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神話故事兩則:九州大地、海上仙山

2020-12-13 百家號

讓我們一起來分享一下中國古代神話故事兩則:

九州大地

自從盤古開天闢地,茫茫大地究竟有多大,在禹之前誰也說不上。禹平息洪水、做上天子之後,為了便於管理,他進行了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文量大地,劃分九州。禹命令手下的兩個天神大章和豎亥,去完成測量大地面積的任務。大章從東極走到西極,一共測得長度是二億三萬三千五百裡七十五步。豎亥從北極走到南極,量得的長度總共也是二億三萬三千五百裡七十五步。由此,禹搞清楚了他所居住和管轄的這片土地的大小,而且還知道,這片土地是方方正正的一塊。

於是,禹把大地分作九個區域,稱作九州。禹用許多大山作為區分九州的疆界;在這些山上,插上木樁作為標記。九個州的州名分別是:冀州、充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和雍州。禹又從四面八方搜集了大量銅、鐵和各種金屬。在黃帝曾經在那裡鑄過鼎的荊山腳下,禹率領一斑人馬,動腦筋,想辦法,日夜辛勞,鑄造出了九個極其龐大的鼎。這鼎像一座小山似的,要九萬人一起使勁才能將其推動。

九鼎,象徵著九州,也象徵著天子對九州的統治權。禹將這九鼎放在宮殿門前,讓人參觀。禹還在鼎上刻繪了九州的各種鬼神精怪的圖畫。熱愛人民的禹,用這個辦法,使人們都知道鬼神精怪的形象,在出門遠行的時候,能夠辨識邪神厲鬼,免受遭殃。

海上仙山

在遙遠的東方有一個渤海,在渤海東面不知道幾萬裡遠的地方,有一個大壑,名叫歸墟。世界上所有江河湖海的水都往歸墟裡流,連天河的水最後也流到歸墟。歸墟是一個無底洞,它容納了年年歲歲、日日月月不停地流瀉過來的水,卻總保持著原來的狀態,水量既不顯得增加了,也不顯得減少了。

在歸墟碧波萬頃的海面上,煙霧繚繞之中,五座仙山隱約可見,它們是:岱輿、員嶠、方壺、瀛州和蓬萊。每座山的高和周長都是三萬裡,山與山之間各相隔七萬裡。仙山的山頂上都有一片方圓九千裡的平坦開闊地盤,上面用黃金建造了各種亭臺樓閣,氣象萬千。金黃色的建築群中,到處都是生長珍珠和美玉的樹,花果飄香。它們的花朵和果實可以食用,不僅味道鮮美可口,而且吃了可以長生不死。飛禽走獸全都披著素白的羽毛,整天在山上山下飛來跑去,你追我趕,盡情地嬉戲、玩耍。

神仙們背上長著翅膀,穿著純白的漂亮衣裳,在歸墟的晴空中,每天像鳥一樣自由地飛翔,往返千五座仙山之間,享受著美好的時光。但是,不知哪年哪月,風雲突變,龍伯國巨人闖來引起了一場動亂。他釣走了馱著岱輿和員嶠的六隻烏龜,結果岱輿和員嶠就漂到北極沉沒了。動蕩過後,歸墟又恢復了以往的寧靜,依然充滿著樣和的氣氛,然而,五座仙山卻只留下蓬萊、瀛州、方壺三座了。不過,龍伯國人帶來的動蕩,卻使海上仙山的名聲傳揚開來了。大陸上的人們一傳十,十傳百,都知道海上有幾座美妙而神秘的仙山,誰也盼望著有朝一日能去仙山遊玩,在仙山採到吃了可以長生不死的花早,變得長命百歲,永遠年青。

有一些海邊的漁民,出海捕魚,偶然被風吹到仙山,於是受到仙人們的殷勤招待。仙人們對遠方的客人講述仙山的種種有趣、新奇的事情,然後,又用一陣仙風,把這些質樸勤勞的漁民,平安地吹回大陸。到過仙山的人,逢人便講仙山的奇妙景觀,講仙山上的長生不死藥,講仙人的和善、友好……他們的故事一代代往下傳,於是,世世代代,人們都憧憬、嚮往著那海上仙山。

