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婚俗 走仔出嫁

2020-12-16 騰訊網

潮州人將女兒稱為「走仔」,因為兒子是將媳婦娶進門的,而女兒是要走出家門,嫁出去的。潮州人在嫁女兒的前後,要舉辦一系列的儀式,以祈福。按照傳統慣例,娶親得選良辰吉日,一般在深夜,新郎大舅和男性長輩提著燈籠去迎娶新娘,進門前得做四句,進去後親人會給新娘上釵,後新娘家人請大家吃甜品,之後才把新娘娶回家拜堂。

走仔出嫁

婚嫁是人生之喜事、大事,有「小登科」的美稱。舊俗男女婚姻嫁娶要有「三媒,六證」,三媒即內媒、外媒、中媒,六證即六禮:提親,合婚,定親,行聘,請期(擇日,送日,提日)、迎親。

走仔出嫁

走仔出嫁時的程序:(1)挽面:新娘按規定的時辰,坐在出嫁時的烏褲上,面向規定的方向坐。(2)洗頭。(3)沐浴:用十二支花泡水沐浴。如:榕樹葉、龍眼、紅菊、仙草、桔葉、楊朵,每種各兩枝(注意不要用紅花,也不要用香霧,香霧雖生多,但容易掉下,不吉利)。沐浴後在穿衣服之前,應吃一粒熟雞蛋。(4)新娘出閣時應吃豬肝炒蔥加糖煮熟的「龍箭魚」兩條(只有父母,其他人不可吃),粉絲煮豬肉,雞蛋加蔥。除此之外,多煮幾道菜,總共應為雙數。餐桌上要擺四碟紅糖,八個碗,八雙筷。由下輩或平輩人陪餐。父母應用一個「胡」內放大米約一斤,仙草兩枝,如意兩枝,酵母四塊,染紅的銀幣二十四個,平均分成二份。一份抹給新娘,並放上一雙紅筷,用「圍腰」包好,縛於腰中出嫁,圍腰裡要放上紅包。到婆家後,由新郎解下,婆婆要將米放進米缸中,筷放於筷筒中。(6)新娘出嫁時應有伴娘相陪,出家門時應為新娘撐雨傘,使新娘的頭不見天。

錢幣

食五碗頭

煮甜品給迎親的人吃

上釵

梳頭

搖「胡」,縛圍腰

走仔出嫁

娶親的程序分為:迎新娘,回「盛」(一種用木或竹製成的器具,舊時潮屬一帶多用以盛裝交情酬酢的禮物,有大「盛」、春「盛」等),阿舅擔油,拜新民公四個部分。

走仔出嫁

結婚是人生的大事,新郎應按照已擇時間和陪郎一同到女方迎親。迎親人數應為雙數。如遇天氣寒冷,應帶一件棉衣給新娘穿(娘家不能提供棉衣給新娘穿出嫁)。進了女方的家門,陪郎應說:「親翁,親姆,我們來接新娘」。新娘飯後,灑淚拜別雙親,在伴娘的陪同下和新郎一起登程。出門時,新娘的手應拿一塊包有紅糖的手帕和一枝仙草(到了婆家,紅糖放進水缸中),表示婚後闔家和睦,生活甜甜蜜蜜。

伴娘撐傘

走仔出嫁

新郎肩挑新娘的嫁妝,一頭放著榕樹枝,另一頭放著一對雙喜燈。嫁妝除了放新娘的衣物外,應放兩個雙喜碗分別盛龍眼乾和桔餅。一路上新郎和新娘都不可說話,到了男方門口,新郎應將放有雙喜燈的一頭嫁妝先進門。迎親的陪郎應說好四句:新娘邀(請)進門,兒孫一大群。伴娘手牽新娘進房時並說好四句:新娘牽進門,明年生兒男。進房後,新郎新娘同食入房甜圓,吃至半碗時,雙方交換,意為日後和睦,親密。

新娘入門

新人吃百合

走仔出嫁

回盛就是結婚之日新娘進門之後,男方回送給女方家的禮品,由新郎親自送上門。阿舅擔油:新郎送回「盛」禮物到女方家後,女方家要安排「擔油」的人陪同阿舅一起和新郎同行,擔油的禮品:1、大桔二對2、油房一個,嘴尖插上仙草、如意、髮油一罐3、花籃一隻,「胡」筐一個,紅木屐一雙。4、豆條一包(二至三斤)5、柿餅八至十二塊,冰糖一斤。6、豬肉一塊(二至三斤)7、甜包按男方需要的數量辦,應插上花頭(男方有老祖母和婆婆的應插上兩對「雞腳蘭」花)。

