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炮戰!知多少,看看這裡,體會當年的歷史!

2021-01-10 臺灣大事件

金門炮戰(臺灣稱八二三炮戰,香港稱金門八二三炮戰),又稱第二次臺灣海峽危機,是指1958年8月23日至10月5日之間,發生於金門及其周邊的一場戰役。國共雙方以隔海炮擊為主要戰術行動,因此被稱為炮戰。炮戰由中國人民解放軍首先發起,國民黨軍隊隨後開始反擊。炮戰初期,解放軍攻擊島上軍事目標,後期重封鎖海運線,以圍困金門。在炮戰初期,國軍猝不及防,隨著戰事繼續,逐漸恢復戰力。並得到美國海軍護航,維持金門補給線,甚至利用八吋榴炮反擊及癱瘓廈門車站等的補運單位。炮戰期間,雙方海軍艦艇和空軍也多次戰鬥。10月初,解放軍宣布放棄封鎖,改為「單打雙停(逢單日炮擊,雙日不炮擊;單打雙不打)」,逐漸減少攻勢。中華人民共和國維持單打雙不打,直到1979年和美國建交為止。金門炮戰是第二次國共內戰的一部分,也是國共雙方陸海空軍迄今最後一次大較量,此後雙方軍事衝突局限於海上,並逐漸停止至今。

8月23日,人民解放軍福建前線部隊以空前猛烈的炮火轟擊金門,僅2小時內,就有4.5萬多發炮彈密集傾瀉到金門島。金門炮聲,天下驚聞。摸不著頭腦的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杜勒斯趕緊跑到北卡羅來納山中地下深處的防彈掩蔽所,向總統艾森豪匯報了金門的消息。艾森豪苦思冥想了三天三夜,也沒搞懂其中的玄機。於是他那豐富的想像力開始發揮作用:金門、馬祖失守,臺灣也就保不住了,這將威脅「日本、菲律賓、泰國、越南,甚至衝繩未來的安全……因而將使美國的根本利益受到嚴重的損失」。他不敢再往下想,急急忙忙回到華盛頓,下令從部署中東的第6艦隊調出兩艘航空母艦加入第7艦隊。美國人終於隨著毛澤東的指揮棒動作起來。

民解放軍萬炮齊轟金門,打得金門守軍措手不及。臺灣老兵王先生回想:「那天,吃過晚飯,幾個弟兄又來叫我去漫步。我想起床底下還有兩件髒衣服要洗,就說:你們先去,我等一下去找你們。我剛給髒衣服抹上肥皂,解放軍的炮彈就漫山遍野地飛過來了,打得太準太猛,營區裡亮光閃閃一片煙塵,大地像裝了彈簧似的一跳一跳的,抖得人都站不住。弟兄們基本沒有防範,四下裡亂跑著規避。幸虧水房離營房比擬遠,落彈不多,我就勢臥倒,滾到一個一尺來深的地溝裡,兩隻手抱住頭,心說:乖乖,聽天由命吧!後來曉得,進來漫步的弟兄們死了好幾位,掛彩的就更多了。阿彌陀佛,是那兩件髒衣服保了我一命。」

8月22日,也就是解放軍炮轟金門前一天,蔣介石的「國防部長」俞大維奉命匆匆飛抵金門視察防務。次日下午5時許,金門防衛司令官胡璉在北太武山麓翠谷的水上餐廳設宴招待俞大維。

此前兩天,蔣介石機密巡視金門時,也曾在這個水上餐廳用膳。飯後,他召集金門守軍團以上軍官訓話,以手杖指點地形地物,勸誡眾人要特別留意各級指揮所的平安。關於在場的胡璉和幾位副司令,蔣介石的訓話更為嚴厲:你們司令部的辦公室、宿舍區多沿著狹窄的北太武山谷地兩側建築,空間太小,又過於密集,完整暴露在敵火之下,一旦戰爭發作,敵機空襲,敵炮奇襲,極易遭受嚴重損傷,形成指揮上很多不利,故應將司令部遷移,愈快愈好。在指揮作戰中難得幾回正確的蔣氏此番的確「英明」了一回。

