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美術館不約而同選擇上海而非北京,在孔達達看來,不光因為上海政府予以文化產業的支持,還因為北京已經有較多的國立博物館、高校美術館和像798這樣的畫廊聚集區,文化活動相對豐富,留給民營美術館發展的空間沒有上海這麼大。
2016年底,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發布公告稱,自2017年1月起,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將臨時搬遷至浦東世博園區,並與上海二十一世紀民生美術館進行優化整合,合併後將沿用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的名稱。
此次民生兩館合併入駐浦東,進一步擴展深化了上海的藝術版圖。無獨有偶,寶龍美術館、蘇寧博物館這兩家依託於企業的民營美術館也將於今年分別在七寶和普陀竣工並對外開放。一時間民營美術館之風又在上海颳起,並且跳脫出近兩年大出風頭的西岸文化走廊,將藝術格局擴至整個上海。
隨著民營美術館的成立,上述企業曾經收購的天價藏品再次進入大眾視線,吸睛之餘讓公眾對於民營美術館有了更多期待。成為民營美術館駐紮地的上海也迎來更繁榮的藝術生態。
天價收藏花落企業豐富館藏是目的
廈門寶龍集團(以下簡稱寶龍)和南京蘇寧集團(以下簡稱蘇寧)各自的同名民營美術館開張在即,巧合的是,這兩大集團去年都曾以天價收購藏品。
2016年,寶龍以1.955億元拍下齊白石《咫尺天涯——山水冊頁》,2016年秋拍誕生的全年最貴拍品《五王醉歸圖卷》則以3.036億元被蘇寧集團拍下,三胞集團也以1.725億元拍得吳鎮《山窗聽雨圖》,刷新吳鎮個人拍賣成交紀錄。早在2013年,寶龍集團就以1.288億元拿下黃胄《歡騰的草原》。同年,萬達集團在紐約佳士得以1.72億元競得畢卡索名作《兩個小孩》。
中國藝術品金融研究所副所長黃雋認為:「在流動性過剩,缺乏高回報資產的情況下,藝術精品自然成為資金追逐的好資產。」
企業大手筆買入,使得藝術品市場熱鬧起來。上海收藏協會會長吳少華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當代,隨著藝術品價格的一路上揚,傳統藏家或者單一收藏者的資金實力已經不足以涉足精品市場,藝術品市場投資收藏企業化、機構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擴大企業知名度、塑造企業形象、公益慈善行為、廣告公關行為合理避稅……這些都是刺激企業進軍藝術品市場和大量購買收藏品的動機。」
據雅昌藝術網報導,買下《五王醉歸圖卷》的蘇寧集團張桂平對中國傳統文化情有獨鍾,其所創建的蘇寧博物館更是收藏了重要的中國藝術品,此次買入《五王醉歸圖卷》進一步豐富了館藏的同時,也以重要藏品奠定了民營美術館「高大上」的基調。上海文化藝術品研究院院長孔達達認為:「高價藏品是美術館的支柱,可以顯示美術館的收藏品質。」
同樣以高調買入天價藏品著稱的還有著名藏家劉益謙。由劉益謙夫人王薇擔任館長的龍美術館至今已在上海、重慶開設三家展館,接下來還將進駐武漢。為了將龍美術館打造成世界級的美術館,劉益謙更以10.73億元的天價拍下莫迪利亞尼的《側臥的裸女》。
黃雋認為:「不少企業家最初是由於自己的喜歡收藏藝術品,當收藏的越來越多時,就萌發了拿出來展示的願望。使個人收藏變成一種公共服務行為。在國內不少企業家掀起了開辦私人美術館和博物館熱潮,將私人行為轉換為社會公益行為,把收藏當作事業和社會責任來做,擴展了其正的外部性和正能量。」
企業的大規模收藏最終總是以成為民營美術館館藏為歸宿,但建立一座合格的美術館,豐富昂貴的藏品並不是唯一的條件。
孔達達表示:「這不光需要企業有足夠的經濟實力保證美術館的運營,也需要美術館找到合理的自身定位,收藏品味,以及發展方向,儘量做到差異化發展。美術館還需要考慮如何對藏品進行規劃和學術梳理,如何吸引參觀者,如何組織高水準的展覽,這是一個很富有挑戰的事情。」
返回21經濟首頁>>