一襲嫁衣

伴娘撐傘

阿舅擔油

大「盛」及花籃中的禮品

返程

釋註:1、豬肉,包男方家要用於拜新民公。2、甜包應收存幾個(雙數)和一對大桔。女方定包時應多定二個留在家中發財。3、禮品收後應回送糖兩包。下午,阿舅,擔油的人,伴娘要回家,新郎父母。叔伯嬸姆,新郎新娘等都要送紅包給阿舅,稱「縛秘」。

走仔出嫁

新郎新娘,阿舅,擔油的人等到新郎的家後,上午約十時(有的定時),男方家應安排「三牲」或者「五牲」、發粿、喜酒、茶及女方家辦來的豬肉、甜包(應插花)等禮品拜新民公。新郎,新娘同跪拜新民公十二拜後,新郎的父親應給新娘裁花(把一支紅花插在新娘的頭上),接著,舉行請安儀式,新娘手捧一盤檳榔,按順序給家中的高堂,親屬或親戚的上輩人請安,受請安的人都應送給新娘的紅包或者禮品。

拜新民公

請安儀式

走仔出嫁

走仔出嫁時,無論父母哭或者笑都代表著對女兒的愛,哭則代表父母對女兒的不舍,笑則代表女兒找到好人家了,父母為她感到高興。願新人:相親相愛好伴侶,同德同心美姻緣。花燭笑迎比翼鳥,洞房喜開並頭梅。

