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鄰居CEO陶冶:「便利店的春天真的到來了」

2020-12-25 柏文喜Kevin

1對話嘉賓Dialogue guests

零售資深專家、啟領商學院創辦人萬明治

北京好鄰居總經理、零售智多星陶冶

回看精彩直播,請訂閱看點直播之《啟領零售江湖》以下是直播內容精選文字版!

萬明治:便利店的春天到了嗎?前段時間商務部發文要求大力發展便利店,各方都把便利店當成與國計民生掛鈎的政策性利好,事實上,有很多投資人對便利店進行充分調研,通過各種渠道諮詢了解。

那麼便利店的春天真的到了嗎?如果是,便利店真的是一蹴而就的零售業態嗎?

陶 冶:這個話題相對有點敏感。第一 我在2014、2015年就呼籲社會應該大力關注便利店這個業態和店型,它能解決很多問題;第二在2015年我寫過一篇文章《重估便利店的價值》,當時我觀察到一個很重要的現象,北京便利店的銷售客流有明顯上升。2015年我們同店的業績增長了20%,而且房租不漲反跌。從2016年開始便利店受到了很多人的關注。

萬明治:很巧,2016年恰好那時候中百與羅森籤約,我們拿下了羅森在湖北地區的經營權。

陶 冶:後來市場就亂了,但我毫不懷疑地告訴大家,便利店的春天來了。

第一,今年的日子特別難過,如果你還在模仿7-11、全家和羅森,那你可能進入一個困難期。

第二、如果你還像當年一樣賣煙、賣酒、賣方便麵,那你的冬天到了。

萬明治:所以你的意思是高不成低不就?

陶 冶:我為什麼說便利店的春天到了,因為我們看到了購物便利化的趨勢,我們不再花更多的時間在購買上,尤其是日常三餐。

為什麼說賣煙賣酒會有問題?其核心問題就是我們能給顧客提供什麼樣的便利?

另外兩個現象,第一Aldi在歐洲早期是被歸納到便利店範疇,它的特點就是購物到達的距離短時間短,並不是產品好到不行,而是它離顧客更近,產品更好,這兩重因素讓他活下來。

第二像家樂福express、Tesco express,他們是不是便利店呢?他們跟我們今天看到的全家、7-11不一樣,這就是兩個重點。店型不一樣,產品組合不一樣, 這是目前我們便利店人應該思考的問題。

另外,今天的便利化趨勢,連生鮮都開始便利化,那就意味著顧客的便利化趨勢,也已經來了。

萬明治:陶總表示便利店的春天百分百已經到來,簡單copy7-11、羅森、全家不一定成功,需要用心觀察顧客的需求,用心做產品和服務,才能做好便利店,這個觀點我完全同意。

三大日系便利店,我聽說只有全家盈利,並且是波動性盈利。那麼要做一個日系超市,是不是不太好做?還有做得早且已經形成千家規模的便利店是賺錢的,但資本收購的便利店,現代型便利店,什麼時候能夠盈利?

我們現在入手便利店遲了嗎? 大家都能去玩便利店,還是說只是巨頭的遊戲?

陶 冶:今天在一二線城市,早期創業者的布局都已完成,只有個別城市還有一點空白。一線城市的便利店生存狀態最差,一是成本高,二是競爭激烈。一線城市的便利店在產品能力未形成時是困難的。而二線城市,早期入局會取得很好的規模優勢和品牌優勢,利用這個優勢建立自己的供應鏈能力。而三線的便利店也開始冒頭,甚至比想像的還要密。

萬明治:你覺得便利店在三四線城市,有機會嗎?

