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份黃燜雞外賣為啥貴5元?平臺抽成增加、不補貼無奈轉移成本

2020-12-21 中國經濟網

在濟南一家餐飲店內,外賣小哥們等待取餐。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於民星 攝

近日,麥當勞同店不同價,外賣比堂食定價更高的消息在網上吵得沸沸揚揚,多家餐飲也被指出外賣與堂食使用兩套定價系統,外賣單價比堂食貴,一時間,「餐飲店外賣加價暴利」引起消費者的廣泛關注。記者走訪調查後發現,外賣越吃越貴的背後是外賣平臺提高佣金,外賣成本不斷增加,為了維持利潤,餐飲店將成本轉嫁到顧客身上。

 同款麥當勞

外賣比堂食貴6.5元

日前,一位微博網友稱,在「麥樂送」APP上點餐時發現同樣的單品,外賣價格比堂食的價格高很多,甚至一款套餐外賣比堂食貴了11塊錢,而且還有額外的外送服務費。很多消費者不能理解麥當勞的定價行為。

記者也嘗試在「麥樂送」點餐,發現在選擇到店取餐的情況下,網友點名的「麥香魚套餐」售價為21元;在選擇麥樂送外賣的情況下,同款套餐的價格是27.5元,且仍需額外支付9元外送費。同款套餐在堂食與外賣的價差達到6.5元。隨後,記者又對麥當勞的其他單品進行了點餐,通過對比多種產品發現,麥當勞的不少產品存在同餐不同價的情況。

一位資深外賣人士告訴記者,現在這種情況比較普遍,已經成為行業內的「潛規則」。記者探訪發現,一份牛肉粉的售價是10元,在外賣平臺中售價則是14元,且需另付2元的包裝費;一個肉夾饃外賣平臺售價10元,店內只需8元;一小份黃燜雞套餐店內售價17元,外賣平臺售價22元,價差達5元。

 從去年開始

價格一直往上躥

同樣的產品,外賣顧客既不佔用店鋪的桌椅,又不享受空調、茶水等店內服務,為何卻要多付錢?

不同網友對此表達了不同的看法。有網友認為,懶得出去才點外賣,為此多付出一些金錢是合情合理的。但是有些網友表示,這不能成為同餐不同價的理由,自己在購買外賣食品時,已經額外支付了包裝費和配送費。

「外賣食品到手價跟堂食差不多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現在外賣的價格真的是貴到不忍下單。」鍾女士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以外賣為食」,她告訴記者,前兩年的時候,不到15塊錢就能點份外賣吃得飽飽的,可是從去年年底開始,外賣漲價太厲害了,低於20元都點不了什麼東西。

鍾女士舉例說,以一家肉夾饃店為例,2018年上半年時,到店吃飯,一頓午飯消費12元,點外賣,14元左右就能搞定。2018年下半年的時候,這個價就買不到了。當時堂食的價格沒變,還是12元,外賣的價格卻是漲了不少,同樣點肉夾饃和米皮,加上包裝費和配送費,到手得花18.5元,沒有滿減活動的時候就得差不多20元。

「同樣的東西,外賣比堂食貴了七八塊,太坑人了。」鍾女士表示,不僅這一家,其他家都有不同程度的漲價,現在十幾塊錢已經吃不到什麼了,基本的都得20元以上。

平臺抽取兩成多

逼得店主放棄外賣

面對如此爭議,很多餐飲店也有一肚子苦衷:外賣平臺抽成不斷提高,不漲價根本活不下去。

濟南歷下區解放東路,今年5月前後,劉航把經營了四年多的餐飲店關了。一個多月後,劉航又在山大北路開了一家新的餐飲店。改了名字,換了門店,他說,暫時不會再考慮入駐外賣平臺,現在堂食顧客很多,這樣挺好的。

餐飲店不再入駐外賣平臺,聽起來讓人十分詫異,現在哪家餐飲還沒有外賣,劉航表示,這是迫不得已的選擇,外賣抽成越來越高,已經沒法幹了。

據劉航介紹,解放東路的那家餐飲店是2015年加盟的,在2015年底時入駐了外賣平臺,屬於最早一批入駐的餐飲店。當時外賣平臺的抽成大概是17%,雖然並不低,但外賣流量大,一天能接一二百單,平均一單十四五元,再加上店裡堂食銷量也很好,盈利非常可觀。隨著外賣的不斷發展,做外賣的餐飲店越來越多,競爭大了,訂單量開始下降,而外賣平臺的抽成卻逐年增加,2019年已經漲到了22%-23%。

