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喜歡用被子當帳篷,是為了滿足自己對空間的探索,家長別忽視

2020-12-15 飯飯媽媽育兒

文丨飯飯媽

小剛發現他家孩子最近有些奇怪,每天晚上臨睡覺之前,都喜歡用被子把自己裹起來。甚至還會要求小剛,幫他把被子搭成一個三角的帳篷形狀,然後自己躲在被子裡面,就好像是睡在一個小帳篷裡一樣。

這就讓小剛感到非常奇怪了,難道孩子躲在烏漆抹黑的被子裡,不會感到害怕嗎?但是孩子卻表示,這個遊戲一點兒也不害怕,而且非常好玩,躲在被子裡,就好像在捉迷藏一樣,非常的有安全感。

其實像小剛家孩子這種情況,在很多寶寶身上都有出現。他們可能會對自己睡覺的被子情有獨鍾,會和家長進行互動,要求他們和自己在被子裡面捉迷藏,甚至連這個小小的遊戲也能玩出花樣。

孩子們之所以會有這樣子的舉動,其實是為了滿足他們的生理,以及心理需求才會如此,那麼究竟是哪些方面的呢?下面就帶各位爸爸媽媽們來了解一下。

01孩子為什麼喜歡用被子當帳篷

孩子之所以喜歡用被子當帳篷,主要是為了滿足他們兩個方面,一個是他們的空間敏感期,另一個則是他們心理上的安全感。

這兩個名詞對於很多家長來說,可能並不是特別陌生,特別是安全感這一詞,因為是很多教育專家以及育兒書籍中,都有曾提過的,但對於什麼是空間敏感期,可能很多家長還是比較陌生的。

空間敏感期空間敏感期這一個概念,源自於蒙特梭利所提出的敏感期理論,但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育兒方面的知識進步,逐步就有了空間敏感期這一詞。

空間敏感期,主要指的是孩子生理方面的需求。在這個階段,他們會通過自己的五感,對世間的一些東西進行探索。就像文章開頭的小剛家的孩子,他就因為正處於空間敏感期,所以會將自己包裹在被子搭成的帳篷裡,來滿足自己對空間的探索。

英國牛津大學曾經對正處於空間敏感期的孩子,做過相應的調查,發現在這個階段,有意進行針對性訓練的孩子,往往在空間方向感上面,要較同齡孩子好上許多。

那麼在這個階段,處於空間敏感期的孩子,通常也有一系列的表現。例如他們會在一些空間中鑽來鑽去,比較喜歡小的空間,或者趕上睡覺的時候,喜歡把自己包裹成一團。這些都是空間敏感期的表現,而這些表現,也能給孩子帶來一定的樂趣。

安全感除了孩子正處於空間敏感期外,這種用被子搭成的帳篷,也能給孩子帶來一定的安全感。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心理研究小組,針對8歲以下的兒童進行了專項研究,發現這個年齡段以下的孩子對於安全感的需求是非常強的,甚至在他們晚上睡覺的時候也常常把身體蜷縮成在子宮中的形狀。

這是因為孩子最初的記憶,就是源自於母親的子宮。所以對外界表現出恐懼的時候,也會常常呈現出這個,令他們具有安全感的姿勢。

那麼像躲在被子裡面,這種方式能夠讓孩子通過被包裹的感覺,產生一定的安全感,就好像回到了自己作為胎兒的那個階段。而這種方式又比較有趣,所以自然而然的吸引了孩子,對此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

02空間敏感期對孩子有什麼重要性

很多家長在了解了空間敏感期這一概念之後,但對於空間敏感期給孩子的重要性,卻並不是特別清楚。

因為很多家長會覺得,自己孩子在這個階段,往往會 把家裡面鬧得天翻地覆,什麼東西都能給他們翻出來。但這個階段對於孩子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們,通常會通過一系列較為誇張的表現,來滿足於自己對於空間的探索。

