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衛視《頂級廚師》「8進7」的比拼將於本周日晚間21點15分上演。記者於日前專訪了劉一帆,請他細說他遊遍天下的「地獄廚師煉成史」。
網易娛樂9月9日報導 東方衛視《頂級廚師》「8進7」的比拼將於本周日晚間21點15分上演。與以往的測試不同,此次的團隊賽移師評委劉一帆的「大本營」——費爾蒙和平飯店,並由他親自監督紅、藍兩隊製作美食,這不僅讓選手們壓力倍增,也讓他們首次領略到劉一帆更為冷酷的一面——「地獄廚師」!而記者也於日前專訪了劉一帆,請他細說他遊遍天下的「地獄廚師煉成史」。
【廚房探秘】
下廚前先「整理儀容」
劉一帆要求高逼哭選手
告別了熟悉的錄製棚,首次進入和平飯店廚房,8強選手就被總廚兼評委劉一帆來了個下馬威:檢查儀容。比賽剛開始,劉一帆親自檢查了每一位選手的雙手,不合格的黃鶯、範湉湉、梅曉璠三位紅隊女選手立刻被要求剪好指甲才能開始工作,這讓紅隊從一開始就進度較慢。再加上現場只有人多剪刀少,心急的範湉湉幾乎忍不住哭出來:「只有兩把剪刀!」沒想到換來的還是劉一帆的嚴厲呵斥:「現在藍隊已經開始切菜了,你還在剪指甲!」
而在第一關之後,迎接選手們則是更多艱難考驗,魏瀚、於寒冰、顧曉光先後切到手,廚房裡也因此響起了劉一帆一次次的「咆哮」:「你的方法完全不對!」「你把你的工作檯搞得面目全非!」「你們的進度明顯落後了,你要拖累整個隊伍嗎?」「你過來看看這是什麼,碗是破的,撤走!」……從備菜、製作到上菜,劉一帆表現出非同一般的嚴格,兩隊都有菜品被要求撤走重做、重新調整,讓兩隊成員集體「抓狂」,兩隊隊長顧曉光和李靚也都情緒焦躁,顧曉光更因連受批評而忍不住對範湉湉發火。
不過,如此緊張的局面在劉一帆的同事和下屬眼中,其實遠遠算不了什麼。最終,兩隊選手終於完成了給73份美食評審的食物,劉一帆才最終恢復了寬和的態度:「給自己熱烈的掌聲吧!打起精神來,明天還是新的一天。」
【經歷大起底】
「地獄廚師」劉一帆怎樣煉成?
首次見識到劉一帆在「大本營」的「殘酷」本色,讓很多選手在賽後都戲謔地將劉一帆與原版《Master Chef》中的要求嚴苛、言語冷酷的「地獄廚師」、米其林三星的戈登·拉姆齊相比較。巧合的是,劉一帆就曾與拉姆齊在英國的餐廳共事過,而劉一帆二十多年來的廚藝故事,也堪稱一部「地獄廚師煉成史」。日前,劉一帆在接受記者專訪時,就分享了他遍布臺灣、印尼、英國、印度、杜拜等地的「環球廚藝之旅」。
年少叛逆,父親感嘆「拿他沒辦法」
打扮時髦,一邊耳朵戴兩個耳環,另一邊戴三個,口裡還嚼著口香糖……二十年多年前,國中即將畢業劉一帆第一次站在私立開平高職(廚藝學校)門口,就是這麼一副打扮。當時,這個叛逆少年的未來路讓他的父親很是頭疼:到底拿這個兒子怎麼辦?
