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實施文旅強市戰略,全方位展示保定市文旅行業建設成果,近年來,保定市連續舉辦了多屆文旅行業「十佳」評選。其中,2019年度文旅十佳評選表彰名單,包含了諸多景區、度假區、新業態小鎮、酒店,值得回味的特色餐飲、特色小吃,以及做出突出貢獻的文化藝術年度人物等。因此我們策劃了《走近保定文旅十佳》系列欄目,帶你品讀保定文旅行業的魅力與風採。
人們對食物的感情多半是思鄉,是懷舊,是留戀童年的味道。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並單純不滿足於味蕾的刺激。追求健康生活,回歸自然,尋找兒時的味道,便成為新的風尚標。京南保北的高碑店市永軒生態園便是這樣一家餐廳,從烹飪方式到源頭食材,無時無刻的在體現著回歸本真的味道。
從保定出發約 90 分鐘車程,便來到了永軒生態園。這裡近水多地,農業基礎良好,首屆保定市旅發大會重點項目清河灣康養小鎮就建設於此。
走進生態園的大門,兩旁的竹籬笆上滿是叫不上名的小花在競相開放,繼續向內走去,便聽得潺潺的流水聲,走進觀瞧,原來是一處噴泉,泉水落入池中,泛起點點星光,環顧四周,皆是滿眼的綠色。
進入餐廳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茂盛的樹木,像一把把綠色的大傘為人們遮擋陽光。陽光透過樹葉斑駁的縫隙照在草木的露珠上,閃閃發亮。為了使這裡田園風味更濃,生態園裡選種的都是核桃樹、竹子、櫻桃、杏樹、李子樹、石榴樹、葡萄樹、蘋果樹、山楂樹等結果兒的樹木,店家介紹,待到 6 月,生態園內便是瓜果飄香的另一番景象了。
在生態園內一顯眼位置擺放了三個老式大缸,缸壁上分別寫著「花生油」三個大字,在紅紙黑字的映襯下,使得這景兒更顯古樸真切。永軒生態園總經理高永利介紹,「打造國內第一家純花生油餐廳」是這裡的金字招牌,不論煎炒烹炸,生態園所有用油均使用花生油。作為北方的主要用油,花生油的特點是保證每道菜品的味道各不相同,尤其烹製蔬菜之時,更能凸顯出蔬菜的原本味道。
最典型的,他們製作水煮魚所用的油也是花生油,顧客食用過後,永軒生態園會準備專用的油壺為顧客打包餘油,顧客不打包走,他們也不會二次回收。
高永利告訴我們,為了從根源上保證花生油的安全衛生,花生都是生態園自己種植壓榨的,在生態園外的一百多畝地裡,其中五十畝用於花生的種植。
為了保證原汁原味原生態,使原材料從田間直達餐桌,自家田園還種植了應季時蔬、玉米、芝麻、紅薯、土豆等。細細品嘗,似乎能嗅到大自然的香沁。這裡的菜品,以當地「土菜」為特色,只豆腐特色的,就不下十種。還有從村邊大清河撈上來的小河蝦,不管是用煎餅卷著吃還是油炸了直接吃,都顯露出淳樸自然。
時間,是食物的摯友,這幾乎成為了永軒生態園的座右銘。為了能讓食客品嘗到兒時的味道,永軒生態園可是費了不少功夫。高永利說,從開業到現在,店內從未採購過一粒味精、雞精。但為了保證菜品味道鮮美,便採用老輩子的做法,將散養的柴雞拔毛洗淨,放入老湯中小火慢燉一晚,這雞湯便是提鮮的佳品。雖然費時費工,但保證了菜的安全衛生。
永軒生態還有一個在餐飲業來說還有一個比較另類的特點,那就是「上菜慢」。為了保證能讓顧客吃上剛出鍋的飯菜,從開業到現在,生態園秉承著現炒現做的理念。若是散客堂食到也不顯,但遇上婚慶包桌,仍能堅持下來,實屬不易。為了不讓顧客等太久,生態園便通過廚師群臨時聘請更多的「大師傅」前來幫忙。這「上菜慢」特點,也得到不少回頭客的追捧。
說話間,一碗熱氣騰騰的紅燒肉端上桌來,色澤紅潤,Q 彈喜人。此菜名叫「張賁紅燒肉」,肥而不膩,是生態園的特色菜之一,它的來歷還有一個典故。
永軒生態園所在的村即為張賁營村,相傳明成祖朱棣帳下有一大將名叫張賁,在出徵前為給將士加油鼓勁,特吩咐廚師烹製紅燒肉,士兵們酒足飯飽後各個驍勇善戰,最終大勝而歸。也正是從那時起,張賁紅燒肉一代一代,流傳至今。此菜只選用農家所養的土豬,在老湯的加持下,需小火慢燉五、六個小時,才能做到肥而不膩。
年三十的素餡兒餃子也是其特色菜之一。它的來歷也有一個故事。以前,人們只有過年時才能吃上餃子,而肉餡餃子更是奢求。因肉餡又可稱為葷餡,「葷」字與「混」諧音,據此,老人們便編造了一個說辭:春節這天誰家要是吃葷餡兒餃子,誰家就出混人。這一傳統被當地保留了下來,當地的年三十餃子中要放入胡蘿蔔、白菜、粉條、凍豆腐、炸豆腐、木耳、銀耳、黃花,再輔以花生碎,如此豐富的餡料搭配,使得素餃子也別有一番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