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內媒體出具了一份調查報表,顯示今年前8個月,有9300多家各色企業入局半導體領域,開始造芯了,其中江蘇、浙江最多,分別達到了1262家和1230家。
而在企業們紛紛造芯之外,資金也比較活躍,按照雲岫資本發布的2020上半年半導體投資數據顯示,前7個月中,半導體領域股權投資金額超600億人民幣,是去年全年總額的2倍;預計年底將超過1000億,達去年全年總額的3倍。
可以說,中國晶片產業是一片欣欣向榮,完全是朝陽產業,有大筆資金投入,大量的企業湧入,大家都想到晶片領域來賺一筆錢。
因為據媒體的分析,這些新入場的企業中,有很多根本就是跨界,比如有些是搞建築的,有些是做電商的,還有搞醫療美容的,還有做保健養生的都來了。
但事實上,與中國晶片產業欣欣向榮相比,海外市場冷靜得多,尤其在美國市場,晶片產業可以說是夕陽產業了,沒有什麼企業想搞晶片,因為整個晶片產業就被幾大巨頭把控著,其它企業想要入場分一杯羹是很難很難的。
比如X86晶片基本上被英特爾把控著,移動晶片架構看ARM,成品處理器看高通,模擬晶片市場是德州儀器的後花園,半導體設備是應用材料、泛林的,內存則是三星、SK海力士、美光的。
至於代工,則是臺積電、三星這兩大廠商把控著,這些領域門檻高,資金要求多,後來者沒有能力與這些廠商掰手腕,所以大家也基本上不去搞晶片。
更重要的是,晶片產業不賺錢,在美國不管是高通、還是intel、AMD,或者德州儀器,或者美光、應用材料、泛林等,晶片方面的利潤真不多,還時不時的虧損。相反其它產業比晶片產業賺錢得多。
其實在中國也是如此,晶片產業的利潤率很低,不信大家看看國內封測龍頭長電科技,上半年利潤率僅3%,而中芯去年利潤率僅7.5%,在國內的產業排名中,都是倒數前5的產業了。
那麼為何門檻高,不賺錢,風險大,這麼多企業都湧入進來,一方面是很多企業想製造噱頭,用任正非的話來說,「有一些人對晶片的研發,實際上是誇大的炒作,目的是到二級市場中去弄一筆錢。」另一方面,是因為目前國內對造芯補貼高,有些人想去割政府的韭菜,想空手套白狼。
當然也不排除有些企業是真的想為中國芯貢獻力量,只是希望這樣的企業比例能夠多一些,而趁機炒作的企業能夠少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