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理品零售業風起:「超市+餐飲」有了新模式?

2020-12-19 靈獸

靈獸按

未來能夠承擔起中食傳承發展的就是超市業態。

作者/李又尋歡 ID/lingshouke

▲這是靈獸第811篇原創文章

-1-

5月5日上午,北京超市發雙榆樹店二層,知名餐飲企業花家怡園現場為消費者片好的近20隻烤鴨,很快就被熱情的消費者搶購一空。

「才128元一隻,而且是花家怡園的,還一對一給你片好,划算,夠仨人吃的了。」正在超市發購物的一位老先生邊說邊趕緊排隊買了一隻。

這樣的場景,是五一期間超市發推出的「名廚鎮店菜,五一鮮到家」活動——將眉州東坡、北京宴、同和居、花家怡園等知名餐企的名廚和鎮店之菜引進門店,名廚現場做大菜,再加上線上直播,給消費者帶去了不一樣的購物體驗。

「首批有雙榆樹店、學院路店、玉泉路店、永定路店、天通苑西區店5家線下店引入了這些餐企和名菜。」超市發董事長李燕川告訴《靈獸》,目前效果很好,眉州東坡小吃在超市發永定路店,每天銷售在8000多元;北京宴在超市發雙榆樹店,業績可達到10000多元/天。

這些平日裡受到北京市民喜愛的餐企的菜品在超市門店裡就可以買到,尤其是北京宴、花家怡園等中高端品牌,平時價格高昂,一般老百姓也並不常去消費,但在雙榆樹店,北京宴的醬黃瓜、蘿蔔才10元/盒,醬鴨頭才5元/只,燻雞、豬手也都不貴,這樣親民的價格的確引發了消費者的熱情。

超市+餐飲最早源於盒馬鮮生帶起的風潮,但隨著一眾新零售企業的「泯然眾人」,這一模式也逐漸不再被追捧。不過,超市發這種將知名餐飲企業的知名菜口引入門店的方式,卻讓業界眼前一亮,仿佛感受到了零售+餐飲的新風向。

《靈獸》了解到,已有不少也在躍躍欲試。除了超市發,沃爾瑪也與西貝、小南國、雲海餚等近30家餐飲企業合作,在門店推出各地餐飲知名品牌的招牌即食菜。

在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教授陳立平看來,這次疫情如果說促進了零售業的業態創新,主要是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到家服務,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就是超市+餐飲的新模式的嘗試與推廣,「從需求端來講市場巨大,這是一個大趨勢。」他說。

-2-

陳立平告訴《靈獸》,超市發的這種做法,其實和日本的料理品零售業(也稱飲食品零售業)非常接近,「日本零售業中有專門的分類,但在中國還沒有。「他說,一直以來,中國市場,餐飲就是餐飲,超市就是超市。

超市發也正是受到了日本零售業態發展的啟發。

「2012年在日本西武百貨的地下超市,大概3000平米的面積,有700~800平米是各種各樣的小檔口。「李燕川說,這些小檔口全是日本很知名的飯店拿出最好的產品或知名產品在那兒售賣,陳列、氣氛都特別好,當時中國的超市裡沒有。

李燕川彼時就有了超市和餐飲結合的想法。從日本回來後,超市發與華天、全聚德、仿膳等北京餐企接觸,希望進行合作,但當年的餐企均以業務發展忙擱置了。

這次新冠疫情帶來了新的合作契機。

受疫情影響,餐飲生存環境極其艱難,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1~3月份,餐飲收入6026億元,同比下降44.3%;3月份餐飲收入1832億元,下降46.8%。很多個體餐飲店甚至撐不住已經倒閉。

連海底撈這樣不愁吃喝的企業,旗下公司也在北京開出了平價快餐小店,平均客單價僅為19元,據媒體報導,不少網友感慨,這是「在一線城市賣出了三線城市的價格」。另一家知名餐企西貝也傳出要推出一個中式快餐品牌「弓長張」,主打「33道現炒下飯菜」,一頓午餐只要15元左右。而一向風靡的網紅喜茶亦在深圳開出了平價副品牌喜小茶,一杯奶茶最便宜只要7塊錢。