相關焦點

  • 了解中國古代神話故事,從這十個成語典故開始
    人類最早的故事往往是從神話傳說開始的,中國也不例外。神話故事是民間文學的一種,是遠古時代人民的集體口頭創作的。中國古代神話故事豐富多彩,集中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鬥爭精神。下面十個成語典故都與神話故事有關,代表了中國古代神話故事的高峰。
  • 《中國海洋神話故事》:讓來自中國的濤聲傳到彼岸
    (出自《錄異記》)海洋神怪的奇異風貌,上古流傳的神話傳說,真實的山川大河與虛構的邊遠極地交織,自古以來中國文化裡有無數神話故事,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在中國古代海洋神話中,有關海神、海仙、海怪的記載眾多,不可勝數;奇詭斑斕,不可盡述。這些記載構成了中國海洋神話的洋洋大觀。
  • 蓬萊仙山究竟在哪?為啥秦始皇找不到?原來答案就在上古神話中!
    (清閒老道·上古神話·第53期)一句「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道出了一派明月隨海潮湧生的壯觀景象。自古以來,波瀾壯闊、浩瀚無垠的大海帶給人類無盡的想像。於是在上古神話裡,關於大海的描述也變得比比皆是。
  • 神話裡長生不老的五座仙山, 有兩座曾消失無蹤, 如今有跡可循
    在古代神話故事中,東海是一個很神秘的地方,最讓我們印象深刻的應該是蓬萊仙山。關於蓬萊仙山的傳說也很多,最熱的話題就是長生不老·。據說當年秦始皇東巡就是為了能夠在東海找到蓬萊仙山,尋求到長生不老之術。
  • 傳說中的仙山,中國古代神話必不可少的地方,蓬萊
    還有一個必去的景點,和漁民一起出海打魚蓬萊的春夏與夏秋季節,海上多會出現海市蜃樓,仙山飄渺,如臨幻景。而生活在長島的人會自豪地告訴你,所謂海上的仙山,就是他們的故鄉———長島。這好像成為了蓬萊必遊景點了。
  • 日本的神話之鄉──九州高千穗
    位於九州宮崎縣的高千穗,自古以來就被稱作是神話之鄉。古代位於南方且臨海的九州地區被稱作為「日向之國」,具有豐富的自然美景,加上火山爆發和颱風侵襲等自然災害,當時的日本人認為是神明發怒引起的神威,因此對這個地方特別敬畏。
  • 海上有仙山,虛無縹緲間
    古詩有云:「只因天涯海角背,不得高名貫九州」。海上仙山嶗山因為僻處海隅,山陡林密,景色奇麗而不易登臨,所以自古被稱為「神仙窟宅」、「海上仙山第一」,種種神奇的傳說和故事至今仍流傳於青山秀水之間。
  • 海上「第一仙山」——嶗山
    嶗山,位於山東省青島市東部,古代又曾稱牢山它是山東半島的主要山脈,嶗山的主峰名為「巨峰」,又稱「嶗頂」,海拔1132.7米,是中國海岸線第一高峰,有著海上「第一名山」、「第一仙山」之稱。它聳立於黃海之濱,氣勢雄偉,山海交錯,嵐光變幻,雲氣離合,是聞名遐邇的海上名山
  • 中國古代有九州,是哪九州?
    」九州「一詞最早出現在先秦時期的一些典籍中,當時的九州是華夏大地所劃分的九個區域,只不過到了戰國以後,九州中的」九「變成了一個概數,後有十二州、十三州之說,再後來州數就更多了,而所謂的九州也就成了古代中國的一個代名詞,所謂九州大地就是這個意思。所以真正的九州也就只能從先秦時期的那些典籍中尋找。
  • 為什麼古代中國被稱為九州,九州分別指哪些州
    說到中國,常常會用華夏,來指代中國,其實中國還有另一個說法,就是九州,又名神州。經常會聽到神州大地,說的正是我們所在的土地上。根據先秦時期的古籍記載,從戰國時期開始,九州就成為了中國古代時期的代稱,到了晉朝時期成為漢族的代稱。
  • 當中國神話與印度神話相遇,我發現了一個古代飛彈的秘密
    本來打算是找點稀缺的觀點,後來又不知道怎麼刷到了一篇印度的神話故事。驚人的發現兩者在故事裡,好像有公布了一個隱藏的秘密,而由於年代過於久遠,或者神話就是古代人想出來的,所以古代人都是當神奇的故事對待,但是你對比一下現代的科技,我發現,原來如此。我發現了什麼呢?
