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鄰居等便利店加載餐飲業務 餐飲激發零售業巨變

2021-01-11 贏商網

  如今便利店加載餐飲業務,出售成品鮮食為其拓展業務提供了新嘗試。便利店由於受硬體設備的限制,並不具備出售現烹食品的資質。在這種模式中,便利店的便民性得以發揮,餐飲企業藉助便利店的渠道提高了銷量。應該說,早餐工程從2002年就開始探索一條市民和企業都受益的道路,在第11個年頭,早餐工程終於跳出了餐飲行業單打獨鬥的格局,與便利店擦出了火花。

  便利店:擺脫「小超市」稱號

  餐飲是便利店重要的增值業務,然而受政策限制,過去北京的便利店一直難以在鮮食類商品上大展身手。只有具有超國民待遇的外資便利店如7-11等取得了餐飲服務許可證。不過,以零售見長的便利店要做好餐飲的開發、製作與配送,並非易事。於是,與餐飲企業合作成為其最好的選擇。

  「一方面,市民對食品安全問題越來越重視;另一方面市民又會面臨著吃飯難的問題。便利店正好可以解決市民的擔憂和不便。餐飲種類的加載將讓便利店更加名符其實。」據聯華快客北京總經理耿永紅介紹,目前聯華快客正在對門店進行改造,增加即食類商品的比例。

  好鄰居(需求面積:40-100平方米)相關負責人也表示,術業有專攻,與餐飲企業合作是適應市場細分、降低運營成本的必要選擇。耿永紅認為,便利店餐飲業務的加載可以使便利店企業擺脫「小超市」的稱號,加速經營模式的轉變和便利店的轉型。「餐飲可以吸引更多的客流,從而帶動其他商品的銷售。」

  上海通略零售業顧問公司董事長沈建國也認為,內資便利店要趕超對手,店中鮮食和速食的比例一定要突破30%,這樣才能保證35%的毛利底線。否則將永遠停留在模仿外資便利店的怪圈中。

  餐企:借早餐工程轉型

  早餐市場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連鎖餐飲企業投身其中。在業界看來,連鎖餐飲企業的規模優勢成為破解早餐盈利困局的有效利器,也推動京城早餐市場升級。對於餐飲企業來說,通過早餐工程與便利店企業進行合作,不僅提高了產品的銷量,也進一步擴大了企業的知名度。

  眉州東坡執行總經理郭曉東曾表示,雖然早餐的利潤僅為正餐的1/2甚至1/3,但經營早餐幫助企業擴大了知名度,也讓更多消費者接觸到了公司的食品。其早餐就餐人數在2009年為21萬人次,2011年達到141萬人次。

  好鄰居便利店相關負責人也透露,目前餐飲企業也希望通過提供鮮食產品進行轉型。早餐工程的意義對於餐飲企業來說,不僅是固定早餐門店的建設,更在於推動了其中央廚房的建設。某知名餐飲企業的負責人透露,建設主食加工配送中心以及中央廚房成為餐飲企業的新趨勢。「這也是為了適應市場變化。」

