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為啥貴了?平臺要把之前「燒」的錢賺回來

2020-12-20 百家號

滿減優惠力度降低、配送費和食品包裝費提高,讓部分用戶感到今年的外賣貴了些。究竟這是全國層面的價格上漲還是部分區域的個別現象?漲價後,平臺無奈,商家喊冤,消費者也稱難承受,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20多元的外賣很普遍

在各外賣平臺上,目前20元以下的外賣已經不多,十幾元的幾乎是小商戶,比較知名的品牌套餐的價格基本超過30元。在美團外賣平臺,記者隨機打開了幾個品牌外賣商戶發現,很多價格都較高。比如漢堡王外賣的起送價設定在了20元,享受完5.29折的折扣,經典安格斯單人餐還需要支付29.9元;永和豆漿的配送費也是20元起送,一份臺北滷肉飯價格在19元,包裝費用是2元,如果夜間配送,配送費達到8.5元,如此算下來,僅僅單點一份滷肉飯就需要29.5元。

「和外賣平臺一開始推廣期相比,滿減活動少了,配送費漲了,起送價高了,現在基本上一份外賣配送完後怎麼都要20元左右。」「外賣達人」濟南白領左辰對記者表示,因為公司中午購買午餐十分不便,外賣幾乎成了同事們普遍的選擇。近期大家普遍感覺20多元的外賣似乎「吃不飽」,一些男同事總感覺分量少了,甚至30幾元的套餐都不如以往的分量足。

左辰認為「滿減」是外賣平臺常見的吸引顧客手段,近來優惠力度卻逐漸減弱。這應該是與平臺活動和補貼減少有直接關係,而且隨著人工費用的增加,外賣漲價也在意料之中。左辰感覺,即使商家的套餐或者菜品價格沒變,但還會給顧客造成「沒以前划算了」這樣的概念。提供外賣的不少商家,目前也反映自己感覺「很困惑」。「很多用戶質疑我們是不是提價了,其實我們也很冤。確實針對不同平臺的配送費和抽成,我們需要支付的費用越來越高,最終的結算價肯定水漲船高。」北京好再來食品有限公司華北區負責人肖剛對記者表示,早期各外賣平臺為搶佔市場,紛紛採取燒錢補貼的低價促銷手段,吸引大批商戶和消費者,形成美團和餓了麼雙雄爭霸的格局。而如今,外賣市場培育期早已過去,但外賣平臺前期大量對商家和用戶「真金白銀」的補貼,總是需要回報,就會造成讓消費者感覺「漲價」了。

28日,記者在走訪多家提供外賣的商戶後,不少商戶表示,他們對平臺抽成比例「降低」已不抱希望,他們希望能夠從平臺獲得更多滿減補貼,維繫住用戶。

競爭加劇

搶佔份額是有代價的,外賣平臺前期的瘋狂補貼,導致了巨額的虧損,對此提高商戶的佣金似乎成為外賣獲取盈利的選擇之一。

「從春節前後,我們使用的某平臺的佣金就提高了2%,平臺通知我們原因是運營成本和人工費用增加,需要我們配合。作為商戶我們沒有話語權,佣金上調後,我們的利潤自然稀釋了。」國際餐飲連鎖品牌賽百味濟南負責人黃經理對記者表示,提高平臺佣金是一方面,為了布局外賣,商戶還要考慮到相應的人員安排,成本也在增加,如此一來對於商家而言,提高5%的售價很正常。

面對平臺漲價,多位外賣員透露,雖然配送費漲了,但他們的收入沒有增加,該拿多少還是多少。也就是說,提高的費用似乎流入了外賣平臺。

「外賣大規模虧損背後,除了新業務的開展和支出外,來自競爭對手不斷夾擊、競爭格局尚未確定有關。」28日,中國新經濟發展研究院金融學院副院長何英盛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外賣漲價是行業洗牌,以及從粗放向質量發展的必然。何英盛分析,「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這句話最適合目前外賣行業面對的「漲價」質疑,以補貼與低價開路,形成規模後再坐地起價,這種套路在快遞行業、網約車行業都經歷過。隨著資本的退潮,如何盈利自身造血成為了平臺的第一要務,不可能持續燒錢倒貼,以漲價索取回報,也就必然會來。

「換個角度分析,如果平臺不賺錢,平臺會放棄外賣業務;商家不賺錢,也會從平臺撤下;用戶感到吃虧,也會流失。因此,在定價體制方面,必須要三方在平衡點上尋找交集。」黃經理認為,目前他們也在積極爭取打造自己的配送團隊,但是目前來講還無法實現。

高端外賣餐飲成趨勢?