備註:各地婚俗各有不同,歡迎大家品評。

原創/蔡立佳

轉載需原作者同意

關注原創,歡迎轉發分享

相關焦點

  • 潮汕古時婚俗的社會意義
    潮汕舊時婚俗,雖然封建糟粕甚多,但其中一部分還是有某種積極元素的,有的還是可供借鑑的。一、惠來縣葵潭鎮舊婚禮中,有一個「過腋禮」的風俗。當新娘子到達夫家要跨入夫家門時,新郎官站在門坎上,向上伸出一隻手,讓新娘子從他腋下穿過去。
  • 潮汕古時婚俗的社會意義
    潮汕舊時婚俗,雖然封建糟粕甚多,但其中一部分還是有某種積極元素的,有的還是可供借鑑的。一、惠來縣葵潭鎮舊婚禮中,有一個「過腋禮」的風俗。當新娘子到達夫家要跨入夫家門時,新郎官站在門坎上,向上伸出一隻手,讓新娘子從他腋下穿過去。
  • 古代女孩結婚時的「十裡紅妝」是什麼,出嫁都有哪些婚俗?
    古代女孩結婚時的「十裡紅妝」是什麼,出嫁都有哪些婚俗?十裡紅妝是中國歷史上非常古老的傳統民俗,通常指的是女兒出嫁時的場面。通常會用「良田千畝,十裡紅妝」來形容富貴人家女子出嫁時嫁妝的豐厚。古代女孩出嫁的婚俗:時間「婚姻」二字在古代也被寫成「昏因」,意思是說:男子在黃昏時迎接新娘,女子因男子而來,所以男家去女家迎親時,通常都是在夜間。
  • 惠州傳統婚俗五花八門
    在惠州傳統的婚俗中,以前有著「一村一俗」的說法,可見惠州的婚嫁風俗五花八門。婚嫁風俗也是一個地方文化的體現,那麼,歷史悠久的惠州有哪些傳統婚俗呢?   女家要請「嫁妹子」酒   過去,民間婚俗沿襲上千年的婚嫁習俗,聘娶婚姻講究「門當戶對、明媒正娶」,全憑「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來完成人生大事。
  • 潮汕舊時婚俗,新娘出嫁時的「做四句」,有這樣的特色
    古時候的婚俗,相比於現在,難免是要繁瑣一些,比如潮汕地區,就有著自己的一套婚俗文化。尤其是在揭陽地區,仿佛到了今天,依然有些人家在秉承著這樣的婚俗習慣,不僅莊重,還很有詩意,這種婚俗習慣的名字就叫做「做四句」。「做四句」是什麼呢?
  • 菇涼說潮俗:潮汕感恩父母習俗「走仔會」,富裕潮人怎樣的意義?
    雖然好人稱自己的女兒為「走仔」,意思就是女兒最終都是要走的,但是在潮汕地區,很多習俗讓女兒和父母緊緊的相連在一起,比如,今天要分享的潮汕習俗「走仔會」,簡單的說就是已經出嫁的女兒們會相約在同一天一起回到娘家省親。在潮汕傳統婚俗中,女兒持家後在習俗上規定回家省親的有三次,分別是「頭返厝」、「二返厝」,還有「三返厝」。而「走仔會」就是在這些習俗之後。
  • 古代女孩結婚時的「十裡紅妝」是什麼,出嫁都有哪些婚俗?
    古代女孩結婚時的「十裡紅妝」是什麼,出嫁都有哪些婚俗?十裡紅妝是中國歷史上非常古老的傳統民俗,通常指的是女兒出嫁時的場面。通常會用「良田千畝,十裡紅妝」來形容富貴人家女子出嫁時嫁妝的豐厚。古代女孩出嫁的婚俗:時間「婚姻」二字在古代也被寫成「昏因」,意思是說:男子在黃昏時迎接新娘,女子因男子而來,所以男家去女家迎親時,通常都是在夜間。
  • 小菲講潮俗:潮汕畲族從古至今男女平等,與當地婚俗有何相關?
    很多人沒有聽到這一個族群,他們便是畲族,全國總人數不超過70萬人,他們的祖居地在潮汕鳳凰山,是他們的發源地,他們有自己的預言,也有的會潮汕方言,他們擁有自己獨特的民俗文化和民俗風情,也有獨具一格的民族婚俗,他們的從古至今男女平等,家族中難有婆媳之爭,讓人有無盡的嚮往。
  • 廣府婚俗 今日,宜嫁娶
    現代廣府婚俗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不斷推陳出新。 由於準備大禮中,生鮮三牲難以保管,現只需要在利是封上寫 「雞鴨魚鵝」 等字樣來代替就可以了。 婚禮前幾天,子女多、父母雙全的 「花婆」 和 「花公」,年輕力壯的未婚男 「花仔」,會來清掃新房、安置新床。
  • 黔江土家族傳統婚俗:土家女兒出嫁時的嫁妝綁紮藝術
    華龍網2月8日10時訊(通訊員 冉豔華 冉慧)近日,筆者走進重慶市黔江區太極鄉新陸村歐家寨,見證了土家族傳統婚俗之土家女兒出嫁時的嫁妝綁紮藝術。在當地,村民們稱之為「綁嫁梁」。 「綁嫁梁」主要是通過自製的紅麻繩將新娘的嫁妝綁定,這是一項技術性極強的技能活。
  • 廣西梧州的獨特婚俗,女子出嫁穿黑衣,喜事當喪事辦
    自從廣西新聞爆出了個柳州發生低俗婚鬧的新聞後,引起了許多廣西網友的討論,不僅表達對低俗婚鬧憤怒和拒絕的立場,(條友嚴重懷疑這是GZ和HN人)也開始紛紛的關注自己家鄉的傳統婚俗起來。有一位叫做愰塘鏡的梧州網友說自己的家鄉婚俗是新娘出嫁如小喪,小喪就是小型的喪事,就是把婚事當做喪事來辦。他說到「梧州風俗婚鬧是用打銅鑼通知左右鄰舍我要結婚了,沒那種無聊的婚鬧,要麼就是喪婚,所謂喪婚是指嫁出去的女孩如同家裡死了人,新娘新郎都要穿深色衣服迎駕,同輩份的要避開新人上門。