陶 冶:答案是肯定的。便利店是在工業化結束後才高速發展的,工業化結束才會出現富裕且有生活追求的一代,無論是一二線還是三四線,年輕人的生活方式趨同,會把更多的時間花在美好的事物上。

萬明治:三四線城市年輕人趨向現代化,就像30年前的日本和臺灣,大賣場、普通超市轉到便利店,現在轉為全連福利社,四五百平能提供更多的SKU,更貼近家庭的商品。零售業也是一個輪迴。

7-11為什麼不開24小時便利店了呢?是已經撐不起成本開銷了嗎?像唐吉柯德或者地區性的社區生鮮超市又開始活躍了。

陶 冶:做零售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零售絕對不是一個僵化的商業模式,而是一個變化的進化的生態體系,是跟著顧客走的。我更喜歡從社會學變遷的結構變化來考慮。

Aldi如今增加了生鮮類和NB類,這就是顧客需求的驅動性。

萬明治:零售業真的是一個需要耐心的行業,是」慢工出細活「,如果投資人把便利店當成2-5年就出效果的項目, 那最好不要投。

陶 冶:零售是在投資領域線性模型裡的T型模型,是一個極長的滾雪球賽道,零售不僅是純粹的線性模型,還會在某幾個量變到質變的拐點上有盈利模式的根本變化。當你在一個城市的滲透率達到20%-30%時,用戶的變現有新的模型。 零售業適合長期資本,追求快進快出會有一定挑戰。

萬明治:陶總剛才舉的例子很有趣,零售業是一個滾雪球的業態,特別是便利店和超市。那麼便利店成敗的關鍵,除了研究消費者需求, 做好產品和服務,除此之外還有嗎?

我個人覺得便利店真正的成功是在後臺,而非前臺,很多零售人去日本學習只看到前臺,這樣能做好便利店嗎?

陶 冶:這肯定不行,每個文化體對便利的理解是不同的,便利店到底做什麼呢?我年初做了一個演講《吃的都市樂章》,幫年輕人解決吃的問題,讓他們生活更輕鬆。

吃是我們便利店的一個核心,怎樣圍繞吃來解決吃的問題,是便利店的核心。另外吃什麼是便利店要琢磨的。

比如早期日本的飯糰是媽媽現蒸現包,你帶走吃的,但7-11把它拆解了,什麼在工廠做?什麼在門店做?什麼樣的運營方式?什麼樣的冷鏈方式?再運輸幾百公裡到某個門店,顧客吃到嘴裡的時候依然充滿了感動,這才叫解決吃的問題,把食品問題工業化解構。

我們好像在管理一個虛擬工廠,確保工廠出來的產品到顧客手裡嘴裡的時候是最好的狀態,這是我們這一代便利店人應該去研究的工作,我們今天就得向食品科學學習,向食品機械學習,向餐飲行業學習。

萬明治:各個文化體對便利店的理解是不同的,真正做好吃才是便利店的精髓。我有一個想法,便利店會幹掉路邊餐飲店,幹掉輕餐飲,甚至還會搶奪部分餐飲企業的外賣,是嗎?

陶 冶:我認為外賣市場是在幫助餐飲企業,外賣這種形式,某種程度上挽救了部分餐飲企業,它以外賣的方式觸達顧客。

萬明治:很多餐飲企業堂食和外賣比例是1:3,甚至只做外賣。

陶 冶:很多人對便利店的熱食和鮮食有誤解,覺得這是高毛利產品,但算上設備投資、員工、廢材等,其實毛利是不高的。終極來看所有的零售店都是折扣店,而便利店就算做鮮食和加工食品折扣店 ,完成輕餐飲的折扣。

萬明治:剛才有網友提到,奶茶店往便利店模式發展,陶總覺得會成功嗎?

陶 冶:有可能,任何企業都在互相學習,能否最終成功,主要看團隊。

萬明治:奶茶店在中國還有巨大空間,這是一個巨大的體量, 且毛利遠遠高於便利店。如果奶茶往便利店模式發展,不僅會增加管理難度,而且連管理邏輯都變了。目前來看奶茶店最容易成功的就是奶茶+歐包,這兩者的毛利都很高。

陶 冶:回到最開始Aldi的極簡管理,7-11的門店管理也極其簡單。7-11完成了服務業零售業的工業化,Aldi是工業化的前移。想要做千店萬店規模的企業,簡化的基因一定要有。便利店和折扣店都是複製產業,簡化是重要過程。

萬明治:便利蜂是便利店的異類,就像超市的盒馬,這個您怎麼看?

