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整個錦繡谷漸漸的被水霧籠罩

2020-12-11 極速說故事

在睡夢中被列車員「前面是九江車站,請下車的旅客提前做好準備」的廣播所吵醒,睜開朦朧的睡眼,透過車窗,看到的是一望無際的江水。

出了火車站向右走,馬路邊有公交站牌,坐公交車到長途汽車站後,購買到廬山的車票,可以直接坐到牯嶺鎮。

不過在到達廬山北大門的時候,需要全體下車,自己購買廬山門票,然後在大門後面的停車場重新登上來時長途車繼續向牯嶺鎮行駛。

進入北大門以後,一路的盤山道,拐彎很急,路間距也不寬,幸虧早有準備,上車前吃了暈車藥,不然肯定吐的稀裡譁啦的。

牯嶺鎮是廬山上的一個鎮子,鎮子裡面居住著一萬多常駐居民,醫院、學校、體育場全都有,這也是廬山與其他名山大川的區別之一,廬山是鮮活的。

牯嶺鎮的形成與一個外國人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他就行英國人李德利,早在1895年,這個有經濟頭腦英國人發現廬山這個避暑寶地,於是便向大清帝國租賃了這個地方,並將土地分割,轉買給了不同國家的人。

隨後大批外國人來到這裡生活,他們大興土木,建造了500多棟風格迥異的別墅以及配套的教堂、醫院和學校,此後這裡逐漸形成了西洋別墅與中國棚戶共存的狀態,由於廬山夏天非常涼爽,所以COOLING就漸漸變成了這個鎮子的名字,牯嶺。

長途車會停靠在牯嶺鎮的停車場,停車場距離我們預定的廬山賓館約600米,步行即可到達。

這個廬山賓館1954年開業,有一定的歷史滄桑感,裝飾雖然老舊,但房間非常寬敞,而且入住賓館還贈送美廬別墅的門票。

遊覽廬山大概是東、中、西三條線。

西線主要是如琴湖、花鏡、錦繡谷、石門澗等,中線是美廬別墅、老別墅的故事、廬山會議舊址、蘆林湖等,東線主要是含鄱口、五老峰、三疊泉。

三條線都有觀光車停靠站,車票已經包含在景區門票裡,不需要額外購買。

因為今天時間不早了,所以決定主要遊覽西線,中線和東線放在明天,然後從三疊泉徒步下山,到海會鎮坐車回九江。

坐景區車先到如琴湖,但十分不巧的是如琴湖正在維修,根本沒有水,其實如琴湖也好,蘆林湖也罷,都是後期修建的如琴湖類似個人民公園性質,蘆林湖則是個水庫。

如琴湖旁邊是花徑亭,白居易當年來到廬山,發現此處桃花盛開,便寫下千古名句「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之後又親手提了「花徑」二字,後來人們在寫有「花徑」二字的石碑上蓋了一座小亭子對石碑進行保護,因此得名花徑亭。

從花徑過馬路就能看到錦繡谷的入口標誌,剛進入錦繡谷,天氣突然下起毛毛細雨,整個錦繡谷漸漸的被水霧籠罩。

在錦繡谷入口不遠就是天橋,天橋原是一塊懸挑半空的大石頭,利用視覺差的原理與遠處的巖石行程了呼應效果,好似一座跨越山澗的石橋。

錦繡谷也能和著名詩句聯繫在一起,「天然一個仙人洞,無限風光在險峰」中說的仙人洞,就在錦繡谷。

相傳八仙之一的呂洞賓曾在此修煉成仙。

在仙人洞旁有一個老君殿,供奉的是太上老君。

想想也是,徒弟呂洞賓都有神位,作為師父的太上老君怎麼能沒有個廟宇呢?

