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管菜盤 分子料理 科學怪人挑戰《頂級廚師》

2020-12-13 千龍網

試管菜盤 分子料理 科學怪人挑戰《頂級廚師》


  在迎來送走了眾多來自全國各地的美食愛好者之後,今晚(23日),東方衛視大型美食真人秀《頂級廚師》第二季將完成「108將」大浪淘沙的過程,決出42強。在今晚的比拼中,不少美食愛好者呈上了自己外形別致、做法特殊的創意料理,大大考驗了曹可凡、梁子庚、劉一帆在用自己的味蕾,而一道宛如從實驗室裡端出來的分子料理,讓三位品委陷入了什麼才是真正創意的激辯。

  要比創意,呂佳絕對是「108將」中的一絕。這個來自雲南昆明的美食達人,沒上一盤一碟,卻上來了一份仿佛從實驗室裡搬出來的「試管套餐」:洛神花被做成了一顆顆晶瑩剔透「魚子」,咖啡配著玫瑰花被裝進了試管,連豆腐都經過特殊處理,配著芥末盛在特殊玻璃器皿裡。不僅外形特殊,這份名為「落花三弄」的料理做法也很特殊,「我用了化學萃取,用了做阿司匹林的方法,還用了薄膜技術,把洛神花的顏色提出來做成魚子醬。」

  化學手法也能做菜?原來,呂佳做的正是近年來在海外非常流行的分子料理。呂佳坦言,之所以會選擇這種冷門的烹調手法,是因為他出生在化學世界,十幾歲就玩過各類危險實驗,對實驗手法是熟門熟路;而走進廚房,則是因為他對美食有自己的想法和熱情,太太也特別支持,「她說你對廚師有天賦,我寧願你成為一個偉大的廚師,也不願意你成為一個平庸的商人。」

  不過,這道特殊的料理卻引來了品委們的爭議:幾根試管,就能證明一個人的廚藝天分嗎?「從這道菜,我看不出你的刀工和其他廚房裡需要的基本的東西,所以我的結論很簡單,NO。」一向好說話的資深老饕曹可凡意外地給了呂佳一個NO,在他看來,分子料理過分特殊,他無法以對其他選手的要求來評判呂佳。但隨後點評的梁子庚卻對呂佳的創意做法很欣賞,直誇呂佳是「廚房裡的愛迪生」,給了呂佳一個「YES」。這樣一來,難題就留給了最後判斷的劉一帆,這讓感嘆「爭議很大」的劉一帆頗為糾結,也給今晚的節目留下的特別的懸念。

  同樣是創意菜,有分子料理這樣讓品委們又愛又恨又糾結的,也有雖然打著創意招牌,卻被品委一嘗就品出高下的作品。比如,曾經出現在《非誠勿擾》等電視節目的網絡紅人吳錚錚就端著她的創意炭燒牛肉出現在點評臺前,試圖以這道菜證明自己,還搬出自己在相親節目上的「《西遊記》理論」,稱這道菜中不僅有火焰山,還有芭蕉扇。

  但如此舌燦蓮花,並沒有打動三位品委,品委們還是依據自己的味蕾作出了判斷:曹可凡直言菜品「華而不實」,梁子庚也感慨「浪費了那麼好的一塊牛肉」,劉一帆更是直接拿起一勺盤子裡洋蔥請吳錚錚品嘗:「你可以嘗嘗,你說有味道嗎?」當吳錚錚辯解說她堅信「Everyone can cook (人人可做菜)」,自己的大膽嘗試其實是一種創意時,劉一帆正色批評:「這句話沒錯,但你實際上是形式大於內容了。」

  將網絡紅人拒之門外,似乎不是一個電視節目的慣常做法。對於這個問題,節目組表示,《頂級廚師》就是一個用菜說話的節目,三位品委的每一個決定都出自他們對美食的理解和他們味蕾的直接判斷,即便是「紅人」也沒有特權。在創意的判斷上也是如此,三位品委也已經多次在節目上表示,說得好聽,做得好看都不是最重要,好味道才是最重要的。

