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媒體對大哲學家帕菲特去世反應冷淡

2020-12-20 騰訊網

[摘要]2017年1月1日,當代著名哲學家和倫理學家德裡克·帕菲特去世。作為當今最頂級的思想家之一,除了寥寥幾字訃聞,他的去世幾乎沒有引起多少關注。

德裡克·帕菲特

2017年1月1日,當代著名哲學家和倫理學家德裡克·帕菲特去世。作為當今最頂級的思想家之一,除了寥寥幾字訃聞,他的去世幾乎沒有引起多少關注。帕菲特的冷遇和第二天去世的藝術評論家約翰·伯格所受到的熱切關注形成驚人對比。

作為今天最傑出的哲學家之一,帕菲特的去世所引起的主流媒體關注為何與他的學術地位相形見絀?BBC《聲音》、《今夜秀》等節目曾見證了頂級哲學家在主流媒體上的黃金時代,這些節目播出過哲學家們的辯論。日前,製作人大衛·赫爾曼在《新政治家》雜誌撰文,從帕菲特去世遇冷這一現象出發分析為何學院哲學家們如今受到主流媒體的冷落。

1960年代後,電視把頂級哲學家請進客廳

帕菲特是傑出的哲學家。然而,除了哲學圈之外,很少有人知道他寫過什麼作品。或許更耐人尋味的是,有多少人能報出哪怕一個英國學院派哲學家的名字?

哲學家並非一直都受到媒體冷落。1997年11月,著名哲學家以賽亞·伯林去世,BBC第二頻道連續兩天播出長達一小時的紀念節目,《紐約時報》在頭版大篇幅紀念,他的紀念活動在三個國家舉行。不到二十年,情況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學院派哲學已經喪失了在主流英國文化中的位置了嗎?如果是的話,誰該為此負責?是學院哲學家們自己的過錯,抑或是媒體?或者說英國文化發生著其它的變化?

從1950年代到1990年代,那是英國學院哲學在主流文化中的黃金歲月。那些年裡,頂級哲學家積極介入公共事物,主持社會事務委員會。比如哲學家瑪麗·沃納克主持人工生殖和胚胎官方委員會,她的報告導致了人工生殖和胚胎法案1990的通過。再比如伯納德·威廉斯曾先後服務於有關公共學校、娛樂性的藥物濫用、賭博、肥胖、電影審查、社會正義等議題的皇家委員會。

以賽亞·伯林

1960年代以降,電視把頂尖哲學家請進了我們的客廳。1978年,BBC播出了15期頂級哲學家的訪談節目《思想家》,布萊恩·馬吉訪談了伯林、艾耶爾、喬姆斯基等哲學家。1987年,英國廣播公司又播出了一個15集的哲學專題《偉大的哲學家》,布萊恩·馬吉與著名當代思想家們暢談從柏拉圖、亞里斯多德到維根斯坦的偉大哲學家。

BBC第四頻道的《聲音》(Voices)欄目播出了1980年代初的哲學辯論。在6期節目裡,美國哲學家約翰·塞爾侃侃而談,從人工智慧一直談到法國理論。1990年代,BBC第二頻道的《深夜秀》( The Late Show)欄目經常討論伯林和福柯,紀念卡爾·波普爾,維根斯坦傳記作者、哲學家雷·蒙克、哲學家瑪麗·米奇利經常在節目裡擔任嘉賓。

今天,這樣的景象仿佛已是陳年往事。按照新近出版的《哲學家擔當世界》(Philosophers Take on the World)的主編大衛·埃德蒙德說法,「現在如果你讓誰去和艾爾弗雷德·艾耶爾這樣的人做一個45分鐘的訪談,不加音效,沒有剪輯,這簡直無法想像。」

當然你還可以聽到梅爾文·布萊格的《我們的時代》,在20多年時間裡探討從語言和心靈到邏輯到伊拉斯謨到邏輯實證主義和現象學。你也可以聽到麥可·桑德爾的《公共哲學家》節目,但這些都僅限於四臺。或阿蘭·德波頓的節目《哲學:幸福指南》。除此之外,哲學已經從主流電視中消失。

