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的婚俗,相比於現在,難免是要繁瑣一些,比如潮汕地區,就有著自己的一套婚俗文化。尤其是在揭陽地區,仿佛到了今天,依然有些人家在秉承著這樣的婚俗習慣,不僅莊重,還很有詩意,這種婚俗習慣的名字就叫做「做四句」。
「做四句」是什麼呢?就是吟誦四句詩,或者是四句押韻的吉祥話。當然,像這樣能夠吟誦得出四句詩,往往該是個滿腹經綸的人,至少也該是個能說會道的,所以很多時候,新人家裡都會邀請這麼一位會說話,有急才的「倩娘婆」,也就是我們所知道的伴娘。這位伴娘在婚禮中就將承擔「做四句」的任務。
為什麼說會「做四句」的人需要是有急才,還要能說會道呢?因為所謂的「做四句」,可並不是單純地說四句就夠了。在婚禮進行的每一個程序時,都需要有一次「做四句」,而婚禮的程序又繁複,所以才說這個任務並不簡單。伴娘陪著新娘出門,然後一路陪著去到夫家,之後還要指引新娘下轎進行跨火盆、拜天地等儀式。在這個過程中,就貫穿著「做四句」的儀式。
首先,是出嫁前新娘在家拜司命公的時候,就要有一次「做四句」。司命公這位,對於看過電視劇《三生三世十裡桃花》的小夥伴來說應該不陌生吧。然後第二次「做四句」是上轎前,要食出嫁桌。在出嫁桌旁,就要吟誦新的四句。並且,伴娘在這個環節還要為新娘的兄弟姐妹分菜餚,分完菜餚之後,就又要吟誦新的四句。之後,是在出門之前,新娘拜別父母時,也要「做四句」。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擺脫兄嫂替自己照顧好父母等等。
當花轎來到男方的家門口時,伴娘就要吟誦新的四句,在新郎過來掀開轎簾的時候,也要吟誦四句。之後要吟誦四句的分別還有跨火盆、拜祖先、拜高堂、入洞房、接榕、搶鏡、牽被等等。其中不少句子都是很好聽的,像是:「牽起被角福如錦,恭賀新郎得嬋娟」;或者「鳳凰匹配同相守,琴瑟和鳴得男孫」等等。雖然籠罩在古老的婚俗觀念裡,有著一些相對比較保守的東西在裡面,不過仔細看來,卻有了不少的詩意。至少在如今的婚禮上,就很少能看得到這樣能夠張嘴就來的吟詩誦對了。
像這樣「做四句」的內容有很多,除了像上面列舉的兩個例子,還有可能是謎語,由伴娘提出謎面,讓那些賓客來猜,一問一答之間,展現的儘是詼諧的潮汕謎語文化,可以說是潮汕文化與潮汕婚俗的完美結合。在這當中,不僅為新人的婚禮增加了詩意,而且讓現場的氣氛也變得詼諧,別開生面。
文章屬於張華原創,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