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報業·魯中晨報淄博6月9日訊 高新區四寶山街道華僑城社區以黨建為引領,創新網格管理工作方法,以1+5+10+N網格管理工作法,建立「五長(網格站站長、網格長、組團長、樓棟長、單元長)聯動」工作機制,以「五長聯動」建設助推基層社區精準治理為核心,織密城市基層黨建網,築牢社區網格服務網,搭建社區協商議事網,引導社區居民、物業公司等多方主體參與,激發居民自治活力,構建共建共享共治的基層治理格局。
堅持黨建引領,織密基層黨建工作網
華僑城社區從組織隊伍、教育管理等方面對黨建工作進行標準化、規範化建設,推進網格聯戶黨建,實現「紅色網格」全覆蓋。目前,社區共有黨員161人,設4個黨支部,將支部建在網格上,在網格上配備相應黨員活動室,實現黨員下樓即黨建。推進「黨員聯戶連心」新模式,每個黨員聯繫5-10名群眾,構建「社區黨組織—十字網格支部—紅色樓長—黨員—居民」五級服務網,架起聯繫群眾連心橋。
強化黨員教育管理,實施「兩大工程」。開設「初心學堂」,以「我來講黨課」、有聲黨建、問政點評等形式提高黨員參與組織生活的新時代感與吸引力,強化黨員的組織意識與歸屬感。建立「百分百工程」,實施「七個一」管理法,即每天一次學習、每周一次輪值、每月一次黨日活動、每季度一次志願服務、每半年一次黨性體檢、每年一塊黨員責任田、每年一件實事,實現黨員積分量化動態管理。
構建「同心圓」黨建聯盟,助力基層社區治理。以區域化黨建為統領,聯合區交警大隊、華僑城小學等「雙報到」單位,整合轄區公共服務資源,開展互聯共建活動。吸收轄區「雙報到」單位、社區民警、物業公司負責人擔任社區黨組織兼職委員,納入社區「大黨委」管理,夯實基層組織建設,提升黨組織的向心力。
「五長」進社區,組團式服務進網格
社區堅持黨建引領,以居民服務需求為導向,以多元參與、多元治理、多元服務為路徑,總結既往工作經驗形成五大亮點工作,分別為組團式服務進網格、「組團·紅驛站」、「五民」工作法、 「紅文化」系列網格文明平臺、「四建」管理。
按照「人往格中去,事在網中辦」的思路,社區開啟「五長」進社區模式,為居民開展組團式服務。在社區網格站站長(即社區黨委書記)的統籌領導下,吸納「兩委」班子擔任網格長,社區片警、網格員、物業公司管家、業委會成員擔任組團長,熱心黨員、群眾、志願者擔任樓棟長與單元長。樓棟長、單元長,定期開展排查、走訪,發現問題及時上報組團長。組團長能解決的問題立即解決,解決不了的問題交由網格長、網格站站長處理。為打通為民服務「最後一公裡」,社區黨委聯合物業公司探索將社區網格員、物業公司管家(即組團長)的辦公室建在組團裡,確保居民有事就找組團長,辦事就在家門口。
「組團·紅驛站」做實360網格代辦服務
建立「360紅色代辦」制度,「五長」進「組團紅驛站」,根據居民服務需求,為老年人、困難人群、殘疾人群等特殊群體以及上班族代跑代辦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難事、瑣事,真正實現居民零跑腿。同時積極探索「全科社工」服務模式,做到「一人受理、全程辦理、首問負責」,提高為民辦事效率。開展錯時、延時、預約辦等服務,提供全年365天、全天24小時不間斷服務。推進「智慧社區」建設,通過微信群、小程序等方式暢通信息傳送渠道,制定服務事項清單表,優化服務流程,讓居民少跑腿、零跑腿。
「五民」工作法,協商議事有實效
民生事無小事。社區制定2020年十二大民生工程,紮實推進華僑城北區道路安全提升、魯興家園老舊小區改造提升、怡心園垃圾分類等,切實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破解民生難題,樹立有解思維,深入開展「五民」協商議事,民事民提、民事民議、民事民決、民事民辦、民事民評,構建多元參與、協商共治的自治模式,實現社區協商共治的「五有」,即:參與有動力、議事有平臺、協商有章法、討論有共識、落實有效果,構建共治共建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以華僑城北區為例,居民反映建築垃圾存放、殭屍車清理、石墩路障更換等問題,經過居民議事會協調得到了妥善解決。
搭建「紅文化」系列網格文明平臺
社區依託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和「五長聯動」網格管理機制,積極開展紅色教育與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加強陣地建設,建設新黨群服務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共2800㎡,設置舞美室、閱讀室、棋牌室、書畫室等十餘個功能區。加強社區社會組織培育服務中心建設,聯合3家社會組織進社區,推行社區協調服務,開展「社區共創」、「應急服務隊」、「幸福家園」等活動。加強社區居民活動骨幹培育,成立包括會成調解室、靜波非遺工作室等的社區名人工作站,成立合唱團、太極隊、形體隊等一批社團,讓居民成為活動的主導者和生力軍。開展系列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定期組織各類社團和居民廣泛開展「五個祝福禮」「十個節慶禮」活動,同時以孝德文化建設為紐帶,開展「立家規、傳家訓」、「好婆婆、好媳婦」、「道德模範」等大評選,倡樹孝德新風。
「四建」管理,規範「五長聯動」機制
社區還建立了定期協商制度、信息反饋制度、掛牌公示制度、「三考」管理機制來規範「五長聯動」機制。在「五長聯動」機制網格化管理工作中,華僑城社區充分發揮「五長」在「基礎信息採集員、社情民意信息員、黨建工作聯絡員、特殊群體服務員、社區事務監督員、居民事務代辦員、文明新風倡導員、政策法律宣傳員、矛盾糾紛調解員、治安安全巡查員」十大員參與社區治理的積極作用,帶頭參與社區治理講解政策搞宣傳、聽取意見摸民情、幫助排憂解難事、調節矛盾保平安、管理衛生治環境等。既是「五長聯動」的參與者,又是「五長聯動」的見證人,社區繼續以點帶面,在華僑城北區8、9組團試點推行的基礎上,下一步將在各組團陸續推進各項工作開展。
社區還將繼續擴展工作領域,擴大工作成效,探索「六點鐘書記工作法」、「我與書記面對面」、「向群眾匯報」等社區書記工作法,發揮書記示範引領作用。在各個網格內招聘志願服務力量,連接公益性社會組織,建立「3+3輪值主任制度」,成立「夕陽紅」、「巾幗」、「紅袖章」、「小當家」等一批志願服務隊伍,開展治安巡查、環境整治、政策宣傳、糾紛調解等一批志願服務活動,提高居民參與度,增強居民歸屬感,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
華僑城社區堅持黨建引領,建立「五長聯動」機制,通過1+5+10+N四部網格管理工作法,牢牢把握一個黨建中心,推動五大網格亮點工作開展,十大員持續發力,打通N種通道,以點帶面,多元合力,精準服務群眾,初步形成了社區居民共同參與、協同配合的多元治理服務新格局。(大眾日報淄博融媒體中心記者 劉英煜 通訊員 王漢芳 孫曉彤 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