大衛·艾德蒙認為這部分代表著「大眾的遵從心理的終結。過去,那些像伯林這樣的大人物告訴你應該怎樣思考。如今許多人對專家不再信任。從某種程度上說,這是一種民主化。我們認為比四十年前更有權表達自己。這些偉大人物所佔據的位置已經失落了,不論這是好是壞。」

艾爾弗雷德·艾耶爾 圖片來源於 英國國家肖像館(NationalPortraitGallery)

哲學科系越來越壯大,但哲學越來越專業化、窄化

發生變化的不僅僅是哲學家和電視的關係,還有與出版業的關係。1970年,Fontana出版社出版了《現代大師》系列,思想家和文化人士的入門讀物,由當時的著名哲學家擔任作者,艾耶爾寫羅素,理察·沃林寫弗洛伊德,大衛·皮爾斯寫維根斯坦。1990年代,麥可·伊格納季耶夫寫伯林的傳記,雷·蒙克寫維根斯坦和羅素的傳記,本·羅傑斯寫艾耶爾的傳記,這些作品都受到好評。

今天,按照雷·蒙克的說法,情況迥異。「由於英國大學的科研評估機制,哲學著作越來越少出版了。」學者們寧願生產期刊論文,而不願花費數年去寫一本傳記。「學者們已經不靠著作獲得名聲,而是通過文章,而這導致每一個學科的日益專業化,包括哲學。」

蒙克曾畢十年之功撰寫羅素傳記,他無暇一心兩用再為期刊寫文章。他認為,在1950年代,重要的是大人物的名字,而今天的哲學討論則更議題導向,「一輛出軌電車會讓五人喪生,如果你推一下操作杆,只有一人會死。你會怎麼做?」

「過去,出版商會出查德·艾爾曼寫喬伊斯、王爾德的傳記。今天出版商對這樣的書興趣寥寥,因為出版業不景氣。另一方面,大學需要期刊論文,而非傳記。」結果是,今天最成功的哲學作者不是學院內的,而是自由作家,如阿蘭·德波頓、約翰·格雷。

那麼新聞業呢?蒙克也表示悲觀。「新聞業大錯特錯。媒體對帕菲特的去世表現出來的冷淡與其說讓我們了解到哲學現狀,不如說了解到了新聞業的現狀。」隨著新聞業對廣告汲汲以求,關於學院哲學的文章不會為它們帶來利潤。

相比之下,學院裡的哲學學科卻方興未艾。當蒙克於1992年執教於南安普頓大學時,系裡只有9名教員。如今,有將近20位。他說,「來讀哲學的學生比以往時候都多」。在牛津,哲學系有180多位教職員工。

約翰·格雷更批判。「今天沒有知性的大眾讀者會追學院派哲學了。」他指出巨大的變遷使得哲學這一學科的地位發生變化。首先,二戰是一個重要原因。「由於二戰,像伯林、漢普夏爾和哈特這樣的哲學家對這個世界有大的經驗,使他們作出困難的抉擇,這給了他們伯林所說的』現實感』。」漢普夏爾曾經審訊過納粹戰犯,哈特曾就職於布萊切利園(註:二戰期間英國政府進行密碼解讀的主要地方)。「相較於後世哲學家,他們與道德和政治的現實距離更近。」

第二,「學術的社會位置發生了變化,尤其是學院派哲學家。上一代人和世界頂尖的文化和政治領導人有交往,那個時代過去了。學術成為了邊緣。」

這也和格雷說的第三點相關:「學術變得越來越專業化。學者們的寫作只是小圈子內部自娛自樂,而不是面向大眾讀者。比如,今天的學院派政治哲學對現實政治的影響為零。」而在1980年代,據說柴契爾對波普爾、哈耶克、奧克肖特感興趣。「我懷疑,今天的政治人物能否報出一兩個頂級哲學家的名字。沒人知道他們是誰。」

