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臘月二十三,是小年,傳說中是灶王爺回天上工作匯報的日子,在我的家鄉,每家每戶都會做祭灶餅,配著芝麻糖供奉灶王爺,希望他上天言好事,明年能夠風調雨順,五穀豐登。這並不是迷信,僅僅是一輩一輩傳下的習俗,一種對未來越過越好的祈盼。
小時候,媽媽年年臘月二十三做祭灶餅,我也年年臘月二十三吃熱乎乎的祭灶餅,再後來離開家上大學了,工作了,結婚了,再也不能在臘月二十三這天吃到媽媽做的祭灶餅。
今年,憑著記憶,我也來做一份祭灶餅,不為灶王爺,只為懷念過去的時光,吃一口熟悉的味道,感受記憶裡的臘月二十三——小年。
我做了兩種,一種是甜的,餡料是用花生,黑芝麻,紅糖,白糖混合做的;一種是鹹的,沒餡兒,僅僅用了油、鹽、蔥花碎。
不管做甜餅還是鹹餅,首先是要發麵,發麵的過程我之前有寫過的發到麵團輕輕按下能彈起來,扒開麵團呈蜂窩狀。
在發麵的過程中,我們製作甜甜的餡料。把花生、黑芝麻炒熟,花生搓掉皮,放在袋子裡,用擀麵杖擀碎,花生碎一點,能跟糖攪拌均勻,吃起來味道更好。花生擀碎後,把黑芝麻、花生碎、紅糖、白糖倒在一起,攪拌均勻。
餡裡再加一點麵粉,攪拌均勻。加麵粉可以防止餡裡的糖融化後往外流。
面發好後,把麵團放在案板上揉搓排氣,大約五六分鐘的樣子。然後把麵團搓成長長的圓柱形,切成均勻的劑子。
接下來,把劑子擀成圓圓的面片,
用勺子把甜餡兒放在面片上,包成包子狀,包子口捏緊,防止漏糖。
把包子反轉,壓扁,輕輕的壓,壓成圓餅狀。
把餡料包完後,圓圓的餅胚整齊地放在一旁,二次餳發。
趁著甜餅餳發的時候,我們來做鹹的祭灶餅。鹹的祭灶餅很簡單,在圓圓的面片上倒上油,撒點鹽和蔥花碎,
把餅從下往上捲起來,稍微拉伸一下,再從左往右捲起來,尾端壓在面卷底下,面卷壓平,用擀麵杖擀開,放在案板上二次餳發。
大約二十分鐘後,餅胚都餳發完成了。這時候,平底鍋放油,把餅胚放進去。小火慢慢烙,烙至兩面金黃。
祭灶餅就完成了,吃起來軟軟的,甜絲絲的,好多年沒有吃過這樣的味道了。
【小貼士】:在烙餅的過程中,一定要用小火,小火可以將餅內外都烙熟,如果用大火,很容易造成外麵糊了裡面面還沒熟的狀況。
今天,2019年臘月二十三,小年,來做一盤記憶中的祭灶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