英國牛津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孩子在這個階段他們會通自己的方式讓自己的創造力,想像力以及表達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這也意味著家長如果在這個階段,能夠讓孩子順利度過這個時期的話,他們會比同齡人在某些方面會更強一些。

03家長面對孩子的空間敏感期應該如何去做

當家長在理解了空間敏感期,對於孩子的重要性之後,其實可以通過一些方式,讓孩子在敏感期更好的度過。

不要太過要求孩子

很多家長面對孩子到處亂翻,是感到非常反感的,他們甚至會要求孩子,不能去做這些破壞。

想必很多朋友應該都會有類似的經歷,每當在家的時候,媽媽們總會要求自己,把房間保持整潔,如果稍有凌亂就會受到責罵。

但其實這種方式,對於處於空間敏感期的孩子發展,並不是特別有利。甚至會讓孩子在心理上,產生一些牴觸的心理,會讓孩子失去對於家長的安全感以及信任感。

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互動

那麼孩子正處於空間敏感期,家長不妨可以和孩子一起進行互動,共同去探索一些孩子比較感興趣的地方,這也有利於親子之間的關係。

例如可以給孩子製造一些,他們比較喜歡的狹小空間,能讓孩子的感官以及觸覺更好的去進行探索。

不要過度的制止孩子

有的家長在看到孩子東竄西竄,上下亂蹦的時候,會感到非常生氣,生怕孩子會磕著碰著。

但其實家長可以給孩子更多的寬限,不要拘束著孩子,這對於他們空間敏感期的發展,會更加有利。

在《0~1歲的期盼》這本書中,就曾經有寫過類似的內容,家長應該給予孩子適度的寬容性,以及給予孩子適當的空間,這樣能讓孩子在內心上,有著自己的舒適區,這對於孩子對外界的探索,也是更加有幫助的。

04安全感對於孩子而言為什麼重要

那麼像小剛家孩子的這種行為,也有可能是為了尋求一種安全感,其實很多家長會非常奇怪,明明自己已經給孩子提供了最好的東西,為什麼孩子還會通過自己的行為,尋求一些安全感呢?要知道安全感。對於孩子是非常重要的。

這是一種精神上的需求

安全感首先是孩子精神上的一種需求,他們通過一些外在的方式或者內在的肯定,來滿足自己心理上的一種缺失。

要知道一些沒有安全感的孩子,他們面對這個世界,往往會呈現出一種恐懼的狀態,但是孩子在有了安全感之後,內心也會得到極大的滿足。

美國哈佛大學曾經對成年抑鬱症患者做過研究,發現他們有83.7%的人,之所以會出現抑鬱症,是因為在童年階段缺乏安全感而導致的。

會讓他們對別人更加有信任感

通常沒有安全感的人,對別人都會存在著一定界限,往往會保持在安全距離之外,而且對他人會沒有信任感。

但往往有安全感的人,對別人的信任感是非常強的,這也會讓他們的人際關係更好一些,很容易受到大家的尊敬。

長大之後更容易融入團隊

很多成年人會覺得,明明自己各方面都不差,為什麼與別人交往起來,就會那麼困難呢?

其實這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會覺得自己很難融入一個新的環境,甚至會覺得心煩,會讓自己內心覺得不安,這些都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

那麼從小進行安全感的培養以及提高,能讓孩子們在成年之後,內心能夠得到極大的滿足。據數據統計,大多數領導者內心,在安全感方面往往都是較為滿足的狀態。

05還有什麼遊戲可以滿足孩子這兩種需求

很多家長在了解了孩子,喜歡用被子當帳篷這種遊戲,能讓孩子生理以及心理,更好的得到滿足。所以也希望了解一下,還有什麼遊戲可以對孩子這兩方面,進行滿足。

躲貓貓躲貓貓之所以可以對孩子這兩方面進行滿足,主要源於躲貓貓是通過孩子的探索與尋找,讓他們內心得到一種成就感。

家長可以當做躲藏者,讓孩子來尋找自己,這樣在遊戲期間,就能讓孩子通過翻找一些物品,對孩子的大腦進行啟發。

也能讓孩子通過這種方式,得到更多的掌控感,在心理上也能尋求到滿足感。

攀巖攀巖這個活動,在有些家長看來是比較危險的,認為孩子小小年紀去做這種活動的話,可能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但這種方式可以極大提高孩子的空間感,以及他們的想像力,而且能夠通過一步又一步的判斷,讓孩子的內心有著更多的徵服感,對於孩子這兩方面的滿足,也都很有幫助。