埃德蒙也認為這一學科正在窄化。「今天的哲學家們往往專於某個特定領域的哲學。而維也納學派、維根斯坦和艾耶爾當年卻妄圖改寫整個哲學。今天的哲學家們已經沒有這樣的抱負和雄心。」

約翰·塞爾

主流媒體放棄哲學家,社交媒體崛起

然而,儘管主流媒體可能已經放棄了哲學家,一股新的力量正在崛起:社交媒體。埃德蒙運營著一個叫Philosophy Bites的播客,自開播以來,累計三千萬下載量。英國廣播公司可能不會重播伯林的訪談,但你可以在YouTube上看到。當然還有推特。阿蘭·德波頓在推特上有六十多萬粉絲。

自從1997年出版《擁抱似水年華》以來,德波頓出版了《旅行的藝術》、《幸福的建築》等著作,錄製了電視紀錄片《完美之家》、《身份的焦慮》。而與此同時,我們與帕菲特的偉大著作《理與人》漸行漸遠。

如果你是樂觀主義者,就存在危機。哲學系勢頭蓬勃,即便電視已經不在播出哲學辯論,BBC4臺還在播,網上可以找到古往今來的任何一種哲學,出版商們依然在出版某個門類的哲學書。如果你是個文化悲觀論者,景象就不同了。戰後,我們看到最偉大的哲學家們談論最迷人的思想。他們想要觸及廣大的受眾,懷著激情談論最根本的問題。在今天的主流媒體上看不到當代最優秀的思想家談論最迫切的問題,這無疑是莫大的損失。

帕菲特去世遭遇的冷落是我們的大學、媒體和更大的文化發生的變遷的一個症候。結果是,邊界的把關人們發生了變化了。曾經,BBC的大佬和報業決定誰是重要的哲學家,什麼樣的問題是重要。如今他們已經失去了興趣,但是如果你對帕菲特感興趣,你可以去圖書館,去書店,上網去看這些辯論:你自己成為把關人。(文/瀋河西)