採訪中,劉航給記者算了一筆帳,消費者經過滿減後支付18元點的一份外賣,刨除2.5元至4元的配送費和給外賣平臺22%的抽成,自己到手也就10塊錢,再刨除房租成本、食材成本、人工成本,一份外賣最多就賺1元至2塊錢。「這還是在外賣產品漲價的前提下,如果外賣產品和堂食價格一致,自己的生意就不用做了。」劉航說。

此外,曾經火爆一時的歷城區葡萄園路外賣一條街,現在也是滿目悽涼,近50家店鋪現在僅剩10戶左右的店鋪還在經營。「房租從一萬五漲到兩萬了,外賣平臺抽成也在不斷提高,訂單量還下滑,生意不好做。」一位還在經營的店主告訴記者,每家店鋪訂單量參差不齊,好的一天能接200單,不好的都不幹了,中間那幾間店鋪空了好幾個月了,都是幹不下去的。

消費者習慣已養成

外賣還是很有市場

外賣越吃越貴,店鋪卻不好幹,消費者多花的錢去哪裡了?

據了解,現在入駐外賣平臺,只要證件齊全並通過審核都是不收費的。但是入駐平臺後,平臺會收取服務費,也就是所謂抽成。商家在平臺每成交一單,平臺就會收取相應的服務費,每個地區費率並不一致。目前,濟南外賣平臺的服務費率在21%-23%。也就是說,商家在平臺賣出100元的商品,需要給平臺上交21-23元的費用。

2016年左右是外賣餐飲店家最好過的時候,彼時外賣市場堪稱「百團大戰」,各種外賣平臺為了吸引商家和消費者打出各種優惠、折扣與補貼,商家利潤豐厚,消費者花小錢吃大餐。但隨著外賣市場的成熟,用戶習慣已經養成,外賣平臺不再補貼商家,甚至還把優惠補貼逐漸轉移到商家承擔,外賣平臺的抽成也逐步提高,餐飲店外賣成本也隨之不斷增加。

「現在外賣還是很有市場的,好的店鋪外賣訂單量能跟堂食訂單量持平。現在平臺給我們漲價,我們也只能把這部分加到產品單價裡來保證利潤。」一位外賣餐飲店主表示。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於民星 實習生 馮雪 畢延浩 )

 相關連結

平臺規模效應漸顯流量巨頭進入收割期

外賣平臺提高抽成表明該類網際網路公司的服務業務由拓展轉為變現,流量巨頭進入收割期。現在很多網際網路平臺採用此類盈利模式,前期為了吸引客戶,採用各種免費、優惠政策,待商家和消費者養成習慣後,開始收割,以提高佣金來實現盈利。目前,外賣行業中頭部平臺的壟斷和規模效應逐漸顯現,開始向市場要利潤。

根據國家信息中心發布的《中國共享經濟發展年度報告(2019)》顯示,2018年在線外賣用戶規模約3.6億,2015-2018年在線外賣收入年均增速約為117.5%。在線外賣市場發展迅速,佔全國餐飲業的比重逐漸擴大。在線外賣逐漸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

為維護「外賣自由」,網友們開啟腦洞。有網友表示:「花九塊錢就可以找跑腿公司買一份與堂食價格一樣的套餐回來,分分鐘省了幾十塊錢。」還有網友稱,「實在想吃就找代買,頂多一兩塊的配送費,不能再慣著這些平臺了。」(據中新社等)

