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便農民 新鄉市行政村開進「新農巴士」
「今年年底,要讓全市通公路的行政村都開進『新農巴士』,讓農民外出坐車像城裡人一樣方便。」日前,記者從全市農村客運網絡化現場會上了解到,我市要在年底讓全市農村客運站啟用率達到100%。「農村客運車輛叫『新農巴士』,讓『新農巴士』走鄉竄村,就是要徹底解決農民外出難的問題。」市交通局有關負責人對記者說。
-
一場合作戰貧的股改探索:農民合作社與行政村「牽手」,股權共享...
劉昌松攝(視覺四川)四川在線記者 侯衝【川觀經濟調查】2020年,雅安開始探索「扶貧合作社」項目,該項目以股份權能改革為關鍵,12個行政村利用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入股3個農民合作社,強化村集體經濟與農民合作社之間的聯繫,確保村集體經濟「強筋骨、長肌肉」。
-
以「節日」慶祝「節日」,看農民大學生如何過「豐收節」
9月22日,2020中國農民豐收節(長沙)暨第二屆長沙農民大學生創新創業節在寧鄉市大成橋鎮鵲山村舉辦,活動中為長沙市農民大學生創新創業年度人物頒獎。紅網時刻9月22日訊(記者 王義正 通訊員 劉國鋒)「農業豐收,電大農民大學生大有作為」,9月22日,2020中國農民豐收節(長沙)暨第二屆長沙農民大學生創新創業節在寧鄉市大成橋鎮鵲山村舉辦。
-
漣源市啟動2020年「農民大學生培養計劃」
11月18日,我市2020年「農民大學生培養計劃」開學典禮在市師訓中心多功能報告廳舉行,197名農民大學生集中「充電」,將為全市鄉村振興戰略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撐。
-
跳回「農門」大學生農民託起農業新希望
據了解,通過技術改良,在試驗田裡,早稻的提前成熟讓畝均產量從700多斤增加到1000多斤,在江西綠能,「大學生農民」楊四寶們種出的早稻,就有這樣的「身價」。隨著農業轉型升級和「大學生農民」招收計劃的不斷深入,江西綠能湧現出一批有知識、懂技術、善管理的「大學生農民」。他們憑著對農業發展更深的見解,合理運用資本、技術、品牌,並使之與土地有機結合。
-
25名湖南農民赴臺灣學習考察
(10月21日,湖南省「千名優秀農民境外培訓計劃」赴臺灣農業農村發展學習培訓班出境前培訓在長沙舉行。) 華聲在線10月21日訊(記者 賴泳源)今天上午,湖南省「千名優秀農民境外培訓計劃」赴臺灣農業農村發展學習培訓班出境前培訓在長沙舉行。
-
四川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發展,緣何走在全國前列?開啟四川密碼
隨著規模不斷壯大,家庭農場已成為新型職業農民的「孵化器」。2020年我省評選的50名「優秀職業農民」中,家庭農場主就達20人,佔比40%。獲得該榮譽的射洪市霧宮家庭農場主張強告訴記者,3年前他還是一名退伍軍人,為支持家鄉發展,他放棄了分配工作的機會,毅然回到家鄉務農,從流轉的40畝稻田做起,如今規模已達 550畝,實現稻魚、稻蝦、稻蟹綜合種養。
-
湖北交通廳:98.2%的行政村實現村村通客車
據介紹,湖北省已通客車行政村有25531個,行政村通客車率達98.2%。全省行政村通客車的硬目標為100%。 尤習貴說,當前98.2%的行政村實現了村村通客車,除恩施州以外,全省16個地市通客車率達到95%以上,其中鄂州、隨州、仙桃、潛江、天門、神農架林區等6個市實現100%行政村通客車,50個縣市區實現100%通客車。
-
為幫農民脫貧大學生走進大山 尋找最美的野花
但是正在青田縣為農民尋找可供開發野生花卉的大學生志願者們,卻沒有被炎熱嚇倒。 雞血藤、地稔、秀麗野海棠、大葉胡枝子、望江南、馬棘等,從7月27日開始到昨天,浙江林學院園林專業的10位學生已經在青田縣找到了近十種有一定開發前景的野生花卉。學生們希望通過幾年的努力,幫助當地農民建立野生花卉的移栽基地,壯大野生花卉的產業,使更多的農民在這個過程中實現脫貧。
-
寧鄉:大學生回鄉創業成「新農民」
寧鄉:大學生回鄉創業成「新農民」 來源:紅網 作者:楊柏松 編輯:王津 2015-02-25 11:56:37
-
江源區農民科教中心紮實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
近日,江源區農民科教中心舉辦了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小漿果特色種植理論培訓。邀請市、區兩級7名專家教授,對學員們進行農業產業政策、小槳果特色種植、病蟲害防治等專題培訓。本次培育學員是按照省、市培育方案中關於新型職業農民遴選標準要求,圍繞江源區打造小槳果特色產業和推進江源農業「五色彩帶」產業等目標而開展的培訓,學員是由全區60個行政村遴選而來。為滿足學員需求,每天集中授課後,專門安排授課教師為學員解答生產和學習中的疑問,保證了學習的效果。
-
農民步行15分鐘就能乘車進城
行政村班車通達率達98%,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據市交通局局長龐順根介紹,截至2006年底,我市農村公路裡程已達8578.8公裡,鄉鎮和行政村公路通達率達100%,鄉鎮班車通達率達100%,行政村班車通達率達98%,班車通達率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目前已形成一個擁有農村客運班線190條,客運車輛1630輛,日發送9482個班次的農村客運網絡
-
不平凡的豐收——寫在第三個農民豐收節到來之際
時至今日,豐收的內涵,已不再局限於糧食的豐收,更是農民「錢袋子」的豐收、農村生活物質的豐盛、人居環境的改善等一系列變化。今年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計劃」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實現之年。為了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霍山縣實行了「網際網路+城鄉環衛一體化」PPP項目,引入社會資本組建專業公司,政府購買服務,公司聘用968名村級保潔員,覆蓋了125個行政村、10個社區的生活垃圾保潔和轉運服務。
-
行政村和自然村有啥區別,有人說要撤改,這對農民有什麼好處嗎?