轉自澎湃新聞:http://www.thepaper.cn/

相關焦點

  • 防彈少年團提名「格萊美」,韓國媒體指責:中國媒體反應冷淡
    據韓國媒體11 月25 日報導:男團防彈少年團(BTS)作為韓國大眾音樂歌手首次被提名為格萊美大獎候選人,而中國媒體方面卻表現得非常冷淡。 本月24 日,美國方面講防彈少年團《Dynamite》提名為第 63 屆格萊美大獎最流行歌曲/表演部候選人。
  • 臺灣馬祖民眾對小三通反應冷淡
    中新網香港十二月二十六日消息:臺北訊,距離臺灣當局聲稱的開放金馬與大陸小三通期限只剩下五天,然而由於事實與金馬兩地的百姓期待差距很大,馬祖民眾反應冷淡,關注重點只擺在宗教直航的首航上,民眾認為小三通最終或許僅成為臺灣單向直航與當局的一頭熱而已。
  • 十位偉大的女性哲學家!
    沒有人在意哲學家,文化批評主義開始走向前沿。媒體和鋒芒畢露的流行文化現在成為主宰,然而人們需要幫助來超越這一主宰並存活下來。「女哲學家」這個詞對我來說甚至並無意義。西蒙·德·波伏娃是一個思想家而不是一個哲學家。對我來說,哲學家遠離日常關懷並操控術語和概念,就像一個網格或棋盤上的計數器。
  • 法國哲學家雅克·德希達遺孀瑪格麗特因新冠肺炎去世
    記者丨餘雅琴 當地時間3月21日,著名哲學家、解構主義大師雅克·德希達 (Jacques Derrida) 的遺孀瑪格麗特·德希達 (Margaret Derrida) 因新冠肺炎去世
  • 十大著名哲學家的十大怪癖!
    等等這些問題時,往往能得出超出常人的真理,所以他們成了著名的哲學家,但是哲學家在生活中就很完美嗎?等你看完這些哲學家的怪癖,你絕對不會這麼想了。請看——十大著名哲學家的十大怪癖!1、叔本華(1788-1860)——愛養捲毛狗叔本華是精神上的流浪兒,他認為自己不屬於任何地方,也不屬於任何人。
  • 藝術哲學家阿瑟·丹託去世 首次提出」藝術世界「一詞
    阿瑟·丹託,圖片源自網絡10月25日,《藝術的終結》作者、藝術哲學家阿瑟·丹託(Arthur CDanto)在紐約去世,享年89歲。
  • 夫婦進藏缺氧去世 關於高原反應你了解多少?
    夫婦進藏缺氧去世 關於高原反應你了解多少?時間:2019-01-04 13:54   來源:百科解密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夫婦進藏缺氧去世 關於高原反應你了解多少? 凡是沒有真正去過西藏的人,都不能真正理解高原反應的感覺,更不能體會高原反應所帶來的危險情況。
  • 在世最具影響力的50位哲學家,你知道幾位?
    一聽到「哲學家」這個詞,人們容易馬上想到的是蘇格拉底、柏拉圖、孔子、笛卡爾這些先賢。那麼在世的哲學家,你知道幾位呢?近日,美國教育網站TheBestSchools評選出全球50位最具影響力的健在哲學家。雖然全是外國人,但其中不少哲學家的著作有了簡體中文版。
  • 喜歡一個人,會變得很冷淡
    當你喜歡上一個人的時候,你的第一反應不是絞盡腦汁去想如何和他搭訕的話題,不是想著該用你最大的熱情去靠近他。也不是想著如何去追她,去用自己的付出感化她。第一反應是想要逃避。在別人心目中,你一直都是一個很友善的人,無論是面對身邊怎樣的人你都可以用很熱情的心態去對待他們。但是唯獨在面對自己喜歡的人的時候卻亂了分寸。
  • 為什麼人們對即將到來的「農民豐收節」表現很冷淡?
    如果城裡人有此反應,大家可以理解:因為城裡人每月都有「豐收節」,他們的身份也壓根兒不是農民。但作為土生土長的農民,應該無條件為「農民豐收節」鼓與呼才是。因為,「中國農民豐收節」直接體現了黨和政府對農民的關愛,和對農村問題的高度重視,這是一件鼓舞人心的大好事呀!那一些農民們為什麼還對「農民豐收節」表現如此冷淡呢?
  • 船夫與哲學家的對話
    哲學家:那你就失去了一半生命!哲學家:你研究過數學嗎?船夫:沒有!哲學家:那你就失去了一半以上的生命。剛說完船就翻了,船夫喊:你會遊泳嗎?哲學家:不會!船夫:那你就失去了一整個生命!故事二在一個風和日麗中午,一個哲學家到海邊散心,看到一個漁夫悠閒地躺在沙灘上曬太陽,好奇地走過去,於是並有了下面的一段參對話。哲學家:「你沒有出海打魚嗎?」漁夫:「已經打回來了。」哲學家:「為什麼不乘天氣好多打一些呢?」漁夫:「多打一些幹什麼,吃不了也浪費。」
