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二十三,小年,做一盤祭灶餅,不為祭灶,只為懷念

2020-12-20 琢磨一餐飯

今天,是臘月二十三,是小年,傳說中是灶王爺回天上工作匯報的日子,在我的家鄉,每家每戶都會做祭灶餅,配著芝麻糖供奉灶王爺,希望他上天言好事,明年能夠風調雨順,五穀豐登。這並不是迷信,僅僅是一輩一輩傳下的習俗,一種對未來越過越好的祈盼。

小時候,媽媽年年臘月二十三做祭灶餅,我也年年臘月二十三吃熱乎乎的祭灶餅,再後來離開家上大學了,工作了,結婚了,再也不能在臘月二十三這天吃到媽媽做的祭灶餅。

今年,憑著記憶,我也來做一份祭灶餅,不為灶王爺,只為懷念過去的時光,吃一口熟悉的味道,感受記憶裡的臘月二十三——小年。

我做了兩種,一種是甜的,餡料是用花生,黑芝麻,紅糖,白糖混合做的;一種是鹹的,沒餡兒,僅僅用了油、鹽、蔥花碎。

黑芝麻、花生碎、紅糖、白糖

不管做甜餅還是鹹餅,首先是要發麵,發麵的過程我之前有寫過的發到麵團輕輕按下能彈起來,扒開麵團呈蜂窩狀。

在發麵的過程中,我們製作甜甜的餡料。把花生、黑芝麻炒熟,花生搓掉皮,放在袋子裡,用擀麵杖擀碎,花生碎一點,能跟糖攪拌均勻,吃起來味道更好。花生擀碎後,把黑芝麻、花生碎、紅糖、白糖倒在一起,攪拌均勻。