嚴峻的生存形勢下,不少餐飲企業開始通過研發成品、半成品,選擇新渠道、新品牌、新方式合作,以進行自救。

4月9日,眉州東坡董事長王剛、花家怡園董事長花雷等到訪超市發,與超市發董事長李燕川、總經理王增慶等就雙方合作進行了深度洽談。不少北京餐企知道這一消息後,也都紛紛找到超市發,希望進行合作。

「我們大概前後聊了有一二十家。」李燕川說,餐飲業績確實不好,員工又不能隨便辭退,因為都是技術工種,辭退了再招回來就不容易了,「零售企業有責任幫助他們渡過難關。當然這對超市和餐飲企業都有好處。對超市發的門店來講,增加了知名餐飲最好的點心和菜餚,比如眉州東坡的東坡肉、宮爆雞丁,同和居的幹燒黃魚,都是受到老百姓喜愛的。更重要的一點是價格也親民,比如花家怡園的烤鴨很好吃,卻只賣128元/只,比飯店便宜很多。

這種模式對業績的增量也體現了出來。《靈獸》了解到,五一期間,通過直播活動,超市發將菜品關聯副食『調料』生鮮果菜三大品類,線上線下同比銷售提升了近200萬元。

-3-

儘管小試牛刀,業績甚好,餐飲企業反饋也都超讚。但超市發目前並不急於引入更多的餐飲企業,而是希望通過兩三個月的打磨,將這種模式固定下來,形成可持續、可拓展、可複製的模式。

「哪些店、哪些商品、哪些餐飲品牌可以進到超市發的哪些門店,比如什麼樣的菜品和品牌更適合老人的(玉泉路店),什麼樣的更適合年輕人(學院路店)。」李燕川進一步解釋說,超市發的定位是千店千面,每家門店根據不同客群,在商品、服務、營銷、氛圍營造上都有所不同,所以這些餐飲的產品也需要根據顧客的需求來確定。

目前,超市發正在或準備探索的模式有三種:

一是菜品進店,成品出售;如眉州東坡的點心、小吃,北京宴的毛血旺、醬菜、滷菜等;

二是在門店的主食廚房闢出一塊區域,現場製作,消費者現場購買,製作好了後帶走。未來消費者可以在門店或線上進行預訂訂餐,廚師做好了後送上門;

第三種是在有條件的門店,用80~100平米的面積,給餐企大廚用於做最經典的兩三道菜餚。

「不像有的超市只出租面積,然後就不管了。我們從衛生、標準、菜品,都要進行嚴格管理。」李燕川說,超市發來甚至會「點菜」,以增加顧客的粘性。

但李燕川暫時不打算將第三種模式普遍推廣,一是受限於門店面積,超市發門店大多以社區為主,最大的店面積也就是4000多平米,不能因為佔的面積太大影響到自身的正常經營。二是超市發目前和餐飲跨界合作的方式,與盒馬、京東7FRESH等企業當年的「超市+餐飲」並不一樣,「我們不做堂食,他們的餐飲可以說是純粹餐飲。超市發還是希望在餐飲的零售上做文章,現場加工製售、現場加熱,老百姓購買了帶走這種方式可能更接地氣點兒。」

所以,李燕川關注的重點是,雙方要一起開發更適合超市的產品,「餐飲在口味和菜的品種上研究比較深,我們對顧客、陳列、銷售方式的研究比較深,更了解顧客心理,雙方將各自的優勢聯合起來,效果會更好。」