父親的憂愁不是沒有道理的。因為母親是音樂教師,劉一帆從小對音樂很感興趣,興趣愛好廣泛的他一度還想考華岡藝校或是設計類學校,「後來我爸說,學校太遠了呀!」於是,隨著郵輪走遍世界各地的父親給他指了一條路:「他認為未來十年是餐飲的天下,讓我去試試看,我就半信半疑地去試了。」劉一帆笑言,父親的教育很自由,從沒管過他的分數:「他當時就覺得餐飲會有希望,要讀好英文去瑞士學習,我那時候哪裡懂那麼多?好在他不認為讀書是唯一的出路,只是說你可以念,我就供你念。」
初到廚藝學校,劉一帆的心思還沒放在廚藝上,反而對服務生光鮮亮麗的工作感興趣,每天依然吊兒郎當。他自詡當初是個「奇怪的小孩」,腦子裡想的大都是追求品位一類的事,甚至會自己打工買名牌,「我當時就不太跟同年齡的朋友玩,我看的世界和他們不一樣。」
沒想到,高二那年學校組織參加觀摩加拿大的一次國際烹飪比賽,徹底改變了劉一帆的志向:「學校選的都是成績好的學校,我就不服氣,跑去導師辦公室大吼大叫:難道好學生才會煮菜嗎?」就這樣,劉一帆破格前往,而現場大廚們神奇的架勢瞬間就徵服了他,「原來廚師這個行業是這樣有地位的!」一回到學校,劉一帆立刻改變了新潮的髮型,轉而開始認真學廚,選擇了西式料理為主修科目。
服務員、潛水教練,變著法子都要學
收了心,認認真真開始學廚的劉一帆面對的第一個挑戰,並非廚藝本身,而是英文:所有的參考書籍都是英文,對他來說簡直就是讀天書。為此,只要是老師提到的英文書,他立刻去書店買回來,一個字一個字地查字典,後來更乾脆把字典呆在身邊,從第一頁開始背單詞,任何與食材相關的單詞,他都背得滾瓜爛熟,「我的個性就是這樣,要做就要做到最好。老師在上國文課,我還是在臺下讀英文。」此外,他還跑去美食餐廳打工練英文,甚至到夜店逼自己和外國人說英文,「我愛跟老外混,混著混著就混出心得,我的英文就是從那啟蒙的,從漢堡薯條開始學起,我不怕,反正說錯了,人家還會教我。」
不僅是學英文另闢蹊徑,劉一帆在廚藝上的磨鍊之路也是一波三折:翻看他的履歷,他曾在峇里島某知名度假村擔任潛水教練,這又是何故?沒想到,這還是個和廚藝有關的故事,「當時我就是想到國外去工作,但是找不到機會。」劉一帆回憶說,當初這家度假村謝絕臺灣來的廚師,他的工作申請也因此擱淺,於是他乾脆轉而申請運動教練。而在這短短的兩年時間裡,他既有了國外工作的經驗,英文口語能力也更上一層樓。
劉一帆坦言,這樣新奇的思路,也要多謝他在臺灣實習時的領路人——臺灣首屈一指的飯店經理人嚴長壽,「有一次我被派去只有經理、總監級別以上的人才能去的外燴,我也很奇怪,後來才知道,是總裁欽點的。他曾和人說,看到我就像看到了年輕時的自己。」
也是在嚴長壽的建議下,劉一帆在高中畢業後放棄了到瑞士學餐飲的計劃,轉而開始各種遊歷,「他說,像你這麼有天資、潛力的,已經入行一半了,不要再為了文憑去念,應該要利用所學再往上走。眼光要朝外看,要到處去學習。」
兩度試煉,「地獄廚師」不好當
都說劉一帆在節目上「狠」,但這些「狠」,與他經歷過的幾次「試煉」,簡直是天上地下。職高畢業,劉一帆進入臺灣知名飯店實習,當時主管飯店的是一位法籍行政主廚,他的嚴苛程度,讓劉一帆終身難忘,「他給我的訓練非常殘酷,但是非常紮實。」
從領菜、分菜、洗冰箱開始,劉一帆熬了漫長的九個月才終於有機會做菜,沒想到等來的是整整五個月煮洋蔥湯的生活。在日復一日的「洋蔥湯」中,也有讓劉一帆難忘的小插曲,它也解釋了劉一帆為什麼在《頂級廚師》裡對選手們「切洋蔥」的技能測試那樣「斤斤計較」:實習期間,有一次劉一帆偷懶,自作聰明地把每天要切的十幾袋洋蔥用機器切,結果馬上被主廚發現,所有的洋蔥都被倒掉,甚至破口大罵告訴他再犯就不要來上班。