相關焦點

  • 頂級奢侈的分子料理
    吹彈可破的薄皮裹著芒果汁化妝成這顆可愛的蛋黃,分子料理便是這樣,將食物易容,用另外一種食物的姿態呈現在你的面前,欺騙了你的眼睛卻不能欺瞞你的味覺。  這便是分子料理:將食物的味覺以分子 為單位進行處理和呈現,簡單說就是打破食材原貌,重新搭配和塑形,你所吃的並非你所見的。  吃分子料理要記住一點:相信誰都不要相信自己的眼睛。當然分子料理的手法也不完全是打破其原有形狀,針對比如肉類,他所講求的「分子」那部分就更多偏向於烹飪時的溫度掌控,將食物加熱到52到54攝氏度的溫度,真空包裝的環境下,肉類能烹飪熟而肉色保持鮮嫩。
  • 頂級奢侈的分子料理 重塑食物造型欺騙你的雙眼
    頂級奢侈的分子料理   單面煎蛋,蛋黃蛋白分明,邊緣卻不見煎蛋該有的焦邊,蛋白也工整的太過嬌好。  這便是分子料理:將食物的味覺以分子為單位進行處理和呈現,簡單說就是打破食材原貌,重新搭配和塑形,你所吃的並非你所見的。
  • 低溫慢煮三文魚、魚子沙拉脆豆腐,在家就能做的分子料理!
    (央視財經《回家吃飯》)您聽說過分子料理嗎?傳說中的分子料理很高大上?只有在酒店才能吃到?看起來很豪華?但不知道吃的是什麼?其實分子料理就是一種將所有烹飪技術和結果,都用科學的方式去解釋、並用數位化精控的一項烹飪技術,我們平常吃的棉花糖、素雞、素鴨和賽螃蟹都是分子料理。
  • 魚子沙拉脆豆腐和低溫慢煮三文魚,在家就能做的分子料理!
    傳說中的分子料理很高大上?只有在酒店才能吃到?看起來很豪華?但不知道吃的是什麼?其實分子料理就是一種將所有烹飪技術和結果,都用科學的方式去解釋、並用數位化精控的一項烹飪技術,我們平常吃的棉花糖、素雞、素鴨和賽螃蟹都是分子料理~今天來的兩位,就是要把高大上的分子料理,變成普通的家常菜!
  • 分子料理:泡沫裡的驚喜
    欲品味先吐氣  分子冰淇淋並非主廚劉宏銘的突發奇想,而是一次試驗。在臺灣,分子料理已經開始逐漸流行,但在廣州,這種新興事物仍然需要經歷時間的考驗。  在開始做之前,廚師需要花好幾千元來買設備,包括液化氮和可以經受零下200℃的不鏽鋼盆。
  • 賣得很貴的分子料理,美味實驗室教你在家就能做
    分子料理通俗的說,就是指把食物中葡萄糖、維生素C、檸檬酸、麥芽糖醇等等可食用的化學物質進行組合或改變食材分子結構,再重新組合。分子料理是不是很貴?分子料理被視為全球最為奢侈的美食之一,據說誕生在並不以美食見長的西班牙發明它的是物理學家和化學家。料理的工具也不是常見的鍋碗瓢盆,而更像是科學試驗的針筒、試管、量杯等。
  • 《頂級廚師》挑戰「中西合璧」 西式早餐加餛飩
    「洋節目」怎麼做好中國菜?中國菜如何跟國際接軌?自第一季以來,東方衛視美食真人秀《頂級廚師》就一直面臨這樣的問題。第二季,節目不僅將我國富有地域特色的長街宴等美食文化融入其中,還挑戰「中西合璧」,本周,美食愛好者們先是在昨晚的節目中將巨型漢堡製作成中式美食,今天又將走進西式管理的五星級酒店,為客人製作中西式早餐。
  • 一分鐘讀懂分子料理
    >將食物的分子結構重組它可以讓荔枝變成魚子醬狀據說有魚子醬的口感,荔枝的味道很神奇吧分子料理在頂級餐廳中越發常見尤其被評選米其林星級餐廳的評委們所熱愛和驚嘆>將食物的味覺以分子為單位進行處理和呈現打破食材原貌重新搭配和塑形你所吃的並非你所見的這就是分子料理的科學原理只要一提到分子料理大家首先會想到那些造型花哨繁瑣的菜餚
  • 這顆「草莓」價值800元,分子料理憑什麼賣出天價
    可能有不少人無法理解,為什麼要花費這麼繁複的程序去還原食材本來的模樣呢,這其實就是分子料理的奇妙之處了。分子料理,誕生於西班牙,是將所有烹飪技術和結果,用科學方法去解釋,並用數字精確控制的一項烹飪藝術。
  • 科學家跨界成為廚師,核磁共振儀驚現廚房,分子料理到底是什麼?
    後來經過This的不斷傳承,分子料理漸漸的走進大眾的視野。如果要說傳統料理方法是一種藝術,他需要廚師擁有老道的經驗來把控料理的味道。那麼分子料理可以算得上一門科學,它利用各種食材的物理和化學性質來創造不同的味道。其實很多分子料理的大師並不喜歡說自己做的是分子料理,他們更喜歡「新派料理」這種更接地氣的叫法。
  • 【星級食尚】分子料理,食即是空
    沒錯,小協第一次看到時候也是不敢相信眼前的奇蹟,而這就是分子料理的魅力所在——所聞非所見,所嘗非所想! 繼去年成功在深圳率先推出的分子料理晚宴之後,今年深圳華僑城洲際大酒店再度攜手香港米其林三星餐廳Bo-Innovation,於10月24-25日共同呈現絕妙的餐飲體驗。
