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一起來分享一下中國古代神話故事兩則:
九州大地
自從盤古開天闢地,茫茫大地究竟有多大,在禹之前誰也說不上。禹平息洪水、做上天子之後,為了便於管理,他進行了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文量大地,劃分九州。禹命令手下的兩個天神大章和豎亥,去完成測量大地面積的任務。大章從東極走到西極,一共測得長度是二億三萬三千五百裡七十五步。豎亥從北極走到南極,量得的長度總共也是二億三萬三千五百裡七十五步。由此,禹搞清楚了他所居住和管轄的這片土地的大小,而且還知道,這片土地是方方正正的一塊。
於是,禹把大地分作九個區域,稱作九州。禹用許多大山作為區分九州的疆界;在這些山上,插上木樁作為標記。九個州的州名分別是:冀州、充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和雍州。禹又從四面八方搜集了大量銅、鐵和各種金屬。在黃帝曾經在那裡鑄過鼎的荊山腳下,禹率領一斑人馬,動腦筋,想辦法,日夜辛勞,鑄造出了九個極其龐大的鼎。這鼎像一座小山似的,要九萬人一起使勁才能將其推動。
九鼎,象徵著九州,也象徵著天子對九州的統治權。禹將這九鼎放在宮殿門前,讓人參觀。禹還在鼎上刻繪了九州的各種鬼神精怪的圖畫。熱愛人民的禹,用這個辦法,使人們都知道鬼神精怪的形象,在出門遠行的時候,能夠辨識邪神厲鬼,免受遭殃。
海上仙山
在遙遠的東方有一個渤海,在渤海東面不知道幾萬裡遠的地方,有一個大壑,名叫歸墟。世界上所有江河湖海的水都往歸墟裡流,連天河的水最後也流到歸墟。歸墟是一個無底洞,它容納了年年歲歲、日日月月不停地流瀉過來的水,卻總保持著原來的狀態,水量既不顯得增加了,也不顯得減少了。
在歸墟碧波萬頃的海面上,煙霧繚繞之中,五座仙山隱約可見,它們是:岱輿、員嶠、方壺、瀛州和蓬萊。每座山的高和周長都是三萬裡,山與山之間各相隔七萬裡。仙山的山頂上都有一片方圓九千裡的平坦開闊地盤,上面用黃金建造了各種亭臺樓閣,氣象萬千。金黃色的建築群中,到處都是生長珍珠和美玉的樹,花果飄香。它們的花朵和果實可以食用,不僅味道鮮美可口,而且吃了可以長生不死。飛禽走獸全都披著素白的羽毛,整天在山上山下飛來跑去,你追我趕,盡情地嬉戲、玩耍。
神仙們背上長著翅膀,穿著純白的漂亮衣裳,在歸墟的晴空中,每天像鳥一樣自由地飛翔,往返千五座仙山之間,享受著美好的時光。但是,不知哪年哪月,風雲突變,龍伯國巨人闖來引起了一場動亂。他釣走了馱著岱輿和員嶠的六隻烏龜,結果岱輿和員嶠就漂到北極沉沒了。動蕩過後,歸墟又恢復了以往的寧靜,依然充滿著樣和的氣氛,然而,五座仙山卻只留下蓬萊、瀛州、方壺三座了。不過,龍伯國人帶來的動蕩,卻使海上仙山的名聲傳揚開來了。大陸上的人們一傳十,十傳百,都知道海上有幾座美妙而神秘的仙山,誰也盼望著有朝一日能去仙山遊玩,在仙山採到吃了可以長生不死的花早,變得長命百歲,永遠年青。
有一些海邊的漁民,出海捕魚,偶然被風吹到仙山,於是受到仙人們的殷勤招待。仙人們對遠方的客人講述仙山的種種有趣、新奇的事情,然後,又用一陣仙風,把這些質樸勤勞的漁民,平安地吹回大陸。到過仙山的人,逢人便講仙山的奇妙景觀,講仙山上的長生不死藥,講仙人的和善、友好……他們的故事一代代往下傳,於是,世世代代,人們都憧憬、嚮往著那海上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