「外賣漲價的一個主要緣由,無外乎是現在的餐飲行業洗牌引起的,對於不衛生、有安全隱患的外賣淘汰率極高。然而隨著這些外賣的漸漸消失,外賣品牌也開始打起了高端化和創意養生化。」肖剛認為,高端外賣的價格比普通外賣高出一個檔次,無論是食材還是外包裝,都無可挑剔,且餐盒還能回收。此外,創意養生化的外賣更注重卡路裡的控制,營養的安全健康搭配,讓用戶吃得安心,吃得放心。

記者了解到,目前不少女性白領會在午餐或者晚餐時選擇素食或者輕食外賣,除了滿足「吃飽」以外,更注重吃得營養健康,雖然成本不高,但經過包裝後的外賣價格卻不低。比如一份田園沙拉需要32元加上配送費和包裝費結算價在36元。針對不同消費層次人群的需求,不少商家還用心開發包裝盒餐具,相關費用自然少不了。不少用戶認為,他們叫外賣不僅是為了吃飽,還享受了服務。

肖剛介紹,目前在一些地區已經開始出現了共享廚房。這種共享廚房可以看作是外賣的流水線,在這裡擁有規範化、流程化的外賣生產線,只要師傅擁有手藝就可以拎包入駐。沒有了成本的束縛,在一定程度上也會使得外賣價格下調。

「對於餐飲行業,店鋪的經營、產品的售賣以及品牌的發展都需要經歷一個過程,他們自身都有一定的生命周期。目前外賣的漲價是平臺整頓的開端,對廉價不衛生餐飲的淘汰,當行業趨於平穩後,價格也會出現下調的可能性。」肖剛對外賣平臺依舊看好,畢竟用戶群體龐大是外賣成長的最佳動力。

外賣市場處在成長期,依然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據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外賣市場規模突破了2000億元大關,平均市場增速每年依然在30%以上,預計到2023年,餐飲外賣市場規模將超過1.5萬億元。

「理性分析,外賣平臺通過對商家數位化升級,增加線上線下客源的同時,降低了商家運營成本,因此商戶和平臺應該是一個『共同體』,共同降低成本才能為消費者提供讓利空間。」何英盛希望,用戶能夠理性看待目前的外賣平臺漲價現象。