  • 中國當代為什麼沒有產生著名的哲學家?
    哲學家在西方人眼裡是個神聖的稱呼,能夠配得上著名哲學家的人其實沒有多少,像蘇格拉底、柏拉圖、亞裡斯多德當然是著名哲學家。西方近代的笛卡爾、休謨、康德、黑格爾也是著名哲學家。西方現代的哲學家同樣不少,像尼採、克羅齊、柏格森、胡塞爾、海德格爾、加達默爾、維根斯坦、羅素等。
  • 僧侶與哲學家的精彩對白!
    哲學家表達了對佛教的好奇和質疑,僧侶認真地作答。可以說,這本書濃縮了幾乎所有來自各個角度的對佛教的質疑。美好的是,馬修在經過20年修煉之後,都給出了令人欣慰的答案。最終,我們能夠看到哲學家語氣的變化,也看到了兩種不同文化的交融和相互理解。   為什麼要出家?
  • 古希臘時期的女性哲學家
    很少哲學系學生有機會思考或閱讀古代女性哲學家著作,安妮康威(Anne Conway)、瑪格麗特卡文迪什(Margaret Cavendish)、沙特萊侯爵夫人(milie du Chtelet)等近代女性哲學家的作品正以緩慢速度納入課程中,那為什麼會沒有希帕提亞呢?主要原因在於,我們沒有留存下她的任何哲學著作。
  • 十大著名哲學家,經典名言
    本期給大家推薦了十個著名的哲學家,我 ,分別挑選了幾個比較好的哲學名句。1.約翰.洛克1632—1704,英國哲學家1.你擔心什麼,什麼就控制你。擴展資料在1691健康狀況不斷惡化,洛克在1704年10月28日去世,並被埋在艾賽克斯郡東部的High Laver小鎮的一個教堂墓區。洛克終身未婚,也沒有留下任何子女。
  • 作為「哲學家」的榴槤
    榴槤的果肉,就像 「哲學家」高深莫測的「語言」,每個人對它都有著不同的「詮釋」……醬紫FM出品值班主播 | 羊城晚報記者 陳亮每回看到被譽為「南洋果王」的榴槤,便覺得它像個哲學家。那一根根諱莫如深的尖刺,宛如它內在思維的具體呈現;至於果肉嘛,就是 「哲學家」高深莫測的「語言」了,每個人對它都有著不同的「詮釋」。
  • 康德、莊子、量子力學:康德為什麼是西方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
    康德,被人們公認為是西方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也是繼蘇格拉底、柏拉圖、亞裡斯多德之後,對西方近現代文化影響最大的思想家之一。即使一些不熟悉哲學的人,一提起康德,估計也聽說過他的大名。康德生活在18世紀中葉,是西方啟蒙運動最後一位思想家。
  • 《文明6》新領袖公布 玩家反應冷淡仍選擇《文明5》
    雖然說這是一次消息的更新,按理來說會引起玩家們的討論,但是玩家的反應確實比較冷淡。在這次的消息公布之後,也算是為本作遊戲再次增添一些新內容,可能是玩家對這個文明不太了解,玩家對這次內容的討論還是比較少。很多玩家都是聊兩句更新內容就開始對六代整體開始評價,更多是討論自己希望出現的一些文明和領袖。
  • 日哲學家高橋哲哉:靖國問題怎麼解決
    日本哲學家高橋哲哉高橋哲哉,1956年生於日本福島縣,現任東京大學大學院教授,研究西歐哲學,教社會哲學課。他同時還積極發表言論,維護日本憲法、推動正確的歷史認識。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8月15日第6次參拜了靖國神社後,日本社會掀起了靖國問題的大討論。因出版《靖國問題》一書出名的日本哲學家高橋哲哉成了日本媒體紛紛採訪的對象。本報記者也於8月16日採訪了這位從思想角度研究靖國神社的專家。·靖國神社是一個動員戰爭的思想裝置記者:一個哲學家,為什麼會對靖國神社感興趣呢?高橋:哲學研究的是思想。
  • 六名女哲學家齊發聲:女人學哲學,怎麼了?
    我們看到了女人一手事業一手家庭的高難雜耍(但為什麼偏偏是哲學領域而不是其他看似約束更多的領域?)在文章「身為致力於哲學的女性」中出現了令人咋舌的有關性騷擾的報導(哲學領域真的比別的領域情況更糟?我們不得而知,但它本應該更好。)有人嘗試從性別規範中尋找答案,設想到「也許男人來自火星,所以他們在我們的火星語境中得到了更好的發展」(既然如此為什麼不是經濟學領域出現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