從仙人洞繼續前行便是御碑亭,此碑乃是朱元璋所立,表面上是為了紀念幫助他建立大明朝的仙人周顛,實際是一種宣傳自己的君權神授的把戲。

如果喜歡徒步的話,可以從御碑亭繼續沿山路前行,可以走到天池、龍首巖和石門澗,但由於天氣不好,影響觀賞風景,於是我們在御碑亭坐景區車直接來到石門澗大壩位置,從大壩向上爬山,往蘆林湖方向行走。

一路上一邊是溪水,一邊是山間小路,再加上延綿的細雨,和愛人一起漫步,簡直就情深深雨濛濛了。

山上到處都是的杉樹和竹林,走在林間,可以盡情大口的呼氣新鮮空氣,讓自己的肺好好的洗個澡吧。

走著走著來到烏龍潭,烏龍潭有一個低矮的瀑布,這裡據說是西遊記水簾洞的取景地,最佳拍照的位置被景區工作人員霸佔,照相要收費。

從烏龍潭繼續向前是黃龍潭,黃龍潭的瀑布比較有意思,從石頭縫隙裡面貼著巖壁流出來,瀑布雖然也不算大,但至少比前面的烏龍潭瀑布要強一點。

爬上一段臺階,一座廟宇呈現在眼前,廟宇坐落在一片空曠之地,青磚鋪成的小徑和兩旁的青草相互呼應,顯得廟宇格外清幽,這裡便是黃龍寺。

黃龍寺的前殿是新修繕過的,在前殿之後還有一排破舊不堪的房屋,它是黃龍寺的舊址,和前殿相比,我更喜歡舊址的歷史滄桑感。

在寺廟山門之前立有三顆巨樹,兩顆為柳杉,一顆為銀杏,相傳是晉朝黃龍寺剛建立的時候和尚所種,距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

廬山就是這麼個神奇的地方,既有前面道家的殿堂,也有這裡佛家的寺廟,更有儒家的書院和西洋教堂。

可以說是個多教派和諧共存之地。

從黃龍寺再走不遠就是蘆林湖,蘆林湖前面說過了是個人工的水庫,水面不算寬闊,但圍繞在綠意盎然的群山之中,確也突顯出她的清秀之美。

坐車回到牯嶺鎮,突然感覺十分飢餓,原來從早上到現在,還粒米未進呢。

在牯嶺街上尋覓,無意中找了名氣較大的石牛酒家。

在一個小巷子裡面,招牌也不大,內部環境很簡陋。

廬山美食以「三石」著稱,即石雞、石魚、石耳,石雞是一種田雞,石魚是一種很小的魚類似於小銀魚,石耳是一種菌類植物,類似木耳,但比木耳小很多。

今天嘗了乾鍋石雞、石魚煎蛋和炒石耳,石雞肉質鮮嫩,石魚味道一般,石耳口感棉滑,但感覺石牛酒家整體菜品一般,衛生也一般,個人不是很推薦。

在回賓館的路上,恰好路過廬山電影院,這個電影院只播放一部電影《廬山戀》,每天循環播放,使《廬山戀》成為歷史上播放次數最多的電影。

不過廬山戀在當初那個年代也確實為廬山起到了不小的宣傳作用。

第二天早上,先去美廬別墅參觀,美廬別墅曾經是蔣介石的夏都官邸,別墅被綠樹環繞,內部有很多當年的陳設還保留完好。

從美廬別墅步行可以到達老別墅的故事,裡面有很多保存完好的老別墅、教堂等建築,整個建築區是一個博物館,講述著廬山別墅的來龍去脈。

今天后續的行程是含鄱口和三疊泉,均需要坐景區車到達。

含鄱口的特點是在這裡可以遠眺鄱陽湖,兩邊的山峰像一張大嘴把鄱陽湖含在口中,因此得名。

同樣,最好的拍照位置還是被工作人員佔據著為了收費。

從照片中可以隱約看到鄱陽湖。

含鄱口可以坐纜車向下,去遊覽大口瀑布,很多人誤以為大口瀑布就是當初李白「飛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銀河落九天」詩句所描述的廬山瀑布,其實非也。