-4-

「機會很明顯,就看雙方怎麼能坐在一起,從商品、規則上制定好。」陳立平認為,超市未來以生活方式為主的零售業,料理品零售業符合發展的方向。

某種程度上說,這也是生活方式變化主導下,對零售業變革的推動。

他以日本為例:1930年代前日本零售業是不賣食品的,1929年關東大地震後,日本百貨店和餐飲界參與賑災,餐飲業藉助百貨店銷售食品,隨後就形成習慣了。

而日本的中食也經歷了好幾個發展階段,從初期簡陋的食品,到銷售生鮮食品,中食產品由簡單的米飯發展為炒菜類,到現在的沙拉類,期間也經歷過歐洲的飲食文化輸入,比如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日本經濟高速發展時期,蛋糕、甜品、披薩等成為中食很重要的一塊,因為它比較迎合當時女性的需求。

「每個階段中食的發展,和所處時代的人口、消費行為有著直接的關係。」陳立平指出,通過這此疫情,中國零售業中食產業的發展也會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

其實,從2010年以後,中國的中食在超市也開始逐步發展,陳立平認為也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

一是超市開始賣麵條、包子、大餅等主食類產品,滿足雙職工家庭的基本需求;

第二個階段是超市開始製作出售熟食和滷菜類食品,這些產品大部分以下酒菜為主,主要是作為家庭配菜,一直持續到現在;

接下來將進入第三個階段,即隨著時代的發展到新的發展階段,口味、安全、健康、品牌,人們對食品安全、烹飪方式的要求在提高。

本來,中國在這一領域應該走日本的路子,即百貨店下邊的餐飲中食。但中國百貨店是聯營模式,從一開始就發育不全,且過於強調坪效,與奢侈品、黃金首飾、化妝品等相比,餐飲坪效不高,一直不受百貨店待見。所以,中國百貨業一直未能像日本百貨業一樣,起到弘揚傳統飲食文化,提升生活品質、引導生活方式的責任。

-5-

「未來能夠承擔起中食傳承發展的就是超市業態。」陳立平說,市場也很大,一是人口老齡化,而這部分老齡化的人品,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富裕的一批人,他們希望更方便地吃好;二是小家庭化,懶得做飯。這兩類人群會反推食品改天換地。

「未來5-10年,家庭人口少,特別費工夫、又想吃好、自己做又不經濟的這一大類食品,需求極大。」陳立平認為,傳統的家庭手工製作將會逐步衰退,飲食的社會化是大趨勢,要靠社會化、工廠化去滿足大眾的需求。

超市發的這種與餐飲名企合作的方式,可能會成為未來的一個方向。

但陳立平也指出,未來零售企業與餐飲的合作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疫情逼迫餐飲企業出來「擺攤」,不排除是被逼無奈的暫時性措施,但這確實是餐企另謀發展的一個機會,且有機會規模化。很多餐企一直在嘗試進入超市。當然餐企也不會盲目,而是會深思熟慮。

二是能不能可持續發展,不僅取決於超市,也取決於餐飲業能否重新建立一套面向超市的戰略,包括產品開發、銷售方式、陳列方式等等,不能按照餐企原有的做法進入超市,必須要脫離一家餐飲店一個絕招(特色)的發展路子,要實現規模化的發展,需要有不斷的好產品,比如可以工廠化生產,方便顧客攜帶並食用等等。

從另一個方面講,超市也要做變革,需要制定一套中食的戰略,比如是採用單店模式,一店一個模式,還是連鎖化發展的模式。比如日本一些超市,就是幾個老太太,做媽媽口味的東西,這是他們故意為之,每個人做的飯菜都有差異化,一個店一個口味,這造就了每個店裡都有爆款單口,吸引很多消費者特意去購買。

這些方面,都值得中國零售企業去思考。

同時,這種方式也涉及到超市目前亟需在衛生管理、食品安全上,建立一套準則,不能只是招商方式,因為食品安全一出問題就是超市的責任。

更重要的一點,是超市如何與餐企建立起深度的互惠關係。毫無疑問這是一個長遠發展的趨勢,但大餐飲和大超市間的合作能不能做好,取決於雙方的戰略、營銷、互惠關係如何建立。

陳立平告訴《靈獸》,知名餐飲企業進入超市,可能會在開發第三代中食市場起到促進和推動作用。而未來的門店,800~1000平米左右最佳,因為它可以在店裡建立中食。面積太小的門店不具備這一條件。