行政村和自然村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行政村是設立村民委員會進行自治的一種基層組織。而自然村則沒有設立村民委員會,沒有自治的權限。從行政歸屬上來講,自然村依附於行政村存在。自然村與行政村的區別,不只是規模的大小區別,根本區別在於行政村建立村委會組織、建立黨的支部委員會(總支、黨委),而自然村不建立。在搞清楚這兩個概念之後,大家對於撤銷行政村而改為自然村,可能就會有不同的看法。
-
為何麗水95後大學生回鄉當農民
在這幾十平米的房間裡,農場場主、90後小夥邱黎輝正努力實現著他「新時代農民」的夢想。2017年8月,邱黎輝離開學校,開始步入實習生涯。他沒有選擇色彩斑斕的城市裡實習,卻選擇逆向而行,回到家鄉成立家庭農場,打造鄉村農家院,他把這裡當成創業的樂土,一門心思發展鄉村特色經濟。近日,小編在金菊家庭農場見到邱黎輝時,他腳穿長筒雨鞋,一身泥濘。
-
華容電大開展農民大學生集中教學活動
紅網時刻嶽陽12月15日訊(通訊員:陳雲輝)為全面貫徹落實省市電大教學工作安排,提高農民大學生的綜合素養,12月13日,華容電大開展農民大學生集中面授教學,2020年秋季學員共199人參加了此次活動。會上,市電大校長樂豔華以《加強學習,做好鄉村振興的守望者》為題,從堅定信念,紮根鄉村;堅守初心,矢志為民;勤奮學習,練好本領;掌握方法,早日成才四個方面,緊扣時代主題,旁徵博引,將思想價值引領與現實生活深度融合,為全體學員上了一堂精彩的思政教育課。
-
振興鄉村產業 鼓足農民錢包
禮縣扶貧開發辦公室主任楊勤說:「近年來,全縣把發展電子商務作為推動脫貧攻堅、實現創新發展、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抓手,通過網店培育、網貨開發、團隊組建、人才培訓、物流網絡等關鍵環節,全縣電子商務持續健康發展,全縣累計實現電商銷售20.5億元,2020年電商交易額達到2.09億元。」
-
從化農民豐收節開鑼,十大優質特色農產品登上T臺
今年,廣東省慶祝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大會主會場設在廣州。作為廣州市農業農村大區和廣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主陣地,從化區同步在9月22日啟動廣州市從化區慶祝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系列活動。尤其在今年疫情影響下,從化用最短時間推動經濟運行企穩回升、生活秩序全面恢復,鄉村振興示範區建設和「三農」工作穩步推進,全面開創了農村增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新局面。 9月22日,從化區慶祝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系列活動在從化荔博園拉開帷幕。開幕式上,從化區8個鎮街帶來了鄉味產品,還有從化特色農產品「T臺SHOW」表演。
-
從「校門」直通「營門」 懷化開闢大學生應徵入伍 「綠色通道」
懷化新聞網訊 6 月 22 日,記者從懷化市人民政府徵兵辦公室了解到,為了給大學生應徵入伍開闢「綠色通道」 ,今年懷化大學生參軍可享受優先報名應徵、優先體檢政考、優先審批定兵、優先安排使用,實現從「校門」到「營門」的直通。截至目前,懷化應徵報名人數達 8000 餘人,其中大學生報名的近 2000 人。
-
把中藥材變成 農民的致富寶
基地覆蓋全鎮5個村,以種植丹參為主,薄荷、板藍根為輔,流轉了土地1萬多畝,其中租用貧困戶土地549畝,覆蓋100個建檔立卡貧困戶,通過土地流轉每年每畝可為群眾增收1000元。與此同時,該項目可以安置100多人在田間務工,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成員20人,人均年實現務工增收16500元。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鄉村振興的首要任務是產業振興。為此,選準支柱產業是應有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