  • 潮州首頒原創金曲獎 潮語歌曲《父仔》獲金獎
    圖為獲得2016「超級潮聲」年度音樂盛典原創金曲獎金獎的宋亦樂在演唱獲獎曲目《父仔》。南方網訊 (全媒體記者/蘇仕日)8日晚,一場時尚有潮味的音樂盛典在古城潮州舉行。來自潮汕三市的原創音樂人、本土年度優秀歌手齊聚潮州大劇院,見證首屆「超級潮聲」原創金曲獎、最佳作詞等獎項的誕生。據悉,2016「超級潮聲」年度音樂盛典由潮州電臺交通音樂廣播、廣東省流行音樂協會潮汕委員會、潮州市羽田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聯合主辦。
  • 中國的「七夕節」,潮汕的「走仔會」
    「走仔會」——傳承潮汕尊老重孝美德七月初七在潮汕地區還被稱為「女兒節」。凡是出嫁後生了小孩的「走仔們」(潮汕話稱女兒為「走仔」),在這一天都會回娘家省親,稱之為「走仔會」。這一天清早,「走仔」們紛紛穿上新衣隨夫攜兒,帶上孝敬雙親的禮物回娘家省親。七月初七的「走仔會」是潮汕地區民間的一個獨特的節俗活動,體現潮汕人注重親情鄉誼和孝敬長輩的優良道德風尚,也為已經出嫁的「走仔們」提供了一個相聚、交流的機會。
  • 農村婚俗中,女兒出嫁那天為什麼要哭?看完後了解了
    現在不管是農村還是城市,結婚的風俗都和過去有很大的不同,但是一些古老的婚俗習慣,還是被人們保留了下來,尤其是在農村地區更是如此。我們經常能夠發現,新娘子在出嫁那天,會以痛哭的方式來告別父母。結婚明明是一件大喜事情,為什麼要哭呢?其實這是一種古老的婚俗習慣,通過代代相傳保留下來的緣故。
  • 潮汕文化考(七)之 潮汕婚俗、姿娘
    第十一章 潮汕婚俗這個章節,本來應該屬於民俗部分,只是由於對潮汕姿娘仔們的偏愛,故將之單列出來,順便也聊聊可愛的潮汕姿娘仔。潮汕結婚習俗是有一定講究的,比較注重「明媒正聘」。 其禮俗雖各地繁簡有異,但較一致的提法和儀禮是:提親、合婚、定親、行聘、請期、迎親,俗稱「六禮」。
  • 潮州工藝獨特的登塘「炒仔」,你可熟知?
    在潮州說到喝茶,大多數人第一反應都會是鳳凰單叢茶。事實上,潮安區的登塘鎮也算是茶區,不過那裡出產的是「炒仔茶」,與鳳凰茶相比,別有一番風味。一起走進登塘鎮大葫蘆村,一同去感受那裡不一樣的茶香。炒仔茶的曬青與鳳凰茶不同,曬青時間較短,茶葉不能曬蔫。曬青後的茶葉,經過浪青、殺青、揉捻等工序,就可以進入炒幹階段。據了解,炒仔茶屬於不發酵的炒青綠茶,火工控制極嚴格,成品以色澤翠綠鮮活為佳。茶農 邱鎮炳:炒茶第一要講究火候,剛開始入鼎的時候要猛火,大概有六七成幹的時候就要降低溫度。
  • 聽說這才是全網最「潮」的婚俗!你見過麼?
    今天就跟小編一起來看看這個具有客家傳統婚俗之「潮婚」的婚俗流程吧送聘【聘金聘禮原來】中國的傳統文化裡,結婚佩戴金銀除了代表喜氣永恆外,也象徵地位和財富,因此成了不可或缺的配飾,古時新娘出嫁離開娘家,父母送上金器給女兒以防她將來遇上緊急事情,也「有錢旁身」,另一種說法就是不能讓女兒嫁過去後讓夫家看輕。
  • 海南日報數字報-客家婚俗演進路徑
    在數百年的輾轉和傳承中,這種因應時代而題寫祝福詩詞、對聯的傳統,已成為客家人歷久彌新的婚俗文化之一。  連日來,海南日報記者通過採訪多位客家人,試圖還原其婚俗的演進軌跡。  裝飾:女子出嫁前「檢面」  沿著綠樹婆娑的村道,我們來到儋州市那大鎮茶山村張海森家。大門兩邊的婚聯躍入眼帘:「鸞鳳和鳴逢吉日,鴛鴦結對配良緣。」
  • 婚俗 I 中國傳統婚俗中的十大禁忌(上),了解一下
    當然,我們今天所說的傳統的婚俗,主要是指中華民族中的漢族的婚俗。1、出嫁時間的禁忌:出嫁的時間古人都儘量避開這三個月份:在此基礎上,中國很多地方誕生了「出嫁歌」如迎親途中遇上另一隊迎娶隊伍,叫「喜衝喜」,會抵消彼此的福份,所以必需互放鞭炮,或由雙方媒人交換事先預備好的花朵來化解。當新娘步入男家時,翁姑二人以及孕婦和守孝之人要做迴避,以防相衝。
  • 潮州除了鳳凰單叢茶,還有回甘力強的「炒仔茶」
    「用來炒茶的茶葉必須是枝上最鮮嫩的部分,如果茶葉較老,炒出的炒仔茶質量就會大打折扣。」藍福斌告訴記者,「登塘炒仔茶」顧名思義就是選取茶叢的幼芽、細葉進行炒制而成的產品,這是登塘鎮地域範圍內獨有的茶葉品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