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乎:三峽工程為何令我們如此糾結?

2021-01-12 騰訊網

  作者:於乎

  一石激起千層浪。

  近期,關於三峽工程的爭議終於最終得到官方層面承認。國務院常務會議近期召開會議討論通過《三峽後續工作規劃》(下稱《規劃》)和《長江中下遊流域水汙染防治規劃》,同時指出,三峽工程在發揮巨大綜合效益的同時,在移民安穩致富、生態環境保護、地質災害防治等方面還存在一些亟須解決的問題,對長江中下遊航運、灌溉、供水等也產生了一定影響。

  這一表態的直接原因,來自近期長江中下遊遭遇50年來罕見乾旱。迅速引發了外界關注,並在網絡上引起諸多回應。先是各路權威專家出面背書,力證三峽不會成為「第二個三門峽」,而當前大旱與三峽工程的關係仍舊有待推敲。不過網絡之上,輿情激憤,已經開始三峽工程的功過討論,而曾經反對三門峽以及三峽工程的的著名水利專家黃萬裡,則成功復活為鬥士。

  三峽工程從討論到開工,爭議頗多,這是一筆算不清楚的帳目,功過目前尚未到蓋棺論定時候,猝下結論無疑是對於自然以及科學的缺乏敬畏。進一步看,當前的爭論與其說是糾結於三峽工程的結果,不如說釋放了公眾對於重大公共政策形成機制的壓抑。所謂公共政策,本來就應該和公眾掛鈎,然而很多時候公眾在其中的弱勢地位,往往淪為沉默的大多數。

  公眾參與到公共事務,難在何處?首先是成本。張五常曾經撰文指出公共決策中政府主導的優勢。比如東海大橋和杭州灣大橋「層層拍板拍得快,施工也快。這樣的速度只有獨裁決策才可以辦到」,對比的是美國:「記得美國要建公路,單是吵鬧、論經費就花上好幾年,環保更頭痛,徵用土地也麻煩,而過了十年八載的議決,動工了,不半途要不是工會鬧事,就是壓力團體反對,或訴之於法,搞得成本上升逾倍,經費不足,最後要更改設計,或索性停工不幹,使中斷的懸空公路高架彷佛巨型新潮雕塑,默默無言地屹立數十載」。

  看張老言論,地方政府一聲令下果然效率神勇,然而如果錯了呢?是不是錯的更快呢?公共選擇理論一大進步之一,將政府由過去的中性乃至偉大的守夜人角色褪色定義為理性人,揭示政府也是由諸多存在利己動機的個體組成,關於公共政策複雜面孔方能逐步顯現。最好的政策,當然是能夠平衡政客以及民眾利益,然而,世間沒有免費午餐,這也使得諸多決策之中,公眾的利益被置換漠視。

  三峽工程只是一個縮影,更多的關於公眾切身利益的決策同樣是在不透明的黑匣子之中被做出。政府濫用權力在美國可能也不鮮見,典型如全球都存在的土地徵用問題。經濟學家加裡·貝克爾已經和大法官波斯納討論這一話題。

  貝克爾指出,即使《美國憲法第五修正案》的徵用權條款規定「不給予公正賠償,私有財產不得徵做公用」,政府濫用徵地權的可能仍舊存在,什麼是「公共使用」?什麼是「公正賠償」?徵用權條款在現代經濟中是否合理?與之對應,波斯納認為正是土地所有者「頑固抵抗」始終存在,這也使得政府賠償永遠低於業主心理估價,否則也完全可以通過市場競拍完成交易,關鍵在於如何界定「公共使用」:在於如果政府把私有財產從個人或公司手裡奪走,再轉給另一個人,在此過程中總價值有沒有提高,如果有就是,如果沒有則非。

  然而這並非一勞永逸,誰來評估這一價值呢?而且這一價值的判斷需要付出多大的成本呢?正如三峽工程、計劃生育等等諸多影響巨大的公共政策,其效應往往要在多年才能完全體現,而到當時,很可能已經付出足夠代價。在此情況之下,除了政府與相關利益方之外,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顯然應該有存在的空間。

  正如貝克爾所言,「通過稅收和監管,現代政府無所不能。」那麼,在討論過程之中,公眾特別是預期未來可能受到損失的那部分民眾,就更應該得到更多參與權,這一結果可能沒有效率,也可能繼續錯誤,但是至少是最後為這錯誤買單的人為自己爭取的結果。