真正的廬山瀑布是在廬山以南的秀峰,並非大口瀑布。

從含鄱口坐景區車繼續行駛抵達三疊泉。

三疊泉在景區的半山腰,可以選擇在景區門口坐纜車前往,纜車是那種箱式的軌道小火車,不過我還是推薦步行,首先路程不算太遠,其次,路上植被茂盛、空氣清新,走起來野趣橫生,我就無意中採到了新鮮的竹筍。

因為之前一直在廬山的山頂區域遊覽,除了秀美,根本感覺不出廬山的雄偉。

現在越往山下走,越能感受到廬山的寬廣和雄大。

要看三疊泉,不管你是步行還是坐纜車,都需要爬一段非常陡峭的臺階,否則無法一覽三疊泉的真容。

隨著臺階的不斷減少,三疊泉也漸漸清晰了。

銀白色的水流經過三次交錯的跳躍,落入潭水之中,留下三條白鏈。

其潭水也呈現出碧綠的顏色,看著就那麼沁人心脾。

從三疊泉繼續往下山的方向走,一路上溪水潺潺,完全不會感到寂寞。

大約走了2個小時,總算走到了山腳下,這時候腿已經不太聽我使喚了。

從景區大門到海會鎮的長途車站還有一段距離,還好門口有黑車,不然腿就走殘了。

從海會鎮坐上長途車,一路睡回了九江。

距離火車發車時間還很早,於是決定去看看當初宋江提反詩的潯陽樓,可不巧的是剛到門口正好景區關門,只能在外面看看了。

潯陽樓坐落在長江江畔,順著江堤漫步,遠處能眺望到鎖江樓。

在江堤上小憩,看著忙碌的貨船在江上穿梭,不覺已到日落時分。

在返回火車站的途中路過煙水亭,雖然沒有機會入內參觀,但它依然是我非常喜歡的一處景點。

煙水亭坐落在甘棠湖中,四面環水,僅有一條棧道與湖岸相連,建築採用圍合式構造,徽派建築風格更加突顯煙水二字。

但其實現在的煙水亭大有鳩佔鵲巢的嫌疑,因為歷史上的煙水亭並不在今天的位置,而今天煙水亭的位置原來是浸月亭,浸月亭是白居易根據他琵琶行中「別時茫茫江浸月」的詩句修建的,而原來的煙水亭是宋代周敦頤取"山頭水色薄籠煙"詩句而修建的。

後來兩個亭子都毀掉了,後人就在原來浸月亭的位置修建了現在的煙水亭,這麼一來,給煙水亭又罩上了一層朦朧的面紗。

「北京站就要到了,請全體旅客帶好隨身物品準備下車」,我躺在床上,揉揉稀鬆的睡眼,兩天、跨越1000多公裡,穿越上百年歷史,這到底是真實的,還是黃粱一夢呢?

本遊記到此結束,想看更多精彩遊記,請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隨毅行」SYX_2016,謝謝!