相關焦點

  • 好鄰居CEO陶冶:面對新形勢,便利店需要重構
    好鄰居CEO陶冶:面對新形勢,便利店需要重構來源:聯商網2019-12-24 11:10聯商前言:即將過去的2019為我們描摹了一幅波瀾壯闊的商業盛景:外資品牌黯然退場,新銳品牌盛裝出行、民族文化自信高漲
  • 便利店紛紛跨界玩起餐飲 對餐飲企業是福還是禍?
    近幾年由於零售業萎靡不振,便利店也開始想辦法開源節流,增加自己的競爭力。而其中,便利店跨界餐飲已經成為業內常態。2014年華潤V+超市開「白領飯堂」的新鮮玩法,使「超市餐飲化「形成一股熱潮。隨著經營便當、甜點、休閒咖啡、營養早餐的便利店遍地開花,受電商影響小、門店面積不大、發展方式多樣靈活的便利店相比較大型的超市,跨界餐飲就顯得更加「便利」。
  • 好鄰居CEO陶冶:「便利店的春天真的到來了」
    >1對話嘉賓Dialogue guests零售資深專家、啟領商學院創辦人萬明治 北京好鄰居總經理零售業適合長期資本,追求快進快出會有一定挑戰。 萬明治:陶總剛才舉的例子很有趣,零售業是一個滾雪球的業態,特別是便利店和超市。
  • 大消費投資賽道排行榜:餐飲連鎖、家具家居、便利店位居前三
    其中,餐飲連鎖、家居家具、便利店為大消費投資領域中最熱的三條賽道。餐飲連鎖:重新定義生活方式網紅餐飲價值誘人曾經在市場業態劃分中被明確區隔開來的餐飲業和零售業,隨著新零售概念的普及,在市場中表現出來的融合趨勢愈發明顯。
  • 便利蜂突圍 好鄰居放開加盟,北京便利店格局要變
    與好鄰居一樣,北京也是便利蜂的大本營,不過,北京的便利店飽和度一直落後於上海、廣州、深圳,2018年多個便利店品牌更是在北京宣布停業,此番好鄰居的蓄勢待發和便利蜂的突圍,是否將引發北京便利店格局的新變化?好鄰居急了?
  • 便利店還是生鮮超市? 好鄰居「綠標」店轉型
    大幅引入生鮮的好鄰居綠標店,與以往傳統便利店形象有較大不同,更像是一個微縮版的生活超市。除了引入未加工的蔬菜、水果等生鮮食材以外,為了塑造本地化的特色,好鄰居車西店在加工類的鮮食商品上也下了一番功夫。北京商報記者看到,與傳統日式便利店標配的關東煮、炸品、飯糰等食物不同,好鄰居門店裡主打的是肉夾饃、餃子、餡餅等中國口味的食品,主食廚房銷售的韭菜雞蛋餡餅、油酥燒餅等食品有專門員工現場製售。不過上述負責人也直言,好鄰居車西店的定位還是生鮮型的便利店,「本質上還是一家便利店,並不想定義成生鮮超市」。
  • 好鄰居副總經理王奇:便利店競爭逐步轉向細分市場
    據王奇透露,今年好鄰居已經將社區小店型打通,明年將會加快開店速度。在他看來,便利店競爭已經逐步轉向社區這類細分市場,在便利店服務趨於同質化的情形下,更加精細的管理運營將成為有力的競爭優勢。據王奇介紹,2019年對於好鄰居社區門店的打造內容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現制的加工品,由便利店的速食延展為熱食和加工品,主要核心是讓社區居民能體驗到餐飲式的服務。
  • 圍繞吃、日銷從3千到過萬,好鄰居便利店做對了什麼
    聯商專欄:便利店正確的定位是走向成功的關鍵,簡單來說,就是「賣什麼?」「賣給誰?」「怎麼賣?」。 今天我們就帶著這些課題,走進北京好鄰居點石公園店,傾聽好鄰居副總經理朱東生先生講解這家店鋪如何從最初判斷日銷不會超過3000,到現在突破日銷上萬的故事。
  • 北京政策鬆綁 能賣簡餐的便利店會越來越多
    對於隨買隨走面積不大的便利店來說,要達到餐飲行業的要求並不容易,因此大多數便利店都按照零售業的標準,拿到了食品流通許可證卻沒有餐飲服務許可證。現在,這個審批雷區有了明顯的寬鬆跡象。據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北京市食藥監局在兩證合一實施一年後,根據實際實施中的問題進行了新的修改,將便利店搭載的餐飲項目單獨考量,設置了專門的適合簡餐審批的政策方便便利店經營餐飲。
  • 全時北京部分門店將被好鄰居接管,後者為北京本土便利店品牌
    來源:金融界網站5月20日,據界面新聞獨家報導,本打算5月20日結束運營的全時便利北京門店又有了轉機,接盤者好鄰居便利浮出水面。該消息源透露,好鄰居已經接手了全時,目前與全時是合作關係。天眼查數據顯示,北京全時聯盟便利店有限公司成立於2016年11月,註冊資本約2.28億人民幣,法定代表人為李亞茹,公司經營範圍包括銷售食品、保健食品,道路貨物運輸,零售菸草,餐飲管理等。天眼查股東信息顯示,該公司的最大股東為北京復華卓越商業管理有限公司(由復華控股有限公司持股70%),持股比例87.74%。
  • 客如雲四大升級,引領餐飲零售業新生態
    客如雲創始人兼CEO彭雷在提到了2018年客如雲將進行業態升級、國際化升級、大數據升級以及金融升級,並通過四大升級的實現,客如雲開放平臺將著力建設餐飲零售業在智能網際網路時代的生態圈。此外,奧馬電器&錢包金服董事長趙國棟、分眾傳媒CEO江南春、口碑網業務部總經理陳盛、信良記&新辣道創始人李劍、咖啡之翼CEO尹峰、蓋雅工場CEO章新波等餐飲零售業行業領袖在大會上分享了自己的觀點。