其實家長面對孩子的一些行為,不要太著急的就去下定論,而應該去探索其背後的原因。

就像孩子喜歡用被子躲貓貓一樣,正是因為孩子內心的需求,才會讓他們有這些表現。

所以家長們應該要及時的糾正自己行為,並根據自家孩子實際情況進行適當的調整,這樣也能讓孩子在未來有著更好的發展。

相關焦點

  • 孩子喜歡將被子當帳篷,是在發送危險信號,家長們需對此提高警惕
    許多寶爸寶媽們都曾發現過孩子有這麼一個舉動,那就是會將自己的被子搭成一個小小的帳篷,然後躲在裡面。 孩子有的時候會喜歡躲在被子裡,或者是躲在一些比較狹小的空間中玩耍。 其實孩子這樣的舉動,可不僅僅只是簡單的玩鬧,更是一道發給父母的訊號,家長們對此都需提高自己的警惕。 孩子的行為代表著什麼?
  • 經常用被子搭帳篷,和生理心理都有關,這兩個遊戲更好滿足孩子
    看網友們分享的自家孩子的相同的事情: 1、周末帶了兩天孩子,她最喜歡蒙在被子裡,支起個小帳篷,異常興奮; 2、寶媽讓哥哥牽好妹妹,等到吃完飯後,就發現他們用被子和枕頭搭了帳篷,孩子躲在裡面很開心; 3、孩子就喜歡這樣,不喜歡正兒八經的帳篷,就要用被子搭的;
  • 孩子喜歡用被子搭帳篷,背後隱藏著2個心理需求,來做遊戲吧
    「本文為糖果媽媽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記得糖果小的時候,總是喜歡用被子來搭帳篷,明明給她買了那麼多玩具,可她唯獨對被子情有獨鍾。夏天曬被子的時候,女兒也喜歡在裡面鑽來鑽去。看著她可愛的樣子,不由得想起來自己小時候,也是和一群小夥伴這樣玩耍。這是個例嗎?孩子天生喜歡鑽「帳篷」身邊不少寶媽也和我說,寶寶好像對帳篷一類的東西特別感興趣。喜歡在帳篷裡爬來爬去,還將自己喜愛的玩具熊、小汽車甚至是喝水杯子拿進去。
  • 寶寶為什麼總愛躲柜子、鑽箱子、搭帳篷?原來是空間敏感期在作祟
    他們喜歡在桌子上搭一條被子,讓四周垂下來,自己躲在桌子底下;或者當家裡出現了一個大紙箱,孩子會去把紙箱翻過來,躲進裡面。孩子為什麼會那麼喜歡躲在封閉狹小的空間裡呢?除了安全感以外,還和孩子的空間敏感期有著巨大的關聯。什麼是空間敏感期?
  • 睡覺時摸枕頭,依賴性的摸被子邊角,孩子的這些行為家長不要忽視
    睡覺愛摸枕頭,依賴性的摸被子邊角,孩子的這些行為家長不要忽視我有一個習慣,就是睡覺的時候喜歡摸著枕巾,到高中住宿的時候把家裡自己的枕巾帶到學校。同學們問我為什麼要用自己的,我說一種習慣。其實並不是沒有它就不行,只不過會失眠,會感覺很難過。
  • 為啥孩子睡覺總愛蹬被子?除了真的熱,這幾個原因家長最易忽視!
    尤其是晚上,等孩子睡下了,寶媽總是怕孩子「凍肚子」,就算半夜也會堅持起來給娃蓋被,但好像全天下的寶寶都有一個毛病——秒蹬被子。寶媽剛蓋上,寶寶一個翻身或者一個回身踢,就把被子夾在了兩腿間,或者乾脆蹬到「十萬八千裡以外」,真是讓寶媽頭疼。那到底為啥孩子這麼愛蹬被子呢?家裡的溫度明明很適宜,但就是蓋不住被子是為什麼呢?
  • 星空露營:帳篷是孩子的豪華城堡,也是他們的全世界