相關焦點

  • 三峽工程為何還要截流?
    新華社宜昌10月20日(記者戴勁松、施勇峰)1997年11月8日,三峽工程成功實現了大江截流
  • 我國建設三峽水利樞紐工程,為何能代表世界水電技術的最高水平
    隨著我國的經濟與科技的不斷發展,我國為此也對大部分地區提出了相當多的改造計劃,如 三峽水電站,即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又稱三峽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電站,為何能代表世界水電技術的最高水平?當時建造完成後一度成為絕世佳話,並且是中國史上有史以來建造過最大型的工程項目,其利用價值極高,作用極強,功能就有數十種,其中重點包括航運、發電、種植等等,也給附近居民帶來安定的生活。在沒建造之前附近的居民一直都是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因為這裡的流水量特別的大,時常會發生洪災淹沒村莊,為此令附近的居民擔憂。
  • 廣西姑娘路過酸嘢攤為何如此糾結?簡單幾步在家搞定,告別糾結
    下面我們從三部分說說,廣西姑娘們路過酸嘢攤為何如此糾結,以及告別糾結的簡單幾步。第一部分:廣西姑娘們偏愛酸嘢的原因。第二部分:廣西姑娘路過酸嘢攤為何糾結。第三部分:簡單幾步在家搞定,告別糾結。有什麼讓人如此偏愛的?還街頭巷尾都有的賣。真的只是這樣而已麼?其實這並不那麼簡單。廣西姑娘路過酸嘢攤為何如此糾結?簡單幾步在家搞定,告別糾結下面我們就從三個方面分析一下廣西姑娘們偏愛酸嘢的原因。
  • 三峽工程兩次截流為何都選擇在11月?
    1997年的大江截流和今年的導流明渠截為何都提前在長江水位較高,並有可能遇到洪水的11月初進行呢?長江水利委員會三峽工程代表局副局長林文亮日前接受記者專訪時說:"這主要是由整個工程的施工部署決定的,並且有充分的可行性依據。"      林文亮介紹說,由於本次導流明渠截流形成的圍堰,不僅要擋住長江目前水位的江水,還需擋住水庫蓄水到135米高程水位的江水。135米的高水頭壓力,土石圍堰是承受不了的。因此,在明渠截流形成的土石基坑內,還要修建一道高程達140米的碾壓混凝土圍堰。
  • 年發電量1000億度的三峽大壩,為何停止運轉了?
    我們熟知的長江三峽大壩總投資1831億元,是如今全球最大的水力發電工程,每天都能帶來巨大收益,被稱為「印鈔機」。那三峽大壩已經回本了嗎?為何我國又把它的水位降低到了145米以下了呢?作為一個基建大國,中國的基建不管是在歷史還是現在,都有無數項令我們為之自豪的工程,而三峽大壩便是其中之一。三峽大壩被人們稱為印鈔機,那我們就先來算一算它一天到底能印多少錢。目前三峽水電站裝機容量每小時至少有2250萬千瓦,這裡的裝機容量是指水電站的所有發電機組額定功率的總和,及所有發電機組都運行起來時理論上的最大發電量。該水電站共有32臺70千瓦的發電。
  • 蘇丹的麥洛維大壩,被稱為「非洲三峽工程」
    俗有基建狂魔的中國,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世界奇蹟,其中三峽大壩更是令世人驚嘆,而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是麥洛維大壩,被稱為「非洲三峽工程」。它以發電和灌溉為目的,兼有環保功能,庫容為124.5億立方米,電站的總裝機客量125萬千瓦,相當於蘇丹現有裝機容量的2倍多,加上龐大的工程,和蘇丹超高溫的天氣,確實給施工人員帶來了許多困難,但為了中國人的信譽,中方全體員工頂著40攝氏度的高溫,克服重重困難,僅用6年的時間完成了西方公司所謂的10年工程,又一次證明了我國實力,震撼了世界,其工程巨大,可與我國長江三峽工程媲美。
  • 三峽工程的三次爭論
    參與過多項大型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如三門峽工程、龍灘工程等。1990年,他被聘請為國務院三峽工程審查委員會預審專家,為工程規模預審小組組長,因持異議,未在預審結論報告上簽字。除此前少量關注外,自此與三峽工程結下不了之緣。  去年12月,本刊發表《三峽論戰風雲錄》後,去函請翁長溥再敘詳情。遂獲來信,他將三峽工程爭論史歸為三個階段,摘編如下。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299號)長江三峽工程建設移民條例_2001...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 299 號《長江三峽工程建設移民條例》已經2001年2月15日國務院第35次常務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01年3月1日起施行。> 為了做好三峽工程建設移民工作,維護移民合法權益,保障三峽工程建設,促進三峽庫區經濟和社會發展,制定本條例。
  • 三峽工程簡介
    三峽工程全稱為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整個工程包括一座混凝重力式大壩,洩水閘,一座堤後式水電站,一座永久性通航船閘和一架升船機。三峽工程建築由大壩。水電站廠房和通航建築物三大部分組成。而東段處於兩壩之間的黃牛峽和燈影峽則依然存在,因此,舉世聞名的三峽區段中「神女」依秀,「夔門」仍雄,雖然少量峽景山色將消失,但由於回水上升,同時也會營造近百處新的景觀。白帝城和石寶寨分別成為白帝島、石寶島。許多長江支流形成各種旅遊資源等待我們去開發和利用。三峽大壩截流,三峽景觀依舊。