陶 冶:便利蜂嘗試了很多傳統零售人不敢去嘗試的事情,事實證明一些方式可以走通。比如依賴系統去解構門店管理,讓門店管理做得更精細。便利蜂系統對人的高度解構,把工序管理得很細,這是給我最大的啟示和學習方向。

萬明治:一家科技型企業對便利店的革命性解構,值得我們零售人去學習和借鑑。那對便利蜂還有一些存疑的地方呢?

陶 冶:雖然說便利店的春天來了,但很多企業還在嚴冬,企業需要重構,包括收入重構和成本重構。便利蜂在成本重構上做了努力,在未來的發展中會有更好的成績。收入重構需要更針對客群,建立在對顧客的長期觀察之上。便利蜂用兩年多時間,在北京開400多個門店,單憑這複製速度在中國已經是NO.1,這是它解構成功再複製的優勢。

萬明治:便利蜂做到了整個體系的標準化和門店的標準化。整體來說更傾向於節流與提效。

咱們第二個話題「便利店的春天到了嗎?」就簡單聊到這裡。

相關焦點

  • 好鄰居CEO陶冶:面對新形勢,便利店需要重構
    好鄰居CEO陶冶:面對新形勢,便利店需要重構來源:聯商網2019-12-24 11:10聯商前言:即將過去的2019為我們描摹了一幅波瀾壯闊的商業盛景:外資品牌黯然退場,新銳品牌盛裝出行、民族文化自信高漲
  • 好鄰居力推加盟謀擴張 本土便利店競爭升級
    一向低調的北京本土便利店好鄰居開始高調加碼加盟擴張。9月25日,好鄰居首次舉辦大規模加盟大會,並宣布三類加盟模式,最低的門檻僅需單次進貨滿千元,不難看出好鄰居此次加碼擴張布局的野心。有分析認為,在消費升級背景下,伴隨新零售普及,新一輪零售大戰硝煙四起,連鎖便利店已進入群雄逐鹿局面,企業也需要儘快搶灘圈地,確立市場地位。首度喊話擴加盟這是好鄰居便利店首次舉辦加盟大會。從梯隊加盟方式和規則來看,最低的合作加盟模式僅需每次進貨金額超過千元。加盟擴張門店規模之勢明顯。
  • 好鄰居創始人陶冶:711之路不可複製,中國不會出現一統天下的便利店
    好鄰居創始人陶冶在主題演講中表示,便利店節點網絡用戶價值重估:周邊網絡顧客的用戶數再乘總的網絡,這就是顧客的價值。我們的顧客頻度確實很高,顧客之間的物理連接性成本太低。我們跟顧客互動過程中,信息化的流動本來就很多了。以前貼一個海報就會發現,海報廣告的效果也比放在大的公交站牌上效果好很多。
  • 全時北京部分門店將被好鄰居接管,後者為北京本土便利店品牌
    來源:金融界網站5月20日,據界面新聞獨家報導,本打算5月20日結束運營的全時便利北京門店又有了轉機,接盤者好鄰居便利浮出水面。該消息源透露,好鄰居已經接手了全時,目前與全時是合作關係。天眼查數據顯示,2019年7月及11月,北京全時聯盟便利店有限公司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原因為:通過登記的住所或者經營場所無法聯繫。此外,天眼查風險數據顯示,2019年,該公司共兩次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即「老賴」,李亞茹還有多條限制消費令。
  • 便利店有沒有春天?
    靈獸按畢竟,地攤都迎來了一個新的春天了,是不是?連疫情期間一直瘋狂高增長的超市業態都在面臨業績下滑的境遇,便利店反而逆市上揚,這多少有點出人意料——便利店又迎來了春天?畢竟,地攤都迎來了一個新的春天了,是不是?現實可能並不那麼美好。