不測收穫:第一陣炮擊就消滅三名中將

讓我們回到炮戰之日的金門島。炮響之前,俞大維正與胡璉在款待所左近一塊平地上對坐交談。此時,人民解放軍的數千發炮彈從不同發射陣地聚集北太武山。

俞大維本能地蜷縮身體趴在地上,緊緊抓住胡璉的手臂說:「這裡不平安,你跟著我走!」胡璉看到他已被彈片炸傷多處,血流滿面。10分鐘後,待炮火稍稀時,俞大維被兩名憲兵扶持著進入坑道,借微小的燭光包紮傷口。當晚,這位「國防部長」就頭纏繃帶,被人抬上飛機返回臺北。

身處水上餐廳的三位中將副司令就沒那麼僥倖了。巨炮響後,副司令趙家驤拔腿衝上銜接水上餐廳與陸地的小橋,腰部被紛飛的彈片擊中,不治而亡。另一名副司令官吉星文在向水上餐廳匆匆走去的途中遭密集的彈片重創,急送醫院手術後,彈片被逐一取出,接著又調來一排兵獻了3000毫升的血,傷情稍加穩定,院方以為已無大礙。不料吉星文腹中仍殘留有一極微小的彈片未及時發現,3天後引發腹膜炎而亡。

第三位副司令章傑之死是炮擊次日拂曉才確認的。炮擊過後,胡璉清點軍官時,惟獨不見章傑。至次日清晨,有人在水上餐廳左近發現了章傑若干殘碎遺物,並經其傳令兵識別,證明章傑確已死亡。