來源:齊魯晚報

相關焦點

  • 30多塊的午餐吃不飽:外賣平臺無奈,商家也無奈,這是為啥?
    滿減優惠力度降低、配送費和食品包裝費提高,讓不少人感到今年的外賣貴了些。究竟這是全國層面的價格上漲還是部分區域的個別現象?漲價後,平臺無奈,商家也喊冤,消費者更是直呼失去了「外賣自由」,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 外賣為啥貴了?平臺要把之前「燒」的錢賺回來
    滿減優惠力度降低、配送費和食品包裝費提高,讓部分用戶感到今年的外賣貴了些。究竟這是全國層面的價格上漲還是部分區域的個別現象?漲價後,平臺無奈,商家喊冤,消費者也稱難承受,問題到底出在哪裡?比如漢堡王外賣的起送價設定在了20元,享受完5.29折的折扣,經典安格斯單人餐還需要支付29.9元;永和豆漿的配送費也是20元起送,一份臺北滷肉飯價格在19元,包裝費用是2元,如果夜間配送,配送費達到8.5元,如此算下來,僅僅單點一份滷肉飯就需要29.5元。
  • 滿大街的黃燜雞米飯都關了,真的不賺錢
    但是自2015年開始,熱潮逐漸回落,黃燜雞創業似乎只有三種結局:關店、關掉堂吃只做外賣(也算追趕了一下外賣平臺崛起的風口)、多品類經營,如今,北京大眾點評前10名的黃燜雞門店,其中至少7家不是純粹只賣黃燜雞,還賣黃燜排骨,黃燜豬腳,更「跨界」到牛肉飯、麵條。
  • 部分平臺配送費漲價叫外賣得多掏三五元 市民嘆吃得「不愉快」
    記者了解到,最近一兩個月,原來基本為零的外賣配送費已經成為往事,一些平臺每單的配送費甚至漲到了4-10元不等。有消費者吐槽:「這外賣還能愉快地吃不?」  【現象】  吃一份口水雞配送費佔一半  「第一份口水雞隻要7.5元,配送費卻要收我8元。」日前,市民張先生在「餓了麼」下單發現,早先還免配送費的一家川味快炒店,配送費在最近已經漲成了一盤菜的價格。
  • 佣金增加,配送費提高,滿減活動少了……外賣平臺:把之前「燒」的錢...
    ◆經濟導報記者 戚晨滿減優惠力度降低、配送費和食品包裝費提高,讓部分用戶感到今年的外賣貴了。究竟這是全國層面的價格上漲,還是部分區域的個別現象?漲價後,平臺無奈,商家也喊冤,消費者更是疑惑,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 繼黃燜雞米飯後又一外賣「涼涼」,美團紛紛叫慘,網友:生活太難
    隨著我們的科技越來越發達之後,我們也不用親自到外面去吃飯了,現在也可以用訂外賣的方式來解決我們的日常吃飯問題。而我們熟悉的外賣平臺就有餓了麼跟跟美團外賣。這兩個都是外賣中的「大人物」。而上班族每次在上班的時候就會問一句,中午要吃什麼?
  • 麥當勞被懟外賣比門店貴,平臺太狠?行業規則?顧客太懶?
    一位顧客在微博上公開「討說法」,稱麥當勞的同款產品,外賣居然比堂食貴不少,比如麥香魚套餐的差價高達11元。「外賣已經收取了9元配送費,為什麼同款產品不能同價呢?」這是該顧客不滿的核心。這樣的公開討伐,又直指知名品牌,一時間麥當勞上了熱搜,堂食和外賣的價格對比截圖充斥在各大網絡平臺上。
  • 麥當勞外賣價格比堂食還要貴15元!店家這樣解釋……
    業內人士表示,外賣越吃越貴的背後是外賣成本的增加,外賣平臺佣金的提高,為了維持收支平衡,一些餐飲店便將成本轉嫁到顧客身上。以肯德基香辣雞腿堡為例,在肯德基APP上選擇到店用餐,該產品標價為17.5元,而在小程序上選擇外送服務,該產品標價為19元,比堂食貴了1.5元,且需另付9元的配送費。
  • 餓了麼美團兩大外賣平臺抽成上漲
    業內人士認為,外賣抽成上漲是一個必然趨勢,商家應利用產能優化、數位化等方式來降低自身運營成本完成餐企轉型升級。對於平臺型企業來說,高抽成也應對應強大的配套服務,使商家能夠接受上漲的佣金。據職業餐飲網報導,進入2019年外賣平臺抽成不斷上漲,其中,餓了麼抽成平均佣金高至26%,由於抽成高漲,許多外賣商家退出外賣平臺。
  • 奶茶、火鍋、黃燜雞米飯——堂食加外賣,看看哪個餐飲業態復甦了?
    王威攝大河網訊(河南日報記者 趙振傑)剛剛過去的清明小長假,到鄭州的熱門商圈逛過的市民大概已經發現,儘管有人吐槽東西貴了,但那些之前排隊消費的飯店又排起隊了,比如眷茶、都可,比如巴奴、海底撈。一份來自阿里本地生活的數據印證了大家的直觀感受。