    勐遠仙境熱帶雨林穿越家長為了保護孩子,往往會幹涉孩子對自我空間的追求,同時常常以為了孩子安全的理由破壞孩子追求自我獨立的需求。勐遠仙境熱帶雨林穿越兩三歲的小朋友最喜歡玩的遊戲之一是躲貓貓,他們將自己緊緊地裹在被子裡,就是再調皮的小孩子也可以以這個姿勢安靜很長一段時間。
  • 寶寶喜歡扔東西?那是因為到了「空間敏感期」,家長要關注
    其實孩子丟東西不一定是習慣不好,變成了一個不乖的孩子,而是因為「空間敏感期」在影響孩子。一、什麼是「空間敏感期」?「空間敏感期」很簡單,它就是孩子對空間進行探索的一個行為。1、用丟東西感知空間孩子對於空間這兩個字是比較懵的,這麼抽象的概念,在不到一歲的孩子眼裡,是無法理解的名詞。那麼,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孩子就會用丟東西的方式,去感知自己眼前的世界,到底有多寬,多廣。
  • 保護孩子的自主性,兒童室內帳篷成家居新寵
    為什麼孩子們喜歡這種帳篷「小孩子不喜歡太大的空間,小小的帳篷給他們安全感。」畢業於華師大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的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葉子表示,孩子在屬於自己的空間中,能感受到一種良性的孤獨感,這種孤獨可以促進自身的健康發展。「現在有很多家長擔心自己是不是陪伴孩子太少了,當然,必要的陪伴很重要,尤其是孩子小的時候。
  • 海洋球暗藏「手足口病」風險 家長別忽視遊樂場安全隱患
    原標題:海洋球暗藏「手足口病」風險 家長別忽視遊樂場安全隱患 近日據媒體報導,兒童「海洋球樂園」衛生隱患不小,暗藏「手足口病」傳染風險。 但是你知道嗎,孩子們喜歡玩的海洋球,卻在衛生安全方面存在著不小的隱患。工作人員稱,對於數量巨大的海洋球,目前只能用噴灑消毒水的方式進行消毒。兒童樂園海洋球這類場所是衛生監管的真空,國家沒有明確衛生標準和監管部門。目前,又正值手足口病高發期,沒有嚴格消毒措施的兒童遊樂場所存在不小的感染風險。 除了衛生隱患外,遊樂場的安全也被很多家長忽視。
  • 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越早培養越有效,家長別忽視
    ① 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閱讀是需要一個安靜的環境,所以當孩子正在閱讀的時候,家長最好不要製造出其他噪音去影響孩子。有條件的可以在家中給孩子設置專門的閱讀空間,沒條件的哪怕隔離出一方小空間,或者為孩子添置一個專門的書架,都是一種良好閱讀氛圍的營造。
  • 民辦幼兒園的選擇,家長容易忽視的四點,在職幼師:別光看表面!
    然而民辦園為了生存為了利益最大化,必須做足宣傳力度,讓更多的家長知曉,最終讓家長選擇。園所宣傳的內容和實際情況能否一樣?不可能在報名了交費了入園後發現,那就為時已晚,有上當受騙的感覺。因此不能光看表面,也就是民辦園所宣傳的一面之詞。可由於絕大多數是新手家長,容易被忽悠,也容易忽視關鍵所在。
  • 給孩子一個小帳篷,一個專屬空間!
