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廷御膳,舌尖上的兩道美食

2020-12-12 思念那一片秋葉

清宮裡的皇帝、妃子那都是主子,很懂得享受,宮裡的御廚是挖空了心思來討好主子們的胃口。先來說說宮廷御膳食譜裡的第一道名菜;文思豆腐。

這道菜光聽名字就特別的雅致,豆腐可做紅燒豆腐、麻婆豆腐、香煎豆腐,豆腐的吃法其實還有很多。皇帝妃子們是怎麼吃豆腐的呢?文思豆腐這種豆腐一般廚師是做不出來的。

文思豆腐它是採用非常嫩的南豆腐切成像頭髮絲一樣細的豆腐絲,切好以後放在清水裡散開。散開以後就是細絲一樣的東西,然後用開水這麼一燙,實際上文思豆腐是用開水給燙熟的。

豆腐絲燙熟以後,再加上火腿、香菇、等配料,同樣切成絲。最後用鮮雞湯這麼一調,只見碗裡面白絲、紅絲、黑絲四散漂浮,仿佛是一幅會動的潑墨山水畫。

說完了豆腐,我們再來看看清宮裡是怎麼吃大白菜的。大冬天最常吃的大白菜,冬儲大白菜,曾經都是一個生活現象,這普通的大白菜在現代廚師手裡也做出了不少的花樣,各種吃法都有。那麼大白菜在宮裡面又吃出了什麼花樣來呢?

這道是清宮御膳食譜裡面的另一道名菜;開水白菜,菜如其名,真像一顆白菜泡在開水裡邊,其實這道菜大有講究,什麼叫開水湯才是關鍵。實際上它是採用上好的雞湯,雞湯熬出來的時候它有點紅。