  • 8400萬美元「賣身」之後,好鄰居便利店下一步該怎麼走?-虎嗅網
    10月29日,好鄰居便利店副總經理畢震對《靈獸》表示。8400萬美元——好鄰居便利店的東家再一次易手。上一次還要回溯到5年前的2012年,原控股方中金投將好鄰居72%股份作價1億元出售給摩根史坦利。這個在零售業根本沒聽說過的傢伙,前不久剛剛宣布與易果生鮮達成戰略合作。業界最熟悉的可能就是要持股15%的易果,阿里系下的生鮮電商品牌,前不久剛宣布完成由阿里投資的3億美元D輪融資,旗下擁有中國最具市場規模的冷鏈物流平臺安鮮達。
  • 料理品零售業風起:「超市+餐飲」有了新模式?
    除了超市發,沃爾瑪也與西貝、小南國、雲海餚等近30家餐飲企業合作,在門店推出各地餐飲知名品牌的招牌即食菜。在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教授陳立平看來,這次疫情如果說促進了零售業的業態創新,主要是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到家服務,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就是超市+餐飲的新模式的嘗試與推廣,「從需求端來講市場巨大,這是一個大趨勢。」他說。
  • 北京擴張緩慢的全家便利店 啟動餐飲本地化戰略
    加碼餐飲 門店數量上暫居「下風」的全家便利店正試圖通過推出更多特色鮮食商品吸引顧客。北京商報記者獲悉,全家繼去年推出小龍蝦盒飯在全國廣受好評後,今年將擴大小龍蝦系列新商品。對比來看,最早進入北京市場的日資便利店品牌7-11目前在北京已經有280多家門店,今年底將突破300家門店。而與全家前後腳進入北京市場的另外一家日本便利店品牌羅森在北京的門店數量則在去年11月就已經突破100家。北京本土品牌好鄰居和便利蜂的門店數量也都已經在300家以上。
  • 好鄰居創始人陶冶:711之路不可複製,中國不會出現一統天下的便利店
    大會通過深刻的討論與交流,幫助傳統零售企業更好的把握新零售方向,用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技術驅動業務,讓傳統零售企業擁抱美好的未來。同時,論壇也將從金融資本角度捕捉零售業轉型升級中的機遇,由對零售業有深入研究的投資大咖帶領觀眾深扒新零售的機遇與陷阱。好鄰居創始人陶冶在主題演講中表示,便利店節點網絡用戶價值重估:周邊網絡顧客的用戶數再乘總的網絡,這就是顧客的價值。
  • 好鄰居力推加盟謀擴張 本土便利店競爭升級
    一向低調的北京本土便利店好鄰居開始高調加碼加盟擴張。9月25日,好鄰居首次舉辦大規模加盟大會,並宣布三類加盟模式,最低的門檻僅需單次進貨滿千元,不難看出好鄰居此次加碼擴張布局的野心。有分析認為,在消費升級背景下,伴隨新零售普及,新一輪零售大戰硝煙四起,連鎖便利店已進入群雄逐鹿局面,企業也需要儘快搶灘圈地,確立市場地位。首度喊話擴加盟這是好鄰居便利店首次舉辦加盟大會。從梯隊加盟方式和規則來看,最低的合作加盟模式僅需每次進貨金額超過千元。加盟擴張門店規模之勢明顯。
  • 便利店第二季:零售業細分市場的隱性爭鬥
    相比便利店的對抗程度,發生在大賣場間的劍拔弩張,更像是情人間的打情罵俏。  2008年末記者遍訪國內一線便利店品牌,在這個偏居零售業一隅的細分市場,切入那一場場來自後臺管理、物流配送、擴張方式上的隱性爭鬥。   不久的將來,當你身邊突然雨後春筍般冒出諸多便利店品牌,你千萬不要覺得突兀。
  • 便利店們,重新想想賣菜這件事吧!
    早在2018年,好鄰居便利店就開始進行了生鮮加強店型的改造,在原來紅標店的基礎上,推出賣生鮮的綠標店。沒想到,在今天有了意外的收穫。疫情襲來,零售業很多線下門店要麼大批關店、要麼開業後門可羅雀。城市便利店的主戰場之一是寫字樓和商圈地區,這些區域的門店日商下滑嚴重。好鄰居的很多紅標店也遇到了同樣的困難。
  • 澳門啟動「特色店計劃」 扶助特色餐飲及零售業發展
    2020.07.03 12:06【澳門啟動「特色店計劃」 扶助特色餐飲及零售業發展】記者3日從澳門經濟局獲悉,「澳門特色店計劃」當天正式啟動。首批獲認可的41間特色店,包括餐飲企業24間及零售企業17間。
  • 澳門經濟局:「五一」假期對澳門餐飲零售業推動明顯
    澳門特區政府經濟局21日表示,2019年「五一」假期對澳門餐飲零售業有積極推動作用,澳門的客流量和營業額相對平時均有所增長。經濟局於5月6日至8日在澳門各商業區開展商戶景氣情況問卷調查。結果顯示,今年內地「五一」假期對澳門餐飲零售業總體上有刺激作用,客流及營業額相對平時均有所增加;調查還發現大部分區域在此期間的店鋪客流量與營業額呈正比關係。客流方面,45%的受訪商戶表示「五一」期間的客流相對平時有所增加,平均增幅為31%。增幅較大區份包括氹仔官也街、大三巴、議事亭前地、路氹度假購物中心等地。整體來說,所有受訪商戶的客流平均增幅達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