    而且很多時候還能夠給他們鑄造出了一個專屬空間。這些還真的是一件特別奇妙的事情。以前我們小的時候根本享受不到這樣的待遇。現在很多時候,小孩子都特別喜歡躲貓貓的遊戲。在家裡面的一個角落,給他們準備一個這樣的小帳篷。每一次玩耍的時候在裡面。相信肯定也會有另外的一番趣味。鄰居家小媳婦給他家孩子準備了一個圖片一那樣的。
  • 孩子常有這些表現,可能是感統失調!家長千萬別忽視
    一、觸覺方面1、多愛撫孩子。平時在家中,家長要給孩子多做撫觸運動。2、提供乾淨、自由的遊戲空間。家長根據情況,必須提供能讓孩子在地上自由爬行及接觸周圍物品的機會,不能總把嬰幼兒放在學步車或嬰兒車內。使他們喪失爬行和用手觸摸環境的機會。
  • 充分滿足孩子的好奇心,他們才有可能發展出探索更多知識的意願
    孩子的好奇心和主動求知的欲望只能仰仗家長為其營造的環境和氛圍,才能被激發出來,否則孩子自己是不會自主學會自我培養的,這也是一件不可能發生的事情。嬰兒在對自己的身體進行探索之前會先看到成年人的一些動作,這些動作激發出他們模仿的欲望。也就是說孩子的成長會在一邊模仿、一邊探索中逐漸了解到自己的身體在每個階段能夠做些什麼。
  • 孩子的床鋪有講究,鋪壞了容易發生窒息,這些家長要注意
    成長中的孩子,睡眠影響著他們的發育、健康、安全等問題,家長很有必要給孩子準備一張舒適、安全、利於生長發育的床鋪,那麼具體該怎麼做呢?二、睡袋優於被子:相比於被子,更推薦給孩子用睡袋。嬰兒期可以防止孩子口鼻被被子捂住,大點的孩子有喜歡踢被子的,家長要跟著頻繁起夜,很辛苦,用睡袋可以減少這個麻煩。
  • 天冷了,家長關心孩子身體的冷暖;但何時關心過孩子內心的溫度?
    家長們紛紛拿出禦寒的寶器,如:帽子、圍巾、棉手套、羽絨衣、羽絨褲、棉靴等等。把自家的寶貝暖暖地、妥妥地包了起來,用小轎車或擋風的電瓶車把孩子送到學校或幼兒園門口,臨走還會吩咐一句:教室裡熱了,就把外套脫了;出來做早操時,再把外套穿上,別忘了!別感冒了!只有當家長聽到孩子「嗯」了一聲,家長才會放心地扭頭走掉。
  • 孩子3歲後,有些能力比高智商更重要,想要聰明娃家長別忽視
    因為在很多家長眼中,只有高智商的孩子才最聰明,聰明才能學業有成,將來有所成就。不過,在孩子3歲之前,很多能力是比智力發育更重要的,如果在這個階段家長只注重孩子的智力,可能會錯過孩子最重要的一個發育階段。
  • 總給孩子用睡袋當被子?小心寶寶得感冒
    秋冬季節,很多家長喜歡給寶寶用睡袋,認為寶寶睡在睡袋裡保暖又省心。殊不知,睡袋有各種形狀,並不貼身,加上寶寶的配合度較低,睡袋就變成了灌風口,寶寶很容易著涼。目前,市面上的睡袋質量參差不齊,睡袋的材質、款式、大小也各不相同。
  • 為什麼孩子總是喜歡扔東西?家長應該怎麼做?
    為什麼孩子總是喜歡扔東西?家長應該怎麼做?01引言很多孩子在一定的階段內都喜歡人東西,通常孩子會用扔東西來表達自己的情緒。但有時候孩子扔東西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去判定孩子扔東西的目的性是什麼?而不是一味地去指責孩子哦,正確的教育孩子,一定是先搞清楚為什麼,然後再是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