相關焦點

  • 秋遊北京園博園,四 錦繡谷
    原來這裡就裡就是北京園博園最美的地方,奼紫嫣紅的「錦繡谷」。 錦繡谷東北長450米,南北寬160米,深20米,將原本的垃圾埋場改造成四季錦繡的下沉景觀花園 錦繡谷裡取燕京八景的後兩個字,用自然地貌和植物,建設營造了八大景觀:曉月、疊翠、夕照、晴雪、秋波、春陰、煙樹、趵突等。每一處景觀,都有一塊的景石刻著名字。 錦繡谷處在360度邊坡上,共設8個上下出入口,正對著「燕臺大觀」。站在觀景平臺上,整個錦繡谷盡收眼底。
  • 廬山錦繡谷導遊詞
    他在《廬山遊記》一文中寫道:「我向管理局的同志探問這條橋何時跌落,他回答我說,本來就沒有橋,那照相是從某角度望去所見的情景。我恍然大悟了,略感不快,仿佛上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廣告的當。不過,就照相術而論,我不能說它虛偽,只是『太』巧妙了些。」來此遊覽的客人明知是巧妙的照相術所產生的效果,但大都還是願意「上一回當」。
  • 水霧造句和解釋_水霧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水霧(shuǐ wù)。水上的霧氣。[水霧瀰漫。]像霧一樣的小水點。[陸俊超《國際友誼號》:「正午,炎熱的太陽照著飛濺的水霧,射出瑰麗的彩虹。」]水霧參考例句:1、剛剛綻開的花兒,在水霧碎雨中輕輕搖。3、折柳送別的清晨,分不清眸子裡的是淚水還是水霧。4、山溪有如一道五彩長虹,在水霧迷濛的峭崖半山腰時隱時現。5、從飛瀑中噴濺出來的小水珠細如煙塵,瀰漫於空氣之中,成了蒙蒙水霧,給山澗林木披上了一層薄薄的輕紗。
  • 瀑布飛濺的水霧,忘了都市臨近夏天的炎熱 | 甲爾猛措遊記
    飛濺的水霧最後感謝蔣老師帶來的遊記花絮
  • 豐臺園博園錦繡谷的前世今生
    近期,隨著《羋月傳》的熱播,細心的觀眾發現秦宮和楚宮後花園正是取景於園博園的錦繡谷。
  • 日落廬山錦繡谷:無限風光在險峰
    廬山錦繡谷是由大林峰與天池山交匯而成谷地。自天橋循左側石級路前行至仙人洞,為一段長約1.5公裡的秀麗山谷。邂逅五湖乘興往,相邀錦繡谷中春。」據說是他遊覽即興之作。  傍晚的錦繡谷尤為令人神怡
  • 三人廬山追雲記(三)重遊錦繡谷
    昨天我翻找出了那次拍的照片,有如琴湖、好漢坡半山亭、錦繡谷、水庫大壩的。幾十年了,搬了無數次家,所有的照片都沒丟失,不得不說是個奇蹟。按照地圖,我們離開棧道,走上公路,對面就是錦繡谷。看到這塊巨石,我馬上就認出來了:我曾經來過的。
  • 絕美錦繡谷,你不曾看過的美!
    錦繡谷在哪裡?
  • 《魔獸世界》8.3錦繡谷稀有精英位置坐標一覽
    18183首頁 魔獸世界 《魔獸世界》8.3錦繡谷稀有精英位置坐標一覽 《魔獸世界》8.3錦繡谷稀有精英位置坐標一覽
  • 品斷橋傳說 廬山錦繡谷畫卷綣綣展開
    錦繡谷中的天橋堪稱廬山一奇  中國江西網訊 見習記者鄭周贇報導:北宋文學家王安石有詩云,"還家一笑即芳晨,好與名山作主人。邂逅五湖乘興往,相邀錦繡谷中春。"描繪的正是廬山錦繡谷的絕色美景。  錦繡谷由大林峰與天池山交匯而成,經過冰川的反覆刻切,形成了一個平底陡壁的山谷。
  • 【雲溪山人遊記】霧中廬山
    我們先去「花徑」,這裡曾是廬山歷史上三大名寺之一大林寺舊址。「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處覓,不知轉入此中來。」過天橋,天色轉明,陽光從雲霧中露出,霧氣漸漸減弱下沉,遠處迷霧中露出秀巒奇峰,而山谷山下依然迷霧蒙蒙,一時難以驅散。霧海奔騰,雲山縹緲,露出雲霧中的山峰仿佛茫茫大海中的島嶼。