相關焦點

  • 金門炮戰還有哪些不為人知的...
    金門炮戰還有哪些不為人知的細節?>乘船出海遠眺,登島戰地尋蹤再看威武炮陣重探巨型喇叭歷經六十二載的潮起潮落究竟還能留下多少驚世炮戰的刻痕?>對於初到廈門的兩位軍迷來說海拔339.6米的廈門島最高峰雲頂巖可以輕鬆俯瞰金門諸島無疑是探索金門炮戰的最好開始
  • 郝柏村親歷的金門炮戰
    大金門島面積131.7平方千米,呈啞鈴狀;在它的西邊,便是面積不到15平方千米的小金門島。雖然面積不大,但是金門的戰略地位卻十分重要。歷史上鄭成功、施琅攻取臺灣,都是以金門為出發地,因此,金門又被稱為「臺灣的橋頭堡」。
  • 金門炮戰60年!大陸送去的「不再是炮彈」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司馬巖 環球時報記者 李司坤 張雪婷】在金門炮戰(臺灣稱「8·23」 炮戰)60周年之際,島內各界紛紛舉辦紀念活動。對60年前的臺灣民眾來說,是一個重要的歷史轉折點;如今,老一輩臺灣人卻開始擔心年輕人忘記當年國民黨提出的「臥薪嘗膽、勿忘在莒」的口號。
  • ...炮戰第一村」到「海峽第一村」——探訪與金門一水之隔的圍頭村
    參考消息網11月12日報導(文/陶德言 張選傑 高飛 李兵峰)圍頭,這個棲於祖國版圖東南角的小小村落,曾因經歷1958年「炮擊金門」戰役而聞名於世。60年後的今天,圍頭還留下多少炮戰的痕跡?村子裡發生了怎樣的變化?與對岸金門的關係究竟如何?
  • 金門炮戰為什麼持續21年才結束?金門炮戰怎麼結束?
    金門炮戰過程戰爭開始之前,大陸解放軍對金門炮戰做了充分的準備,兵力和武器更是進行了周密的布置,甚至連民兵都動用了,離臺灣最近的海岸城市都布置了多個炮群,準備參與此次戰役的包括海、陸、空軍隊,早在戰爭很久之前,大陸方面就已經在準備此次戰役,空軍早已入住福建
  • 金門炮戰:毛澤東招數美國難懂 蔣介石連說三個"好"
    因與廈門共扼福建東南海口,有「固若金湯,雄鎮海門」之稱,故得名「金門」。 1958年8月23日,震驚中外的「金門炮戰」爆發,小小金門一夕成名,成為兩岸關係演變的重要坐標。  年光似鳥,世事如棋。金門這個名字,已經不與「固若金湯」這充滿火藥味的詞彙連在一起很久了,取而代之的,是「小三通」、金門高梁和貢糖……「8.23炮戰」50周年之際,讓我們踏上這塊曾經風雲激蕩的土地,感受歷史與現實的交匯與脈動。(綜合本網、新華網、中新網、環球時報等)
  • 廈門溪頭下村:昔日炮戰前沿今成婚紗攝影勝地
    它是廈門島上距離金門最近的村莊之一,站在溪頭下的海灘上向南眺望,金門諸島清晰可見。上世紀40年代末,國民黨軍隊退踞臺澎金馬,金門成為兩岸隔海對峙的最前沿。 「金門廈門門對門,大炮小炮炮打炮。」從1958年起,長達近20年的金門炮戰在兩岸軍隊之間展開,造就了一段特殊的歷史。
  • 葉飛後人談金門炮戰
    葉飛後人談金門炮戰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18.08.29 星期三     1958年8月23日,福建沿海的的解放軍和金門島上的國民黨守軍展開隔海炮擊,瞬時間萬炮轟鳴,後來大家稱之為 「金門炮戰」。
  • 金門紀念八二三炮戰 期盼兩岸走向和平
    中新網8月23日電 據「中央社」報導,金門紀念八二三戰役(即金門炮戰)52周年「公祭陣亡將士大典」,今天在太武山公墓舉行,當年參戰老兵、軍民代表緬懷先烈保家衛國的精神,並期盼兩岸炮聲不再響起、走向和平。
  • 金門炮戰60年!大陸送去的「不再是炮彈」,民進黨仍舊在裝聾作啞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司馬巖 環球時報記者 李司坤 張雪婷】在金門炮戰(臺灣稱「8·23」 炮戰)60周年之際,島內各界紛紛舉辦紀念活動。對60年前的臺灣民眾來說,是一個重要的歷史轉折點;如今,老一輩臺灣人卻開始擔心年輕人忘記當年國民黨提出的「臥薪嘗膽、勿忘在莒」的口號。
  • 正告「臺獨」分子們:「金門炮戰」2.0版即將上線,敬請查收
    這其實就是一個信號,一個專門發給民進黨當局的信號:若是執迷不悟,發生於前輩身上的「炮擊金門」2.0版即將上線,敬請查收! 但是,為什麼說這是「炮擊金門」的2.0版呢?因為這次,是抱著收復臺灣的必勝決心去的。當年國民黨佔據福建省金門島,負隅頑抗,解放軍成功破解危機,結束內戰。
