觀,不輸給任何其他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