他也認為,以前新零售企業的超市+餐飲,更多是以海鮮為主打,以嘗鮮為主,「它不是生活方式,不是居家的飲食文化的延續,沒有長久的生命力,雖然在短期內吸引眼球,但更多是噱頭。」

所以,超市未來如何從家庭生活的角度去延伸它的飲食,尤其值得重視。

在這一點上,李燕川也深有同感,餐超這種跨界合作應該更長遠,不能花裡胡哨,而是要真正結合在一起,因地制宜來確定哪些品牌、產品最好。這需要時間的積澱,如在超市發,目前這些餐飲企業進來後業績不錯,但等老百姓習慣了後,是否還能保持較高的銷售額,還要視市場情況而定。

「在合作方式上,也要互惠互利,不能一租了之,而要充分調動雙方的積極性。」他說,餐飲目前碰到困難,表面上看超市是在幫助他們渡過難關,但他們進駐也提升了賣場的煙火氣息,可以把超市的氛圍帶動起來,能夠擺脫原有布局,採用多種多樣的銷售方式,滿足消費者更好的飲食需求,長遠來看,這一定是雙贏的。 (靈獸傳媒原創作品)

相關焦點

  • 從共生到檔口,鹿看四種餐飲新模式
    文/王鹿鹿 ( 鹿鹿餐飲大白話,專注研究餐飲品牌,十年綜合經驗的跨界思考人。)共生店案例:永輝超市旗下的工坊系列餐飲品牌,華潤精品超市OLE、BLT旗下的西式簡餐品牌O』VAMOS和Ole' 麵包房。為什麼說這些餐飲門店是共生型門店?
  • 好鄰居等便利店加載餐飲業務 餐飲激發零售業巨變
    如今便利店加載餐飲業務,出售成品鮮食為其拓展業務提供了新嘗試。便利店由於受硬體設備的限制,並不具備出售現烹食品的資質。在這種模式中,便利店的便民性得以發揮,餐飲企業藉助便利店的渠道提高了銷量。應該說,早餐工程從2002年就開始探索一條市民和企業都受益的道路,在第11個年頭,早餐工程終於跳出了餐飲行業單打獨鬥的格局,與便利店擦出了火花。
  • 臺灣零售業變革:社區型超市打敗大賣場
    臺灣零售業變革:社區型超市打敗大賣場來源:聯商網2014-02-12 09:12  少子化讓家戶人口減少,加上零售業經營型態轉變,量販店過去兩年的年增率筆直下墜,在整體綜合商品零售業的佔比也持續萎縮。經濟部統計處官員表示,近年全聯福利中心及美廉社大規模展店,讓量販店與社區型超市此消彼長的趨勢日益明顯。  家樂福設小店型便利購迎戰   感受到社區型超市集團像全聯及美廉社競爭壓力,部分量販業者也轉型布局。家樂福自去年起新設較小店型便利購,第7家苗慄竹南店2月13日開幕,佔地約220坪(編者註:1坪約等於3.3平方米)。
  • 「超市+餐飲」究竟有沒有未來?三種模式再思考
    自從新零售一詞誕生以來,超市+餐飲與半小時到家配送成為兩個非常顯性的變化因素。但是新零售實踐三年以來,這兩個顯性變量的結果並不相同。超市到家逐漸成為標配,並和前置倉一起成為到家戰場的履約方式,區別只是半小時還是一小時,而超市+餐飲則有一段時間偃旗息鼓,在超市裡加熱海鮮被認為更多是噱頭。
  • 超市也能煙火味很足?記者帶你領略首航超市精雕細琢新模式
    說到這家開業剛過半年的「大店」(賣場總面積1580㎡)為什麼要升級,首航超市營運部負責人石君磊告訴記者,首航超市耕耘零售業多年,是首都零售行業比較早的民營零售品牌之一,以前做的多是社區超市,面積都不是太大。這家店是第一家開在綜合體內的,有地鐵通過,和以往擅長和熟悉的社區店完全不同。半年運營後,發現有很多地方需要調整和改進。那麼,這家店究竟做了哪些調整?
  • 生鮮+餐飲跨界混搭之火越燒越旺 新模式能否成為傳統超市的吸客法寶?
