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季《中國詩詞大會》在昨晚塵埃落定,曾兩個賽季與冠軍失之交臂的彭敏終於告別了「千年老二」,斬獲詩詞大會第五季桂冠。可是,有關彭敏這場勝利的討論還在持續,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有人說實至名歸併送去祝福,有人說苦盡甘來,為彭敏在現實的瑣碎中依然和詩詞與美好不離不棄點讚,但更多的人覺得彭敏勝之不武,贏得有點都不光彩。
為什麼贏得不光彩
持有彭敏贏得不光彩觀點的人很多,但理由大抵相同,焦點無非是彭敏的對手是個年僅11歲的小學。
彭敏是成人,一個大人和孩子「打」,怎麼打?打贏了是不知退讓以大欺小,丟人;打輸了是枉為成人不堪一擊,還是丟人。彭敏進退維谷,輸或贏都不可取,按照這些人的邏輯彭敏唯一的選擇就是退隱江湖,別來參加。
彭敏是北大碩士研究生,走過的橋比韓亞軒看過的橋都要多。一個堂堂北大才子打敗一個小學生,如果這樣的贏也值得大肆宣揚大聲喝彩,那鐵定是個笑話,如果這也算不上笑話,那天底下還有什麼笑話。大家用腳趾頭想都知道,彭敏是註定要贏,於是就覺得彭敏勝得寒磣,可是他們一邊貶低彭敏,一邊卻對韓亞軒讚不絕口。
其實,損彭敏就是損韓亞軒,韓亞軒之所以很牛,不是你誇出來的,而是他的對手彭敏很牛。如果韓亞軒的對手是你我這些只會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的大人,韓亞軒哪怕贏了,也是贏得不光彩。
彭敏是詩詞大會的「亞軍蟬聯者」,在2018年的詩詞大會上輸給不可能輸的不該輸的外賣小哥而「衛冕亞軍」,2015斬獲中國成語大會總冠軍。然鵝,韓亞軒名不見經傳,是初出茅廬的後生,也許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勇氣,但是閱歷尚淺沉澱不夠,哪怕他是小天才,能過目不忘,也還是和彭敏這個「老油條」相差甚遠,而且彭敏不是個點到為止見好就收的人,他拿出了「老娘拼了」的架勢和韓亞軒「打」。
這看起來有幾分臭理,但仔細推敲,還是刻板定勢在作祟,我們一貫認為老司機開車就是比新手好,用駕齡評判一個人的開車技術是站不住腳的,想想你自己會背誦幾首古詩,再想想你幾歲,道理就不言而喻了。
輸得起和贏得起都很重要
但凡比賽都是要有輸贏的,我們不但要輸得起,還要贏得起。
我們判斷一個比賽的輸贏,不要從年齡學歷「門派」這些表面來判斷,而是要看他們「武藝」高不高。的確,年齡越大,閱歷越豐富,會有一定的優勢,但是年紀輕輕就能打開「任督」二脈的青年才俊也是常有的事情。
彭敏能贏,是很光彩的,因為他尊重小對手,全力以赴,這才是比賽該有的態度,也是人生該有的態度。別扯,他贏得不光彩,你行你上?
其實我們要改變原有的陳舊觀念,凡事讓著孩子,讓孩子贏,讓孩子高興,讓孩子充滿自信,現實是很難實現的現實,孩子如果輸不起,怎麼可能在殘酷的現實中贏呢?大人如果贏不起,怎麼好意思叫孩子去贏呢,怎麼給他們做示範呢?
同時,我們看待問題不要只看表面,要看實質,要樂見一些顛覆我們之前的一些看法的事情。要隨時謹記魯迅先生的「從來如此,便對嗎?」
彭敏vs韓亞軒,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