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晶片是夕陽產業,不是好生意;在中國,晶片成朝陽產業了

2020-12-12 騰訊網

近日,國內媒體出具了一份調查報表,顯示今年前8個月,有9300多家各色企業入局半導體領域,開始造芯了,其中江蘇、浙江最多,分別達到了1262家和1230家。

而在企業們紛紛造芯之外,資金也比較活躍,按照雲岫資本發布的2020上半年半導體投資數據顯示,前7個月中,半導體領域股權投資金額超600億人民幣,是去年全年總額的2倍;預計年底將超過1000億,達去年全年總額的3倍。

可以說,中國晶片產業是一片欣欣向榮,完全是朝陽產業,有大筆資金投入,大量的企業湧入,大家都想到晶片領域來賺一筆錢。

因為據媒體的分析,這些新入場的企業中,有很多根本就是跨界,比如有些是搞建築的,有些是做電商的,還有搞醫療美容的,還有做保健養生的都來了。

但事實上,與中國晶片產業欣欣向榮相比,海外市場冷靜得多,尤其在美國市場,晶片產業可以說是夕陽產業了,沒有什麼企業想搞晶片,因為整個晶片產業就被幾大巨頭把控著,其它企業想要入場分一杯羹是很難很難的。

比如X86晶片基本上被英特爾把控著,移動晶片架構看ARM,成品處理器看高通,模擬晶片市場是德州儀器的後花園,半導體設備是應用材料、泛林的,內存則是三星、SK海力士、美光的。

至於代工,則是臺積電、三星這兩大廠商把控著,這些領域門檻高,資金要求多,後來者沒有能力與這些廠商掰手腕,所以大家也基本上不去搞晶片。

更重要的是,晶片產業不賺錢,在美國不管是高通、還是intel、AMD,或者德州儀器,或者美光、應用材料、泛林等,晶片方面的利潤真不多,還時不時的虧損。相反其它產業比晶片產業賺錢得多。

其實在中國也是如此,晶片產業的利潤率很低,不信大家看看國內封測龍頭長電科技,上半年利潤率僅3%,而中芯去年利潤率僅7.5%,在國內的產業排名中,都是倒數前5的產業了。

那麼為何門檻高,不賺錢,風險大,這麼多企業都湧入進來,一方面是很多企業想製造噱頭,用任正非的話來說,「有一些人對晶片的研發,實際上是誇大的炒作,目的是到二級市場中去弄一筆錢。」另一方面,是因為目前國內對造芯補貼高,有些人想去割政府的韭菜,想空手套白狼。