    魚蝦蟹等分別有清蒸、蔥油、白灼、椒鹽等寧波特色加工方式,收費在10~20元/500克,也有避風塘、港式鮑汁、泰式咖喱等多種加工方式,收費在20~30元/500克。另一側是堂食區,目測可同時容納50~60人就餐。   據店長朱迪旦介紹,活海鮮餐飲區於9月30日正式運營。
  • 華中家樂福首家精品超市落戶株洲,玩轉「賣場+餐飲」新模式
    供應豪華版"工作餐",做接地氣的超市餐飲所謂精品超市,除了購物環境以及商品的精選升級,在經營方式的布局上,也考驗著經營者對於當下消費者消費需求更細緻的思考。如,作為選址株洲的家樂福華中首家精品超市,廬山路店的即食餐飲也進行了升級,引入了株洲上市公司唐人神全新打造的連鎖快餐品牌小風唐。相較於當下大部分超市如炒飯、盒飯等簡易即食品種,秉承"正餐快餐化,快餐正餐化"經營理念的小風唐的出品就顯得誘人不少。
  • 生鮮超市 零售業下一個風口?
    今非昔比,國內零售業正紛紛加注生鮮超市,十年前,這一業態曾令超市大咖家樂福鎩羽而歸。零售業長期低迷,又遇國內消費升級驅動,北京市場的京客隆、超市發、新發地都已押注生鮮。然而,這個被業界公認「最難做的品類」真的能成為零售業的下一個風口嗎?  零售業新寵  位於朝陽區石佛營路的京客隆社區超市在一個月前被改造成了「京捷生鮮」,這是京客隆最新嘗試的生鮮超市業態,聚焦在生鮮、廚房食品和用品。LOGO上也體現了這一點,在原來的京客隆LOGO上,京捷生鮮的LOGO多了一個廚師帽形狀的輪廓。
  • 上半年我國零售業發展呈現四個特點
    上半年我國零售業發展呈現四個特點來源:聯商網2017-07-03 14:54今年以來,我國經濟穩中向好,居民收入穩定增長,各地積極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動實體零售創新轉型的意見》,零售業發展呈現良好勢頭,銷售增速加快,經營效益提升,企業創新轉型持續深入。該負責人指出,2017年上半年我國零售業發展呈現四個特點:一是行業銷售增長提速。
  • 「超市+餐飲」來勢洶洶,跨業態的肉搏大戰已經開啟
    近年來,超市餐飲化概念大熱,尤其是經過一場疫情後,超市餐飲化更是進一步提速。在新的市場環境中,超市+餐飲出現了哪些新的玩法和趨勢?超市餐飲化的新機會點又在哪裡?2020年,有一組消息尤其值得餐飲人關注,它們無不在為「超市餐飲化」推波助瀾,做著背書與鼓呼。
  • 從零售業的宏觀層面來看,阿里入股聯華超市意味著什麼?
    「百聯集團」,2017年2月阿里與百聯集團進行了高規格的新零售戰略發布會,這次阿里入股百聯集團旗下上市公司聯華超市,是進一步推動新零售的落地實施,這對百聯集團旗下的另外幾個控股上市公司都是利好。歸納而言,資本市場看好新零售,很有想像空間。阿里入股聯華超市,從零售業的宏觀層面來看意義重大,其一是推動了國企混改,其二是加速商超三大業態擁抱新零售。
  • 「超市+餐飲」模式案例分析:FOOD&TIME伊勢丹
    自從永輝超市推出「超級物種」後,「超市+餐飲」的經營模式受到熱議。在經濟發展放緩、消費升級、實體與電商競爭加劇的背景下,超市應如何轉型,「超市+餐飲」是否會成為超市未來發展的一種模式?實際上,受人口減少和老齡少子化的影響,日本消費市場的規模不斷縮小,同時企業間、各業態間以及實體零售業與電商間等多方面的競爭加劇,很多零售企業也在不斷創新業態。