餡裡再加一點麵粉,攪拌均勻。加麵粉可以防止餡裡的糖融化後往外流。

面發好後,把麵團放在案板上揉搓排氣,大約五六分鐘的樣子。然後把麵團搓成長長的圓柱形,切成均勻的劑子。

接下來,把劑子擀成圓圓的面片,

用勺子把甜餡兒放在面片上,包成包子狀,包子口捏緊,防止漏糖。

把包子反轉,壓扁,輕輕的壓,壓成圓餅狀。

把餡料包完後,圓圓的餅胚整齊地放在一旁,二次餳發。

趁著甜餅餳發的時候,我們來做鹹的祭灶餅。鹹的祭灶餅很簡單,在圓圓的面片上倒上油,撒點鹽和蔥花碎,

把餅從下往上捲起來,稍微拉伸一下,再從左往右捲起來,尾端壓在面卷底下,面卷壓平,用擀麵杖擀開,放在案板上二次餳發。

大約二十分鐘後,餅胚都餳發完成了。這時候,平底鍋放油,把餅胚放進去。小火慢慢烙,烙至兩面金黃。

祭灶餅就完成了,吃起來軟軟的,甜絲絲的,好多年沒有吃過這樣的味道了。

小貼士】:在烙餅的過程中,一定要用小火,小火可以將餅內外都烙熟,如果用大火,很容易造成外麵糊了裡面面還沒熟的狀況。

今天,2019年臘月二十三,小年,來做一盤記憶中的祭灶餅吧。

相關焦點

  • 臘月二十三小年祭灶,到底為什麼要祭灶?
    小年並非專指一個節日,由於各地風俗,被稱為小年的節日也不盡相同。小年期間主要的民俗活動有貼春聯,掃塵,祭灶等。小年在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北方地區是臘月二十三,南方地區是臘月二十四,江浙滬地區把「臘月廿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稱為小年,南京地區稱正月十五的元宵節為小年,雲南部分地區是正月十六,西南和北方部分少數民族地區是除夕。
  • 臘月二十三小年祭灶,到底為什麼要祭灶?
    小年並非專指一個節日,由於各地風俗,被稱為小年的節日也不盡相同。小年期間主要的民俗活動有貼春聯,掃塵,祭灶等。小年在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北方地區是臘月二十三,南方地區是臘月二十四,江浙滬地區把「臘月廿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稱為小年,南京地區稱正月十五的元宵節為小年,雲南部分地區是正月十六,西南和北方部分少數民族地區是除夕。
  • 小年祭灶神祭的是誰?臘月二十三、二十四哪天才是正日子?
    ,開啟了過年的模式,可以說小年是春節這個節目的開幕式,但是也正是這個開幕式,很多人應該都過的非常迷糊,因為大多數人都不知道小年要祭灶?奇怪的是年年祭灶神,卻很少人確切知道灶神到底是誰,這裡小編就把自己收集的幾種說法給大家說說。第一種說法是灶神就是炎帝,淮南王劉安《淮南子·禮論訓》中說:「炎帝作火,而死為灶」。第二種說法,灶神是火神祝融,祝融是三皇五帝中五帝之一顓頊的兒子,是火神,灶神和火神是一個人,從一方面也反映了原始人類對火的崇拜。當然還以一個說法,灶神是黃帝。
  • 臘月二十三「小年」:糖瓜祭灶,準備過年
    28日是農曆臘月二十三,我國北方稱「小年」。民俗專家表示,每年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是民間祭祀灶王爺的日子,它是整個春節慶祝活動的開始和伏筆,「糖瓜祭灶」標誌著所有家庭都正式準備過年了。「二十三,糖瓜粘」「二十三,祭灶王」等民謠裡都說到了「糖瓜祭灶」,祭灶是傳統小年的重要節俗。
  • 歲時記 | 廿三廿四,小年祭灶
    到了廿三、廿四就祭灶了。祭灶也是很古老的風俗了。「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從臘月二十三到臘月二十九,磨豆腐掃房子,每天都有事情佔著手,一直忙到除夕。俗話說「廿三廿四,糖瓜粘,灶君老爺要上天」,在臘月二十三這天清晨,灶王老爺就會離開他駐守整年的灶臺,返回天庭,向玉皇大帝報告他此年所護人家的紀錄表。
  • 逐漸遠去的小年習俗 宿遷老人回憶臘月二十三如何祭灶
    97歲程珍:小年祭灶燒香要吃糖餅 「吃灶糖,討吉祥。」臘月二十三就是小年,民間有祭祖、祭灶的習俗,提前一周進入過年氛圍。提到民間祭灶的事情,家住宿豫區中通名仕家園小區的程珍老人頓時打開話匣子,絲毫看不出老人今年已經97歲了。「小時候最希望過年,只有到了臘月二十三,才正式進入過年倒計時。
  • 臘月二十三,清宮如何祭灶神、過小年
    舊時,人們把臘月二十三視為年節活動的開端,許多地方更將這一天稱為「小年」,而這一天最重要的事情,莫過於祭灶。家家戶戶都在灶間設有「灶王爺」的神龕或畫像,視其為家庭的守護神,不僅掌管灶火,也體察民情、判別善惡。
  • 小年是什麼日子 臘月二十三臨沂人祭灶神了嗎
    根據農曆新的一年很快就要到來了,臘月二十三是北方的小年,什麼是小年,小年的由來是什麼?可能有一些年輕的朋友不是很清楚,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關於小年的內容。   臘月二十三,北方的「小年」。   小年的由來   一般來講,小年是相對於大年而言的。小年是我國漢族傳統節日,也被稱為謝灶、祭灶節、灶王節、祭灶。小年是民間祭灶的日子。
  • 臘月二十三,過小年,灶王爺和糖瓜祭灶
    轉眼又到了臘月二十三,都說是過小年。為什麼說是過小年呢?因為過大年是年三十的除夕夜。臘月二十三也就是一個要過年的信號,提醒家家戶戶準備過年的東西。臘月二十三最具特色的民俗是糖瓜祭灶。為什麼祭灶要有糖瓜呢?糖瓜因為是算珠形狀的所以叫糖瓜,糖瓜是麥芽糖製作的,甜度不大,但是粘性十足。吃在嘴裡粘牙。糖瓜祭灶的意思是賄賂一下灶王爺:「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粘上灶王爺的嘴,他就不能亂講話。剛解放那幾年,供灶王爺是迷信,印刷廠不印,集市上不賣,只有民間木板印刷的,小販偷偷賣。所以價格 不便宜。