來源:經濟導報

相關焦點

  • 外賣價格越來越貴,商家抱怨菜品沒利潤,那麼錢被誰賺去了?
    外賣菜品越來越貴,12元菜品商家只賺2塊錢,誰是外賣的最終受益者?這幾天經常在家裡點外賣,一個人也做飯也好麻煩,去菜市場買菜也得走不遠的路,去超市太陽這麼大,也不想去。想來思去還是點個外賣更好一點,打開外賣平臺,發現之前點過的一家快餐店,原本13元一份的快餐,現在變成了15元,原本配送費2元,變成了3元,總體下來現在一份外賣比以前貴了4元錢。
  • 外賣為什麼越來越貴了,還要不要再點外賣
    外賣為什麼越來越貴了,還要不要再點外賣不要以為點外賣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什麼時間點能夠在下班的時候送到?是一起點還是分開點划算?點多少錢的既可以配送又最省錢?外賣紅包怎麼搭配才能實現收益最大化?一般情況下,叫一份外賣,消費者需要支付的費用一般包括食品費、包裝費、配送費,如果有滿減優惠,或代金券則可相應減少花費。外賣變貴是哪個環節出現了問題呢。其實,價格並沒有太大的變化,滿減優惠變少是導致外賣越來越貴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配送費的增加也是導致外賣變貴的另一大原因。前期外賣平臺為了搶佔市場份額,付出了很大的代價,外賣平臺前期的瘋狂補貼,導致了巨額的虧損。
  • 同一份黃燜雞外賣為啥貴5元?平臺抽成增加、不補貼無奈轉移成本
    記者走訪調查後發現,外賣越吃越貴的背後是外賣平臺提高佣金,外賣成本不斷增加,為了維持利潤,餐飲店將成本轉嫁到顧客身上。隨著外賣的不斷發展,做外賣的餐飲店越來越多,競爭大了,訂單量開始下降,而外賣平臺的抽成卻逐年增加,2019年已經漲到了22%-23%。採訪中,劉航給記者算了一筆帳,消費者經過滿減後支付18元點的一份外賣,刨除2.5元至4元的配送費和給外賣平臺22%的抽成,自己到手也就10塊錢,再刨除房租成本、食材成本、人工成本,一份外賣最多就賺1元至2塊錢。
  • 佣金增加,配送費提高,滿減活動少了……外賣平臺:把之前「燒」的錢...
    ◆經濟導報記者 戚晨滿減優惠力度降低、配送費和食品包裝費提高,讓部分用戶感到今年的外賣貴了。究竟這是全國層面的價格上漲,還是部分區域的個別現象?漲價後,平臺無奈,商家也喊冤,消費者更是疑惑,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 現在開外賣店錢真的那麼好賺嗎?
    近些年,隨著美團外賣,餓了麼平臺的不斷發展,外賣逐漸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中午吃啥,點外賣,下午想喝奶茶,點外賣。晚上想吃宵夜,點外賣。在平臺推廣的初期,有平臺扶持,店鋪競爭壓力少的大環境下,外賣店確實也賺了一波錢,但是隨著市場的不斷擴大,有越來越多商家發現現在做外賣不賺錢了。
  • 送10單外賣賺了42塊,被平臺全扣了?平臺解釋完後,他更生氣了
    一個外賣小哥送了10單外賣,賺了42塊錢,沒想到兩天之後被平臺全部給扣掉,平臺說出了原因後,外賣小哥非常氣憤,到底平臺對此是怎麼解釋的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外賣小哥沒吃午飯送了10個單子,被平臺判定為刷單李師傅是安徽人,最近幾年一直都在杭州生活,在杭州達達快送做外賣配送員。大家都知道,外賣小哥的工作很辛苦,送一單外賣大概賺幾塊錢,李師傅為了多賺一些錢,每天拼命的送外賣,上個月發生了一件事,讓他難以接受。
  • 外賣要收配送費,為啥還比堂食貴
    IT之家註:堂食是指只能在店內消費,不能帶走或外賣。這幾天有一條微博炒的很火熱。有人發現,像是肯德基、麥當勞這類快餐,他們同一種菜品的外賣定價,比直接到店吃的定價一般要高1~2塊錢左右,問題是,這還是不算額外支出的配送費的。
  • 外賣比堂食貴,別急著否定這類「價格歧視」
    很多人像是受了委屈:外賣貴些很正常,因為有送餐成本,可是我給送餐員付了跑腿費,憑什麼還多收我的錢?消費者給送餐員付費嗎這些委屈背後,其實包含錯誤的經濟學認識。首先,外賣貴是因為有送餐費嗎?錯。價格之形成不在成本加總,它是供需關係的產物。
  • 《老酒館》燒刀子多少錢?網友直呼喝不起
    一兩燒刀子得多少錢,才能夠呢? 老酒館 實際上,老酒館裡面的酒都並不貴,有時候甚至還會免費給酒客們喝,如果你有錢就出錢,如果你沒有錢,那就可以免費喝酒吃菜,還能夠免費住宿。
  • 叫外賣為啥分量少了價格貴了
