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對不起,遊牧業不是粗放經營,我不會效仿阿根廷的大牧場!一種觀點認為,如果大家去過內蒙就會發現,雖然草場分配到戶,但還是傳統的遊牧方式。
內蒙古
例如,有一戶牧民分到了五百畝草場,在草場中央蓋房子。男人還是按季節去遊牧。女人在家裡。留電話只能留女人手機,因為能聯繫到,男人可能半年都在外遊牧。
遊牧業是粗放經營,極端浪費資源,像阿根廷的大牧場放牧,才是集約利用。沒有所謂現代遊牧業,定居化是趨勢,大牧場放牧才能避免靠天靠地吃飯的問題,種植牧草,涵養草原,實現可持續發展。
遊牧效率太低了,而且對資源利用也低。遊牧讓牧民沒法定居,享受不了定居能享受到的基建、教育、醫療保健、文化等資源,內蒙古依然施行遊牧方式,已越來越顯得不可取……
對此觀點不敢苟同,遊牧怎麼是粗放式經營?逐水草而居恰恰是為了最大限度周密集約利用乾旱地區植被,為了草場的可持續利用。
內蒙古
牧民的遷徙不是漫無目的的,為了保護乾旱區的植被,不論冬夏,最多兩周就要搬家,以免過分踐踏蒙古包附近的草皮。
他們適應了脆弱的草原生態環境,有著保護植被和水源的習慣法和成文法。上面說的阿根廷那種大牧場放牧根本不可行,內蒙古好些牧場根本承受不了。
事實上這也是現代遊牧制度,利用現代技術精準規劃牧場,精確計算水草資源分布,儘可能合理安排利用,達到最大限度可持續的經營生產。
農民現在做的不是傳統農業了,最近這幾場旱災放在古代,都能發生好幾次農民起義了,正是因為現代農業的普及,才避免這類事情發生!
內蒙古
以上觀點你有異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