  • 【品味年俗】臘月二十三:糖瓜祭灶迎「小年」
    資料圖片  長城網1月23日訊(李丹丹)「臘月二十三,灶王爺升天。」今天是陰曆臘月二十三,是中國傳統的「小年」,這一天,最重要的民俗就是祭灶王、吃糖瓜。隨後,人們掃塵、燉肉、貼春聯、放爆竹、吃年夜飯、守歲、拜年等,逐漸拉開春節的序幕。
  • 小年祭灶神祭的是誰?臘月二十三、二十四哪天才是正日子?
    ,開啟了過年的模式,可以說小年是春節這個節目的開幕式,但是也正是這個開幕式,很多人應該都過的非常迷糊,因為大多數人都不知道小年要祭灶?奇怪的是年年祭灶神,卻很少人確切知道灶神到底是誰,這裡小編就把自己收集的幾種說法給大家說說。第一種說法是灶神就是炎帝,淮南王劉安《淮南子·禮論訓》中說:「炎帝作火,而死為灶」。第二種說法,灶神是火神祝融,祝融是三皇五帝中五帝之一顓頊的兒子,是火神,灶神和火神是一個人,從一方面也反映了原始人類對火的崇拜。當然還以一個說法,灶神是黃帝。
  • 臘月二十三,「祭灶」有什麼講究?
    今天是臘月二十三,是我國南北方人祭灶的日子,也是北方人的小年,那麼,臘月二十三祭灶有什麼禁忌和避諱呢? 我是南方人,我就來談談我們南方人臘月二十三祭灶的傳統。南方人祭灶都是在臘月二十三吃過晚飯以後,每年的臘月二十三是南方人熬凍米糖、炒瓜子等日子,也就是熬糖,炒制各種炒貨,忙完這些以後,要將切好的凍米糖、糖稀放在灶廟前供奉灶王爺,吃完晚飯,燃放鞭爆、焚三炷香,恭送灶王爺上天向玉皇大帝「」匯報工作」,小時候,母親說給灶王爺多吃糖,能讓灶王爺多幫咱們家說好話。
  • 臘月二十三祭灶始於何時?
    《灶神之謎:小年祭灶是臘月二十三還是臘月二十四?》(見「文史宴」微信公眾號)一文提出的觀點,認為是嘉慶帝為照顧軍機大臣而提前了祭灶日期,才導致了二十四到二十三的變化。然而,在綜合考察了若干明清地方志之後,筆者以為,上述說法都是錯誤或偏頗的。其誤區在於:只抓住清人筆記中的個別記載,卻忽視地方志中豐富的民俗材料;只關註上層統治精英的活動,卻忽視了民俗發展中「自下而上」和「漸變」的特點。
  • 祭灶祭灶,什麼是祭灶?
    每年的農曆臘月二十三日為漢族傳統節日祭灶節,民間又稱「交年」、「小年下」、「小年」。這天晚上家家戶戶均行「祭灶神」的儀式。祭灶神為商周時代五祀之一,初為夏祭,後改為臘祭。古稱「炎帝於火而死為灶」。古祭灶日期,有「官祭三,民祭四,王八祭五,鱉祭六」之說。
  • 為什麼說祭灶是小年
    古人云:「民以食為天」,所以人們把灶王爺恭恭敬敬地奉為一家之主,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祭灶的風俗,由來甚久。灶君,在夏朝就已經成了民間尊崇的一位大神。記述春秋時孔子言行的《論語》中,就有「與其媚輿奧,寧媚與灶」的話。先秦時期,祭灶位列「五祀」之一(五祀為祀灶、門、行、戶、中雷五神。中雷即土神。另一說為門、井、戶、灶、中雷;或說是行、井、戶、灶、中雷)。
  • 每逢臘月二十三,家家戶戶祭灶忙
    十二月廿四日就是灶神離開人間,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一家人這一年來所做所為的日子,初四就下天,七月二十四是他的生日。灶君位一般是點在西牆。有的是在大灶上,現在新的樓房灶君位一般都是在爐和蓄水池上,表儲財丁旺的意思。灶神乃是道教神祇,並不是佛教所謂的監齋菩薩。 隋杜臺卿《玉燭寶典》引《灶書》稱,「灶神,姓蘇,名吉利,婦名博頰」。冀中地區供張奎、高蘭英。
  • 臘月二十三小年祭灶,竟然還有這樣的故事?快點告訴孩子!
    「小孩小孩,你別饞, 過了臘八,就是年, 臘八粥,過幾天, 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 ……」 沒錯,今天是個特殊的日子——農曆臘月二十三,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小年
  • 過大年前先過小年——祭灶
    其又有大年、小年之分,大年即春節;小年就是老百姓說的「祭灶」(「祭灶節」的簡稱)。 如果把年比喻為一幕大戲,冬至是人們剛剛邁起步伐準備趕去看大戲;臘八節則只是徐徐地拉開序幕;接下來小年粉墨登場,年味開始越來越濃……那些在家的老人、婦女和孩子,都在掰著指頭數日子,期盼在外面的親人早日歸來;那些在外的遊子,雖然堅守自己的工作,心時常會飛到故鄉,下班後會整理回鄉的東西。 祭灶,說白了就是祭祀灶王爺。
  • 吃糖瓜、祭灶神……小年如何過出儀式感?
    不過,小年的日期並不一致,有的是在臘月二十三,有的是在臘月二十四……但一般而言,小年都被當做是春節的序曲,等那首「過年謠」唱起來,人們就開始按部就班做準備,直到迎來熱熱鬧鬧的中國年。資料圖:正值中國民間傳統的「小年」,海南海口大街小巷的「年味」漸濃。圖為市民選購福字。
  • 臘月二十三,祭灶
    灶王神像時屆臘月二十三,灶君朝天欲言事。酒糟塗灶醉司命,男兒酌獻女兒避。乾隆皇帝當政之時,在年前有一項獨特的活動——祭灶唱戲。據《竹葉亭雜記》記載,每年臘月二十三過小年的時候,要在坤寧宮祭灶,此時要在宮中正炕上安設鼓、板。皇后先到,隨後乾隆皇帝駕到,親自坐在炕上打鼓拍板,唱一曲《訪賢》。執事官等聽皇帝唱完,便焚化錢糧,請駕還宮。不同於民間祭灶後焚燒舊神像並在除夕再張貼新神像的傳統,宮中使用木質灶王牌位,故僅焚祭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