  • 杭州外賣江湖大起底 店家透露背後的秘密
    堂食VS外賣:總比分1:2第三回合 黃燜雞米飯:堂食外賣差不多測試餐品:黃燜雞米飯(大份)、黃燜排骨飯(大份)和平臺的分成上……「這個我就不清楚。這個外賣我們是外包出去的。」外包給誰?「每家分店都是外包給一個負責人,這個人在總公司那邊,不在分店這邊。從打包到送外賣,都是他手下的人。但我們對他會進行監管。」像你們這家店,外賣生意不好,怎麼辦?「公司對外賣生意不好的店,會有政策的補貼。」
  • 餓了麼、美團外賣等,同樣分量外賣比堂食貴1倍
    位於上海市常德路的70後飯吧是一家適合朋友小聚的小資餐廳,人均消費70元左右,3月12日中午,記者來到這家餐廳,在現場點了一份碳烤肉,價格為48元,隨後將這份送上桌的碳烤肉打包。與此同時,記者又在美團外賣上找到了這家70後飯吧(常德路店),同樣也點了一份碳烤肉,價格也為48元。約30分鐘後,外賣送到。打開這兩份幾乎同一時間點的同一食物,能明顯看出差異。
  • 美團25塊的外賣抽成5.5元,消費者:以後的外賣是不是會更貴?
    近日,美團外賣宣布佣金上漲到22個點,這也就意味著,我們每花10塊錢就有2.2元進入了美團的口袋,高額的佣金使得外賣的質量嚴重下降。畢竟外賣行業毛利率本來就達不到50,美團如今每單都要收22個點,商家生存艱難要麼退出要麼漲價或者降低材料成本。
  • 香辣黃燜雞,麻辣鮮香,學會就不用再點外賣了
    香辣黃燜雞,麻辣鮮香,學會就不用再點外賣了黃燜雞作為我國比較傳統的一個美食,深受人們的喜愛,而我也不例外,不管是出去吃飯還是點外賣,黃燜雞似乎都是我的首選,我最喜歡吃的就是稍微辣一點的黃燜雞,吃起來鮮美嫩滑,尤其是配上一碗米飯,不管是幾塊,配菜還是湯汁都非常的下飯
  • 叫外賣為啥分量少了價格貴了
    這意味著,每賣出一單金額為100元的外賣,需向平臺多支付3元。這家平臺的做法並非個案。經營麵包店的何坤表示,去年11月份,某外賣平臺服務費率從此前的16%上調到17%,且30元以下的訂單,每單服務費按5元收取。
  • 堂食加外賣哪些餐飲業態「回血」最多?奶茶、火鍋、燒烤、黃燜雞米飯
    剛剛過去的清明小長假,如果到鄭州的熱門商圈逛過的市民肯定已經發現,儘管有人吐槽東西貴了,但那些之前排隊消費的飯店又排起隊了,比如眷茶、都可,比如巴奴、海底撈,還有爐小哥和鄭喜旺燒烤一份來自阿里本地生活的數據印證了大家的直觀感受。
  • 一品三笑關11家門店:過度依賴外賣但平臺補貼漸微
    在談及一品三笑為何經營遇困時,該工作人員直言,「一品三笑目前正在嘗試斷開與外賣平臺的合作,嘗試合作其他餐飲品牌。終止合作外賣的主因是外賣平臺撤銷了對商家和消費者的補貼。原來百度外賣對消費者有一定金額補貼,現在補貼沒有了,只能由商家來補貼,這樣一來,商家利潤不足50%」。
  • 從我做餐飲的經歷,談2000元月租的餐飲店及外賣店能不能經營?
    可是食材成本在18年下半年大漲,店裡的快餐又不能大漲價,再加上各大外賣平臺提點增加,下半年外賣單量反而減少了一半以上,虧損嚴重。租金兩千的外賣店,只能在城市的城中村租到,堂食幾乎沒有,只能靠外賣生存。為啥叫生存?因為競爭激烈,城中村裡有很多外賣店,環境就不敢說了,真的絕大多數髒亂差,老鼠蟑螂飛蟲都有,打包帶子都是隨便扔地上。
  • 火極一時的「外賣之王」黃燜雞已失寵,它成為食客新寵,你也常吃
    火極一時的「外賣之王」黃燜雞已失寵,它成為食客新寵,便宜實惠,你也經常吃說到原來最受歡迎的外賣美食,我想肯定非黃燜雞莫屬了,在前幾年,黃燜雞是當之無愧的「外賣之王」,而且持續了很長時間,記得公司的同事們最愛點的外賣就是它
  • 總感覺外賣比堂食少?10份外賣有8份分量少
    北青報記者挑選了外賣銷售量較大的吉野家、漢拿山、滿記甜品、眉州東坡、一手店、鮮芋仙、和合谷、刀小蠻半隻雞雲南米線、金鼎軒、第一佳大雞排共10個知名連鎖商家,購買地點隨機選擇在了位於東三環的國貿、紅廟、團結湖以及北四環的亞運村4個區域。為了使測量結果更加精準,北青報記者在購買時選擇的堂食餐品與外賣平臺下單的餐品均為同一家店的同一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