當然也不排除有些企業是真的想為中國芯貢獻力量,只是希望這樣的企業比例能夠多一些,而趁機炒作的企業能夠少一些。

相關焦點

  • 在美國,晶片是夕陽產業;在中國,晶片卻是真正的朝陽產業
    可以說,中國晶片產業是一片欣欣向榮,完全是朝陽產業,有大筆資金投入,大量的企業湧入,大家都想到晶片領域來賺一筆錢。因為據媒體的分析,這些新入場的企業中,有很多根本就是跨界,比如有些是搞建築的,有些是做電商的,還有搞醫療美容的,還有做保健養生的都來了。
  • 日本的晶片產業有沒有再次崛起的可能,晶片產業的未來又在哪裡
    美國龐大的DRAM晶片產業、歐洲的手機產業等,消失之後就再也沒有重新來過的時候,何況是日本。2011年時任美國總統的歐巴馬曾問蘋果的賈伯斯:「要在美國生產iPhone的話,需要滿足什麼樣的條件?」賈伯斯回答說:「這些工作是不會回來的。
  • 發展存儲晶片產業 中國是認真的
    看點:中國存儲晶片產業發展事件梳理  兆易創新整並剛變中資的 ISSI  11月19日,兆易創新再發持續停牌公告,並正式揭露即將與 ISSI 整並的消息。今年 9 月中開始兆易創新即以重大資產重組為由停牌多時,此次,兆易創新也正式揭露了原因,且攸關中國存儲產業的大布局。  先前即有過報導,中國 NOR Flash 廠商兆易創新(Gigadevice)可能與武嶽峰等中國基金所收購的美國 DRAM 廠 ISSI 合併。
  • 重慶晶片產業捲土重來?
    重慶是國內發展集成電路產業最早的城市之一,我國第一塊大規模集成電路晶片,就出自永川半導體研究所(現中國電科24所)。不過,起步較早的重慶集成電路產業,卻因為種種原因沒能發展起來,甚至一度被世人遺忘。 據悉,晶片設計企業包括西南集成、吉芯集成、中科芯億達、原璟科技、雅特力科技、烈達半導體、物奇科技等,主要涉及功率、射頻、通信、驅動、物聯網、數據傳輸、微控制器等設計領域;圓製造及整合元件製造商企業,包括中國電科集團覆蓋模擬集成電路、電荷耦合元件的兩條6英寸晶片生產線,華潤微電子公司8英寸功率及模擬晶片生產線
  • 在國外,IC是否已是夕陽產業?
    行業壁壘越來越高 如今,晶片技術已經發展了幾十年,複雜程度不可同日而語。晶片行業的投資非常大,英特爾建一個新廠花了400億,研發周期極長。投資回報率低。投資風險大。在美國已經很少有風投會選擇投資晶片行業了。 5. 但!
  • 中國晶片產業深度分析報告:一文看懂真實國產晶片現狀
    2.家電,美國日本,IDM模式1970s,美國將裝配產業轉移到日本,半導體產業轉變為IDM(IntegratedDeviceManufacture,集成器件製造)模式,即負責從設計、製造到封裝測試所有的流程。與垂直整合模式不同,IDM企業的晶片產品是為了滿足其他系統廠商的需求。
  • 中國晶片產業的大梁都是誰在挑?
    改革開放這40年以來,中國的晶片產業正在引來一場深刻的變革。你可能不知道,就在過去數十年的晶片界翻天覆地的變革之中,至少有半數公司的創始團隊與高管畢業於清華大學。xicednc在晶片領域,清華大學正發揮著難以估量的重要影響力,成為充滿活力的晶片「夢工廠」,主宰著一大批民族晶片的根基。
  • 同樣研發晶片,為什麼寶島臺灣的晶片產業,領先大陸這麼多?
    同樣研發晶片,為什麼寶島臺灣的晶片產業,領先大陸這麼多?大家都知道,儘管中國的寶島臺灣省面積較小,但晶片領域仍有許多巨頭。如臺積電壟斷了全球約60%的晶片製造訂單,以及聯發科等大型和小型晶片公司。從晶片設計到製造再到封裝和測試,他處於世界領先水平。事實上,不僅僅是晶片領域,臺灣的電子產業也比較發達,如富士康、華碩和HTC等公司也很有名,大家都耳熟能詳。這麼多網友都有疑慮,同樣是一個國家的,為什麼臺灣地區與大陸區別的晶片製造能力相差如此之大呢?
  • 振興晶片產業:日本瞄準全球晶片製造商出臺經濟獎勵
    據《讀賣新聞》報導,日本政府將在未來幾年向海外晶片製造商提供財政激勵,鼓勵它們與國內公司合作建立先進的半導體製造設施,以重振日本晶片產業。文件寫道,政府認為與一家全球晶片製造商合作是加速向先進晶片製造邁進的最佳途徑,並正在制定激勵措施的細節,聯合開發夥伴有資格獲得數千億日元或數十億美元。日本已將其高科技製造業務大部分轉移到海外,其目標是通過與一家全球公司合作,推動國內晶片生產。臺積電(TSMC)被列為首要目標。
  • 詳解華為晶片供應鏈,半導體產業機遇挑戰並存!
    同日,美國總統川普籤署總統備忘錄,將根據「301調查」對中國進口商品大規模徵收關稅,意在逆轉中美之間的貿易逆差。至此貿易糾紛正式拉開帷幕。據美國商務部統計,2017年全年美國自中國進口5055億美元;出口至中國1299億美元。逆差達3756億美元。但過去一年中,經歷了多輪的互徵關稅後。2018年全年美國自中國進口不降反增至5395億美元,同比增長6.7%。
