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與自動體外除顫器AED的結緣,其實很早。
2005年,我剛做急診醫生的時候,廣州120急救車上曾一度配置了部分AED。
2012年,第一屆廣州馬拉松兩位年輕跑者心臟驟停,無一生還。
2014年,在夜鷹的建議下,廣州馬拉松在國內首次成建制設置AED騎行隊伍,攜帶自動體外除顫器AED,這一模式成為國內馬拉松賽道急救的標配。
2015年無錫馬拉松,AED首次救人成功,跑者完全康復無後遺症。
2015年,夜鷹急救訓練營開啟,廣州、深圳、北京、上海等城市陸續開課。當時上海的學員說,夜鷹老師,上海沒有AED,我們學了有什麼用呢?
2016年,上海公共場所出現了接近800臺AED,在國內先行一步。同年,25臺AED進入深圳寶安機場。
2016年6月29日天涯論壇副主編金波猝死倒在北京呼家樓地鐵站,地鐵方幾乎毫無作為,引起媒體和大眾對於AED的關注。
2017年8月,廣州城市公共場所出現8臺AED。
截止2017年底,在中國馬拉松賽道上,AED已經救活超過20人。
2019年11月,高以翔在錄製節目時猝死,事件引發大眾對於AED認知的質的飛躍,救命神器之名深入人心。
2019年12月,又一年輕人猝死在北京地鐵站,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在留言區喊話,懇請北京地鐵允許AED進入,大眾開始明白,有人連免費的AED都不願意接收。
北京一邁步,廣州就被凸顯出來了。
這完全刺痛了整個廣州。珠江頻道今日關注連發三炮,聲討廣州公共急救體系建設的落後,夜鷹也參與了節目的錄製。
2020年12月11日,廣州地鐵官宣,12月18日,首批50臺AED進駐廣州地鐵。
而這首批AED中的20臺就來自夜鷹的牽線。夜鷹團隊在11月初發出捐贈倡議,中間歷經曲折,差點流產,但在連續的猝死事件發生和輿論攻勢之下,廣州地鐵終於邁出這一步。
自此之後,自動體外除顫器這一小小的救命設備,將更多的進入大眾視野,守護更多生命。這無疑為廣州地鐵贏得公眾讚譽,知恥而後勇,也不晚。
很多網友奔走相告,與夜鷹分享這一令人欣喜的消息。
夜鷹急救訓練營
讓更多人懂一點簡單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