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武漢的茶顏悅色因為開業上了熱搜。那場面好似北京的回龍觀地鐵入口,別說了,人家已經用麻袋開始裝錢了,這感覺肯定很爽。錯了,現在都是電子支付。不管怎麼支付,都是錢啊。
如果你去搜索茶顏悅色,你就會發現,它不是一夜爆紅的品牌,人家從2013年就開始創業了。
而且100多家門店已經佔領了長沙城。即使外來的茶飲品牌也甘拜下風。他的成功也是踩上了消費升級的風口,年輕人不迷戀傳統,茶顏悅色沒讓他們失望,讓年輕人有了更多的選擇和新鮮體驗,並且做到了極致性價比。
茶顏悅色是什麼?茶顏悅色是一家奶茶店嗎?那你就錯了。茶顏悅色是一家帶有文創屬性的奶茶店。他真正吃透了人性,或者說吃透了年輕人需要什麼。
用戶需要什麼,我們就給什麼,茶顏悅色做到了。
接下來我們就分析一下茶顏悅色到底做到了什麼?當然你也可以認為是事後諸葛亮。
第一:踩中風口
現在是什麼風口,餐飲業態在小而美的方向發展。餐飲業態的顆粒度越來越小。並且在這些小的業態餐飲裡面出現了大的品牌,比如說正新雞排、蜜雪冰城都是鮮明的例子。
小而美實現了快速複製,掌握了後端供應鏈,實現了規模化的發展。茶顏悅色,親民的價格,自由的體驗。從來不加盟,只做直營。這也是完全從用戶體驗的考量,不得不說對於品牌初創這是一部好棋。
第二:文創屬性
武漢的門店。開業就製作了一些文創產品。現在90、後00後都熱衷於美食打卡,走街串巷尋覓小吃。這讓具備自帶流量和社交屬性的產品,營銷的光環再次放大。
第三:產品線
相比於中餐、火鍋幾百平米的餐廳,奶茶店的優勢十分明顯。
產品數量有限,益於採購和供應鏈管理,產品容易標準化,工業化降低了門店的管理難度,門店面積小,投資回收快,經營風險相對更低,模式容易複製,無論是直營還是加盟擴張,整體需求大,消費頻次高。
好了,我從踩中風口和文創屬性,以及產品線三個角度挖掘了一下茶顏悅色。那對於茶顏悅色這個品牌,給我們餐飲人什麼啟示呢?
首先是思維的變革,移動網際網路讓一些站不住腳的小吃快餐,擁有新媒體思維和品牌運作的思維,通過社交媒體進行品牌故事的包裝和宣傳,線下門店打造出具有品牌調性的設計,傳遞品牌價值,塑造品牌的記憶點。
在品牌價值打造上,注重通過門店的整套VI設計和細節呈現,傳遞統一的品牌形象和理念。反覆的強調和視覺的刺激,品牌符號牢牢的佔據顧客認知,有利於二次傳播,對品牌塑造大有裨益。
其次是產品的變革。奶茶店的產品完全是標準化的路線。除了新鮮的水果當地採購,其他的都是供應鏈來進行配送。
根據市場來調整產品結構,打造品牌的代表產品,不斷的優化產品口味和品質。比如,在奶茶界發生了多次奶茶品牌互相抄襲產品的現象。這也正常,海底撈不也是抄襲過巴奴嗎?最簡單的創新是複製。
最後就是渠道變革。無論是馬爸爸還是雷軍先生都提出了「新零售」,那新零售也重構了新餐飲,在標準化和供應鏈的推動下。一些小吃快餐奶茶類的品牌加速零售化的邁進。
如果是單店的話呢,就是產品食品化,當然,茶顏悅色也開了線上的門店。這一點也非常值得思考。
我舉個例子。如果你是一家早餐店,你主打的是粥,可以根據地方的特色做一個「早點粥+小吃」的搭配組合模式,通過組合來提高客單價,也更加符合顧客的需求。
再比如,創立於2015年的「黑白電視」圍繞湖南小吃,打造「小吃+小喝+小份菜」集合店,60多個SKU,打破產品單一局限性,為用戶提供更多的選擇。
以往的小吃給人的印象都是邊走邊吃,但隨著餐飲的發展也形成了標準化模式。甚至有一部分正餐通過供應鏈能力實現了快餐化。
在消費升級的環境下,餐飲市場都面臨著調整升級,讓餐飲的品牌更具體驗性,滿足顧客的多維需求,必將成為未來發展的主流趨勢。
說了這麼多,你想到了什麼?你想開一家奶茶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