  • 李丫丫 趙玉林:全球生物晶片產業技術發展階段比較研究
    雖然美國在全球生物晶片產業中處於領導地位,其飽和值也遠大於其它國家,但其發展速度卻不是最快的,美國的優勢在於其進入時間早,技術創新基礎好。日本、韓國在6個擁有關鍵生物晶片技術的國家中發展速度較快,尤其是日本。日本生物晶片技術經歷了8.3年的發展期,已進入技術發展成熟期,技術主導設計逐漸形成,而其它國家尚未結束技術成長期,這說明日本自主研發創新能力與技術消化吸收能力較強。
  • 簡報:中國汽車晶片產業創新戰略聯盟成立
    簡報:中國汽車晶片產業創新戰略聯盟成立 物聯網之聲 發表於 2020-12-08 10:11:45 「政策動態」 1.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實施方案的通知
  • 搖搖欲墜的韓國晶片產業背後的內憂外患
    在SK海力士首次減產背後,是韓國晶片產業正在經歷著內憂外患的真實寫照。7月26日,韓國第二大晶片製造企業SK海力士披露了第二季度季報,並正式宣布將從即日起針對其主力產品之一的DRAM及NAND Flash進行減產,這也是SK海力士的前身現代海力士著手生產DRAM產品後,首次宣布針對主力產品進行減產。
  • 晶片為什麼是個「大坑」?中國晶片市場的真實困境是什麼?
    #2020年因為美國的原因,晶片成了熱門詞,OV開始做晶片,就連曾經解散了澎湃的小米也在今年流出來了S2的小道消息,2017年澎湃發布會上,雷軍曾說過,晶片是手機科技的制高點,小米要成為偉大的公司,必須要掌握核心技術,但和我認知不同,作為科技代名詞的晶片,卻是一門血虧的生意,也可以說是富人的韭菜收割機。
  • 從未真正衰落的日本晶片產業
    但其實回顧過去幾年日本晶片企業動態,我們可以看到,日本企業正在通過收購和合作等各種方式,增強晶片產業的實力。在經過一系列的操作之後,他們似乎離其目標也越來越近了。不過在談這個之前,我們先解一下日本集成電路產業的輝煌史。
  • 「晶片」吃緊,汽車產業上下遊再次迎來「寒冬」?
    疫情再次伏擊了汽車產業,全球晶片供需的失衡,無疑給當下的銷售旺季降了溫。整個產業是否會出現間歇性回落的態勢,目前仍然極度不明朗。 近期,汽車產業面臨半導體晶片供應不足的問題正在業內持續發酵。
  • 來內地發展的晶片人才多達三千人,臺灣省晶片產業實力究竟如何?
    據了解,目前臺灣省內從事晶片開發的技術人員約為40000人,對於人口只有2300萬的一個省來說,這樣的規模相當驚人。大家知道,半導體產業屬於高新技術產業,人才稀缺,尤其對於內地亟待發展的晶片產業來說,更是如此。那麼臺灣省晶片產業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人才儲備,臺灣省晶片產業在國際市場上處於什麼水平?
  • 範東睿:從設計到產業,講一個「完整的晶片故事」---中國科學院
    受訪者供圖  很多人對於美國的「信息高速公路」計劃並不陌生,可是你聽說過「信息高鐵」計劃嗎?  「為突破美國規劃的『信息高速公路』技術體系制約,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計算所)提出了符合中國國情的『信息高鐵』計劃。」
  • 晶片應用如何助力北京高端製造業產業優化?
    12月1日,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主辦,中國科學報社、北京科技諮詢中心承辦,科技成果轉化暨科技產業智庫(籌)、國科創新智庫(北京)科技諮詢有限公司、北京國科率先創新科技有限公司協辦的「芯技術·芯融合——晶片應用助力北京高端製造業產業優化」決策諮詢沙龍在北京召開。來自政府、科研院所、企業的50多位代表參加了本次沙龍。
  • 中國晶片產業存40萬人才缺口!工資太低成痛點
    根據《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推薦綱要》,目前需要70萬人投入到該產業中來,人才不足導致我國集成電路產業自主創新緩慢。為什麼缺少人才,行業從業人員及高校專家都認為,工資沒有競爭力是最大的痛點。又一年畢業季,網際網路、AI企業給年薪50萬元,晶片企業給30萬元,你會去哪家?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多家晶片企業和從業者發現,人才缺失成為制約我國晶片產業發展的關鍵性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