  • 金門炮戰死了仨副司令,為何司令胡璉活下來?看看人家這反應
    看看胡璉的履歷就知道了,淮海戰役被重重包圍都能逃跑。簡直能跟國軍界「飛將軍」孫元良比肩。那麼胡璉為啥這麼能跑呢?我們看看金門炮戰,就知道人家反應多快了。金門炮戰是國民黨敗退到臺灣後,我黨在1958年前後對國民黨的懲罰式打擊。金門炮戰前前後後打了很多次,到了後面很多都摻雜了政治因素。而「八二三炮戰」那是真的打,也是最出名的一次炮戰。
  • 為了中國統一—1958年金門炮戰
    金門與廈門隔海相望,以該島為主角的金門炮戰曾持續了20年之久。解放軍當年的海岸炮工事,這種永備性鋼筋混凝土工事一般很難被擊毀。6.炮戰冷卻金門炮戰開始後,美國和中國繼續接觸,試圖調停臺海局勢。大陸在談判中告訴美國,要求蔣介石放棄金門馬祖以換取停火。美國將這一消息告訴蔣介石後,遭到蔣介石拒絕。金門炮戰的大規模炮擊場面一直到10月6日。10月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宣布停火一周,供臺灣當局為金門島提供補給。
  • 金門軍事坑道成景點 當年兩岸炮戰炮彈皮打造菜刀
    廈門五通碼頭人潮湧動,有旅行社的導遊舉著小旗帶隊,有探親的人拖家帶口,更多的是沒帶多少行李、分不清是金門人還是廈門人的普通旅客……辦了「個人遊」的記者也是其中幾個。  舉著證件買船票、過關、登船……僅十幾分鐘時間,記者感覺比深圳去香港還要便捷。  五通碼頭到金門水頭碼頭,船行只需30多分鐘。
  • 金門炮戰有哪些傳奇戰績?
    金門炮戰有哪些傳奇戰績? 原創 中國軍視網 中國軍視網 收錄於話題#軍迷行天下7個六十多年前在著名的金門炮戰中
  • 金門炮戰——廈門島環島遊
    此時的新中國由於捲入韓戰同時美國第七艦隊進入臺灣海峽,因此解放臺灣變得異常困難,但為了遏制臺灣當局「反攻大陸」的囂張氣焰,也為了在政治上打壓美帝國主義勢力,中央軍委決定於1958年8月23日開始對金門進行炮擊,以捍衛中央統一臺灣的決心,之後這場炮戰打打停停,一直持續到1979年與美國正式建立外交關係才正式結束,歷時21年。
  • 宋楚瑜爆料:金門炮戰後,美國曾在臺南部署核武器
    據香港中評社8月19日報導,臺灣親民黨主席宋楚瑜18日晚在臺南演講時爆料,60年前金門炮戰(臺灣稱823炮戰)後,美國曾經以裝有核彈頭的「鬥牛士」飛彈「協防」臺灣,當時的核武器就在臺南的機場。1958年部署在臺灣的MGM-1「鬥牛士」飛彈 圖片來自臺灣論壇宋楚瑜表示,過幾天就是八二三炮戰的60周年,他有兩個啟示:一是金門看兩岸通水。60年前兩岸武裝對立,臺灣沒有落下一顆炸彈,但有多少炮彈重創金門,金、馬替臺灣挨了多少炮彈,但卻沒有足夠的水可以喝!
  • 「日軍國軍共軍」全當過的臺灣人(七)金門炮戰
    本文節選自臺灣作家廖信忠作品《臺灣這些年所知道的祖國》,講述一個臺灣本省人林水源,從日本人變成中國人,從國民黨人變成共產黨人,從國內戰爭到抗美援朝,在槍林彈雨中存活下來,最後以一位金門老兵的身份退伍的故事。平凡的小人物,在時代激蕩的洪流中,保全性命已是難事,他卻幸運地在歷史的屢次更迭中留下傳奇的經歷,年老後談笑風生。
  • 金門炮戰差點進鬼門關,晚年奔走兩岸之間,百歲老將郝伯村離開人世
    時間一晃就到了1958年的「8·23」金門炮戰。1958年八月初,因駐守在小金門的第九師師長黃熠軒手下一名士兵犯案,黃熠軒被撤職,郝伯村成為了新的第九師師長。這個時候的黃熠軒很鬱悶,但是他要是知道十幾天之後發生什麼,那絕對不會抱怨,還得感謝自己幸運。
  • 這裡經歷過1958年「八二三炮戰」的洗禮,「英雄三島」戰地觀光園
    英雄三島即廈門市翔安區的大嶝島、小嶝島、角嶼島,這裡與金門島一衣帶水隔海相望,是祖國大陸距離臺灣金門最近的地方。有著「英雄三島」之稱的大嶝島是重要歷史事件「八·二三」炮擊金門的發生地。戰地觀光園坐落在大嶝島東南端,這裡曾經歷過1958年「八·二三」炮戰的洗禮,一度成為戰爭廢墟。昔日的前沿陣地,如今舊貌換新顏,到處呈現一派勃勃生機。雕塑廣場的烈士塑像訴說著割捨不斷的海峽骨肉情緣,再現了那炮光紛飛的年代,三島軍民為實現祖國統一英勇獻身的壯舉。在炮火中奮勇支前的女民兵張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