然後再把雞撈出來,把湯清出來把殘渣都清出去,淨化了以後就像淡茶水一樣,用這上好的雞湯燒出來的白菜吃起來又清淡,味又濃。

這道開水白菜看起來貌不驚人,入口卻是妙處無窮,這道菜其實他是一道地地道道的川菜,新中國在舉辦國宴的時候就上了這道菜。

在清朝時期普通百姓要想吃到這兩道名菜幾乎是不可能的,現在這兩道名菜從宮廷到民間流傳了上百年,可見中國的美食文化的確是博大精深。

相關焦點

  • 西湖大酒店推出「宮廷御膳美食」
    中華御膳名揚四海,為弘揚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傳承宮廷御膳精髓,福州西湖大酒店從2月6日起隆重推出由宮廷御膳第四代傳人方應選師傅主理的享有「天下第一膳」美譽的宮廷御膳美食系列。 中國菜餚由宮廷御膳、官府菜和名地方風味菜組成,宮廷御膳菜點眾多,例如肉末燒餅、宮廷小窩頭、豌豆黃、芸豆卷,還有征戰釀成的涮羊肉、香妃愛吃的艾窩窩等。
  • 親,你吃過磁縣的這道「宮廷御膳」嗎?
    親,你吃過磁縣的這道「宮廷御膳」嗎?相傳這裡藏著康熙二十五年的「宮廷御膳」。在磁縣老城明德街一隅,低矮的民房、簡易的門面,一直走到門口,我才終於找到這個傳說中隱藏在老巷深處的餐館。
  • 看舌尖上的《如懿傳》饞哭?教你輕鬆自製乾隆同款宮廷御膳
    但是播放幾集後,不僅畫風逐漸好轉,劇情開始精彩而且網友還驚喜地發現這根本是一部披著宮鬥劇外衣的舌尖上的宮廷御膳安利劇。看片尾人員表發現這部劇竟然請了18位廚師其中還包括1位廚師長、1位特餐廚師。拍一部電視劇請的廚師比開飯店的還多,還把名字都寫在片尾也是沒誰了。
  • 宮廷菜餚走進臺灣 舌尖上的京城菜
    兩岸的美食交流活動深受當地美食愛好者喜愛與追捧。 此次,孔德龍師傅將與阿基師聯手,共同帶領臺灣民眾用舌尖揭開宮廷菜的神秘面紗,見證京城菜的深厚底蘊,兩岸名廚大展身手,為您重現中國古代宮廷飲食傳奇! 歷代宮廷餚饌風味,因受建都地點的影響而分為南味和北味兩大風格,但它們都具有一種共同的特點,即華貴珍奇、配菜講究典式規格。
  • 這道宮廷御膳美食「三不沾」不沾盤的美味點心,很多人都沒吃過
    像清朝那些的古裝劇大多都是讓我們了解到以前的歷史,但是現在的朋友在看劇的時候不僅喜歡看劇情之外,還喜歡看宮廷裡的美食。說到這宮廷御膳美食,可能在大家的印象中估計了解的也不多。這道宮廷御膳美食「三不沾」不沾盤的美味點心,很多人都沒吃過。
  • 山東人用豆腐當「餃子皮」,這道美食更是傳世魯菜,曾是宮廷御膳
    可能會有很多朋友看到主要原材料是豆腐,會表示沒有什麼新奇之處,其實這道菜最為繁瑣的也是在於豆腐上,山東人用豆腐當「餃子皮」,這道美食更是傳世魯菜,曾是宮廷御膳。豆腐我們大家都知道,一般會根據人們在飲食上的需要,進行一種南豆腐與北豆腐的劃分,這道菜所要用到的就是更為堅挺一些的北豆腐製作,因為豆腐的質感本就比較細軟,所以想讓其內涵乾坤就要使它具有更為堅實的外表。
  • 北京御膳飯莊,從滿漢全席到宮廷小點,吃了你就不敢說北京無美食
    1925年皇家御園北海公園對外開放,原在御膳房菜庫當差管事的趙仁齋,約請失業的御膳房廚師孫紹然、王玉山、趙承壽等人,在北海公園北岸辦起了茶社,取名「仿膳」,仿照清宮御膳房的烹製方法製作菜餚和小吃,開啟了宮廷膳食從皇宮走向民間之先例。「仿膳」茶莊,專門經營宮廷風味的菜餚糕點,是茶座代賣炒菜,以宮廷點心而聞名。茶點有雲豆卷、豌豆黃、小窩頭、肉末燒餅等。
  • 源於山東的六大宮廷御膳,每道你都耳熟能詳,你吃過幾道?
    大家好,這裡是魯菜美食精品推薦專欄,前期推薦了魯菜精品美食,相信大家對滷菜已經有了一些了解。看過前期關於魯菜介紹的應該都知道,魯菜分為孔府菜、膠東菜、濟南菜,而孔府菜在每次皇帝參觀孔府時都是必點之菜,由於孔府菜本身經過多年的傳承改革與創新,已經變得精美華貴,漸漸地許多菜都被選為宮廷菜,這些菜每道都是精挑細選、如雷貫耳,你肯定聽說過。今天我們談談那些被評為宮廷御膳的魯菜美食,話不多說,直接為大家上乾貨!
  • 看看皇帝都吃什麼——「宮廷御膳」
    說到吃,歷代君王的御膳,那可真是太講究了。宮廷御膳代表了歷代當時朝代烹飪的最高水準,每道珍饈,都是御廚心血之作。菜品有南味、北味之分,南味以金陵、益都、臨南為代表,北味以長安、洛陽、開封、北京為代表。共同特點是珍稀名貴。帝王一餐譜,百人數年糧。就連皇帝用水,那也是專供,從元代開始,京西玉泉山的水就成為了御用之水。
  • 宮廷劇中,皇帝都愛吃御膳房做得什麼菜?部長教你做宮廷菜