更嚴重的後果是,這位有著「醬汁魔術師」美譽的法國主廚甚至嘗都不嘗劉一帆做的任何東西,只要聽說某道菜和劉一帆沾邊,就立刻倒掉,「我只好偷偷地把我做的醬汁和主廚做的混在一起,結果他沒發現。」最後,是其他主廚向這位法國師傅揭曉真相,他才頗為賞識地接納了劉一帆,「所以我覺得你做東西一定要非常有熱情,我為什麼一直問選手你對洋蔥有沒有熱情?因為我知道,沒有這種熱情,不可能做好。」
不僅如此,在學徒階段,劉一帆還經歷了各種難以想像的「測試」,「那時候師傅常常讓關冰箱,為什麼是冰箱?就是要訓練反應,對我們來說,每個冰箱都是神秘盒。看到受限的食材,你要用最快的時間想出怎麼組合,想到才可以出來。」
劉一帆在廚藝上的第二次試煉,則發生在他進入英國餐飲界之後,他先後在戈登·拉姆齊主持的百年老店SAVOY飯店擔任廚房領班,以及另一位廚藝界大師Ollie Couillard主導的倫敦五星級飯店Dorchester Hotel擔任副主廚。作為SAVOY百年來首位華人領班,在劉一帆看來,挑戰不僅在廚藝,還有文化差異,全球聞名的「地獄廚師」拉姆齊更像是一顆「定時炸彈」,讓他隨時隨地感受壓力,「剛開始兩個月太難熬了,而且我的同事也會不專心聽我說,他們不認為在廚藝上有想法。但是我覺得要堅持下來,我要做西式料理,要有實戰經驗,英國就是西式料理廚藝的核心。」
印度、杜拜,越新鮮越有趣
「我想做很多不平凡的事。」結束了英國美食之旅之後,劉一帆還去過許多地方,比如在印度知名連鎖飯店集團旗下開了一家頂級法國餐館,打破了以往只接受義大利菜的印度人的飲食習慣,開幕兩個月就贏得了全印度餐廳評鑑第一名。那一年,劉一帆才32歲。
相比之下,隨後被挖角到費爾蒙旗下的杜拜超五星酒店的經歷,劉一帆更為忙碌,他甚至要出入皇宮親自服務,「早上八點半開始上班,接著開主管會議,有時候酋長要外出野餐,去皇宮或坐遊艇出去,需親自出馬服務,接下來回到飯店,接著面試、開會,等到忙完差不多已經半夜一、兩點了,這時才離開飯店,每天都要工作16到18小時。」
在他看來,這段經歷更是挑戰,他管著來自19個不同國家的104名廚師,「剛去的時候,可以說是天天被挑戰,廚師們都不願意改變或者改造,最後還是被收伏得差不多了。」因此,在短短半年內,他就按下了杜拜年度評選的最佳餐廳,每晚幾乎都有三百多名食客慕名而來,「簡直忙得像是在過年!」
如今紮根上海的劉一帆依然沒有放棄他的熱誠,走出富麗堂皇的大酒店,他還喜歡去街頭巷尾找靈感,「關鍵是要對這件事有熱情,我一直相信,有愛和熱情,你才能做得好,才能讓吃的人都感覺到愛。」所以這位「地獄大廚」也常常會表現出溫情的一面,比如上節目前給主創人員帶去他在街邊發現的好吃的粢飯糰,僅是紫米飯、虎皮蛋和油條的簡單搭配,也吃得頗有滋味。而在私下與選手交流時,他也頗為逗趣,「專業時間之外,我還是會和他們交流一些想法。其實我不在意觀眾怎麼評價我,我當然是蠻兇的,但討論專業,必須如此。」
也是因為這樣,儘管8強選手個個都已身手不凡,但劉一帆還有更高的要求:「我當然不能對要求我的廚師那樣要求他們,但是我們這個行業要的就是口碑,客人只會給你一次,你根本不能NG,這一次做不好,就沒有下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