  • 好鄰居低價放開加盟,至明年底將加速開店200家
    新京報記者 張曉榮 攝新京報訊(記者 張曉榮)北京本土便利店品牌好鄰居進入快速擴張階段。9月25日,北京本土便利店品牌好鄰居舉辦首次加盟大會,這也是其20年來首次大規模推廣加盟,好鄰居總經理陶冶對新京報記者透露,目前門店的加盟比例約30%,今後加盟將成為好鄰居拓展的主要手段,比例將逐步提升至80%。
  • 便利店還是生鮮超市? 好鄰居「綠標」店轉型
    北京商報記者近期走訪發現,好鄰居車西店等不少「綠標」門店明顯擴大了生鮮經營面積,並增添了餃子、餡餅等更多貼近本地化的鮮食商品。伴隨便利店業態從商務區戰場不斷向社區場景滲透,生鮮品類也成為企業吸引流量、謀求差異化的突破口。不過面對高損耗等諸多經營難點,便利店在生鮮領域要摸索出成熟的模式仍有較長的路要走。
  • 8400萬美元「賣身」之後,好鄰居便利店下一步該怎麼走?-虎嗅網
    10月29日,好鄰居便利店副總經理畢震對《靈獸》表示。8400萬美元——好鄰居便利店的東家再一次易手。上一次還要回溯到5年前的2012年,原控股方中金投將好鄰居72%股份作價1億元出售給摩根史坦利。據悉,北京的便利店企業基本都是虧損狀態,被捧得最高的7-11,去年的盈利也不過區區幾百萬元。這樣的狀況,也難怪好鄰居總經理陶冶曾在一次行業會議上稱:便利店的問題在於銷售不夠,而不是成本太高。行業目前還在集體培養階段。
  • 便利店們,重新想想賣菜這件事吧!
    出品|虎嗅大商業組作者|房煜 虎嗅主筆題圖|受訪者提供自2月7號回到北京的家中後,北京好鄰居便利店總經理陶冶和很多人一樣,開始響應號召宅在家裡,實在找不到好吃的,就開始偶爾進進廚房,兩周下來,廚藝開始有所恢復。
  • 便利蜂突圍 好鄰居放開加盟,北京便利店格局要變
    與好鄰居一樣,北京也是便利蜂的大本營,不過,北京的便利店飽和度一直落後於上海、廣州、深圳,2018年多個便利店品牌更是在北京宣布停業,此番好鄰居的蓄勢待發和便利蜂的突圍,是否將引發北京便利店格局的新變化?好鄰居急了?
  • 好鄰居副總經理王奇:便利店競爭逐步轉向細分市場
    據王奇透露,今年好鄰居已經將社區小店型打通,明年將會加快開店速度。在他看來,便利店競爭已經逐步轉向社區這類細分市場,在便利店服務趨於同質化的情形下,更加精細的管理運營將成為有力的競爭優勢。據王奇介紹,2019年對於好鄰居社區門店的打造內容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現制的加工品,由便利店的速食延展為熱食和加工品,主要核心是讓社區居民能體驗到餐飲式的服務。
  • 記者暗訪:好鄰居便利店便當過期三天仍出售
    好鄰居便利店(蘇州街工商店)。隔夜的關東煮被從鍋裡撈出,等待次日售賣。隔夜的魔芋絲、魚丸等顏色較深,被員工放在新的食材上售賣。  3月15日前夕,京華時報記者以應聘小時工為由,進入好鄰居便利店(蘇州街工商店)暗訪。該店位於蘇州街49號一樓北側111號,雖然店鋪面積較小,但客流量較大。記者暗訪期間發現,該店存在便當過期3天仍出售、頭天關東煮次日繼續賣、豆漿摻水、料理食材未按要求清洗等情況。該店員工坦言,「賣什麼自己就不吃什麼,只要不被發現就行。」
  • 好鄰居等便利店加載餐飲業務 餐飲激發零售業巨變