  • 客如雲四大升級,引領餐飲零售業新生態
    客如雲創始人兼CEO彭雷在提到了2018年客如雲將進行業態升級、國際化升級、大數據升級以及金融升級,並通過四大升級的實現,客如雲開放平臺將著力建設餐飲零售業在智能網際網路時代的生態圈。此外,奧馬電器&錢包金服董事長趙國棟、分眾傳媒CEO江南春、口碑網業務部總經理陳盛、信良記&新辣道創始人李劍、咖啡之翼CEO尹峰、蓋雅工場CEO章新波等餐飲零售業行業領袖在大會上分享了自己的觀點。
  • 新增7店 侯毅:盒馬鮮生10月迭代新模式 明年1月進軍「新餐飲」
    侯毅告訴《商業觀察家》,10月份盒馬鮮生將推出迭代升級的新模式。同時,盒馬鮮生已對餐飲做了大量的研究,明年1月份會開出「新餐飲」門店,提出「新餐飲」的概念,類似用物聯網、網際網路技術提升零售業效率的方式,用機械技術和科技設備來改變烹調方式和烹調時間,以及用網際網路方式來打破現有傳統餐飲業不合理的成本結構。
  • 日本零售業動態集錦 食品超市收益改善
    在關東地區,安裝燈泡需3150日圓起,更換門把需6000日元起,原則上任何訂單皆可受理。DCM看準「家中的一點小事都很困難」的高齡者需求。  Radishbo-ya也將於12月,在東京都的杉並、練馬、大田各區和神奈川縣東部等,開始推行移動店鋪。在裝設有冷藏設備的卡車中,裝有蔬菜和豆腐等日配品、調味料等約100項商品。每週於同一星期、時間,依固定路線行走。
  • 便民超市線上平臺 打造零售業新標杆
    (原標題:便民超市線上平臺 打造零售業新標杆) 超市作為人們的生活服務銷售中心
  • 訪港旅客暴跌99%,餐飲、零售業日子更難了……
    比如,香港餐飲行業或將繼續在「寒冬期」艱難求生。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坦言稱,這次社區暴發難以預測將持續多久,料餐飲等行業生意在這一、兩個星期會大受打擊,生意甚至可能會跌回3-4月的谷底。他表示,3至4月餐飲業就大受打擊生意跌了40-60%,即使外賣增加也不足以彌補損失。此次疫情來勢洶洶,可能會相繼有餐飲店解僱員工,選擇關店。
  • 西安零售業適時調整 永輝超市、沃爾瑪連鎖商超競爭激烈
    西安零售業市場近來勢頭很猛,隨著年底很多節日的烘託,趕至年前各大百貨、商超都動作不小。2013年第四季度永輝超市(需求面積:5000-10000平方米)兩家店面世西安,對永輝超市來說更是一個絕佳的時機,在各大節日之時,永輝超市的人滿為患給西安的零售業市場一個警覺。
  • 首創火鍋自選超市餐廳的季季紅 再次引領江西餐飲新風尚
    更令人驚嘆的是,其首創推出了火鍋自選超市餐廳的新模式,主打的消費體驗理念就是「少接觸,更安心」,一開業就火爆了南昌全城,探店打卡就餐的年輕消費者絡繹不絕。為什麼季季紅火鍋的新模式一出世就這麼受消費者歡迎呢?記者通過採訪季季紅火鍋創始人周弘女士,得到了答案。
  • 零售業自有品牌相繼崛起!將會成為超市的「決勝武器」?
    這些現象足以說明自有品牌不僅有一定的發展空間,發展前景也比較好。 如今沃爾瑪、螞蟻商聯、永輝超市等自有品牌在今年都取得了很好的銷售業績,可是想要謀求更大的發展,追求品牌差異化已經成為了不可迴避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