    影視片和一些文學作品,經常看到皇帝用餐上的菜一般都是百道,其實這是有些過於誇張,清朝皇帝用膳這個菜其實每餐的量不一樣,一般來說在15—25道菜之間,只有慈禧時期,她的菜要48道左右,每逢過年過節需要108道菜。
  • 宮廷御膳「薑母鴨」,在家就能做,食色誘人滋味獨特,有祛溼之效
    導語:宮廷御膳「薑母鴨」,在家就能做,食色誘人滋味獨特,有祛溼之效薑母鴨是福建泉州的一道傳統特色小吃,是以鴨肉為主,用以特殊的工序製作而成,薑母鴨可是一道宮廷御膳呢,它可不僅僅是一道菜餚,還有著很好的滋補功效,裡面添加的多種材料,都是有著很好的藥用效果
  • 專研故宮美食40年,80餘篇御膳檔案,她用一本書揭秘宮廷生活!
    兩大板塊常常「打架」,而剛開始社會更重視對於文物藝術品的研究和修繕,對於皇室衣食住行的歷史價值認識略有不足。但偏有一個人,在故宮工作40餘年,致力於研究宮廷生活和衣食住行,將自己關於宮廷生活的所錄所聞記載下來,並與大廚顧玉亮合作復刻宮廷美食,力求將這份「味道」留下。於是有了這部《故宮宴》。
  • 宮廷御膳烹飪技法今年將申報國家級非遺
    既有宮廷菜餚之特色,又有地方風味之精華;突出滿族菜點特殊風味,燒烤、火鍋、涮鍋幾乎不可缺少的菜點,同時又展示了漢族烹調的特色,扒、炸、炒、熘、燒等皆備,菜品口味也極豐富,上菜一般起碼108種(其中包括南菜54道、北菜54道),分3天吃完。經過300餘年不斷創新和發展,滿漢全席在融合了宮廷滿席與南方漢席精華於一席的基礎上,在中式餐飲江湖中逐漸確立起獨特的地位。
  • 橫店清宮御膳博物館十月「奉旨」開業
    看到影視劇中的美食場景,想必很多人心生嚮往。民以食為天。今天就走進「清宮御膳博物館」走進滿漢全席,領略舌尖上的中華600年整個博物館圍繞著「能學、能賞、能吃、能玩」的理念,讓遊客在「觀」、「用」、「聽」、「嗅」、「嘗」、「玩」上獲得超值體驗,深刻地了解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多姿多彩的中國明清御膳歷史。
  • 昔日宮廷宴 今朝民間餚——非遺絕技傳統御膳製作技藝
    國際在線遼寧頻道消息:模仿御花園池塘景色烹飪出的「魚躍荷香」,以蝦球為花、蟹籽為蕊精心製作的「雪夜桃花」,看起來形如鴛鴦戲彩蓮、吃起來吱吱作響的「紅娘自配」……這些昔日宮廷菜餚,經過遼寧省非遺傳統御膳製作技藝四代傳承人的努力,如今已被端上尋常百姓的家宴餐桌。
  • 宮廷御膳鐵皮石斛燉喜鵲雞重現崀山
    人民網長沙3月21日電(顏克明)3月21日,在世界自然遺產——崀山腳下的一座農家小院裡,湖南衛視欄目組經過多日的走訪、挖掘,讓當年深受慈禧太后喜愛的宮廷御膳「崀山鐵皮石斛燉喜鵲雞」成功完原,重現崀山,在當地引起不小的轟動。
  • 後宮·卡路裡傳:看看古代的宮廷美食
    看了《卡路裡傳》,你或許會有疑問:清朝的御膳,真的有這麼奢靡嗎?真的。而且是從原材料到製作方法,從質到量的全方位貴。清代宮廷御膳,在原料的選擇上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它可以任意選取全國各地最最優質的食材。
  • 原是皇家內部才能享受的宮廷御膳,如今自己在家用一袋牛奶就能做
    --原是皇家內部才能享受的宮廷御膳,如今自己在家用一袋牛奶就能做--《紅樓夢》中元春回賈府省親是全文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章節。賈府上下為了迎接元春的到來,皆喜氣洋洋,傾萬金新修房屋,殊不知呼啦啦大廈將傾,賈府的落敗和覆滅之路從此開始。
  • 宮廷御膳變身輕奢簡餐 引「鮑」你的味蕾
    隨著時間的流逝,宮廷菜漸漸走出深宮,向人們揭開了她神秘的面紗,融入市井之鄉,也讓更多的人一睹御膳的真容。 鮑魚、燕窩、海參、花膠、魚翅、桃膠、雪燕,好食材往往擁有較高的價格,宮廷菜「極好」的背後也因昂貴的價位讓老百姓望而卻步。如果能讓御膳變成了老百姓吃得起、能常吃的菜餚那該多好。
  • 中國御膳 薪火相傳
    2020年8月8日,周錦御膳傳承工作室授牌儀式在北京朝陽大戲樓滿漢全席廳舉行。此次活動的參與者除工作室的成員,還有中國御膳領域的知名人士。授牌儀式的舉行不僅代表著「清宮御膳滿漢席技藝傳承人」隊伍的建立,還意味著這個團隊將會成為中國飲食文化的標杆,提升我國人民美食追求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