    常吃外賣的你,有沒有發現最近外賣漲價了,分量還不易察覺地少了「一丟丟」?記者調查發現,近期部分外賣平臺上調了商戶的服務費率,漲幅從1到3個百分點不等,由此引發部分商戶對終端產品的提價,消費者也不可避免要為此「買單」。
  • (長期穩定收入小項目)他訂外賣,我賺佣金
    那麼今天說的項目就是外賣平臺推出的最新營銷模式------------推廣優惠券返佣金:客戶通過我們的優惠券訂餐,例如券後實際消費100元,佣金是10%就可以賺到10元。訂外賣的客源復購率是非常高的,甚至一天三餐都是吃外賣也有可能,所以這個項目只要肯積累,你的收入就會異常的高,客人既用券省下了錢,我們還有錢可賺,這麼好的事你之前從來沒有想過吧?所以換位思考,這個項目是不被對方所牴觸的。
  • 開滴滴比送外賣賺錢?滴滴司機哭笑不得,錢都賺哪去了?
    之前有報導說「外賣騎手月薪過萬」「滴滴司機月收入上萬」等等,大家都會覺得,這些隨著網際網路衍生的職業還真是賺錢。於是滴滴司機和外賣小哥,彼此羨慕對方的收入,但是看了收入才知道,差距原來在這裡。外賣小哥可以說是拯救了很多的宅男宅女,但是他們的收入真的會每個月都上萬嗎?其實不是,仔細的算一筆帳,他們每接一單的話,是3-5元的提成。
  • 林允在巴黎點中餐外賣,點完後價格讓她愣住,網友:還有錢回來嗎
    林允在巴黎點中餐外賣,點完後價格讓她愣住,網友:還有錢回來嗎?而因為行程問題,有時候明星們也會需要去海外工作一段時間,要知道在海外因為地區的不同,食物也是有著很大的區別,所以有著一顆「中國胃」的明星們,去到了國外之後,就會因為吃不慣國外的食物而感到很難受。看過《妻子的浪漫旅行》這檔節目的話就能知道,謝娜一行人因為每次去到一個地方,都會事先打聽中餐廳的位置,然後點外賣來吃。
  • 美團25塊的外賣抽成5.5元,消費者:以後的外賣是不是會更貴?
    近日,美團外賣宣布佣金上漲到22個點,這也就意味著,我們每花10塊錢就有2.2元進入了美團的口袋,高額的佣金使得外賣的質量嚴重下降。畢竟外賣行業毛利率本來就達不到50,美團如今每單都要收22個點,商家生存艱難要麼退出要麼漲價或者降低材料成本。
  • 他白天送外賣,晚上跑滴滴,做代駕,一個月賺了多少錢?
    他是那種閒不住的人,為了生活,又開始「折騰」起來,可能剛開始沒有什麼好的項目,他學人家當起了跑腿——送外賣,暫解燃眉之急。我們這裡是三、四線城市,早上叫外賣的人太少了,一般集中在中午和晚上,中午稍微忙一點,可能送外賣來錢太慢了,他又利用晚上的時間,跑起了滴滴。
  • 在美國送外賣一天能賺多少錢?送14單竟然掙了70美金
    外賣的出現還催生了一個新的職業團體,我們也親切地把他們稱為「外賣小哥」。美國人一餐外賣要花二三十刀如今在馬路上經常可以見到外賣小哥風裡雨裡的穿梭,只為能在規定的時間裡將餐送到顧客手中。同時送外賣還是一份收入和努力完全成正比的職業,外賣小哥送一單的收入大約為5塊錢到6塊錢,當然平臺也會給出相應的補貼,如果每天不停地接單,收入就很可觀;如果比較懶散的話,每天賺的錢也只夠吃飯罷了。那麼,如果在美國送外賣,一天的收入能有多少呢?
  • 外賣省省推廣怎麼賺錢?外賣省省真能掙到錢嗎?外賣省省外賣賺錢嗎?
    外賣省省推廣怎麼賺錢?外賣省省是什麼真能掙到錢嗎?外賣省省外賣賺錢嗎?外賣省省app是一款全新的賺錢平臺,app主打優惠購物,全新的賺錢之旅,一站式滿足你的指尖賺錢所需,而且還能讓你省錢購物外賣喲,趕快加入進來下載體驗吧!
  • 等燒光了錢再看吧
    現在有個很不好的現象,就是企業都喜歡燒投資人的錢吸引流量、吸引顧客,美其名曰「唯快不破」,都想著顧客試用了一次你的產品以後,就天天用你的產品了。(投資人也是這麼想的)真是想多了。花錢誰不會啊?!有本事你賺錢試試?
  • 國內最「貴」的景區,棒棒糖20元一根,商家:小孩的錢比較好賺
    要說到他們在國內最喜歡去的地方,自然是多不勝數,而接下來要為大家介紹的是國內最「貴」的景區,棒棒糖20元一根,商家更是直言表示:小孩的錢比較好賺,你知道是哪裡嗎?一起來看看。國內最「貴」的景區,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那就是迪士尼了,眾所周知,迪士尼是國內最大的遊樂場之一,不僅擁有豐富的娛樂設施,還有眾多的童話主題。
  • 我們為什麼要抨擊社區團購?
    當你習慣了網上買菜買水果,當大街小巷沒了小商小販,這時平臺必會慢慢加價,把之前補貼的錢給賺回來。你發現沒?滴滴打車、美團外賣都越來越貴,連小單車單價都漲了5毛錢,你曾經薅的羊毛都得加倍還回去。一旦社區團購形成壟斷,平臺必定是2頭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