  • 精確的「分子料理」
    但伍永樂表示,「欺騙」並不是分子料理的目的,目的是讓食客獲得不同的美食體驗。  目前北京比較有名的分子美食餐廳當數大董烤鴨店。近幾年,大董不斷推出分子菜,如櫻桃鵝肝,狀似櫻桃,內瓤是香濃細滑的鵝肝醬,外皮則是紅菜頭榨汁後做成的,好看、好吃還有噱頭。另一款(液氮)海膽露筍冷湯,是新近推出的分子料理中的代表,雖名為湯,卻凝結成固體,以荷葉為容器,含入口中再融化為鹹淡的湯汁。
  • 科學家跨界成為廚師,核磁共振儀驚現廚房,分子料理到底是什麼
    而其中一位早在多年前就已經發表過關於物理與美食的演講,後來,經過人們的不斷傳承,分子料理漸漸的走進大眾的視野。在傳統的美食烹飪上,通常都需要一些經驗老道的廚師去掌握火候,掌握刀功,這樣的美食才算完美。但分子料理卻跟傳統的美食不同,它可以算是一種科學了,用各種食物之間的物理和化學反應去碰撞出不同的味道。
  • 日本料理:作為世界美食中的一員,在各國落地生根
    日本菜的口味和飲食方式也開始廣被接受。因為語言的關係在日本和韓國,菜飯一詞是用料理來表示的,尤其是日本直接用漢字——料理來表達菜或飯的意思。在中國似乎不會說美國料理或法國料理,但在日本或韓國只要表示某國風味的菜都會在國家的後面加上料理一詞,比如中華料理、法國料理、義大利料理等等。可能中國直接把日韓叫法引用過來,會比自己翻譯要簡單,因而在說日本菜、韓國菜的時候,會直接稱日本料理、韓國料理。
  • 七夕話科學:你給TA準備的分子料理還有這樣的科學原理
    它屬於食品科學的一個分支,由匈牙利物理學家Nicholas Kurti 和法國物理化學家Hervé This 於 1988 年共同提出。而應用這些研究理論做出來的料理則被叫做「分子料理」 (Molecular Cuisine),俗稱科研創新菜。它誕生於以美食著稱的西班牙,因其獨特的烹調方式和特殊的口感而引得眾多食客熱捧。
  • 吃是門藝術:美食、科學和藝術的碰撞——分子料理
    什麼是分子料理分子料理在 1998年美食大師Kurti去世後,改為分子美食學 。是將所有烹飪技術和結果,用科學方法去解釋,並用數字精確控制的一項烹飪藝術。分子料理的出現,是人類從微觀角度真正認識食物的重要標誌。
  • 掀開分子料理的神秘面紗
    黃桃蛋黃分子料理,一個近年在海外噱頭十足的廚藝概念,不但被視為全球最為奢侈的美食之一,更被認為是21世紀以來最具顛覆性的創意美食嘗試。分子料理從烹飪工具開始就顛覆傳統,鍋碗瓢盆不再是主力,取而代之的是針筒、試管、量杯等實驗室工具,其理論是在烹調過程中通過研究溫度升降與烹調時長的動態關係,再加入不同的物質令食物產生各種物理與化學變化,使食物呈現出顛覆傳統廚藝的外貌,例如偽裝成魚籽的酒類、泡沫狀的馬鈴薯,魚子醬狀的荔枝,令人瞠目結舌,也讓廚師變身魔法師,變出一道道令人驚奇的菜品。
  • 「分子料理」,其實並不「高大上」-新華網
    曾獲法國美食總統獎的郭紅曉被稱為「中國分子廚藝教父」,作為餐飲業國家級評委的他介紹說,分子美食學就是用科學方式去理解食材分子的物理、化學特性,然後創出「精確」的美食。「分子料理」是將科學家研發的科學方式、烹飪理論用於做菜的一種方式。郭紅曉說,「分子料理」就是把食物看成一個一個分子的綜合體,改變食物本身的味道,製造驚奇。
  • 天生高顏值分子料理的真相
    除了這個「假叉燒」,JeffR am sey手中的分子料理還能做出這樣的效果:明明是生蠔,卻要偽裝成雪糕;明明是鰻魚,卻要假扮成啫喱。    「喜歡分子料理就是因為每一道菜都會讓人有驚喜,沒放進口之前都會有 驚 喜 的 幻 想 。」吃 客H enry認為,分子料理可以在視覺和味覺上「欺騙」食客,但內裡飽含著是大廚的心意和創意。
  • 分子料理,不要相信你的眼睛
    什麼是分子料理?通過研究食物的物理和化學性質來改變它們口感和味道的學科,被稱為「分子美食學」(Molecular Gastronomy)。這個學科能被追溯到20世紀70年代。這位熱衷烹飪的物理學教授隨後找來物理化學家艾維·提斯(Hervé This)一同在義大利埃裡切(Erice)的工作室裡一同研究食物的科學,「分子與物理美食學」由此誕生,後來被簡稱為「分子美食學」。分子美食學使人們可以按需求調製食物的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