    如今便利店加載餐飲業務,出售成品鮮食為其拓展業務提供了新嘗試。便利店由於受硬體設備的限制,並不具備出售現烹食品的資質。在這種模式中,便利店的便民性得以發揮,餐飲企業藉助便利店的渠道提高了銷量。應該說,早餐工程從2002年就開始探索一條市民和企業都受益的道路,在第11個年頭,早餐工程終於跳出了餐飲行業單打獨鬥的格局,與便利店擦出了火花。
  • 「武裝到牙齒」的便利店,打得過沙縣小吃嗎?
    如果你真的了解便利店這個行業,或許答案真的應該是最後一個,這不是開玩笑。現在大多數的便利店都把這些看似瑣碎的吃的學問,當作了幾何代數一樣在研究。可能你會問,便利店所謂的「鮮食」,不就是賣飯糰三明治嗎?答案或許也讓你暈眩。請往下看。
  • 圍繞吃、日銷從3千到過萬,好鄰居便利店做對了什麼
    聯商專欄:便利店正確的定位是走向成功的關鍵,簡單來說,就是「賣什麼?」「賣給誰?」「怎麼賣?」。 今天我們就帶著這些課題,走進北京好鄰居點石公園店,傾聽好鄰居副總經理朱東生先生講解這家店鋪如何從最初判斷日銷不會超過3000,到現在突破日銷上萬的故事。
  • 阿里、京東、蘇寧打造的線下便利店能幹掉7-11們嗎?
    三、好鄰居:可複製方案的模板 從當下國內便利店格局看,除了石油系,成熟便利店品牌都是區域發展,經過幾年的積累打磨,才在本地形成網點規模和完備供應鏈。所以電商收購便利店品牌再改造,是最快的擴張方法 1997年好鄰居進入內地,目前門店總數300家左右,且主要分布於北京市場。
  • 便利店生意經不好念,看網際網路巨頭這波怎麼操作
    「對於便利店來說,這是一個好消息」,好鄰居便利店的總經理陶冶明顯地感覺到,屬於便利店的春天來了。2017年10月24日,好鄰居便利店獲得了由鮮生活、安鮮達(易果集團旗下)與綠城服務共同成立的合資公司China CVS投資的8400萬人民幣,在北京地區擁有超過300家門店的好鄰居,一時之間成為便利店明星,也讓陶冶這位零售老兵第一次體驗到了站在風口的感覺。
  • 全家便利店進京 三大日系便利店巨頭齊聚北京
    三大日系便利店巨頭終於將齊聚京城。  2013年,羅森進入北京市場。   日前,記者從知情人士處得到消息,全家便利店已經進京,如果屬實,三大便利店巨頭——7-11、羅森、全家則將在新的戰場廝殺。但問題是,北京的便利店市場能給他們多大的機會?
  • 鮮生活助力好鄰居商品升級,再創鮮食銷量翻倍好成績
    好鄰居便利店作為北京市的代表老牌便利店之一,致力於為市民們提供極具「京味兒」的服務與商品。北京地理位置位於華北,麵食則當仁不讓是北方的靈魂主食。因此,在今夏推出炸醬麵後創造出售罄的銷量成績後。秋冬之際,好鄰居推出了排骨麵、牛肉麵與酸辣粉,並達成了銷量上的新進步。
  • 鮮生活總裁朱宏濤出席2019中國便利店大會 詳解內資便利店發展之路
    當前的便利店行業,面對國內消費市場的迅捷變化,外賣、商超等多平臺競爭對手,便利店是否做鮮食有著多樣的因素抉擇,也有著嚴格的標準;此外,對商品品類規劃、自有產品、線上增量、多店型的探索等都構成了便利店的核心競爭力之一。但不容忽視的是,便利店行業人才、管理上也存在著難題,如何借鑑外資優秀便利店,以及通過科技、完善的系統經營進行升級改造成為制勝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