  • 來九江,去探究廬山深處錦繡谷的「真面目」
    錦繡谷「暮色蒼茫看勁松,亂雲飛渡仍從容。天生一個仙人洞,無限風光在險峰。一瞧便是寫的廬山錦繡谷。在錦繡谷,不單單只是去看那個谷,當然還有天橋、好運石、禮賢門、御碑亭等這些自然與人文景觀。但是,其中,禾頁認為有一個小景點是個不容錯過的地方,那便是天橋。關於天橋,其實它是人工建的,一開始禾頁也以為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但查資料才知道是這樣,可是不管是人工還是天然,都不能阻止人們去這裡拍照留念。
  • 廬山露出「笑臉」便是黃道吉日 網媒記者錦繡谷洗滌心靈
    網媒記者一行探訪廬山錦繡谷  大江網訊 記者4月11日上午,參加第五屆全國網絡媒體江西遊的網媒記者一行探訪了廬山錦繡谷。錦繡谷相傳為晉代東方名僧慧遠採擷花卉、草藥之處。這兒四時花開,猶如錦繡,故而得名。  沿錦繡谷絕壁懸崖邊修築的石級便道信步前移,斷崖天成,石林挺秀。
  • 江西(7)廬山(西線1)——錦繡谷
    早飯後一行四人從「記憶客棧」步行到錦繡谷。長約1.5公裡的秀麗山谷,昨晚我們曾經領略了一小段的美。邂逅五湖乘興往,相邀錦繡谷中春。」據說是他遊覽即興之作。仙人洞,位於錦繡谷南端的錦繡谷自由自在的猴子
  • 水霧池
    只要一有霧,當地人就認為是水霧池生發的,在他們心目中,水霧池就是霧之母,是霧的起根發苗。陪同我們的小舅說:有雨山戴帽,無雨起河罩。這應該是氣象諺語,帽罩都指的是霧,非常形象。        風生水起,水起霧生。水霧池這個名字不知是誰命名的,真好!若說天池,就俗了。若再說花池,更俗不可耐了。晉人張協《雜詩》之十有「雲根臨八極,雨足灑四溟」之句。仇兆鰲注曰:五嶽之雲觸石出者,雲之根也。
  • 魔獸世界8.3奧丹姆/錦繡谷稀有的位置圖 稀有刷新地點
    魔獸世界8.3奧丹姆/錦繡谷稀有的位置圖 稀有刷新地點 魔獸世界8.3版本中奧丹姆和錦繡谷的稀有刷新地點很多玩家還不是很清楚,下面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詳細的稀有刷新圖。
  • 廬山之戀:花徑公園與錦繡谷
    廬山錦繡谷 錦繡谷位於廬山西北部,花徑湖畔,由大林峰與天池山交匯而成。因第四紀冰川的作用,錦繡谷這塊開向西南的山間凹地,經過冰川的反覆刻切,形成了一個與平底陡壁的幽谷。自天橋循左側石級路前行至仙人洞,為一段長約1.5公裡的秀麗山谷,這便是廬山1980年新闢的著名風景點──錦繡谷。相傳為晉代東方名僧慧遠採擷花卉、草藥處。這兒四時花開,猶如錦繡,故名。
  • 中華十大名山之一,《徐霞客遊記》的開篇地,被稱為「佛國仙山」
    早已聽聞「佛國仙山」天台山的風景甚佳,此去之行更是驗證了這一讚譽,這裡是佛教天台宗和道教南宗的發祥地,作為中華十大名山之一,也是《徐霞客遊記》的開篇地,正逢空閒,沿著歷史悠久的古道,領略這人間仙境的山水風光。
  • 海岸生活雜誌:阿根廷 沐浴在二百七十五股瀑布的水霧下
    暫時把古人詩詞裡的壯志豪情放一邊,只想在伊瓜蘇瀑布群綿延不斷轟鳴的水聲中,痛快、灑脫地沐浴在這漫天白色的水霧下。【伊瓜蘇:大的水】雖然大家的歡聲笑語被瀑布轟隆隆的流水聲所覆蓋,但人們臉上興奮無比的笑容就像瀑布附近的水霧一般瀰漫著整個公園。
  • 水霧景觀 · 靈影光彩
    見慣了太多設計相似毫無創意的水景,不只是天然植物能給人帶來清涼的感受,通過創意水霧裝置有效降溫並增添更多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