  • 但悲不見九州同:為什麼古代稱中國為「九州」?
    近期熱播劇《九州·海上牧雲記》裡有一個不明覺厲的設定:天下分九州,而九州是一個充滿奇幻的大陸,是按照九個星域進行劃分的,分別是:殤、瀚、寧、中、瀾、宛、越、雲、雷州。在這九州大陸上,生活著人類、羽人、無翼民、夸父、河洛、鮫人、魅六種種族。
  • 古代神話傳遞了哪些關鍵信息
    但是,所有研究的基礎是回到創造了神話的古代社會生活中,看神話究竟表達了什麼。中國古代神話的主要內容及意義    以上我們把神話的概念和神話學的基本立場講清楚,以下我舉例說明神話究竟講了什麼,我們如何來理解古人為什麼要創造神話,並且還相信神話是真的。
  • 長島,蓬萊外海的「海上仙山」
    白居易曾賦詩曰: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不知道他說的是那裡,但蓬萊外海7公裡處的長島,終日在海霧裡若隱若現,我以為「蓬萊仙境」外的這樣一個島,那就是白居易所說的「仙山」了。因此,一到蓬萊,我們就急著趕赴「仙山」了。圖為駛離蓬萊的輪渡,航跡所指,就是長島了。
  • 神話故事兩則:大人國和小人國、丈夫國和女人國
    讓我們一起來分享神話故事兩則:大人國和小人國世界上有好幾個大人國,也有好幾個小人國。大人國裡的人長得特別高大,比一般的人要大許多倍。小人國裡的人長得特別矮小,比一般的人要小很多很多。龍伯國的人最初有一百多丈高,後因釣了背馱仙山的巨龜而受天帝的懲罰。被施了魔法變小了,但仍有二蘭十丈高。洮人國的人高三十丈五尺。大秦國的人高十丈。中秦國的人雖不能和前面幾個大人國的居民比身高,但也高達一丈,比起一般人來說,也是名副其實的「大人」了。大人國的大人要在母親的肚子裡孕育36年才能出生。剛生下地的嬰兒就已經是魁梧高大的巨人,他們沒等學會走路,就已經能夠騰雲駕霧滿天飛。
  • 【歷史】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上)
    神話盤古開天闢地還有一層意思:盤是盤問、盤詰的意思,古是以前就存在的事物,可以理解為早以存在的「道」。整句話意思就是:不斷追溯早已存在的「道」,可以開闢天地。2.女媧造人神話女媧,中國上古神話中的創世女神。她化生萬物,每天至少能創造出七十樣東西,開世造物,因此被稱為大地之母。
  • 中國古代被稱為「九州」,那麼古代的「九州」究竟是指哪裡?
    其實對於古中國的稱呼現今為止也有很多種,比如早些時候中原就涵蓋了整個中國的名稱,那個時候就有「逐鹿中原」的說法,還有一種說法把古中國叫做神州大地,總的來說這是一種誇讚性的說法,其中含義涵蓋著自己對國土的熱愛。
  • 海洋神話《山海經》
    中國海洋神話內容豐富多彩,生動絢麗。幾乎在各類的佔代文化典籍中都有它的影子。從《詩經》、《楚辭》及後來的文學作品,到諸子百家的著述;從古代歷史典籍,到航海者的錄述中,海洋神話隨處可見。但其中記錄海洋神話最早、內容最豐富的,要數《山海經》了。
  • 海上仙山蘇梅島
    一千多年前,唐朝詩人白居易在《長恨歌》中寫道「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詩中描述景象,長期以來,我一直在不斷尋覓,試圖將詩中幻境與現實場景加以對應,直到蘇梅之行,恍若重大發現,終於了卻心願,果斷對號入座,發出由衷讚嘆:素叻他尼風光美,海上仙山飄蘇梅
  • 神話傳說中的四座仙山,每一座都是神仙的居住之地
    仙人是神話傳說中可以跳出三界、長生不死的人物,對於「仙」字,《說文解字》是這麼解讀的:「仙,長生仙去,從人從山。」人和山組成了「仙」,普通凡人修煉得道、長生不死遷入山中,便被稱為仙人。由此可見神仙與山一直存在著密切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