  • 三峽水利樞紐工程
    三峽大壩--夏日彩霞漫天。中新社發 付劍均 攝    三峽工程簡介三峽工程全稱為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1992年4月3日,七屆人大五次會議審議並通過了《關於興建長江三峽工程決議》。1994年12月14日,三峽工程在前期準備的基礎上正式開工。工期三峽工程分三期,總工期17年。一期工程5年(1993——1997年),除準備工程外,主要進行一期圍堰填築,導流明渠開挖等。
  • 三峽工程
    ·三峽工程概述 ·三峽工程之最·導流明渠截流·水布埡工程提前一年勝利截流·中國人民有能力建設好三峽工程[小資料]    一臺機組轉一圈,產生價值41元假定一度電0.3元錢,三峽電站就像印鈔機,一天可產出446.4萬元。由此推算,一臺機組每轉一圈,價值約41元。
  • 盤點最大的創新工程:三峽大壩(圖)
    三峽水利樞紐工程,號稱「全球一號水電工程」,工程規模之大,技術之複雜,堪稱世界之最。  包括水庫移民工程在內,三峽工程預期總投資為1800億元,建設工期為17年,可謂是我國最浩大的工程之一。  如此龐大而複雜的工程,靠「苦做硬扛」,搞「人海戰術」,顯然是行不通的。  三峽工程的技術路線,走的是集成創新的道路。
  • 習近平考察三峽工程:大國重器必須掌握在我們自己手裡
    新華網北京4月25日電  24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三峽大壩,登上壩頂,極目遠眺長江上下遊,詳細了解三峽工程建設、發電、水利、通航、生態保護等方面的情況他對工程技術人員說,今天到三峽大壩來看一看,感到很高興、很激動。國家取得這麼偉大的成績,這也是你們作出的貢獻。國家要強大、民族要復興,必須靠我們自己砥礪奮進、不懈奮鬥。行百裡者半九十。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不會是歡歡喜喜、熱熱鬧鬧、敲鑼打鼓那麼輕而易舉就實現的。我們要靠自己的努力,大國重器必須掌握在自己手裡。要通過自力更生,倒逼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
  • 又一「逆天」工程,建造難度是三峽的10倍,全球僅一國能做到
    三峽大壩建造初期遇到重重困難三峽大壩作為我國規模最大的水電站工程,項目剛推出時遭到眾人反對,和其他項目相比,三峽建造成本非常高了。雖說三峽大壩建成後可以為中國帶來很多好處,但是建造期間將會遇到很多阻礙,建成後萬一遭到其他國家的惡意破壞,中國大多數地方都會陷入洪澇災害中。
  • 長江三峽工程文物保護的成果薈萃——讀《三峽文物保護》有感
    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下文簡稱「三峽工程」)的文物搶救保護,是迄今為止參與人員最眾、投入資金最多、持續時間最長、技術含量最高、取得成果最豐、影響範圍最廣泛的文物保護工作。這種由國家組織的如此規模的文物保護工程,在中國和世界都是空前絕後的。
  • 中國首次橫斷長江三峽 三峽工程進入最後攻堅
    明渠截流 再創紀錄  今天上午9點05分,三峽工程導流明渠截流留儀式開始。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李鵬,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吳邦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鄒家華出席儀式。9點10分,吳邦國副總理宣布截流令。5平方公裡的三峽工地機聲隆隆,人頭攢動。一輛輛滿載的大噸位的施工運輸車,在長江右岸排成長龍,源源不斷地將大塊石料運往導流明渠的上下遊圍堰。
  • 有了三峽工程為何長江防汛還是緊張?水利部回應
    據央視新聞7月19日消息,針對近日關於三峽工程防洪能力的質疑,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副總工程師陳桂亞進行了回應。陳桂亞解釋,三峽工程是長江防汛體系中的骨幹工程,地位重要、效益巨大,但並不能「包打天下」。今年長江防汛緊張主要是長江流域,尤其是中下遊降水多導致的。
  • 三峽工程蓄水線
    三峽工程蓄水線6月1日前 6月4日22時 6月15日 三峽大壩壩前水位98米 三峽水庫蓄水線已至117.15米 蓄至135米水位
  • 有了三峽工程,為何今年長江防汛還這麼緊張?
    「長江2020年第2號洪水」持續發展,18日18時,長江三峽水庫入庫流量維持在61000立方米每秒,水位漲至161.69米,接近長江宜昌站1998年最大洪峰流量。目前長江汛情到底怎麼樣?為什麼有了三峽工程,今年的長江防汛還這麼緊張?未來長江面臨什麼樣的防汛形勢?
  • 當年反對建三峽的那些「預言」應驗了嗎?我們為什麼需要三峽?
    若滿足重慶方面的這一要求,移民數量將從30萬猛升至100多萬,移民工作負擔之大令很多人望而卻步。1985年1月,鄧小平同志在聽取有關匯報後指出「三峽是特大的工程項目,要考慮長遠利益,我們應該為子孫後代留下一些好的東西」「低壩方案不好,中壩方案是好方案,從現在即可著手進行」。由於在開工時間、大壩高度等問題上有各種不同意見,1986國務院又決定重新論證三峽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